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韓立萍
本版圖片:王嵐 王佩佩
寧波是文明城市,公廁是城市形象窗口之一。
去年底,我市啟動中心城區「公廁提質行動」,提出力爭用三年時間,擦亮這一城市文明窗口,建立群眾滿意的城市「如廁體系」。
為補足中心城區公廁數量不足的「短板」,我市鼓勵沿街店鋪向社會開放內部廁所。第一批154個開放內部廁所的沿街店鋪已經落實,並在1月12日舉行了掛牌儀式,第二批的報名工作正在火熱進行中。
你參與我獎補
社會廁所「補位」環衛公廁
因為家離天勝花鳥市場很近,退休後的鄭師傅愛上了養鳥種花,時不時就往花鳥市場跑。最近,家裡人發現鄭師傅去得更勤、呆的時間也更長了,一問,竟然是因為「如廁方便了,我就樂意在那裡多走走多看看。」
前些天的一個晚上,鄭師傅偶然發現天勝花鳥市場對面「阿明嫂大食堂」的外牆上出現了一個閃耀的藍色「OK」標誌,「這不是內有免費廁所的意思嗎?」鄭師傅想起不久前看到過的新聞,於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入內如廁。「這家店的廁所在二樓,打掃得挺乾淨。店家很熱情,還問我要不要一杯熱茶。」鄭師傅稱讚道。
徐穎珍是這家店的女主人,她告訴記者,店內有男女廁位各一,有專人打掃,自己在這裡開店近四年,一直對外免費提供廁所,「只是以前沒有統一標誌,人家不好意思進來。現在有了『OK』標誌,就不用擔心啦。」她笑著說。
據她介紹,海曙區城管局與她籤訂了沿街店鋪內部廁所免費開放協議書,而且還有補貼。「有沒有補貼並不重要,能參與這樣的公益活動我很開心。」徐穎珍說。
獲鄭師傅點讚、沿街商鋪積極配合的「私廁」改「公廁」行動,就源於中心城區「公廁提質行動」。這項為期三年的行動,首要任務是補足中心城區公廁數量不足、特別是人流量大的地段公廁不足的「短板」。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城市公廁布局密度應在每平方公裡3至5座。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約200平方公裡,有環衛公廁459座,平均每平方公裡2.27座。按每平方公裡3座環衛公廁計算,缺口約150座。
「中心城區、特別是人口密集的建成區,在短時間內要找到地方新建公廁滿足市民需求非常困難,所以我們將首先通過鼓勵開放社會廁所等方式來增加公廁數量。」市城管局環衛處處長餘寧說。為此,他們從去年起號召沿街店鋪內部廁所免費向公眾開放。因為開放廁所難免會增加清掃、水電等費用,市財政還對海曙、江北、鄞州三區相關店鋪按每年0.3萬元/廁位,最高不超過1.5萬元/廁位的標準獎補,其他各區由屬地落實補助政策。
「消息一經媒體報導即引來市民叫好,大家紛紛留言,認為此舉小成本大收益,體現了資源共享理念。」餘寧說,第一批154個開放內部廁所的沿街店鋪很快落實,並在1月12日舉行了掛牌儀式。「藍色主調的『OK』標誌,寓意為商家對如廁公眾歡迎,公眾對商家認同。」
目前,第二批申請開放內部廁所的沿街店鋪正在火熱報名中。
硬體越來越好
公廁文明提上議事日程
在鄞州區貿城西路鍾公廟文化公園內,一座剛改建完成的公廁獲得了周邊晨練的大爺大媽們的一致稱讚:「這個公廁交關好,考慮了我們老年人的需要,除了乾淨以外,還有專門給我們坐坐喝喝茶的愛心驛站。」一位陳姓大爺說。
「這是我市首座『網際網路+公廁』模式的智能化公廁。」鄞州區城管局相關人員說,改造後的公廁配有一體式感應小便池、自動感應衝水坑位、自動感應水龍頭、快速烘手器……「使用者在如廁過程中不需用手觸碰任何設備,減少了與細菌的接觸機率。公共區域設置了高低兩種洗手池,方便兒童使用。考慮到冬季天冷,洗手池還提供溫水。」該人士介紹說。除了愛心驛站,公廁還有專為殘障人士、老人以及母嬰設置的「第三衛生間」,嬰兒推車、輪椅等進出非常方便。在無障礙衛生間內,擁有獨立坐便器、扶手、嬰兒護理臺等貼心設備。
「配了這麼多東西,會不會又被偷走啊?」一旁聽介紹的陳大爺忍不住抱怨,說現在好多公共設施,裝上沒多久不是壞了就是被盜,看了心裡就生氣。「我們在充分保障如廁者隱私的前提下,在公廁公共區域設置了視頻、報警系統、人流量統計等監測系統,也安裝了便民信息顯示屏和音樂系統,提供網絡服務。」該人士回答說。
據介紹,目前中心城區環衛部門已全面展開公廁提升改造行動,外形美觀、內部功能齊全的公廁將越來越多。鄞州區計劃到2018年底完成改建20座公廁、新增30座公廁的目標。海曙區選擇了15座設施設備陳舊破損、功能落後的公廁率先啟動改造,目前基建工程已完成。
位於聯豐路上的聯西公廁,男女廁門上懸掛著日式半門帘,圖案精緻;公廁管理制度上牆,標準清晰。內設公共洗手臺高低盆各一個。此時,正好有一位老年婦女從「第三衛生間」出來,她告訴記者,自己就住在附近,如廁感受是「跟賓館一樣,非常好」。說話間,就見負責衛生的清潔阿姨已經在打掃了。
「海曙區的公廁大多建成早,佔地緊湊,因此我們在改造中會更注重使用功能的提升,如男女廁位比要達到1:1.5的標準,設置冷熱水系統,儘量劃區間開闢『第三衛生間』,配上智能設備。」海曙區環衛中心副主任吳慧華說。
記者注意到,該公廁西側空地上,還晾曬著衣物等個人生活用品。對此,吳慧華表示,受我市環衛公廁維護經費標準較低、保潔力量配置不足等限制,以往很多公廁管理員住在公廁管理用房內,導致公廁作為公共服務建築形象不佳等問題。「這次提升改造,所有住房將改造成愛心驛站,方便市民和環衛工作人員歇腳,但不再住人。」吳慧華說,整改正在逐步推進中,預計春節後這15座公廁可以全新面貌服務群眾。
小窗口大民生
公廁提升邀市民共議
長期以來,寧波公廁建設改造延續了「問計於民」「服務民生需求」的好傳統。如我市2002年起就實行公廁免費開放,是國內較早實行公廁免費開放的城市之一。公廁服務時間,分為24小時開放和17小時開放(5:00-22:00)兩類,其中中心城區內24小時開放的公共廁所數量有148座,主要集中在商業中心、人流量密集處。城管部門已累計動員近800家單位和公共場所將內部廁所作為社會公廁向市民免費開放。
不僅如此,寧波的特色公廁也不少。如鄞州區的白鶴公廁,外立面有綠化裝點,顯得生機盎然;日湖公園西公廁,一塊塊復古青磚,一扇扇鏤空花窗,入口處還裝有一幅精美的青磚浮雕,室內播放著悅耳的輕音樂,讓人仿佛置身於古典園林之中……
在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舉辦的2016「光大杯」系列「最美公廁」評選中,寧波共有9座公廁獲得「最美公廁」殊榮。這既是對寧波公廁綠化美化、公廁結構與設計使用的肯定,也反映出我市的公廁管理與提升一直「在路上」。
同時,寧波公廁的「軟肋」也是顯而易見的。除了數量不足,還存在維護經費標準較低、管理難度較大、部分社會公廁環境衛生堪憂等問題。對此,今年我市將在中心城區建成區內新建(含項目建設配套公廁)、改建公廁134座。對獨立式新建公廁要求面積在80平方米左右,男女廁位比達到1:1.5;全面清理管理用房,將之打造為愛心驛站;配置「第三衛生間」、無障礙設施等方便女性和特殊人群如廁的人性化設施。
「公廁小窗口,體現大民生」,市城管環衛部門再次向市民發出邀約,就新建公廁如何布局,哪些公廁急需改建、怎麼改建等問題徵求市民「金點子」。
活動推出的這一個月中,市民反響熱烈,紛紛建言獻策。
有市民說部分公廁形象標誌不明顯、不易找到,希望也能配上「OK」標誌,形成統一品牌。
還有市民就具體新建公廁點位提出建議,如東錢湖白石北路段、江東北路慶安會館附近、白雲莊公園附近以及城區一些大型公交站臺周邊等。還有市民建議,可根據街頭巷尾便溺集中地點設置公廁,選擇使用移動式環保公廁。對公廁建設,市民認為應以實用為主。還有市民對加強公廁管理提出建議,包括提供免費衛生紙、加強設施設備維護、提供茶水等。
對此,環衛部門將一一回復,同時將梳理後的意見建議根據實際情況予以採納。
事實上,在新實施的《寧波市中心城區「公廁提質行動」工作方案》中,不少群眾關心的內容已經有了涉及。如三年實現核心區域「10分鐘如廁圈」的目標,方便市民快速就近如廁;創新「網際網路+公廁」模式,開發查詢公廁手機App;統一公廁「識別系統」,在公廁附近的道路上設置明晰、美觀的導向牌,便於市民通過導向指示及時找到公廁。
「在公廁管理服務上,我市將探索全面推進規範公廁保潔服務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將環衛公廁工作人員保潔作業與日常生活分開,解決『公廁之家』問題。」餘寧說。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如廁難是很多城市的「通病」。由於環衛公廁數量較少、布點不均衡等原因,不少市民及遊客領教過一時內急卻找不到地方「方便」的那種尷尬。
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約200平方公裡,有環衛公廁459座,平均每平方公裡2.27座,缺口約為150座。
然而,在中心城區、特別是人口密集的建成區,短時間內要找到地方新建公廁並不容易。因此,我市將首先通過鼓勵開放社會廁所等方式來增加公廁數量,這是用社會資源解決社會問題的一種良策。
不過,單位內部廁所畢竟不同於公廁,對外開放所產生的經濟成本必須由該單位承擔,為此,市財政對海曙、江北、鄞州三區開放廁所的沿街店鋪按每年0.3萬元/廁位,最高不超過1.5萬元/廁位的標準給予獎補。而從商家的角度來說,這也是他們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宣傳自我形象的好機會,總體而言,利大於弊。
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單位能急人之所急,免費開放內部廁所。與此同時,市民與遊客在使用單位內部廁所時也應文明如廁,愛護公共環境,不要幹擾這些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只有做到了這些,免費開放社會廁所的舉措才可能在彼此的支持下走得更遠。(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