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傳習邦(微信公眾號ID:chuanxibang),深刻洞察教育行業。傳道學習,教育興邦。
撰文 | 兔-Usagi
編輯 | 万俟俊
資本介入義務教育,是在做個「公益」的事,還是在主控一樁賺錢的生意?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長達兩年,迄無定論。11月中旬,對於全國政協的一份提案,教育部網站貼出答覆,讓問題的答案正在變得分明。
- 1 -
一隻黑天鵝,市值一日跌四成
2017年9月,《民辦教育促進法》又一輪修訂,民辦學校分為非營利性、營利性兩大類,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立營利性民辦學校。
2016年的國辦81號文則規定,地方政府應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基金獎勵、捐資激勵、土地劃撥、稅費減免等方面,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給予扶持。
對於民營辦學集團而言,投資興辦非營利性學校,高額的資本回報如何實現?答案是:關聯交易。在一個盡人皆知的灰色地帶,民辦中小學一方面註冊為非營利性學校,享受地方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另一方面又以「購買」服務、協議控制的方式,向公司制實體輸送資金、權益,甚至搭建VIE結構,曲線實行海外上市。
2014年11月,總部位於大連的楓葉教育成功登陸港股,發行價2.88港元,募資9.6億港元,成為第一個港股上市的內地民辦中小學辦學集團。2016年的成實外教育,2017年的睿見教育、宇華教育,2018年的21世紀教育、天立教育、博駿教育……逐漸匯成一個蔚為壯觀的港股內地中小學上市板塊。
對於如火如荼的內地中小學上市潮,2018年8月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向兼併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的資本控制說「不」,無疑為一記當頭棒喝。作為教育類上市公司一隻最黑的黑天鵝,《送審稿》發布第二日,港股教育板塊一瀉千裡,堪比車禍現場。睿見教育、宇華教育、天立教育三大龍頭的市值一日內跌去近四成,楓葉教育也跌去三成。
- 2-
艱難「康復」,熊濤選擇縱身一躍
港股上市內地中小學的「康復」,艱難地持續了兩年,波瀾不驚。
期間,宇華教育先後三次巨資併購民辦大學——21.5億併購湖南涉外學院、14.9億併購山東英才學院、2.2億併購泰國史丹福大學,減低中小學業務的營收佔比。天立教育、睿見教育、成實外教育則埋頭外延式擴展,打造各自的中小學校網絡。
2019年11月,受累於第二大股東首控集團強制平倉,成實外教育一度上演股價一日下達八成的驚魂一幕。不過,成實外畢竟有一個由5所幼兒園、15所小學、16所中學、3所大學構成龐大學校網絡。2019年財年,成實外錄得營收14.9億元,毛利5億元,分別保持27.8%、15%的增長。2020財年上半年,即便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成實外也實現營收8.9億元,毛利3.8億元,分別增長17.4%、11.5%。
成實外股價走勢,數據來自雪球
傳習邦發現,一年的波折之後,成實外又一次站上首控崩盤之際的70億元市值。
當然,也有徹底踩空的民辦上市中小學。總部位於成都的博駿教育2019年一年內股價跌去七成,2020年3月,創辦人熊濤、廖蓉夫婦出局,來自四川達州的擔保商人王驚雷接盤。5個月之後,破產之後的熊濤選擇在錦江賓館跳下,身後留下唏噓一片。
《送審稿》出臺兩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中小學上市,似乎踩了一個急剎車。除了民辦大學,港股教育板塊風頭正勁的弄潮兒,由實體學校轉為思考樂、卓越教育這一類的上市補習班。
- 3 -
解圍突然到來,上市中小學喜大普奔
對於上市民辦中小學而言,《送審稿》懸而未決,依舊是一隻尚未落下的「另一隻靴子」。意料之外的是,教育部對於全國政協提案的答覆,又像是在解圍,摘去懸在頭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對於全國政協第3379號,教育部的回答集中於兩點:
具體而言,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對合法合規的關聯交易「持開放態度」。二是,為避免出現「以非營利之名行營利之實」的情況,在修訂《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之際,對關聯教育作出規定,要求關聯交易公平、公開、公允,合理定價,並建立相關信批、年審制度。
無疑,教育部正是以修訂法律「規範」關聯交易的方式,第一次公開認同關聯交易的合法性。一旦關聯交易認證為合法,上市民辦中小學也將走出法律規定的灰色地帶,變成一樁合法、合規的生意。
教育部的答覆,一次性驅除盤踞頭頂兩年之久的烏雲,上市中小學喜大普奔,報之以普漲。其中,天立教育一日上漲32%,一舉衝過百億市值的大關。成實外教育、睿見教育、楓葉教育同樣也是「漲聲一片」。
- 4 -
民辦中小學,資本化擴張新時代?
中小學教育,包含九年制義務教育,也許正是「公益事業」一樁,這是一碼事。通過關聯交易,向「公益事業」出售有償服務,獲取豐厚的資本回報,則是另一碼事。
教育部回復全國政協提案,為港股教育板塊逐漸釐清一個法律困境。
2019財年,總部位於東莞的睿見教育實現營收16.8億元,同比增長35%;毛利7.4億元,核心淨利潤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33%。
2019財年,總部位於成都的天立教育實現營收9.2億元,同比增長43%;毛利3.9億元,核心淨利潤2.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41.6%。
兩位數成長,讓人豔羨。全國擴張一日千裡,辦學集團如入無人之境。應當說,教育服務的資本化、產業化,民辦中小學辦學集團的成長壯大,正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存在。
「絆腳石」搬除之後,民辦中小學,或許又在開啟一個資本化、集團化擴張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