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深圳1小時、華南24小時腦卒中黃金救治圈

2021-01-20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劉亞傑

    從2017年10月底到深圳,算起來不過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對於全國知名神經內科介入專家劉亞傑主任來說,卻是馬不停蹄、收穫滿滿的一年。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南醫大深圳醫院)神經內科在他的帶領下,2018年完成了714臺手術,比原先預計的200臺,翻了三倍,還聯合國內近百家醫院,共建華南神經內科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專科聯盟,打造深圳卒中1小時、華南地區24小時黃金救治圈,為實現「病人不動醫生動」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拼!救治病人衝在第一線

    「劉主任,快來,有個患者需要做DSA……」2019年1月22日凌晨1點,睡夢中的劉亞傑主任被一通電話叫醒,他立馬清醒,驅車前往醫院。這是從聯盟醫院轉來的腦卒中男性患者,年僅42歲。時間就是生命,劉亞傑主任及其團隊立馬開展介入手術。2點41分,術中患者血氧由85%直線下降到0,心率下降到48次/分,患者面唇紫黑,牙關緊閉,口腔內分泌物無法吸出,情急之下,正在手術臺上的劉亞傑主任立即對他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先吹出口鼻腔內的唾液及血性分泌物,幾次人工呼吸後,患者血氧開始上升,繼而使用呼吸球囊輔助呼吸,使血氧飽和度上升到85%,隨後趕來的麻醉醫師迅速插管後,患者呼吸心率終於恢復正常!在場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經過救治,目前患者恢復穩定。

    對劉亞傑主任來說,這樣的隨叫隨到是他的日常,熟悉的人叫他「拼命三郎」。來深圳之前,劉亞傑主任已經是業內知名專家、行業領頭人,本來可以躺在功勞本上等待退休,但是他沒有,他選擇了再次出發。來到深圳之後,他不僅把技術帶到了深圳,更把自己的影響力帶到了深圳,讓深圳及周邊地區卒中患者受益。

    劉亞傑主任團隊入駐南醫大深圳醫院後,建立了全天候待命的神經內科介入團隊,全面推動卒中綠色通道建設,以最快的救治速度為病人保駕護航,以安全有效的介入技術為病人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強!大病以後來深圳看

    2018年,中國卒中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宣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成立,落戶北京天壇醫院。劉亞傑主任被聘為該中心專家,該中心有12名專家,廣東省僅兩名。同時,劉亞傑主任還是中國卒中學會神經介入分會副主委,廣東卒中學會缺血性神經介入分會主任委員,廣東醫師協會神經介入分會副主委,有豐富的腦血管病治療經驗,特別在腦卒中介入治療方面全國知名。

    在深圳,劉亞傑主任先後經歷了五個「出乎意料」。

    「第一個是,深圳的腦卒中患者多到出乎預料。」劉亞傑主任說,深圳的平均年齡才32歲,腦卒中是老年病,本以為深圳患者少,來深之初預計2018年能完成缺血介入手術200臺次,但沒想到去年一年完成了缺血性卒中介入手術714臺次,其中四級手術209臺次,不乏20到50歲的年輕患者,在深圳名列前茅,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腦卒中發病年輕化的嚴峻形勢。

    第二個「出乎意料」是,團隊來深僅三四個月,科室就順利通過了「三名工程」項目答辯,成功引進我國業內最強團隊———北京天壇醫院繆中榮教授放射神經介入團隊,將為提升全深圳市腦卒中的介入診療水平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第三個「出乎意料」是,團隊來深僅十個月,科室牽頭成立華南神經內科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專科聯盟時,華南地區就有百家醫院都加入了這個聯盟。

    第四個「出乎意料」是,在醫療用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建設高級神經介入培訓中心獲得醫院立項,將於2019年竣工,為培訓出大批合格的神經介入醫師和順利完成「三名工程」任務奠定基礎。

    而第五個「出乎意料」,是目前南醫大深圳醫院已有約30%的腦卒中患者來自全省全國各地。劉亞傑主任表示,在腦卒中介入治療這個領域,目前已可以做到「大病不出深圳」,將盡微薄之力助力建設深圳醫療高地,實現「大病來深圳」。

    展望2019年,劉亞傑主任表示,今年除了做好「三名工程」項目,重中之重是建成華南地區第一家高級神經介入培訓中心。由於神經介入醫生培養周期長,醫生需要在「失敗」中學習,所以到時候將在培訓中心通過動物實驗,讓神經介入醫生更快成長。

    統籌:李榕 文:李榕 林奕旋

    製版:陳欣 金國華 劉豔蘭 劉暢

相關焦點

  • 打造深圳卒中1小時 華南地區24小時黃金救治圈
    為加強公眾對腦卒中的認識,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聯合寶安中醫院在寶安區海雅繽紛城開展大型卒中公益科普活動。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亞傑、寶安中醫院腦病科主任黃汝成帶領的醫護團隊,給200多位市民帶來腦卒中疾病防治、急救、康復和健康生活等方面的指導。並為社區居民發放《腦卒中》、《腦卒中漫畫》科普手冊,利用多種方式提醒居民預防腦卒中及發生時如何判斷。
  • 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記者了解到,全省通過國家腦防委認證的高級卒中中心(含建設)60家,它們聯合區域內高級卒中中心、卒中防治中心和具有急性腦卒中救治能力並達到要求的醫院等作為地圖醫院成員,目前共186家醫院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實現「三個1小時」的急救時間窗,即發病到呼救不超過1小時,院前轉運不超過1小時,入院到給藥不超過1小時。
  • 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186家醫院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積極推動腦卒中規範化診療管理,從頂層制度設計和管理層面加強約束和保障,構建了腦卒中診療管理體系,成立了省級腦卒中防治工作委員會,並從推進腦卒中綜合防治工作、強化急救急診體系建設、提升腦卒中救治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卒中中心建設、開展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完善腦卒中綜合診療管理模式、加強專業人員培訓等七大方面開展各項工作。
  • 一鍵查附近權威醫院,爭取急救黃金1小時
    搶救病人,最關鍵的就是在3小時內進行靜脈溶栓。11月27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辦的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召開,會上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正式發布,致力於實現「三個1小時」的急救時間窗,即發病到呼救不超過1小時,院前轉運不超過1小時,入院到給藥不超過1小時。
  • 今年超2000例卒中患者在黃金期得到救治 青島市腦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現患和曾患過腦卒中人數為1242萬,患病後存活人群中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且我國的腦卒中病人數量還在以每年12%的速度遞增,平均每12秒就有一位腦卒中患者發病,每21秒就有1人死於腦卒中。「腦卒中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種。
  • 新增6家救治醫院!青島市腦卒中急救地圖再升級 3.0版正式發布
    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現患和曾患過腦卒中人數為1242萬,患病後存活人群中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且我國的腦卒中病人數量還在以每年12%的速度遞增,平均每12秒就有一位腦卒中患者發病,每21秒就有1人死於腦卒中。 「腦卒中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種。
  • 廣東發布卒中急救地圖 186家醫院打造「1小時急救圈」
    中新網廣州11月28日電 (蔡敏婕 王慧)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28日發布消息稱,該省發布卒中急救地圖,186家醫院構建卒中急救「1小時急救圈」。卒中急救,爭分奪秒。發生急性卒中時,每分鐘就有190多萬個神經細胞死亡。
  • 腦卒中治療1類創新藥先必新上市 大幅延長腦卒中治療時間窗至48小時
    作為全球腦卒中治療領域近5年來唯一獲批上市銷售的創新藥,先必新(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可顯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引發的腦神經損傷,並將現有治療時間窗從24小時延長至
  • 「南方都市報」廣東省卒中地圖發布 186家卒中中心構建1小時急救圈
    省衛生健康委積極推動腦卒中規範化診療管理,從頂層制度設計和管理層面加強約束和保障,構建了腦卒中診療管理體系,成立了省級腦卒中防治工作委員會,並從推進腦卒中綜合防治工作、強化急救急診體系建設、提升腦卒中救治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卒中中心建設、開展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完善腦卒中綜合診療管理模式、加強專業人員培訓等七大方面開展各項工作。
  • 成都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
    「『腦卒中』俗稱『腦中風』,包括出血性中風(腦溢血)和缺血性中風(腦梗死),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和高經濟負擔『五高』特點……」12月5日,「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發布會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行。
  • 新鄉市中心醫院被評為「全國腦卒中靜脈溶栓技術培訓基地」
    、中國卒中專病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年中國腦卒中大會暨腦卒中防治工程總結會於11月25日-27日在安徽合肥隆重召開,本屆大會以「 規範、推廣、指導、交流」為主題,秉承權威性、前瞻性、學術性、專業性的特點,全面總結2020年度全國卒中防治工作,發布我國腦卒中篩查和幹預最新數據,介紹國內外腦卒中防治最新進展和學術成果。
  • 青島市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發布
    本報訊 日前,「青島市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在青島市卒中質控年會上公布,這是我省首次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卒中急救地圖3.0將更加精準地按照醫院的救治能力和病人的發病距離、病情輕重等因素,進行統籌規劃,篩選出一個救治病人的最佳路徑。
  • 成都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柳華主任說,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的黃金搶救時間為6小時內靜脈溶栓和取栓,最新研究提示發病24小時內,個別病例仍然可施行取栓手術。針對卒中病人沒有特殊的自救措施,因此發病後應當以最快速度選擇有資質、有能力,特別是建設有卒中中心的醫院進行救治。12月5日,「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發布會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行。
  • 武漢發布「中風急救地圖3.0版」,45家醫院串起1小時「黃金急救圈」
    長江網12月13日訊 腦卒中(中風)是我國居民第一致死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殘率最高的因素。12月13日,武漢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年會舉行,會上發布了升級版的武漢市卒中急救導航地圖3.0版,46家醫院串起江城腦中風1小時「黃金急救圈」。
  • 「青島市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發布 新增6家醫院
    記者注意到,「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中,全市高級卒中中心有10家,示範防治卒中中心有2家,卒中防治中心有10家,這些醫院分布在全市各區域。 「根據這張地圖,患者家屬或120急救醫生,能更加精準地按照醫院的救治能力和病人的發病距離、病情輕重等因素,進行統籌規劃,篩選出一個救治病人的最佳路徑。」
  • 成都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 第一批有33家醫院
    「『腦卒中』俗稱『腦中風』,包括出血性中風(腦溢血)和缺血性中風(腦梗死),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和高經濟負擔『五高』特點……」12月5日,「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發布會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行。
  • 成都市權威腦卒中急救地圖發布,危急時刻可以救命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生後,每延遲1分鐘,就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且致殘風險增加。早期進行靜脈溶栓、動脈取栓等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腦卒中發生後的病死率和殘疾率,提高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預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獲益具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溶栓需要在4.5小時內實施,取栓需要在6-24小時內進行,但目前我國真正能在4.5小時內接受規範治療的卒中患者為2%左右。
  • 清遠腦卒中急救地圖正式發布 院前急救擇院精準導航
    對患者來說,能否在「黃金1小時」內及時接受溶栓再通治療尤為關鍵。卒中急救地圖的建立,將從各環節減少院前院內延誤,從而大大縮短患者發病至用藥或血管內治療時間,實現快速高效再灌注治療,降低腦卒中致死率和致殘率。所以,卒中急救地圖堪稱一張「救命地圖」。  清遠市人民醫院院長林學壬表示,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目的是方便大家準確地找到最專業的醫療機構和搶救團隊,實現腦卒中的精準高效救治。
  • 腦卒中病發,就醫切勿捨近求遠
    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血管組組長孫雅軒介紹,長期以來,靜脈溶栓是公認的行之有效的腦梗死超早期救治方法,通過靜脈給藥的方式溶解血栓、開通血管,在包括我國、美國及歐洲等全球範圍的急性期救治指南中,都得到了最高級別的推薦。但是對於大血管閉塞患者,由於靜脈溶栓的血管再通率有限,效果並不理想。
  • 成都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 覆蓋7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7家「卒中...
    在這份由成都市衛生健康委、成都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共同發布的官方版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中,首批入圖的33家醫院覆蓋了7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7家「卒中防治中心」,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快速、精準、高效的腦血管疾病救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