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節日的習俗和由來,臘八節你知道幾個?網友:我聽過第二個
可以說臘八節的習俗真的是多種多樣的了,我們國家的臘八節主要就體現在飲食上面了,各地的臘八節吃的傳統食物都是有所不同,不過,大多數的人都會吃臘八粥,除此之外,還有的地方吃臘八蒜,其實臘八節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一個最大的習俗就是祭灶,信奉佛教的都都信奉在這天送走灶王爺,第二年會迎來好運。一:臘八節的習俗,當天會吃臘八粥:臘八這一天有吃粥的習慣,人們把臘八當天的粥稱為臘八粥,其實臘八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就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到現在已經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最開始的時候從宋代開始的,當時每一次到臘八節的當天,無論是朝廷,還是官府。
寺院還是普通老百姓,就在天明的時候都要做臘八粥,後來到了清朝,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更是很盛行了,清朝的皇帝皇后會給當朝的文武大臣,宮女都會賜臘八粥,並且還會向寺院發放大米,水果,讓寺院的僧人使用,就在民間,每一家都會做臘八粥,用來祭祀自己的祖先,就在臘八節的當天,更是會合家團聚在一起,一起吃臘八粥。每個地方都會吃臘八粥,但是用料確實不一樣的,但是裡面基本上都是大米,還有小米,還有糯米,高粱米還有紫米,豆子也都有黃豆紅豆還有綠豆,紅棗花生蓮子葡萄杏仁桂園這些乾果,臘八粥可以說是養生必備了,特別適合在寒冷的冬天喝,臘八粥裡面所包含的東西吃了也會健脾養胃。
祭灶:臘八節本身就是祭灶的日子,這也從以前到現在一直傳承下來的,到現在很多的地方還是保留這這樣的習俗,每個地方的灶王爺也有所不同,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農神田官之神,坊神,還有昆蟲神,貓虎神,水庸神等等,在唐宋時期更是直接就融入了拜祭佛祖習俗,在唐宋有些地區在祭灶的時候很是隆重。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又有了祭灶祖先,神靈,為的就是祈求豐收吉祥,而且,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所以這一天就是也是屬於佛教的節日,在中國大多數的人都信奉佛教,所以都會祭奉神靈,祭祀祖先,以求神靈保佑。臘八節的來歷還有傳說:一,臘八粥其實傳自於印度,佛教最開始的創始者。
釋迦牟尼就是來自印度的北部的一個國家,相傳是淨飯王的兒子,他見過很多人,生老病死的經歷,並且見過很多的人被病痛所折磨,當時他們國家的神權統治者是婆羅門,他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統治,於是就捨棄了王位,更是選擇了出家修道,經過6年的苦行,於是就在臘月八日這天,終於悟道了,相傳是在一顆菩提樹下成佛了,釋迦尼牟在六年的苦行中,每天都只吃一麻一米,後人們為了不忘他當時所受的苦難,於是就把每一年的臘月初八作為紀念,「臘八」其實也還有一個名字叫「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粥來歷傳說二:臘八節是一種來自「赤豆打鬼」的這風俗,傳說一年上古一共有五個帝王,五帝的其中一個顓頊氏。
然後顓頊一共有三個兒子,相傳他的三個兒子死後就變成了惡鬼,專門就出來嚇孩子,就在古時候,很多的人都思想都比較封建,也都害怕鬼,就在古時候他們就認為大人小孩得病,身體要是不好,都是因為臘八節的鬼作對,在他們的思想中,都覺得鬼神什麼都不怕,但是就偏偏怕紅豆,紅也就是赤,所以就有了「赤豆打鬼」所以一般在臘八節這一天都會用紅豆來煮粥。為了就是除去惡鬼然後迎來吉祥。傳說三:就是為了紀念長城工地的民工。秦始皇當時修建長城,當時的百姓都紛紛奉命去修,更是常年都不能回家,而且當時他們吃的糧食都是家裡面的人送的,有的農民家是比較遠的,可以說是隔著千山萬水了。
糧食有時候不能及時的送到,所以就有很多的農民工餓死在了長城工地上,有一年的臘月初八這一天,沒有糧食吃的民工就合夥把自己所剩下的數量不多的糧食都集中在一起煮了一大鍋粥,每個人就只喝了一碗,但是有很多的民工還是餓死在了長城下面,人們為了紀念當時修建長城的民工,所以就把每年的臘八作為了紀念日,更是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就是為了紀念當時修建長城的民工。傳說四:教育後輩們要持儉節家,相傳就在西晉的時候,有一個特別懶的青年人,當時他遊手好閒,更是什麼活都不幹,他的娘子當時一直勸他都沒有什麼效果,然而就到了年底的十二月初八那天,家裡面都沒有米吃了,可以說是都揭不開鍋了。
當時的他餓的非常難受了,就搜了搜家裡面的米缸,更是把家裡面的那些瓶瓶罐罐都搜了一遍,最後找到了一絲絲的遺米還有遺面都煮了在一起,煮成了糊塗狀的粥,從此以後這個青年改掉了以前的壞毛病,當地的人們就把他這件事拿來借鑑,以便教育子女,要勤奮,不要懶惰,更是把臘八節這天作為了紀念日,用來紀念勤儉的美德,警示後輩們一定要節儉。你們知道臘八節的傳說了嘛?你們聽過那一個?小編其實就想說不管多晚,在家上班的人都要回家,因為家裡面有一碗暖暖的臘八粥在等你,過了臘八,就是年,等到臘月二十三,春節的各項活動就開始了,每一家都會打掃衛生,在外上班的人也都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在外上班的人一定要記得過年了要回家,不要讓家人們在家等太晚。你們喜歡小編給你帶來的內容嘛?喜歡的話給小編點點關注把。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