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傑
從2017年10月底到深圳,算起來不過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對於全國知名神經內科介入專家劉亞傑主任來說,卻是馬不停蹄、收穫滿滿的一年。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南醫大深圳醫院)神經內科在他的帶領下,2018年完成了714臺手術,比原先預計的200臺,翻了三倍,還聯合國內近百家醫院,共建華南神經內科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專科聯盟,打造深圳卒中1小時、華南地區24小時黃金救治圈,為實現「病人不動醫生動」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拼!救治病人衝在第一線
「劉主任,快來,有個患者需要做DSA……」2019年1月22日凌晨1點,睡夢中的劉亞傑主任被一通電話叫醒,他立馬清醒,驅車前往醫院。這是從聯盟醫院轉來的腦卒中男性患者,年僅42歲。時間就是生命,劉亞傑主任及其團隊立馬開展介入手術。2點41分,術中患者血氧由85%直線下降到0,心率下降到48次/分,患者面唇紫黑,牙關緊閉,口腔內分泌物無法吸出,情急之下,正在手術臺上的劉亞傑主任立即對他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先吹出口鼻腔內的唾液及血性分泌物,幾次人工呼吸後,患者血氧開始上升,繼而使用呼吸球囊輔助呼吸,使血氧飽和度上升到85%,隨後趕來的麻醉醫師迅速插管後,患者呼吸心率終於恢復正常!在場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經過救治,目前患者恢復穩定。
對劉亞傑主任來說,這樣的隨叫隨到是他的日常,熟悉的人叫他「拼命三郎」。來深圳之前,劉亞傑主任已經是業內知名專家、行業領頭人,本來可以躺在功勞本上等待退休,但是他沒有,他選擇了再次出發。來到深圳之後,他不僅把技術帶到了深圳,更把自己的影響力帶到了深圳,讓深圳及周邊地區卒中患者受益。
劉亞傑主任團隊入駐南醫大深圳醫院後,建立了全天候待命的神經內科介入團隊,全面推動卒中綠色通道建設,以最快的救治速度為病人保駕護航,以安全有效的介入技術為病人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強!大病以後來深圳看
2018年,中國卒中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宣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成立,落戶北京天壇醫院。劉亞傑主任被聘為該中心專家,該中心有12名專家,廣東省僅兩名。同時,劉亞傑主任還是中國卒中學會神經介入分會副主委,廣東卒中學會缺血性神經介入分會主任委員,廣東醫師協會神經介入分會副主委,有豐富的腦血管病治療經驗,特別在腦卒中介入治療方面全國知名。
在深圳,劉亞傑主任先後經歷了五個「出乎意料」。
「第一個是,深圳的腦卒中患者多到出乎預料。」劉亞傑主任說,深圳的平均年齡才32歲,腦卒中是老年病,本以為深圳患者少,來深之初預計2018年能完成缺血介入手術200臺次,但沒想到去年一年完成了缺血性卒中介入手術714臺次,其中四級手術209臺次,不乏20到50歲的年輕患者,在深圳名列前茅,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腦卒中發病年輕化的嚴峻形勢。
第二個「出乎意料」是,團隊來深僅三四個月,科室就順利通過了「三名工程」項目答辯,成功引進我國業內最強團隊———北京天壇醫院繆中榮教授放射神經介入團隊,將為提升全深圳市腦卒中的介入診療水平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第三個「出乎意料」是,團隊來深僅十個月,科室牽頭成立華南神經內科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專科聯盟時,華南地區就有百家醫院都加入了這個聯盟。
第四個「出乎意料」是,在醫療用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建設高級神經介入培訓中心獲得醫院立項,將於2019年竣工,為培訓出大批合格的神經介入醫師和順利完成「三名工程」任務奠定基礎。
而第五個「出乎意料」,是目前南醫大深圳醫院已有約30%的腦卒中患者來自全省全國各地。劉亞傑主任表示,在腦卒中介入治療這個領域,目前已可以做到「大病不出深圳」,將盡微薄之力助力建設深圳醫療高地,實現「大病來深圳」。
展望2019年,劉亞傑主任表示,今年除了做好「三名工程」項目,重中之重是建成華南地區第一家高級神經介入培訓中心。由於神經介入醫生培養周期長,醫生需要在「失敗」中學習,所以到時候將在培訓中心通過動物實驗,讓神經介入醫生更快成長。
統籌:李榕 文:李榕 林奕旋
製版:陳欣 金國華 劉豔蘭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