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灣」搬遷,不舍中有期盼

2020-12-13 廣州日報

近日,承載著老廣童年回憶的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已經正式開拆。目前開拆位置的是東漖北以東、喜鵲路以北的地塊(原廣信地塊荷花苑、牡丹苑、碧桃苑)的違建部分。日前,本報記者來到花鳥魚蟲市場清拆現場,見到挖土機正頂著烈日在轟轟作業。

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有多「威水」?它是全球最大的水族市場、華南最大的觀賞鳥集散地、廣東最大的木雕根雕市場,也是廣州最大的奇石、寵物及仿古紅木家具市場。有一句話說,外地人去長隆野生動物園看動物,老廣去花地灣尋花鳥魚蟲。的確,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承載了一代老廣的美好回憶。對許多老廣來說,小時候跟著爸爸逛花鳥魚蟲市場、買花花草草和小動物的記憶歷歷在目。因此,對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搬遷,老廣們非常不舍。

不舍歸不舍,離開的終究會離開。不說花地灣地塊產權變遷,就傳統花鳥魚蟲實體店而論,萎縮似乎亦屬必然。以前我們購買花鳥魚蟲,都得到專業市場,非找實體店不可,買到觀賞魚之後還生怕透明密封袋裡的氧氣不夠,急急趕回家。現在不一樣了,隨著活體運輸技術的進步,線上水族店蓬勃發展,越來越多消費者轉而網購花鳥魚蟲。在這種情勢下,和其他實體店一樣,花鳥魚蟲實體店轉型實屬必然。

無論花地灣市場搬到哪,花鳥魚蟲市場規模不會萎縮,因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會停息,需要調適的是,市場的經營策略及模式。 (連海平)

相關焦點

  • 聚力北外灘 | 弄堂裡最後的「私房菜」讓他們感到幸福、不舍和期盼...
    聚力北外灘 | 弄堂裡最後的「私房菜」讓他們感到幸福、不舍和期盼...原來,唐山路685弄屬於東餘杭路(一期)徵收範圍內,居住在這裡的居民馬上就要搬遷了。
  • 越和花鳥魚藝大世界搬遷,花地灣爛尾項目即將進入開發階段
    該市場距離最後搬遷時間不到三個月!根據文件顯示,2020年6月29日,廣東省信託房產開發有限公司正式發出蓋有公章的文件,表明所有商戶合同至2020年9月30日到期,要求所有商戶於2020年10月10日前完成清貨搬遷工作。
  • 洲島漁民搬遷 心中有不舍 嚮往新生活
    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故土,漁民們心中雖然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對新生活的嚮往。李月英是蓮花島村的漁民,她是洲島上最後一批搬離的。這兩天她正和丈夫一起忙活在收拾家什,準備搬離到沅江城區。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她們心中仍然有些不舍,但搬到城區居住,生活也會更加方便。李月英感慨地說,很捨不得這個地方,祖祖輩輩都是在這裡。
  • 廣州荔灣區花地灣要改造 花鳥世界將搬遷?
    何偉傑6月29日,萬科耗資551億元拿下廣東國投資產包,其中包括了位於荔灣區花地灣地塊的1500畝地。值得關注的是,在這片地塊中,包括越和花鳥魚藝大世界(上圖)。這是否意味著,這個陪伴了廣州人17年之久的「花鳥之地」即將退出歷史舞臺?還是那麼熱鬧位於荔灣區芳村花地灣的「越和花鳥魚藝大世界」,從花地灣地鐵站C口或D口一出來,就可以看見大大的老式招牌。自從2001年開業以來,這個批發市場已經走到第17個年頭了。
  • 屏山老縣城將完成搬遷 居民不舍與憧憬共存
    支持向家壩水電站建設,屏山老縣城本月將完成搬遷  不舍:從遠處俯看,整個屏山老縣城不見新樓,片片老牆灰瓦中,透出歷史的厚重。  屏山老縣城有2萬多居民,地處金沙江邊,四川盆地南緣,與雲南省昭通市石龍村僅一條金沙江之隔;與「萬裡長江第一城」宜賓相距數十公裡。這座置縣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的老城,因為向家壩水電站建設即將搬離。
  • 全國最大花鳥魚蟲批發市場,花地灣在10月20號全部搬走,清倉撿漏
    最近你們應該都有看到花地灣觀賞魚市場,就要搬走。特別是最近一個月花地灣全部搬走的消息,各種說法都有,包括具體什麼時候搬走?國慶節是否還可以過來逛逛。我還看到有一個做自媒體的說是9月底全部搬走,既然還有人留言不是9月底搬走了嗎?我是上半年就知道花地灣在今年10月份30號全部搬走,去年只搬公路對面那一部分觀賞魚市場。
  • 佛山新港開始搬遷程序 初定搬至高明富灣
    昨日,禪城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透露,佛山新港初定選址為高明富灣,並非此前傳說的南莊,也並非徹底取消。而搬走後的地塊將用於建設東平河一河兩岸溼地景觀工程。  佛山新港開始搬遷程序,瀾石港何時搬?獨資擁有該港口的吉寶物流公司相關負責人稱,目前還沒有收到時間表,但已經在與政府溝通新選址,希望政府在一年內給一個明確方向。
  • 承接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探訪百藝城芳村花鳥魚蟲新世界
    說起花鳥魚蟲市場,許多廣州人第一印象一定是「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因為這是很多老廣的免費「動植物園」,也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品種多樣化的花鳥魚蟲的地方,這裡有著很多人童年的歡樂時光,然而這個陪伴了老廣19年的花鳥魚蟲市場因為即將搬遷在網絡上出現了很多相關新聞的報導,在這我們就不作出討論了。
  • 陪伴了老廣18年的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
    近日承載著老廣童年回憶的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已經正式開拆目前開拆位置的是東漖北以東、喜鵲路以北的地塊(原廣信地塊荷花苑、牡丹苑、碧桃苑)的違建部分,而花鳥魚蟲市場內合約未到期的商鋪仍正常營業,暫時沒有搬遷通知。
  • 廣州花地灣花鳥魚蟲批發市場
    所屬類別 :公司廣州花地灣花鳥魚蟲批發市場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芳村花地灣的廣州花地灣花鳥魚蟲批發市場,又名"廣州市越和花鳥魚藝大世界
  • 不止一座城 更是一個家 卯家灣安置區溫暖3.6萬搬遷群眾
    良好的「紅色」氛圍 「一切為了搬遷群眾,為了搬遷群眾的一切」是卯家灣安置區一直堅守的理念。 卯家灣安置區臨時黨工委揭牌 按照「搬遷到哪裡,支部就建到哪裡;安置在哪裡,黨的組織就覆蓋到哪裡」的要求,卯家灣安置區設置了1個黨政辦黨總支、
  • 長沙化工交易市場集體搬遷至灣田國際建材總部基地
    灣田國際建材總部基地化工區是得到政府批准的唯一的專業化工專業市場,是目前中南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配套最全的化工交易市場,長沙化工交易市場整體搬遷至灣田國際建材總部基地化工區,搶先入駐的商戶已經超過100家。
  • 美麗的清花灣
    這裡有連綿起伏的群山,這裡距衡陽市只有25公裡的車程;這裡是衡陽縣最南端的地方;這裡有一個古老的鄉鎮,她就是我美麗的家鄉——清花灣。我湊近紫藤花聞了又聞,讓人陶醉,感覺像走進了花的畫中;紫藤花真美呀!抬頭往上看,滿眼都是紫中帶藍的花,一串連著一串,密密麻麻,像親蜜的朋友,手牽著手,肩並著肩。一簇簇花垂掛著,花瓣晶瑩剔透,絲絲分明,展開呈扇形,顏色非常有層次,外面是淡紫色,幾乎接近白色,越往裡面越紫,淡黃色的花蕊被紫色的花朵緊緊包裹著。
  • 隨州花灣 有一條令人難忘的小河
    隨州市曾都區何店鎮花灣村有條彎彎的小河,初夏時節,來自隨州攝影界、新聞界和文學界共計十多人相約來到花灣,領略這裡的田園風光,遊覽這裡的花海小河。田野裡瓜果飄香,金色的稻浪隨風起伏;冬天到了,小河就會暫時失去往日的繽紛多彩,但依然在寒山枯草的悲號聲中歡快地流淌,下雪時,白茫茫的世界裡,它就像一根細細的玉帶,一路牽著兩旁無數大大小小雪白的「牛」「羊」「犬」「馬」。
  • 大城山動物園中動物昨起陸續搬遷至唐山市動物園
    本版照片均為記者 趙亮 攝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最近,大城山動物園裡的長頸鹿「大花」情緒有些煩躁。從家鄉肯亞來到唐山已經多年的它,早已習慣了在大城山的居住環境,但幾天前籠舍門口新添的一個大木箱子令它既好奇又不安。看似溫順其實性格很「神經質」的「大花」不知道,這個幹擾它平靜生活的木箱子就是裝載它的工具,它將同園內其他動物一起被運往位於開平區的唐山市動物園。
  • 花地灣跑馬圈地,與巨無霸舊村葵蓬籤訂舊改合作協議
    如果,有人問我,廣州萬科未來十年的重點在哪裡,我們會毫不猶豫在地圖上標註出——白鵝潭,花地灣。 自2017年上半年萬科以551億鯨吞廣信資產包之後,時隔一年,又在花地灣跑馬圈地,與巨無霸舊村葵蓬籤訂舊改合作協議。
  • 【散文苑】譚青峰:清花灣散記
    還真別說,回了幾趟清花灣,這感覺十分地真切了起來。那一年,清花灣裡新橋、振興、豆陂、青裡四個村18平方公裡的土地,五大板塊,科學規劃,春風像神奇的畫師,揮毫潑墨,豪氣地勾勒出一輪圓圓的月。綠與香釀出的醉人之筆在「果蔬飄香」生態種植區裡。位於蒸水河河洲的清花灣特色水果基地就是其代表作之一。800餘畝果林,黃桃、奈李、沃柑、沙糖桔、矮柚、草莓,不一而足,種類多樣,品質優良。
  • 「懸崖村」搬家告別懸崖生活 村民:激動又不舍
    5月13日,有村民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面對即將迎來的新家感到很激動,但又對老家感到不舍。面對未來,村民們表示充滿期待。 有網友關心,下山後村民們會如何生活?據悉,搬遷後的村民可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就近務工,還可外出務工或在公益性崗位實現就業。而搬遷完的「懸崖村」將用於旅遊業開發,部分村民會留在村裡發展民宿旅遊,已搬遷的村民也可選擇再回村裡工作。
  • 廣州花地灣29年土地增值密碼
    經過多家房企大鱷競逐後,芳村花地灣相關地塊最終被萬科以551億元競得。在這個數字面前,去年的「中國地王」融信或許也感到時事日新。2016年8月,上海灘,福建地產大鱷融信中國,以名義樓板價(未剔除保障房配套和商建)逾10萬元/平方米,總價110.1億元,溢價率139%,創下當時我國住宅土地市場單價之最。這個單價紀錄,廣州花地灣離得還很遠。
  • 「懸崖村」搬遷,重在搬遷後能否過得好
    有村民告訴記者,既對老家有不舍,又對即將迎來的新家充滿期待。(5月14日《北京青年報》)  這幾年,一些貧困山區的貧困人員通過易地搬遷,出走了深山,到縣城住上了「小洋房」,由於國家對他們有一定的補貼,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也有了保障。但很多人由於缺文化、缺技術、有的甚至普通話也不會講,所以他們沒法融入城裡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