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苑】譚青峰:清花灣散記

2021-02-20 蔡甸知音匯文藝季刊


清花灣散記

◇譚青峰

 

家鄉清花灣原本是湖南湘南地區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地方,卻在鄉村振興的號角聲中,成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行試點和旅遊村,短短幾年面貌日日更新。值其旅遊開園之際,特撰文以記之歌之!

 

 

月圓清花灣

 

我從家鄉清花灣的昨天走來——

我居住過低矮的茅草房,遭受過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困境;我品嘗過缺吃的滋味,放學回家,媽給我留的那碗粥總被大弟偷偷喝掉一圈;我領受過少穿的酸苦,曾因頑皮劃破了新「洋布」衣服,遭到父親狠狠的教訓。於是,我很嚮往城裡人吃飽穿暖天晴曬不著下雨淋不著的生活,在我眼裡,城裡的月亮就是比清花灣的圓。

那年,我入伍當兵,就是奔著圓圓的月亮而去的。退伍後,我成了一名教師。再後來,在縣城買了房。退休後,隨孩子定居省城長沙。就這樣,我一步步地過上了城裡生活,比我兒時所嚮往的更美滿,月亮真的圓了。

這些年,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與郊外連通的嶽麓大道,每到周五下班後,車流如織還堵得煩人,究其原因,乃奔鄉村休閒是也。哦,我恍然大悟,鄉村的月亮也圓了。還真別說,回了幾趟清花灣,這感覺十分地真切了起來。

那一年,清花灣裡新橋、振興、豆陂、青裡四個村18平方公裡的土地,五大板塊,科學規劃,春風像神奇的畫師,揮毫潑墨,豪氣地勾勒出一輪圓圓的月。

綠與香釀出的醉人之筆在「果蔬飄香」生態種植區裡。位於蒸水河河洲的清花灣特色水果基地就是其代表作之一。800餘畝果林,黃桃、奈李、沃柑、沙糖桔、矮柚、草莓,不一而足,種類多樣,品質優良。無論是春夏還是秋冬,只要你有興趣,驅車前行,遊玩觀賞,看瓜果滾壯惹眼,絕對會親自採摘品嘗,手裡沉重的口袋裡裝滿桃呀李呀,主人還會用特製的豪華紙箱體面地包裝起來,讓你提回去順便為清花灣打個小廣告;正想回程之時,你發現,振興村田地裡有成群結隊的俊男靚女,那可是慕無公害蔬菜之名來的,他們手裡的提袋裝得鼓鼓囊囊的,經不住誘惑,你肯定也會蔬菜地裡走一趟,把汽車後備箱裡裝個滿滿當當,將清花灣的美麗月色帶回去與家人共賞。

「漁米水鄉」特色生態種養區,此一筆墨濃彩重,讓清花灣告別稻草加稻穀的種植模式步入現代農業發展快車道。夏秋時稻花把傳統農耕的色彩塗在田園裡,且「漁」的調門也高揚了起來:空曠的豆陂町裡,一片大棚十分氣派地覆蓋著125畝田地,那是湖南尚卿農業發展公司投資創辦的牛蛙養殖基地,因為有了它,才寫出一年四季都有「漁」的豐收故事;豆陂村山坳裡的800畝水面的水庫,讓這裡多了一份水鄉風情,魚蝦成群與碧波卿卿我我,今天把魚苗放下去,待到明天清晨,你站在岸邊看著看著,在風吹庫面泛水花的那一瞬間,一尾尾長了個頭的魚們浮上來,成群結隊搖頭擺尾從你眼前遊過去,無論春夏還是秋冬,搖櫓駕船,撒下網去,網上來的絕對是滿倉的鮮活與喜悅;在清花灣,「漁」還有別有一番風味,撐著遮陽傘,鼻梁上架著墨鏡,靜坐於水庫的柳樹底下或是清花橋頭蒸水河畔,或是漂一葉小舟,垂幾杆魚釣,耳朵裡插著耳麥,嘴裡哼著漁鼓小調,靜靜地盯著水面上那點浮子的動蕩,想像著拖上來的肯定是一條又大又肥的草魚,你的心美滋滋地不由得與浪花相視而笑。

「清花水灣」農旅休閒區,此筆寫意,別有洞天。以前,我們只見過城裡的江河邊裡修著風光帶、聳著亭臺樓閣。現在,在清花灣蒸水南岸竟有了總長度1080米的防洪堤風光帶,在突出其防洪基本功能的同時,竟往「蒸水畫廊」的高度上秀,不信,你去走一趟就知道了:新橋老街的休閒長廊,臨蒸水河岸,畫面優雅,或坐或倚,可賞蒸水洋洋灑灑北來東去,可凝神小舟釣魚杆上的有趣動靜;悠然亭、清花古渡,把曾經的古代繁華濃縮在石鼓山頭上的雲彩裡,讓習習古風撫摸清花灣的山水;沿途有銀杏、水杉、垂柳及各色花草裝飾,步行於長廊,聽河風吹著號子挽著波浪款款前行,呼喚著田野上逼眼的綠也來助興,這時,你會感覺到自己就是這唱響清花灣田園情曲的歌手;下遊處,七拱古橋修葺一新,百畝花海在風中翻騰著五彩的浪,在浪頭上載歌載舞的是可愛的蝴蝶和蜜蜂;上遊處,風光長廊往北盡頭,是230米長的「七D」黃金跨蒸水河高空玻璃橋,儼然一道千金萬銀架起的彩虹把兩岸聯通,放著膽子往上面玩一遭,保管你的心會和河裡的魚們天上的雲彩一樣快樂;在離玻璃橋不遠的蔡祠河洲處,是新建的溼地公園,在這裡,聽鳥語品草香,賞荷摘蓮,懸一線索道,呼地落腳於釋迦寺嶺,更有青少年樂而不疲的親果樂園,在這裡,「叢林穿越」 「步步驚心橋」 「兒童樂園」 「DIY室」等娛樂項目,提供了度假休閒、戶外拓展、健康運動等多元化體驗服務,樣樣誘人;節假日,從城裡來釋放工作壓力的年輕人和天性好玩的孩子們來到這裡,絕對會樂於此不思歸!

數千年來,因「町」的地理優勢,清花灣是人們以農耕求生存的地方。而今天呢,「紫藤秘境」生態康養區這一恢宏之筆,讓之成為了人生「康養」的好去處。因為,依據這裡的田園風光,為人們休閒甚至養老提供了生態環境和設施。首先,一踏上這片土地,你會感受到,一年四季,田地裡綠意盎然,無公害蔬菜、各色瓜果一茬接一茬,收了種種了收,綠永遠是它的主色調;閒遊在泥豆灣的紫藤公園裡,把好心情掛到紫藤花叢裡,任其飄到清花河、匯入蒸水河,流呀流,流成了詩與遠方;飄到山林裡,自由穿梭,駐留在樹梢,與柔枝細葉相擁,於是乎,好景致襯著好心情就描摹出了現代人健康生活的高水準;要是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去離紫藤公園不遠的江南風格的民宿裡,揀一戶獨院,三五人或是一家子住下來,聽花橋水流聲,聽小鳥在窗前樹上啾啾而鳴,時而,還有一隻蝴蝶造訪到你的窗前,然後,自己動手把從田地裡摘來的新鮮菜洗淨,淘米做飯,酌幾口從新橋街上打來的米酒,晚上,躺在山林樹葉縫隙裡看月亮數星星,一覺醒來,你會覺得自己成了神仙,此生何止活上一百歲?告訴你,在這好山好水的天地裡,政府還建了醫養結合的大型養老機構,高齡老人休閒養護、殘疾智障老人康復、失能半失能老人護理、休閒健身娛樂等服務項目,一應俱全,城鄉老人們,均可在這裡收穫人生的第二青春。

大手筆,還有兩處印象極深:一是豆陂村的「稻田綜合種養」試驗區,體現「民以食為天」的觀念,展示農村本來面貌,領跑農業生產現代化。二是青裡村的「苗木花卉」基地,呈現清花灣農業生產多元發展前景。

大手筆外,有工筆琢磨出來的文化之韻:七拱古橋的故事,石鼓龍塔聳入雲霄的氣派、提梁滷戲臺坪的厚重,清花古渡千年陰沉木的深沉,清花橋頭民俗文化中心的富有……把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融合,清花灣裡何止物質生活豐裕,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支撐!

大手筆外,還有工筆琢磨出來的鄉村新面容:水泥公路拓寬鋪瀝青架路燈往家家戶戶門口延伸;民房改造磚磚瓦瓦庭院小徑曲曲彎彎,竹子籬笆綠植花草乾淨整潔舒適優美,顯古樸清雅民宿風格;徜徉村落屋場,見花草樹木成行成池成園,見桂花樹下石桌旁大娘大媽麻將嗦嗦響,廣場舞曲處處聞……紅紅綠綠,五彩繽紛,繪出花樣百出的鄉村秀美。

仔細品味品味,品味這輪圓月,我讀懂了新農村建設的內涵:農業生產多元發展,增加收入,豐衣足食,夯實現代生活的物質基礎;講究生態環保和文化含量把握了現代生活的高品質要求;凸現「康養」,人人有樂,老有所養有其樂,人活百歲成常態是現代生活的極致追求。

爬過陡峭山路的人,方能感受到平坦直路上腳步丈量出來的時光是那樣輕鬆快樂;受過冬天嚴寒苦痛的人,才會倍覺春天裡柳條枝尖上那一絲絲律動是多麼溫馨;從清花灣昨日泥濘的田埂上走過來的人,才體會到油化綠化亮化的鄉村公路多麼平坦寬廣而美麗。清花灣裡大手筆揮灑描摹出來的是圓月的輝煌!

這個春天的晚上,月亮真圓,靜美地掛在七節龍山的塔尖上,望著她,我腦海裡跳躍出一行字來:

蒸水河畔春風暖,清花灣裡喜月圓!

 

 

「潮」在清花灣

 

想不到,從一窮二白的舊社會走過來的老家清花灣,今天竟「潮」了起來。

這裡早年流傳著「飯少加口菜,衣少加根帶」這句話。那時,稻穀加稻草,洪澇災害,常年缺收,每至青黃不接「上灘」月份,常常是「齋湯」稀飯加野菜勉強度日。再說「穿」呢,如家裡小孩多,做一件新棉衣,老大長高穿不合適了,還要讓老二老三繼續穿,要是衣大穿得松垮不貼身保暖,就用一根布帶或是一根稻草繩繫緊,更不用說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了。灣裡人住的是清一色的低矮茅草屋,經冬天的霜雪雨凍,稻草腐爛,一場春雨下來,外面下大雨,屋裡滴小雨,有時還會滴下腐爛稻草釀成的「濃墨醬油」來。

不過,記得是從大興水利之後,人們開始過上旱澇保收吃飽穿暖的日子;田產承包後,多種經營增收入,興修村路奔致富,開始了茅草屋向磚瓦小樓再到套間式居室的升級;近年,清花灣作為衡陽市鄉村振興先行試點,無公害規模種養,鄉村旅遊開發,一個體現時尚新潮的「潮」字濃墨重彩地寫在清花灣的大地上。

我家門前有一口水井,那是爺爺年輕時開挖的,百餘年來恩澤了那一塊的好幾代人。後來,村裡時興壓水井和電動水泵井,老井開始寂寞了起來。今年清明節回去,我驚訝地發現,老井正式下崗了。原來泥豆灣後山上建了自來水廠,它在水源環保優質的清花河裡取水,經過生產處理後向農戶家裡供水。人們不出家門,打開水龍頭,清亮的水衝到了池盤裡,燒水做飯,還是原來老井水那純天然的味道;室內有洗手間,洗衣機洗衣,早晚洗漱,樣樣方便。再看看,時尚的景象還有水泥硬化了的村組公路上忙碌著的摩託車農運車,從城裡開來歇在家門口的私家車,村道邊亮起的一排排整齊的路燈……

「潮」在清花灣,有城裡生活元素的亮麗裝扮!

清花灣人每逢喜事要辦「十個頭碗」,那可是十分氣派的「吃」俗。在一個子要掰成幾個子用的時候,是主人按廚師開的菜單精打細算地去置辦各樣材料,然後廚師具體操作完成讓菜餚擺到酒席上;後來是主人和廚師談好每桌酒席菜的樣式及價格,然後全權由廚師一行人從桌椅板凳到菜飯上桌一條龍完成服務,主人省心省力,只管按合約付票子即可;再後來,開始有了「下館子」的氣派,租車把客人接到縣城的酒店裡,雖然花的票子多,但既省心省力又體面排場。現在呀,又進入到一個家門口「下館子」的升級模式。隨著新橋村鄉村旅遊村申報成功,來清花灣遊玩的人一天天多了起來,「饗念清花灣」在老街清花古渡口開業。清明節那天,老家一幫譚氏老人為商議修譜有關事情,特地在此訂了個大包廂;我們家仕細、仕國兄弟宴請所有兄弟姐妹的家人,中晚餐也分別在這裡點了幾大桌。據說,清明這幾天,單價雖然要比縣城的酒店貴得多,但包廂卻供不應求,大廳賓客滿座。還別說,品著新橋的傳統名品油豆腐,嚼著清花灣裡的環保菜餚,把酒臨蒸水清花之河風,和著田野裡的綠與清香一飲而盡,這番風景襯著家人朋友相聚之洋洋喜氣,此樂何極!

「潮」在清花灣,有鄉村裡才能秀得出的獨特魅力!

晚上,我在清花古渡旁的文化廣場,和劉德源及學生馮春、國安聊天,說到了小時的一件事,我用竹子做了一支短笛學吹歌,有一天父親傍晚散工回來,沒好氣地搶過我正吹得有勁的笛,「啪」的砸在門口石階上,說:「叫花子發窮歡!」是呀,愁吃愁穿的日子,除了天真的孩童,誰會有心思去追求文化娛樂?可是,現在的清花灣呢,有觀光塔蒸水風光帶,有七D玻璃橋,還有兒童鍾愛的山地公園……只要有興趣,勞作之餘,盡可去放鬆心情;而且呀,《譚氏簡志》一書的編寫,讓譚氏家族老人們津津樂道地聲稱要把清花灣的民俗文化發揚光大。聊得起勁時,循著一陣音樂聲看過去,那邊舞隊裡有一個舞者吸引了我的眼球,其氣質有若在星光大道風光過的名星,其舞姿似曾有過專業薰陶的範兒;她和她的隊友們和著音樂的節拍,把無限的嫵媚融入蒸水兩岸的美好夜景中。我問:「跳得最好的那個是不是因疫情還沒開學的大學生?」馮春說:「不是呢,那是鍾先明的夫人陳麗,地道的清花灣妹仔。」哈哈哈,我笑了。高手何止在城裡,清花灣裡「陳麗」多:這1500來人的小街,就有舞隊三個,其他村村有小廣場,大嫂大媽及年輕的妹崽們,樂此不疲者眾;藝人劉德源,全民K歌上亮歌喉,讓住在長沙的我也常聽到七拱老橋旁邊的歌……

「潮」在清花灣,物質與文化追求的小康曲調正悠揚共鳴!

第二天清晨,我登上觀光塔。這塔建在七節龍山的石鼓嘴山頭上,按其地理和風水文化的內涵,可叫它龍塔。憑欄遠眺環視,沐浴龍的氣息:霞光讓田野屋舍金光燦燦,和暖的春風和蒸水清花二河的水流裡還迴蕩著人們勞作時輕鬆的笑語和廣場上的歌舞,空曠多彩的田園與碧空彩霞相互映襯成浩然畫卷。清花灣人啊,就是在這龍的氣息庇護下,時尚而新潮地生活。

 


相關焦點

  • 美麗的清花灣
    這裡有連綿起伏的群山,這裡距衡陽市只有25公裡的車程;這裡是衡陽縣最南端的地方;這裡有一個古老的鄉鎮,她就是我美麗的家鄉——清花灣。雖然在外生活了幾十年但對清花灣的感情、思念和熱愛從未改變。在這片神奇而肥沃的土地上,一條蜿蜒曲折的清花河從這裡緩緩地流向蒸水,田園廣闊風光無限。微風乍起,我站在清花橋上,疑視遠方,驀地,一股紫藤花的清香撲面而來,頓時從頭至腳的清爽,我撫摸著橋欄,似乎許多記憶一齊湧到腦海裡,不由淺笑,美麗的清花灣令我難忘,溫柔可愛的清花灣我今天終於回到了你的懷抱!
  • 衡陽農旅新星——清花灣
    8月1日這天周六,我有了點閒心,儘管這天也是驕陽似火,但我還是笑納了太陽的「熱情」,直奔清花灣而去。一進入清花灣,我就被美呆了,那山清水秀、田園欣欣、綠意盎然的美麗景色,讓我的目光一下變得貪婪起來,內心發出陣陣驚嘆。
  • 擁抱新文旅 衡陽縣:醉美清花灣,田園變公園
    國慶特別節目《擁抱新文旅》,今天走進衡陽縣清花灣,看秀美詩意的小山村如何讓田園變公園,屋場變花園。這片區域因此也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清花灣。 清花灣今年8月3日開園試營業,在國慶節前就已經接待遊客5萬人次。國慶假期,這裡的人氣,只能用火爆來形容。【同期聲】主持人 李友輝 我身後是湖南省跨度最長的7d玻璃橋,可以看到,它橫跨整個清水河。7d,是什麼樣的感覺,大家跟我來體驗一下。
  • 喜訊︱衡陽縣夏明翰紅色文化旅遊區、清花灣旅遊區入選2020「網紅...
    10大網紅衡陽新地標:超級稻試驗田(清竹村畝產1500公斤世界紀錄試驗田)夏明翰故居及黨性教育基地祝融峰雲海與霧凇福嚴寺千年銀杏石鼓書院雙江匯流東洲島及兩岸湖湘文化聚集區衡陽鐵路博物館及建湘老工業街區清花灣平安油茶小鎮祝融學院夏明翰故居及黨性教育基地入選
  • 時光的記憶,在衡陽縣清花灣裡緩緩流淌,也展開了一幅當代鄉村振興...
    印 象 清 花 灣   羅 平   這是一曲古風鄉愁   這是一幅水墨清花   這是一卷印象田園   這裡,更是一個鄉村振興的夢想
  • 古樸與年輕的碰撞,寧靜與熱鬧的交融,清花灣還有多少你不知道的驚喜!
    清花灣歷史悠久,山水多情,文化厚重,是人們尋古懷舊,滋生鄉愁的地方。 如今,古樸的清花灣也正在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8月4日,衡陽縣西渡鎮清花灣親果樂園正式開園,作為衡陽縣清花灣田園綜合體項目的重點工程之一,它的建成給原本寧靜悠遠的清花灣增添了年輕活力,也為遊客朋友們帶來了一場歡樂的主題旅行。
  • 「花地灣」搬遷,不舍中有期盼
    近日,承載著老廣童年回憶的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已經正式開拆。目前開拆位置的是東漖北以東、喜鵲路以北的地塊(原廣信地塊荷花苑、牡丹苑、碧桃苑)的違建部分。日前,本報記者來到花鳥魚蟲市場清拆現場,見到挖土機正頂著烈日在轟轟作業。
  • 衡陽縣清花灣親果樂園明天開園啦
    期待已久的清花灣親果樂園明天開園了!!!小編特意去體驗了一番不僅好玩,而且風景如畫請跟隨小編去看看吧!清花灣親果樂園位于衡陽縣西渡鎮,有豐富多樣的遊戲項目、新鮮安全的遊玩場所,是一個集遊樂、運動、趣味、健身為一體的新型綜合性極強的戶外兒童娛樂活動中心。目前準備開放的遊玩項目有叢林穿越、叢林魔網、步步驚心、水上闖關、摸魚捉蝦、無動力樂園、鞦韆公園等等。
  • 原創:一灣碧水清如月
    上聯:一灣碧水清如月下聯:?
  • 亞灤灣,花果飄香的莊園
    亞灤灣,花果飄香的莊園中國鄉村旅遊網消息:在河北首強,北方水城,美麗遷安,在冀東人民母親河的灤河岸邊,有一個神奇的地方,亞灤灣農業公園,公園始建於2014年,2016 年投入運營,並成功舉辦第一屆桃花節,至今已經滿負荷運轉
  • 花屋灣,我的家園
    花屋灣   新農村花屋灣,我的家園李   桂天蒙蒙亮,花屋灣升起一縷縷炊煙,在屋頂上空妖嬈旋舞,像翩翩雲朵。那一縷縷炊煙是乾柴烈火化成的精靈,它們經過火光的歷練又鑽過一道漆黑的煙囪,便脫穎而出,自帶超凡脫俗的氣質,寧靜、純潔、輕盈、飄渺……花屋門樓第一家!花屋灣的房子雕梁畫棟,花花房屋精美絕倫,「花屋灣」由此而得名。大門樓正面朝向掛龍尖,東倚火堂寨,西面獅子山。大山深處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輩輩耕種。對於孩子們,山的那一邊是什麼呢?
  • 「花地灣」搬遷,不舍中有期盼
    近日,承載著老廣童年回憶的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已經正式開拆。目前開拆位置的是東漖北以東、喜鵲路以北的地塊(原廣信地塊荷花苑、牡丹苑、碧桃苑)的違建部分。日前,本報記者來到花鳥魚蟲市場清拆現場,見到挖土機正頂著烈日在轟轟作業。
  • 隨州花灣板慄採摘季25日起開摘
    花灣,素有「十裡花灣,十裡慄香」的美譽,意思是說在班裡成熟的季節,只要你走進花灣,一直到走出花灣,整個花灣村,不管走到哪裡,你都可以聞到板慄的香味。花灣產的板慄是有名的,因為花灣盛產板慄,每年有數不清的商人走進花灣,經過這些商人的手,每年近百噸板慄從這裡走進市場,走向全國。當然還有更多的城裡人開著車,自駕到這裡來體驗摘板慄的樂趣。
  • 一灣碧水清清,兩岸翠綠花香
    一灣碧水清清,兩岸翠綠花香——漢丹港環庫綠道,丹江口旅遊又添一處打卡地!暮春淺夏,光陰如水,歲月如詩,芳水半灣、
  • 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再見
    花地灣水族市場在2000年12月底開業,佔地約達10萬平方米,擁有租戶上千家,是全球最大的花鳥魚蟲市場,而這個通知宣告了花地灣最為核心的一個水族市場的結束,持續了二十年的花地灣水族時代開始倒計時,即將畫上一個句號,今天看到市場門口貼了張公告,上面寫著9月30日之前清場。
  • 沈從文名作《湘行散記》的版本譜系
    1943年,桂林開明書店從4月份開始陸續出版沈從文修訂的系列作品,統稱「沈從文著作集」,散文集《湘行散記》包括在內。利用這次出版之機,沈從文對《湘行散記》又進行了一次全面的修改。開明本的《湘行散記》於1943年12月出版(《滕回生堂的今昔》一文依舊未被收錄進來),是為開明改訂本。開明本的封面以一小孩的畫作為封面,頗富童趣。此外,開明書店還為該書在1944年4月推出了土紙初版本。
  • 開發商:花地灣地塊進入開發階段
    備受關注的芳村花地灣地塊又有新動作,地塊上越和花鳥魚蟲市場的搬遷又往前推了一步。兩年前,萬科以551億元競得「廣信房產資產包」,包含花地灣、萬福路等地塊及項目,近日,「廣信房產資產包」項目已順利完成交割。
  • 花地灣事件回顧
    作為老廣州人,應該對芳村花地灣的越和花鳥市場不會陌生。從2001年1月到如今,不知不覺,它已經伴隨了廣州人17個年頭。隨著去年那場「史詩級交易」(17年6月29日,萬科以551億元拿下廣東國投資產包,其中就包括花地灣),讓沉寂許久的花鳥魚蟲市場再一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越和花鳥市場暫時不搬。
  • 泰國芭提雅遊後散記
    曾到泰國旅遊過,旅遊的主要在芭提雅,匆匆的行程,印象是深刻的,現以散記方式記錄如下。文字不過多描述,照片多點,讓我們感受一下這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泰國芭提雅美麗的風景。>佛山三:珊瑚島潛水因水質好,透視力好,穿上潛水設備能下到海水裡用手觸摸潛水區的珊瑚和魚類(水下視頻不清,
  • 隨州花灣 有一條令人難忘的小河
    隨州市曾都區何店鎮花灣村有條彎彎的小河,初夏時節,來自隨州攝影界、新聞界和文學界共計十多人相約來到花灣,領略這裡的田園風光,遊覽這裡的花海小河。這條小河從南面的山中蜿蜒而來,又奔北面的群山裡蜿蜒而去,一年四季流水不斷,兩岸綠樹成蔭,田舍交錯,春季裡,桃李爭豔,堤岸上一片紅霞連著一片白雲,相映生輝,惹得一朵朵黃的紫的小花也搔首弄姿,競相獻媚,嫩綠的小草一個勁地探頭偷看;夏秋季節,兩岸綠草如茵,楊柳依依,一叢叢水竹青翠欲滴,一排排洋槐亭亭玉立,還有那桑樹、花喜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