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近千頁中英文對照漫畫版《傳習錄》寧大學子:把王陽明故事講到...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9月21日,湖南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廳長王瑰曙向全球第一家孔子課堂——泰國曼谷岱密中學孔子課堂負責人推介並捐贈《心學智慧——<傳習錄>中英文雙語漫畫讀本》一書。據悉,該書在今年6月就已作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優質素材被湖南省外事辦、寧波市外事辦所採用。這本書的編寫繪製離不開一群年輕人的不懈努力。他們,就是寧波大學陽明文化海外傳播青年志願者團隊。

一群大學生的「知行合一」

寧波大學陽明文化海外傳播團隊,由來自該校英語、日語、德語、藝術設計、歷史學、金融等專業的2名研究生、7名本科生組成,其中5名核心成員均是中共黨員,其他人也都是入黨積極分子。在這支團隊中,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學科交叉通力合作,30個月堅持不懈沉心研究,參加了20餘場學術會議和文化活動,在實踐中知行合一。

起初,出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團隊研究重點是以《傳習錄》為中心的陽明學海外傳播現狀。得益於語言專業的優勢,團隊成員能夠與留學生進行深度交流,也能通過交換學習走出國門調查研究。在對14個不同國家年輕人進行訪談後,他們驚訝地發現,孔孟思想可謂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而陽明文化卻面臨話語權被搶奪的危機。日韓兩國積極研究陽明文化,逐漸形成自成風格的陽明學派,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互動,一時大有「喧賓奪主」之勢。

在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驅使下,團隊迅速行動起來,到圖書館查詢文獻資料、到博物館考證歷史發展、通過網際網路搜索前沿動態,充分利用一切海內外資源,對陽明學海外傳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分析。

經過系統的梳理與分析,陽明學海外傳播面臨的困境逐漸清晰。首先,現存通行較廣的《傳習錄》英譯本主要採用西方話語對陽明思想進行闡釋;其次,當下融媒體模式盛行,而陽明學仍然通過單一的紙質媒介和文字模態對外傳播,傳播面和傳播廣度受到極大限制;第三,哲學家群體對《傳習錄》的專業解讀,主要針對英美高校東亞研究或宗教學研究的專業人士,影響範圍有限,由此心學智慧未能達到其應有的影響力。

究其根本,西方世界缺少一本真正意義上的能夠準確闡釋陽明學核心思想而又通俗易懂的普及型讀本。這也間接導致陽明學尚未能夠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到世界哲學的體系建構中去。由此,繪製一本通俗易懂的《傳習錄》中英雙語漫畫讀本的想法應運而生。

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這是一場在陽明故裡跨越500餘年的對話。

團隊完成了近千頁《心學智慧——<傳習錄>中英文雙語漫畫讀本》,包含近500幅漫畫。該讀本一改傳統的純文字傳播模態,將言微義豐等的陽明思想變為靈動的漫畫形象。當厚重的心學思想理念以立體、多維的方式傳播呈現,將心學智慧帶入中外讀者的日常生活,陽明文化就有了更多人情味和親和力,也為現代人的「知行合一」提供更高境界的智慧引導。

今年5月,由團隊完成的作品——「傳好中國文化:陽明文化對西傳播的實踐探索——基於《傳習錄》海外傳播比較研究後的優化升級」,經過層層比拼,斬獲浙江省第十六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團隊的實踐成果豐富了陽明學傳播媒介、擴大了受眾群體,得到多方認可。國際著名漢學家安樂哲、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等專家高度讚賞這一成果,認為是努力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有效嘗試。中國外文局、孔子研究院等亦給予高度評價,指出該作品體現的是青年學子強烈的家國情懷與文化擔當,對於推動新儒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據了解,漫畫讀本已被寧波市外事辦、寧波市王陽明研究院、湖南省外事辦等多方機構採用,並將於年內由國家一級出版社刊印發行。

與此同時,漫畫電子圖書也受到海外6所孔子學院的青睞,並作為輔助教材投入使用。本學期開學以來,冰島北極光孔子學院、黑山孔子學院為當地的漢語文化課增加了課後閱讀材料——《心學智慧——<傳習錄>中英雙語漫畫讀本》,作為漢語學習的補充。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對文言文的句式特點和朗誦節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積極地在誦讀中感受中華經典的韻味。

冰島孔子學院的宋紅齡老師表示,書中漫畫插圖的形式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寓教於樂,效果很好。同學們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和中國哲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非常期待在接下來的課堂中繼續通過漫畫讀本與聖賢對話。

寧波大學出國訪學的教師將帶著漫畫讀本分赴韓國、英國和羅馬尼亞等國交流、傳播。赴瑞典等地的交換生也紛紛成為陽明文化使者,舉辦中國文化日,講述心學故事。國內國學雙語教學基地也已將漫畫讀本作為課堂教材進行推廣,讓更多青少年在品讀精彩故事、感受中華文化永恆魅力的同時,提高用英文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

點、線、面逐步推進,國內國外同步推廣。團隊嘗試用當代的方式賦予陽明文化被世界更廣泛認識和接受的形式,讓陽明文化在當下獲得蓬勃的生命力。

談起研究陽明學對西傳播實踐探索的初衷,團隊負責人費周瑛說,「陽明學是浙東文化的精髓所在,作為浙東學子,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傳承與傳播陽明學;同時作為一名外語專業的學生黨員,我們更應該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肩負起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團隊成員楊楠說:「傳統文化典籍在海外的傳播不僅是語言與文化的交流切磋,更是一種情愫,浸潤著歷史的厚重。我們新時代的青年黨員就是要做中西方文化長河之間的擺渡人,在更高更廣的平臺講好中國故事!」漫畫繪製者申熠輝更是感嘆道:「藝術表現是晦澀抽象的思想跳入大眾視野的一個支點,是一種幾乎人人能夠理解的語言。傳承中華文化,任重道遠,而在傳承陽明文化的過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座右銘——知行合一。」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寧大學子:把王陽明故事講到世界各地
    9月21日,湖南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廳長王瑰曙向全球第一家孔子課堂——泰國曼谷岱密中學孔子課堂負責人推介並捐贈《心學智慧——<傳習錄>中英文雙語漫畫讀本》一書。據悉,該書在今年6月就已作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優質素材被湖南省外事辦、寧波市外事辦所採用。
  • 《傳習錄》:了解王陽明其人其學必讀之書
    璞瑅止觀 《傳習錄》的基本思想就是王陽明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條主線」、「三大命題」來加以概括。「一條主線」即立志成聖。「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王陽明心學思想的三大核心命題。
  • 《世界眼中的中國聖賢 漫畫 老子 王陽明 孔子》出版發行
    老子、孔子與王陽明是影響世界歷史、文化的人物,他們在國際上受到廣泛認可,其影響無遠弗屆。但通過人物主題漫畫徵集這一形式來全面表現中國古代聖賢在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漫畫家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件前所未有、意義非凡的事情。
  • 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真正含義原來是這樣的,很多人都沒有搞懂
    今天給大家分享王陽明心學之《傳習錄》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王守仁也叫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儒家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明穆宗曾評價王陽明:「兩肩正氣,一代偉人。」這本書是由他的弟子在王陽明死後自發組織編寫的,書中全面的記錄了王陽明同弟子之間的一問一答,語言接近於白話,通俗易懂,可以說是後人學習陽明心學的第一素材,《傳習錄》之於王陽明,恰如《論語》之於孔子。
  • 葉聖陶校注版《傳習錄》再版上市
    《傳習錄》是大儒王陽明的傳世之作,集中體現了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則是現代語言大師葉聖陶先生對《傳習錄》的注釋,葉聖陶先生的這個校注本成為後來很多《傳習錄》校注本的必參本。大師解讀大師陽明心學博大精深,理解起來頗為不易,想要修習此學,必須找對入門之法。
  • 王陽明:男人想要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兩點,少走彎路
    心再累,也不要縱容自己的脾氣;心再痛,也要許給自己一份清寧。誠是心之本體,求復其本體,便是思誠的功夫。一次王陽明和朋友一起出去,朋友看到從石頭裡面長出來的花,於是感慨而發,對王陽明說:你經常給我說這天下就沒有什麼心外的事情,那麼,我便問一問你,你說這花開花落又和我的心有何種因素?
  • 程良斌:簡介新書《中國安康富硒茶(中英文對照版)》
    並向大家報告我即將出版一本《中國安康富硒茶(中英文對照版)》的新書,簡介如下:《中國安康富硒茶(中英文對照版)》新書簡介Recommendation for New Publication: Ankang Selenium-rich Tea in China  本書撰寫過程中十分榮幸地得到了陳宗懋院士的高度重視,他專為本書撰寫了書名
  • 王陽明:日本最敬畏的中國人,被日本軍神膜拜,卻在國內很低調
    這對於日本普通國民和後世的學子們無疑是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宣傳力的。因此,這段佳話更是將「陽明心學」在日本的傳播推向了高潮。「陽明心學」在日本生根發芽,極受推崇,而在中國國內卻門可羅雀。王陽明是如何影響日本五百年的?陽明學傳入日本有史可考的時間應該在他去世80多年後,其代表作《傳習錄》在1602年傳入日本,但一直到1650年才在日本出版。日本能迅速竄升與歐美列強分庭抗禮,這一切都歸功於明治維新的成功。
  • 三本書讀懂王陽明心學精髓與終極智慧
    《傳習錄》「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作者:王陽明 在歷史上,立德立言立功都很顯著的有兩個半人,兩人指諸葛亮、王陽明,另半個人指曾國藩。《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之經典,王門之聖書。
  • 「日本要想崛起,注意《傳習錄》」,500多年前高僧臨終前的告誡
    其中帶回的人就有了庵,了庵來到明朝之後覺得特別驚奇,四處遠山玩水,正巧遇到了王陽明。兩個都是修行之人,見面相談甚歡,等到了庵玩夠了,準備回家的時候,王陽明便把自己寫的《傳習錄》給了高僧,高僧倒也沒有放在心上,還在想:你不送我名貴的東西也就算了,還送這麼小家子氣的東西。
  • 王陽明為何能絕境重生、龍場悟道?只因參透這兩點人生法則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中國儒家追求的最高道德理想,以此來形容「心學大宗師」王陽明的一生也不為過。有種說法,儒家歷史上產生過兩個半「完人」,一是萬世師表的孔子,一是開創心學的王陽明,還有半個,即晚清的曾國藩。但是王陽明的一生,實際上卻非常的坎坷。
  •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他一輩子「3不問,4不爭」!積福積德
    其實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與常人無異,但他的內心卻有一股非常大的力量,而且還擁有超人的智慧。不爭口舌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後,朝中有很多的奸臣嫉妒他。宦官們更是妄圖佔功,於是慫恿明武宗將寧王放回,親自去抓捕他。
  • 寶雞一英語老師畫抗疫漫畫 中英文對照讓學生抗疫學習兩不誤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一邊在家帶孩子,一邊創作抗疫漫畫,熬了兩個通宵才畫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寶雞市一位英語老師利用特長,創作了多幅抗疫漫畫,其生動直觀的表現形式、中英文對照讓孩子抗疫學習兩不誤的創新做法,受到學生及家長的一片讚許。
  • 大明完人王陽明:我想跟這個世界談一談|王守仁|傳習錄|心學|儒學|...
    如果借用《傳習錄》中的一句話來形容,則他是「造化的精靈」。他的一生,就是一場精靈之舞。而且,他認為,所有人的所有真正的、閃閃發光的探索之路,也都是——精靈之舞。這是一個讓幾乎所有人都感到熟悉的故事,因為,真實的故事就在歷史中重複上演。比如,布魯諾被綁上火刑柱。所以,王陽明毫無例外地發現:面對那一個個久受荼毒的人心,一個個自我催眠的靈魂,「知行合一」如此簡易的道理,竟然就是難以講通。
  • 王陽明: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關於情緒管理,"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這樣說:"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翕然能收斂的;憤怒嗜欲正到沸騰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有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曾國藩也曾感慨:"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王陽明對後世的最大貢獻,是用自己跌宕的人生頓悟出的,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陽明心學,影響了我國500年來的無數英豪。
  • 王守仁的《傳習錄》到「知行合一」:本質上就是一種「謬說」!
    明代王守仁 在其《傳習錄》卷上曰:「只説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説一個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説一箇知,又説一箇行者,只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維省察也,只是個冥行妄作,所以必説箇知,方才行得……某今説箇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而王陽明所說的「……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維省察也,只是個冥行妄作……」。
  • 成大事的人,都掌握了一個技能,而王陽明卻用了25年時間才悟出來
    旁邊的人正準備給他拿筆墨,只見王陽明擺擺手,就念道: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高月更圓。在場的人無不驚嘆,這簡直就是天才啊,這詩雖語意平凡,但卻非常有藝術感 ,而且還是從一個11歲的孩子口中誦出。就在大家讚嘆不已時,王陽明卻說:「寫文章,不過小事,不足掛齒。寫文章怎麼會事小事呢?
  • 王陽明心學: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找到「自性」,才能「絕處逢生」
    1908年,在日本留學的蔣中正曾在日記裡面說:「不論是在火車上、電車上還是在輪渡上,凡是在旅行的時候,總能看到許多日本人在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讀完之後,就閉目靜坐,思索精義」。而西鄉隆盛又是王陽明的鐵桿粉絲,就連被迫害流放的時候都沒有放棄學習王陽明的哲學。王陽明心學教導我們,要通過生活來創造自己。生活需要用自我的力量來生成自我,永遠不要鬆懈,永遠不要放棄自己。人生不可測,沒有誰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多的是崎嶇坎坷,少的是安安穩穩。所以,我們得找個竅門。
  • 王陽明:一個讀書人的逆襲典範
    《傳習錄》便是集中反映王陽明思想的著作,由其弟子根據各自記錄受教內容加上一些書信彙編而成。正德十三年(1518),門人薛侃初次刊刻《傳習錄》於江西贛州。此版經過王陽明親自審閱,與同年刊刻的《古本大學》為王陽明生前公開刊行的重要著作。嘉靖三年(1524),門人南大吉命人在浙江續刻,加上了《論學書》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