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期推送彌勒本土文化,民風民俗,旅遊資訊,吃喝玩樂等諸多優質內容,彌勒最接地氣、重服務的本地微信平臺!關注我們妥妥的!
今日冬至、冬至以後,白天將會慢慢變長。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漲知識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冬至這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冬至吃什麼?
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水餃,也有一些地方是吃牛羊肉來驅逐寒意!
寒冷冬季,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上一頓熱騰騰的湯圓或餃子是再美味不過了!
冬至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冬至節氣,如何防病?
冬至,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
1,禁暴飲暴食
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2,禁寒冷
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3,禁是非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冬至如何養生?
在寒冷的冬天裡,要注意保健身體、防寒保暖。為了下一年,預先貯存整年的元氣。那麼冬季應該如何養生呢?
1.飲食要滋陰潤肺
冬季到來,人們食慾普遍增強,此時記得千萬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傷及腸胃。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準則,另外還應「少辛增酸」,多食核桃、芝麻、蜂蜜等,可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2、活動手腳,多運動。
冬季保持適當的活動,有助於調節新陳代謝機能。當然,鍛鍊項目的選擇也要因人而異。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能做劇烈運動。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應避免冷空氣的刺激。運動最好選擇在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
3、頸、背、腹、腳要重點保暖。
這些部位都是容易導致人們在冬天生病的部位。頸部受涼,會發生頭痛、頸部酸疼等。腹部保暖則是女生要做的重點保護工作。冬季注意保暖,是調節好身體的關鍵。
主編:卓子 | 整理:婷婷
分享傳播大愛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昊邦溫泉花園二期,真正的穩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