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初遇
我的人生中第一次接觸美,準確說來是接觸到美的抽象概念,是在金釵之年,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在課文中遇到了「美」。
美是什麼?是漂亮嗎?假使一樣事物,我認為是美的,別人卻不以為然,那麼它是美還是不美?個中問題困惑於心,不知如何發問。
最終,我敲開了村裡一位大學生的窗戶。她不直接告訴我美是什麼,而是帶我去堤岸上逛遊一遍,她問:蝴蝶美嗎?牽牛花美嗎?我答美。當被問到為什麼美時,我卻回答不上來。
時隔多年,我已不再記得她的原話,但是她所表達的道理,至今仍然影響著我——我們之所以會認為一種事物美,是源於骨子裡的欣賞,而無法詮釋,是因為被美的模糊特性所吸引。無論是文學之美,抑或是音樂之美,更甚是天地之美,唯有讓我們感覺到歡喜的,就是美的意義所在。
當然在肯定我們內心中的美同時,不去否認別人所判斷的美,是一種珍貴的習養。過去的幾年裡,我對燈光秀無比著迷,包括光的元素、設計,連同光點投射的方位,都令人嘆為觀止。
然則隨著視網膜中的審美漸日疲勞,我對燈光、霓虹之類的熱情慢慢淡去,一是覺得光汙染帶給都市的汙染,讓人無法熱衷如初;二是燈光秀帶給人視覺上的衝擊僅是起先的一剎那,過後便少有驚豔。
但是,我不能否認它是如今許多人們正在喜愛的新事物,還有它曾經作為「美」的鋪陳進入過我的生活,讓我如今在對美的審視和追求上更加慎重和從容。
美即逝去
當下,我們常常感嘆:美即逝去。的確,美好的事物總是鮮活的,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
如果一朵花永不枯萎,那它就只是一朵塑料花,無法談美的姿態和生命;如果夕陽永遠不落山,那它就只是一幅油畫,無法談美的瞬息萬變和雄偉壯觀。
我素來喜歡在熱夏的傍晚到樓頂觀看落日,通常白天晴浪翻湧,到天色將晚時就能夠領略到一番大自然的奇妙能力,像參加一場盛大的色彩宴會,震撼無比。
空氣中有一股餘熱尚未散去,東南方向出現一片粉色的雲霞。我用量詞一片,是因為覺得她像一面屏風,擋在墨藍色的空中。想來宇宙之間,自帶別樣的情感表達,粉色雲霞的樣子略顯羞澀和無力,纖弱的身軀怎都遮擋不住身後滿溢的幸福色彩。
夜幕前的柔風輕輕吹拂,順著風的方向,粉色雲霞抵達西邊與黃昏的餘暉聚合,將天空染成一幅璀璨的永恆。
在故鄉裡見過無數次夕陽西下,領略過無數種萬道霞光,卻從沒有一次願意滿足,我曾想,宇宙的背後定是有一支神奇的畫筆在不斷地描繪,不斷地創新,方造就了如此溫柔而廣闊的存在。
人類社會的高科技亦在不斷地創新,試圖留住些什麼。鏡頭對準夕陽的餘暉,希望留住斑斕的色彩;使用延時攝影,希望記錄雲海湧動的軌跡,可是後來翻閱時發現,原來照片遠不如人類視網膜反映出來的那般美。
時間在流逝,塵間萬物都在變化,只有當美即逝去,人們才會倍感珍惜。
美的生命力
美有生命力,像一個磁場,永遠在吸引為之傾倒的同頻之人;同時是一種信仰,不間斷地產生著幸福的事物。只是生命力在世界灰濛濛一片之中不容易被人看到,人們更多地關注創造力、高速率和完成率。
但若置於廣闊天地間,美將有無窮盡的力量,過濾掉外界的嘈雜,專注於平靜的生命力。專注一朵花的盛放,直至完成;專注於一隻蛹的蛻變,直至破繭;專注於一條江河的奔流,直至匯聚成海。
在一片葉子下凝視,思考人生的進與退。綠葉從來不爭,如同生命的底色,最原始時是素簡尋常,不管姿態如何,皆努力生長,不與大樹爭高低,不與繁花論美醜,做本真的自己。
在一朵花前駐足,信仰萬物最初的模樣。茉莉的潔白與芳香,來自於一粒小小的種子;玫瑰身上長刺,卻也驚豔世人,留有餘香;薔薇淡泊清麗,故而避世生長。世間的美千千萬萬種,她們的前世與來生,美麗成迷。
相信美的生命力,相信美能夠賦予這個世間許多欣喜的因素。聽說藍花楹飄落,人們紛至沓來,只為將這一場飛舞的繁華盡收眼底。每個經過那條路上的人都會停留仰望,讚嘆她層層疊疊的藍色的妖豔,又對她終將落入塵土而感到惋惜。
相信美的生命力,是可以匯聚許多同頻之人。藍花楹適應時令生長,秋風起,繁花落,人們不遠千裡而來,只為在她的臂彎之下熱淚盈眶,為這美好的一世送別。
天地間的萬物,用自己的姿態、生命完成著自己,也在向人們折射出物道的哲理。人們能做的,便是用心去感受美,以及相信它必將輪迴的生命力。
天地有大美
兩千多年前,老子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他認為,美存在於天地之間,為天地所具有。人們若要把美了解透徹,必將放眼於天地之間。天地之間有大美,在於鬼斧神工之精藝,在於無窮無盡的自然變化。
如果雲海高不可攀,不如驅車趕往人煙稀少而聖潔的土地,那裡雲海澄澈觸手可及;如果星星零落東西,當你直面浩瀚星河,也會敬畏那一尺的寧靜。
如果溪水潺潺而流不夠浩渺,還有大海的潮漲潮落令你遐思;如果綠地清淺不足放眼,還有草原的廣闊無垠邀你馳騁。
了解美,就是置身於美,用力去感受。相信美的生命力,對美好的事物保持熱忱,同時也明白美即逝去,應當格外珍惜變幻的微妙感。天地有大美,同在於斯。
作者簡介:鄭雨,南粵港城人。廣州市青年作家協會會員。以文言與白話穿插的表現手法,執筆於煙火日常和詩意人生;心中有光,步履不停。作品散見於《湛江晚報》《大眾文化休閒》《C位》《女友》文藝別冊等報刊雜誌。微信:Tsangyu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