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2020-12-19 騰訊網

在悠悠5000年文明史中,曾經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是如今世界上唯一沒有出現,文明或文化斷檔的古國。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中華文明的力量,以及華夏子孫為維護文明而做出的卓越貢獻。在大約3000年前春秋時期,曾出現了一次「百家爭鳴」的文化盛宴。

在這場以文化和學說為競爭的學術爭論中,最後勝出的僅有儒、道、法三家。而道家相比較於其他兩個學派而言,以獨到清靜無為、道法自然等思想,成為了唯一可以與儒家,相提並論的學術流派。

「上善若水」,就是出自《老子》中的一個成語,整句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說的是一個人的至高品性,應該是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較高下或爭一時之長短。

實際上儒家所倡導的君子之道,與這種思想和理論有重疊的地方。說的都是一個高尚的人的德行,就應該像水的品性一樣,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

而「上善若水」中的「水」,則是比喻那些與世無爭的聖人,這句話其實意思很淺顯,卻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第一、「水」的重要性

具體實驗表明,人體的極限三天不吃飯,但是超過三天不喝水,就有生命危險。水作為生命之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自然中的萬物,都需要水的滋養。

大家看到的參天大樹和各種動物,如果離開了水也會死亡。實際上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水雖然是大家平時比較多見的物質,但離開了水,那麼所有的事物都將枯萎而死。

有人說「水」是一種圓滑的物質,因為它從來都不與任何物體比較高下。也有人說正是因為水的這種特質,才讓它擁有滋養萬物的德行。

正是因為水的滋養,才會讓萬物得到利益,水雖然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但是縱觀天下,最大的勝利者就是「水」。

第二、水平凡而不平淡

「水」是自然界中最平凡的東西,無論是海水、湖水還是河水,千百年來都只是靜靜地流淌。它從來都不會提出任何要求,這其實就是水的平凡特質。

按照道家的說法,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有一句話叫做「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雖然大自然中的水,往往都會流向低處,但是在沿途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在平淡無奇的旅途中,水可能遇到高山,也可能會碰到險灘。

但是無論是何種變化,都會泰然處之,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態度,其實非常值得大家去學習。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水在流淌的過程中,不會因為自己曾經流過高峰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在低洼處停留而自怨自艾。

這種平凡的心態,才是成大事的基礎,所以大家也應該多學習水的精神。不能因為身處高位而驕傲,也不能因為陷入低谷而沮喪。

第三、水有海納百川之勢

「上善若水」,其實是道家對個人德行,最高境界的一種彰顯。所謂「上善」可以解釋為最完美;而「水」則是避高趨的一種謙遜。

水是一種特別具有包容性的液體,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其實描繪的就是水的包容性。

正所謂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一盆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水,那麼這盆水就會變成墨水的顏色,這其實就是水的大氣、包容特質。

水還是一種隨形就勢的典範,無論將水裝到什麼樣形狀的容器中,它就會變成容器的形狀,這其實也體現出了水的包容性。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上善若水」其實講的是為人,並不是大家印象中簡單的善良。

善良只是一種本性,它根本不需要修行就可以得到。而用這種善良去對待每一個人或事物的精神,卻不是絕大多數人能夠做到的事情。

所以大家在理解「上善若水」的時候,一定要從更加深刻的角度去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了解這4個字的內在含義。

而不是簡單的將「上善若水」,理解為應該做一個善良的人。其實,做一個擁有至高德行的聖人,才是老子思想中的核心內容。

結 語

《老子》中所倡導的「上善若水」,實際上就是勸誡世人,一定要向成為一個「聖人」的角度去努力。因為只有擁有了高尚的情操和德行,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受世人尊重的聖人。

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達到這個標準,但是只要積極努力去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其實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安慰。

相關焦點

  • 「上善若水」什麼意思?其實非常簡單,只是我們想複雜了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上善若水」什麼意思?其實非常簡單,只是我們想複雜了。不知道各位網友對於上善若水是怎麼解讀的呢?有人說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善良的行為向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出,這一個形容充滿正能量人的一個成語,雖說這樣理解很符合我們的觀念,但是卻錯誤的理解了這個成語的意思。
  • 老子其實沒說過「上善若水」
    評析「上善若水」幾乎是僅次於「道可道」,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片段了。由於歲月蹉跎的關係,《老子》在歷史的傳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不同的版本(都是沒有印刷技術惹的禍)。再加上個別人把自己的理解加進去,很多章節已經面目全非了,好在有帛書出土,找回了真相,所以我們今天才可以有機會重新解讀《老子》。有些朋友大概會說,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抄錯的情況呢,認真一點不行嗎?
  • 老子眼中的「上善若水」,其實有7層意思,並不是簡單的善良如水
    比如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及「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等等。但是,很多人喜歡只從字面意思去膚淺地理解老子的話,因此念歪了《道德經》,也鬧出了不少笑話。比如說,電視臺某國學欄目中,一位貌似知識淵博的專家教授,認為:上善若水的「善」字是最高德行,就像水一樣。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都誤解了
    孔子和學生子貢一起看「東流之水」,子貢好奇地問老師:「為什麼君子見『大水』必須要觀看呢?」孔子解釋說,水和很多東西都相似,它似德、似法、似義、似道、似勇、似正、似志、似察、似善化,包容萬象,妙不可言。其實,孔子自己也曾經向老子求學,從老子那裡學到了水的智慧。
  • 「上善若水」到底啥意思?其深層含義很簡單,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在眾多名言中「上善若水」似乎更有有深意。一、上善若水的真實含義上善若水這句話出自《道德經》,也是道家中的至理名言。這句話是老子關於善這種品德的真是理解,他認為高尚的品行就像是水一樣。上善若水其中的上善並不是善良的意思,而是高尚品行的意思,如果當作善良來理解顯得有些狹隘。高尚的品行不止是善良內在含義有很多,所以在理解的時候不能太過於片面。老子的這個比喻很恰當,這裡的上善更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大自然中水是很常見很平凡的事物,但是水的作用很不平凡。
  • 「上善若水」都聽過,那到底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
    眾所周知,水是沒有顏色的,古時候人們也常將君子的品德與水聯繫起來,現今不少人將「上善若水」當自己的網名,可這四字成語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很多人以為「上善若水」指的是一個人的品德出眾,應該像水一樣綿延不絕,是這個意思嗎?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要如水般一樣的善良、包容,蘊含做人的大智慧,處事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若水:「上」是最的意思。「上善」是最善的意思。
  • 道家精髓: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卻理解錯了
    孔子遊學來到魯國,問學於老子。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子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老子這句話的是:你與其問學於我,何為不去學習「水」的優良品德呢?孔子很疑惑,不明老子是什麼意思,於是問道:「水有何德?」
  •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每次背誦文言文時都會覺得十分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文言文表達方式與現代不同,我們不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在背誦時就會困難一些。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其意思的詞語。「上善若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經典思想。那麼它究竟是什麼意思?所謂上善,指的就是水對世界萬物是十分重要的,水滋養了萬物卻沒有邀功,默默付出不求回報,這樣世間萬物慢慢習慣了水的付出。那麼,「上善若水」這個詞語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 「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一般人都誤解了
    「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一般人都誤解了「上善若水」這個成語大家應該都聽過或者見過吧?很多人會顧名思義去理解這個成語,認識是真正的善良會像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其實這並不是「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所以這個詞會被人誤解,那麼這個詞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呢?小編今天就跟大家來說一說「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一般人都誤解了。在最早「上善若水」這個詞的出現是在我國古代的《道德經》中。當時的意思是「偉大的善良就像是水一樣,水會幫助自然界成長,但是不會奪取自然界的任何東西。我們先來說一說水這個東西被人們怎麼看待的吧?
  • 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在網上玩也要上善若水嗎?
    有人問大宋:上善若水,這四個字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意思?在網際網路上要不要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是老子的話,是智者的話,是聖人的話。上善若水,當你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你可以理解為:最高的善,就是自己的母親,她像水一樣,溫柔、和順,大度、美好,永遠溫暖你、照顧你、關愛你。當你是一個渴望愛情的青年時,你可以理解為:最愛我的人,就像水一樣,溫柔、體貼,永遠順從我的心意。
  • 上善若水是誰說的?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善是美好的意思,上善就是最美好的事物。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說的什麼?其實意思很簡單,我們都誤解了
    《道德經》裡面老子說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與別的民族不同,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崇拜水的民族,歷史上但凡是出名的人物,多對水特別感興趣。孔子曾經站在江邊上看著水匆匆的流過去,於是發出了千古慨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俗話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那麼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要反駁一些最常見的一種誤解,覺得上善若水,就是要像水一樣柔弱,柔弱真的是老子提倡的嗎?
  • 老子的上善若水,讓人體會出了多少人性之惡
    有人也許沒有完整地讀過道德經,也沒有聽說過老子曾經說過的很多話,可是一但提到「上善若水」這個成語,都會很熟悉,甚至自己還經常用這個成語,追求這種品質。老子讚美上善若水之德,以引起世人對上善的深刻理解,反襯出現實社會中的人性之惡,最終又用人性之惡,烘託出了人性的原始之善。所以上善若水成為老子哲學思想中千古傳誦的盛名格言。
  • 上善若水的哲學含義
    上善若水這個成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我們通俗解釋為:最高境界的人的言行品性和水一樣。那麼,水,又是什麼品行呢?《道德經》說水,其實是將道比作了水,水的某些特徵和「道」勉強有一些相似性,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道」上面去的。我們若是站在「水」的這個層次來看待「上善若水」,自然會被拘限許多視野,若是站在水所代表的本質事物——道,由這個高度層次來看到這個詞語,那就是另一番更廣闊的景色了。
  •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溫溪:「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8章,意思是說:最好的、最上乘的「善」就像是水一樣。很多人把「上善若水」當成是自己的座右銘,可自己真的能做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嗎?
  • 書法老師的作業,練習「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朋友最近學毛筆字,老師安排他練習「上善若水」。他卻不明白什麼意思,就去問老師。老師沒有明說,只是告訴他,多寫多練,直到把字寫好了,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中華文字真的就那麼博大精深嗎?朋友師選了「上善若水」這幾個字,應該是用心良苦,不僅練練字,而且練練心。「上善若水」,說的是水德,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原文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肯尼斯·雷克思羅斯與老子的「上善若水」
    二  雷克思羅斯創作了大量蘊含水的意象的詩歌,抒發和記錄了自己身心合一的思考與創作歷程。詩集《鳳與龜》中的作品《又一個春天》,詩集《萬物印記》中的作品《方丈記》以及長詩《心的花園,花園的心》等詩作能夠具體體現出詩人對老子「上善若水」思想的理解與進一步深化的相關思考。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其實意思很簡單,卻鮮有人知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代流傳下來了很多名言,至今依然被人們傳誦者,用來教導後人要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有一些成語或者說是諺語都已經被人曲解了它的原本的意思,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一個成語「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