大家知道元旦後的第一個節日是什麼嗎?聽聽一首童謠就知道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對於中國百姓來說,臘八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意味著拉開過年的序幕,濃濃的年味就從一碗暖暖的臘八粥開始,在臘八當天人們有吃臘八粥傳統飲食習慣,寄託著吃臘八粥的人能增福增壽的美好願望。
臘八節的來源
臘八粥的來歷和傳說很多,各地說法不一。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有關紀念釋迦牟尼成佛的故事。相傳釋迦牟尼苦行修煉,無暇顧及個人衣食,常年不得溫飽,在他學習期滿時,已是衣杉襤履,瘦骨嶙峋。在臘月初八的一天,他來到摩揭陀國,由於飢餓勞累而暈倒在地,村中一牧牛女子把牛馬乳汁和米粟、果實煮成的糜粥餵他吃,使之元氣恢復,隨後釋迦牟尼端坐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從此,臘月初八,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為佛教的一個盛大、隆重的紀念日,臘八節既由此而來。
臘八飲食文化
1、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那麼,臘八粥裡面有哪些東西呢?
臘八粥的傳統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如紅豆、綠豆、黃豆、黑豆、芸豆等)。
2、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3、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
做法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4、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淨淨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一碗臘八粥,看似普通,吃食而已。其實在人們眼中臘八的時候喝的是粥,求的是團圓,送的是感情,飄散的是喜氣,千百年的延續傳承承載了人們對來年生活的企盼。
但願,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與你立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