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周末或者節假日,三五好友聚餐去哪裡呢?
因為氛圍輕鬆熱鬧,食用方法便於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具備強社交屬性,以及食材標準化、口味多元等,火鍋店便成了大多數人聚餐的首選。在歡聲笑語中,親朋好友同學同事間的友誼得到了升溫。在一涮一蘸間,身上的壓力舒緩了。
旺盛的需求,再加上可擴張性、高標準化等特點,火鍋便成了中式餐飲的第一大品類。
2018年,千萬火鍋愛好者們就吃出了超過8000億元規模的火鍋市場。
不過,相信你也會有這樣的感覺,這些年來,吃火鍋是越來越貴了。在一線城市,以前人均百元左右就能搞定,現在則動輒就為此前的幾倍。
事實的確如此。根據36氪研究院在2019年12月發布的《舌尖上的「古董羹」——火鍋行業研究及消費者調研報告》,作為餐飲行業份額最大的細分領域,火鍋的年複合增速保持10%以上,發展速度超過其他品類。如果按照人均消費價格將火鍋分為大眾、中端和高端三個層次的話,2013-2017年火鍋中高端市場增速最快,超過大眾市場,預計未來仍將保持高增速。
國聯證券發布的《火鍋行業深度報告:群英畢至,火中取「利」》顯示,從2017年中到2018年中,人均80元及以上的火鍋市場份額佔比呈上升趨勢,而人均50元及以下的火鍋市場份額則連續下滑。
既然是消費,答案自然要從供需兩端方面尋找。
需求端,經歷了改革開放40多年後,中國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在最近幾年明顯持續提升。2015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金,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2019年,中國人均GDP又衝破了1萬美元大關。
收入水平的提高帶來的是消費力的提升。從2013年起,中國餐飲市場銷售額基本保持著10%左右的年增速。火鍋又是中餐第一大門類,「受益匪淺」。
收入水平的提升,帶來的第二個影響是消費升級的加劇。收入提高了,人們對底料、品質、口感、新鮮度、品種、產地,餐廳的服務、就餐環境,以及其他個性化等細節的要求,自然水漲船高。每一個細節提高都將傳導到最終的定價上。
尤其是高消費檔次人群,他們不再滿足於普通的火鍋店,而是希望能前往就餐環境安靜舒適、服務周到、食材優質、有特色的高檔火鍋店就餐。
供給方面,最近十年來,中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2011年末,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50%。而到了2019年末,這一數字來到了60.60%,也就是說現在的中國有接近8.5億城鎮人口。
城鎮化帶來的是中國的商業地產高速發展,購物中心猛增,商圈越發成熟。這就為中高端火鍋店的進駐和布局提供了相匹配的場景。大量火鍋店在傳統火鍋店裝修風格上進行大幅度改造,形成了很多個性化且高顏值的特色火鍋店。
不僅如此,由於火鍋是中餐裡標準化程度最高、對廚師要求最低,市場規模最大的門類,火鍋產業的競爭高度白熱化。除了選擇人流量大但租金也高的地段,加大對菜品和裝修的投入,大型連鎖火鍋企業還會通過發展會員體系、提升服務的附加值等手段,來強化品牌的差異化優勢,吸引高端客群。
再加上伴隨著城鎮化而來的租金、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上漲,火鍋的定價便不斷的攀升。正如《舌尖上的「古董羹」——火鍋行業研究及消費者調研報告》中提到,在火鍋店裡,原材料、房租和人力成本合計佔比達66.7%。火鍋各項成本除稅費外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蔬菜肉類等食材成本同比增加1.39%,房租成本同比增加1.73%,人力成本同比增加2.87%。
火鍋憑藉著標準化、社交屬性強等特點,一躍成了中式餐飲的第一大品類,與此同時,火鍋店的定價也越來越高,並成就了一批高端火鍋品牌。
在這背後,是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下,中國人越來越愛吃,越來越講究吃,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出品質,吃出安全,吃出細節,吃出檔次。
畢竟,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是千百年來顛簸不破的真理。
內容源自虎嗅APP,僅供分享使用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