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記者圈
文|IPO頭條(ID:ipo2013)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9月27日,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健康」)正式披露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美銀美林、海通國際、瑞銀,華興資本擔任財務顧問。
Analysys易觀在6月份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年度分析2020》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1336.88億元,和2018年相比環比增長35.6%。2020受到疫情的影響,市場規模將會有望達到2000億,市場增長達到46.7%,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行業風口之下,京東健康浮出水面。
京東健康布局最早起步於醫藥電商——2013年初,京東首次開展保健品零售業務,2014年2月起,京東的醫療健康業務開始作為京東集團獨立的業務項目進行運營, 2016年,京東大藥房上線,京東正式進入醫藥電商領域,隨後全面發力,布局網際網路醫療、智慧服務等領域,2017年12月,京東健康推出了在線問診服務。2018年11月京東健康成立,並從京東集團的業務中分離出來。
招股書表示,京東健康是引領中國醫藥和健康產品供應鏈轉型的先鋒。通過自營、線上平臺和全渠道布局相結合的運營模式,京東健康為用戶提供「人在貨在,隨時隨地」的一站式體驗。京東健康致力於打造以醫藥及健康產品供應為核心,醫療服務為抓手,數字驅動的用戶全生命周期全場景的健康管理平臺。於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十二個月,分別擁有43.9百萬、50.5百萬、56.1百萬及72.5百萬個年活躍用戶。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2019年收入計,京東健康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醫療健康平臺及最大的在線零售藥房。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逾1.5億名用戶曾使用京東健康的平臺購買醫藥和健康產品或醫療健康服務。
01
疫情之下,
2020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76%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東集團總收入為人民幣56億元、人民幣82億元、人民幣108億元、人民幣88億元,同期經調整盈利為人民幣209.0百萬元、人民幣248.4百萬元及人民幣344.0百萬元及人民幣371.0百萬元,毛利率分別為24.9%、24.2%、25.9%、25.3%。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營收為50億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76%,由於疫情期間醫院是病毒最聚集的地方,用戶端的就醫習慣發生重大改變,網上買藥開始迅速普及,京東健康 CEO 辛利軍的評價——疫情將診療線上化的市場教育時間縮短了5-10 年。
京東健康收入主要來自兩部分:一是零售藥房,二是在線醫療健康服務。
目前比較成熟的是零售藥房業務,京東健康目前的收入大部分來自來自通過自營業務銷售醫藥和健康產品。於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產品銷售分別佔總收入的88.4%、88.8%、87.0%及87.6%。
1、零售藥房業務採用自營、線上平臺和全渠道布局三種模式運營。
在自營模式下,從供應商處採購醫藥和健康產品,然後直接銷售給用戶,主要從中賺取產品銷售收入。自營業務,通過京東大藥房進行。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健康與京東集團合作,利用其遍佈全國的配送基礎設施網絡,包括11個藥品倉庫和超過230個其他倉庫。
線上平臺方面,線上平臺引入連鎖店和獨立藥房以及醫藥和健康產品廠商和供應商,使其通過平臺銷售醫藥和健康產品,根據與第三方商家的單獨合同條款收取佣金和平臺使用費。截至2020年6月30日,線上平臺擁有超過9,000家第三方商家。
全渠道布局是同城派遞服務,滿足用戶緊急性用藥需求,按需求為用戶提供當日達、次日達、30分鐘、7*24快速送達服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健康的全渠道佈局覆蓋了超過200個城市。
2、在線醫療健康服務
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包括網際網路醫院、消費醫療健康服務兩個部分:
網際網路醫院主要根據醫生收取的費用向醫生收取手續費。是中國首批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線上平臺之一,在2020年8月,京東健康推出了「京東家醫」品牌的家庭醫生服務,提供各種面向家庭的健康管理組合。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日均在線問診量達到了約9萬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
消費醫療健康服務,用戶可在平臺上預約並支付由線下醫療機構提供的消費醫療健康服務,服務包括全身體檢、醫學美容、口腔齒科、疫苗預約和基因測試。
從最早的醫藥電商再到網際網路醫院,京東健康的業態持續升級完善。不僅如此,京東健康的to B生意也一直在悄然拓展著,第三方批發平臺「藥京採」於2017年3月上線,該平臺將上遊藥企、醫藥公司及健康產品供應商和分銷商與下遊藥房連接起來。
02
打通醫、藥聯動,實現閉環
人口老齡化、慢性病上升、健康意識提升都在表明國民的健康需求不斷增加,充滿機遇的醫療健康市場一直是網際網路巨頭的重點布局的賽道,伴隨著近年解除對處方藥在線銷售的管制、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正式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等醫改政策的持續推進,外界也對網際網路醫療滿懷憧憬,一度認為網際網路醫療將是解決中國醫療體制難題的重要力量。
網際網路醫療賽道全景涉及診前、診中、診後的各大環節,典型的場景包括:輕問診、網上預約掛號、在線問診、 在線購藥、健康管理等。對於網際網路醫療的探索,共通的策略就是打通「醫」、「藥」、「康」環節,形成一站式的醫療健康服務閉環。
BAT發力醫療領域已久,各自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布局邏輯,京東健康則是以電商基因為抓手、反向重構醫患與大健康領域的商業模式。
招股書顯示,京東健康通過零售藥房業務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實現「醫、藥聯動」,打造了一個閉環體系。零售藥房的買家同時是潛在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用戶,而醫療健康服務用戶又成為反哺零售藥房和其他消費醫療健康服務的重要流量。
京東健康零售藥房業務與在線醫療健康服務相輔相成,在醫療健康價值鏈上形成協同的閉環。零售藥房業務將用戶群導向京東健康的醫療健康服務,以進行在線問診和處方續籤。通過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醫生等服務,加上高質量的服務和品牌認知度,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又將用戶流量重新導向零售藥房業務,購買其他健康產品,如補品和醫療設備。兩項業務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和共生的生態系統。
03
BAT巨頭扎堆搶食
根據國家衛計委曾經預計,到2030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將顯著擴大,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16萬億元。這種萬億級別的市場上,BAT三員都不約而同的對網際網路醫療市場進行了布局:
阿里系旗下的阿里健康,目前市值達到2493億港元;
騰訊投資的微醫雖然還沒有上市,但是也將估值目標定在了100億美元;
而深耕行業已久的春雨醫生也在最近拿到了搜狗的投資;
網際網路巨頭之外的金融科技巨頭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好醫生在2018年登陸港股,目前市值也超過1140億港元。
儘管這個行業巨頭扎推,賽道擁擠,但還麼有一個絕對的勝利者出現。作為「網際網路醫療第一股」的平安好醫生,5年累計虧損近40億元;最早探路線上醫療之一的春雨醫生,兜兜轉轉也還沒有能實現上市上的願景。
由於同樣在電商平臺方面擁有巨大優勢,最容易被拿來與京東健康作對比的企業就是阿里健康。從數據看,在年活躍用戶數上,阿里健康佔據了絕對優勢,而在淨利潤層面,京東健康表現亮眼。
獵雲網
雖然網際網路醫療前景可觀,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的網際網路醫療市場依然處在孵化期,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京東健康,作為京東旗下成長最快、最年輕的獨角獸公司,其成長速度甚至在全球都可以放在前列。而京東健康再造一個京東的想法如果實現,那麼其未來也將不可限量。
04
或將成為劉強東收穫的第4個上市公司
一年前,京東健康正式從京東集團中分拆出來,拆分之際就獲得超10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了CPE中國基金(CPE China Fund)和中金資本(CICC Capital)等業內知名投資機構。2019年11月15日,京東集團披露京東健康A輪融資的投後估值約70億美元。
2020年8月17日,京東2020半年報中透露,京東健康與高瓴資本就京東健康B輪不可贖回優先股融資籤訂了最終協議,高瓴資本預期投資額超過8.3億美元,京東健康投後估值達到300億美元。換言之,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京東健康的估值暴漲230億美金,刷新了「估值增長最快的獨角獸」的記錄。
今年8月初,京東健康登上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成為「最年輕的獨角獸」。未來京東健康將和京東數科、京東物流子集團三足鼎立,協同京東商城零售業務發展。
目前,京東集團為京東健康的控股股東,其通過其全資子公司JD Jiankang間接持有2,149,253,732股股份的權益,約佔京東健康已發行股本總額的81.04%。除此之外,高瓴資本通過SUM XI Holdings Limited持有4.49%的股份,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控制CICC e-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2.37%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完成上市,京東健康將會成為劉強東收穫的第四個IPO——繼京東、達達,以及即將IPO的京東數科之後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6月,劉強東先後收穫了兩個ipo,首先是達達集團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京東集團作為達達集團最大股東持股高達47.4%。隨後,京東集團完成二次上市登陸港交所,在港股市值近9000億港元。招股書顯示,劉強東持股京東14.7%,擁有高達78.4%的投票權。
除此之外,京東旗下獨角獸京東物流、京東工業品未來都具備未來獨立IPO的能力。今年4月24日,京東工業品已籤署2.3億美元A輪融資協議,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CPE等多家投資機構跟投,投後估值超20億美元,一躍成為工業品領域內估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京東數科剛於本月提交了招股書,京東健康也緊隨其後遞交招股書,劉強東在京東數科直接持股8.86%,加上另外三家公司間接持有的股份,合計持股50.35%。
隨著京東孵化的這一個又一個獨角獸紛紛上市,這兩年,淡出公眾視野的「東哥」,化身IPO收割機。隨著京東健康、京東物流、京東工業品紛紛奔赴IPO,「東哥」的財富將迎來一個三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