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之星:「我脫貧,我光榮!」

2020-12-23 活力海南

全面小康是黨和國家全力以赴要實現的目標,也是貧困群體心底的渴望。近年來,我市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一批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脫貧戶先進典型,他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通過自己的努力,不但脫了貧,有的還致了富。他們是脫貧的榜樣,樹立了「我脫貧,我光榮」的風尚,激發著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激勵著貧困群眾通過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今天,我們以第一視角的方式,走近他們,品讀他們的感人故事。

勇做幸福生活的追夢人

羅兵,45歲,家住海南區巴音陶亥鎮羊路井村紅墩村民小組,靠著追尋幸福生活的信念,已摘掉貧困戶的帽子,成為全村脫貧的典型,被評為2018年度烏海市「脫貧之星」脫貧致富好青年。

過去,我在煤礦工作,一家四口人的生活費用全靠我一人掙,日子雖過得不算富裕,但也有滋有味。2004年,一次下礦井時,我腰脊椎受了傷,勞動能力下降,從此再也不能幹重活,但我沒有一蹶不振,想著只要能動就要保障家裡收入。

離開媒礦後,我拿出家裡為數不多的錢搞養雞,因經驗不足,錢幾乎都賠了,這一下讓家裡更是陷入了困境,我也很是自責。當村幹部得知了我的情況後,馬上來家裡進行詳細了解,使我們家得到健康、教育等相關扶貧政策的幫助。村幹部的關懷猶如冬日裡的一道暖陽,令我感激不已,也讓我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2014年,得到關心和支持的我,決定要通過自己的勤勞讓我家擺脫貧困。上次養雞賠了,這次決定試著養羊,我覺得在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

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我獲得助業貼息貸款3萬元,用這筆錢買了40多隻羊和飼料,開始走上養羊之路。

缺乏養殖技術是我面臨的最大困難。為了掌握養殖技術,我四處向別人請教,上網查資料,專業農技人員也常來現場教學。第二年,村幹部看我養得好,又幫我申請了5萬元貼息貸款。這次,羊增加到了100多隻,養殖規模擴大了,家裡收入也多了起來。

在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下,我們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致富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只要找準方向,踏踏實實做事,幸福生活就不再是夢。我現在家裡有200多隻羊,以後,養殖技術更成熟後,我還要養牛,把養殖規模搞得更大。

脫貧路上手相連

一起努力增收入

劉虎義,53歲,家住烏達區富民社區,他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從破舊的平房中搬遷到寬敞明亮的樓房,從以前的生活拮据到現在月月有收入,從單身到組建了幸福的家庭……成功脫貧致富,被評為2019年度烏海市「脫貧之星」脫貧致富好青年。

2012年,我因意外事故導致腿部殘疾,無法進行重體力勞動,每月僅靠低保金維持生活。2017年,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去了就業局孵化基地做公益崗,因為有了工作,我的基本生活有了著落。那一年,我還用老舊平房置換了永昌佳苑小區一套57平方米的新樓房。雖然不愁吃、不愁喝、不愁住了,但是我覺得只要自己再努力一些,生活還能變得更好。

在上班時,我看到了一個養雞項目,覺得很適合我,但因為沒有資金,也不敢著手去做。扶貧專幹了解這一情況後,為我提供了一處閒置房屋作為養殖基地,幫扶單位也積極籌資,解決了相關資金問題,並為我提供了相關的幫扶政策和技術指導,很快養殖場就建成了。建成後,我就承擔起了「託養雞」項目的重任,第一年我們社區先後共有14戶貧困戶加入到了「託養雞」項目中,年底的時候,每戶有2465元的分紅,收入非常可觀。

今年中秋節,養殖場一共賣出了160多隻雞,收入近2萬元,通過『託養雞』項目大家都增加了收入。我們還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一起致富。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離不開黨和政府精準扶貧的好政策,更離不開自身的努力,幸福生活不是等來的,也不是靠來的,只有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

堅定信心

邁開大步奔小康

韓生海,51歲,海勃灣區千裡山鎮團結新村村民,夫妻倆都是殘疾人,妻子沒有勞動能力,孩子上學,早些年過得十分艱難。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韓生海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打開了幸福生活的大門,讓一家人摘掉了窮帽子,被評為2019年度烏海市「脫貧之星」脫貧致富好家庭。

原以為我的生活也只能是這樣了,靠著低保,一日三餐,日復一日,所有的一切,都順其自然地走來、平淡無奇地過去。可誰都沒有想到,在近兩年的時間裡,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女兒上學享受教育扶貧政策,我和老伴看病享受健康扶貧政策,我也有了一份工作……這都是從村裡來了駐村工作隊開始的。

前幾年,我家地裡種的是小菜,效益不是很好,基本上沒什麼收入,勉強維持生計。2018年,村裡幫我找到了保安工作,每月近2000元的收入。自從村裡來了集體經濟帶頭人牛尚海,帶領大家種植有機蔬菜、水果開始,我家的4分地大棚讓我看到了曙光。

2018年7月,團結新村成立了集體經濟草莓採摘園,我在工作之餘經常走進採摘園學習種植技術,之後自己種起了柿子。今年,我種的是普羅旺斯柿子,4分地的柿子,賣出了1.6萬元的好價錢,當初想都不敢想,這多虧了致富帶頭人的技術指導和第一書記楊明軒的幫助。此外,我還養了5頭豬,今年中秋殺了兩頭,賣了個好價錢。現在柿子賣完了,我又種起了草莓;地裡的梨賣完了,我又在地裡養起了雞。現在可不能閒著,我得邁著大步子奔小康。

有了黨和政府的幫扶政策,再加上楊書記幫助,讓我們一家人對生活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心。只有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才能打開幸福生活的大門;只有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做事兒,才能脫貧致富奔小康。

人窮志不短

脫貧靠自身

劉忠懷,50歲,家住海南區巴音陶亥鎮萬畝灘村沿河村民小組。他和老伴兒憑藉著吃苦耐勞的精神,終於走出了一條致富路,被評為2019年度烏海市「脫貧之星」脫貧致富好家庭。

我家加上我妹妹共有四口人,過去,妹妹、兒子在上學,老伴兒患有腰椎間盤突出,不能幹農活,全靠我一人種地和在附近打零工掙錢,日子過得很一般。2015年,妹妹、兒子同時考上了大學,本是歡喜的事,但學費實在太高,這讓全家犯了愁,只好向村幹部尋求幫助。

因學致貧,我們家被村裡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教育扶貧等政策的幫助,緩解了我的壓力,同時好的扶貧政策也讓我萌生了搞養殖業的念頭。

在村幹部和幫扶幹部的鼓勵扶持下,通過產業扶貧政策,我從郵政儲蓄貸了5萬元,作為養羊支撐資金。大家還幫我爭取政策支持,對家裡羊圈進行了修繕,搭建了彩鋼頂,做好養殖的設施準備。我努力學習科技養殖技術,解決了小羊羔存活率低的問題,穩定了養殖規模,我覺得生活更有奔頭了。

如今,從起初的幾隻羊已擴大到上百隻,妹妹、兒子已大學畢業並找到了心儀的工作,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聽著小羊羔的「咩咩」聲,我和老伴兒有時做夢也會笑醒。

美好生活就在眼前,幸福道路就在腳下。我覺得,人窮志不能不短,有這麼好的政策扶持,咱可得努力奮鬥,依靠勤勞雙手脫貧致富。前不久,我還向村黨總支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想著今後也要像幫助過我的黨員幹部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

帶領鄉親們

共同走上致富路

李智,38歲,家住烏達區澤園社區,憑藉著吃苦耐勞、敢打敢拼、不斷學習的精神,走出了一條養殖致富路,成為全村脫貧致富的榜樣,被評為2019年度烏海市「脫貧之星」脫貧致富好青年。

2009年,我用家中所有積蓄購買了300隻絨羊、8頭牛,走上了養殖創業之路。創業之初,並不順利,牛羊時常得病,收入一般。政府得知情況後,派指導員為我提供技術指導,我的養殖事業才得以持續。那時吃住都在牛羊棚,和牛羊一起生活。一件事情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光有艱辛的付出而不懂得科學的養殖方法也是不行的。

有一次,冬日裡一隻母羊難產,我束手無策急得團團轉,最終還是村裡的技術人員頂著風雪為我解決了這一難題。自那以後,我就開始積極學習牲畜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技術,閒暇時間,就去社區借書、瀏覽資料,隨手記錄些養殖常識。通過不斷的學習,我漸漸找到了養殖門道,養殖的規模也逐步擴大。

2015年市場突變,事業遭受了很大打擊,我被迫外出打工,當過司機、幹過苦力,那時的生活真的很艱苦。雖然在外打工,但是心裡總是不甘心就這樣放棄自己的事業。黨和政府也沒有忘記我,市場回暖之際,駐村扶貧幹部聯繫到我,問我有沒有意願回家繼續搞養殖。當時我非常激動,當即便答應下來。回來之後,政府為我修繕場地,聯繫銀行進行貸款,使得養殖場重新開張,當年就有可觀的收益。

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我的牛羊肉已遠銷廣州等南方城市,養殖規模日漸擴大。鄉親們上門求教養殖技術和經驗,我都會傳授給他們,還指導大家進行防疫,為大家聯繫客戶。

是黨和政府幫助我過上了現在的好生活,一個人富不算富,我要把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共同分享,帶領鄉親們共同走上致富路。」(趙永剛)

政策這麼好

要努力向前跑

祁豔麗,51歲,家住海勃灣區千裡山鎮新豐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家庭遭遇變故,一人承擔起生活重擔,經她艱苦奮鬥,一家人成功脫貧。她是家裡的頂梁柱,也是村民們口中的「脫貧致富好媳婦」,被評為2019年度烏海市「脫貧之星」脫貧致富好媳婦。

2000年,我丈夫幹活回家途中遭遇車禍,經過全力搶救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卻成了雙腿殘疾,從此失去勞動能力,終身需要人照顧。為了給丈夫治病,我掏空了家裡全部積蓄,也因為這樣,我家的生活一下陷入了困境。

面對年邁的公婆、正在上學的兒女以及殘疾的丈夫,我不得不一人承擔起了生活的重擔。為了維持家庭生計,我甚至幹起了男人才幹的瓦工活,和泥、搬磚這些粗活都幹過,一天從早幹到晚。那段時間,我一年四季都沒穿過新衣服,皮膚也變得十分粗糙,我自身還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不能長期在戶外勞動,但即使是這樣,我也必須堅持下去,因為我是家裡的頂梁柱。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家人只能維持在溫飽線上。

因病致貧,我們家被村裡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黨支部給我找了一份保潔工作,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此外,我還加入「庭院養殖+貧困戶」活動,免費養了兩頭豬,同時還得到了5個月的飼料補貼。上班之餘,我抽空餵養豬和雞。我們家還享受了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等扶貧政策。有了穩定收入,看病、上學又省下不少錢,讓我們一家人對生活有了信心,日子也越來越好過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脫貧致富不能等靠要。黨和國家的政策這麼好,要努力向前跑。自己的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奮鬥,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來源:烏海日報

編輯:郝維濤

監審:張 超

微博:內蒙古-活力海南

2019年消夏文化藝術節《歌唱祖國》

2019年消夏文化藝術節《中國脊梁》

2019年消夏文化藝術節《海的草原》

相關焦點

  • 「我脫貧 我光榮」︱鄧州市穰東鎮巾幗脫貧之星塗相令
    更多資訊,請及時關注微信公眾號(鄧州全記錄、行走在鄧州)今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當前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脫貧攻堅工作,為凝心聚力,萬眾一心,激勵更多貧困戶勤勞致富、早日脫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市婦聯組織推出「我脫貧我光榮」專欄,刊發在脫貧攻堅中光榮脫貧的婦女典型,講述她們的脫貧故事,敬請關注!
  • 平頂山市魯山縣「脫貧光榮之星」王文憲脫貧有「術」
    「我現在圈養200多隻野山兔,今年計劃把規模壯大到500隻。」王文憲說。  2016年,王文憲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為幫助王文憲家增收,背孜鄉上孤山村村幹部為王文憲申請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助其發展種養項目。
  • 脫貧之星——高聯峰:勤勞致富光榮、自主脫貧可貴
    會昌辦事處竹園村的高聯峰,因為疾病致貧,成為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但他依靠幫扶幹部的幫助和自身不懈的努力,逐步擺脫貧困,走上了自立自強的奮鬥之路,他也因此被評為2019年孟州市「脫貧之星」。脫貧之星 高聯峰"我在醫院昏迷有2個多月,當時醫生告訴我說上肢下肢動比較困難、就不會動,在家我半年都沒有出過門,我看到別人我都會想,這日可咋過了,愁!還欠了十來萬塊錢債,我都覺得這日子都沒法過".針對高聯峰家的生活狀況,駐村工作隊和村雙委把他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學習先進 決勝脫貧攻堅 市級脫貧光榮戶蘇英花:巧手「縫」出幸福
    丈夫癱瘓臥床、4個孩子還在上學,家裡重負壓身,但她並沒有因此困難妥協,在扶貧好政策的幫扶下,她憑藉縫紉手藝,讓一家人成功脫了貧,她就是感城鎮寶西村市級脫貧光榮戶蘇英花。3年前的蘇英花怎麼也沒想到,年少時學的手藝,竟能在這個6口之家陷入困境時,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早前,蘇英花就在村裡做裁縫補貼家用,隨著村裡生活條件改善後,裁縫生意很難再維持家裡的生活,為了讓家裡4個孩子上好學,蘇英花去了三亞務工,而丈夫就在家中做一些零工,順便照顧孩子。2017年,丈夫突發疾病,驟然癱瘓,瞬間打破了一家人平靜的生活。
  • ...故事」從「不肯脫貧」到「我要脫貧」|劍河縣南加鎮雷打塘村...
    「龍隊長,你怎麼把我搞成脫貧了,我不肯脫貧!」當時我非常生氣對村脫貧攻堅隊長龍顧文兇狠道。  我叫龍家良,黔東南劍河縣南加鎮方家村一組村民,家庭人口5人,家庭勞動力4人,2014年因學被評為貧困戶。2019年把我戶列入擬脫貧對象,當時我不肯脫貧。幫扶幹部龍顧文入我龍家良戶核實脫貧標準「不是我把你家搞成脫貧的,是你家確實達到脫貧條件了,通過小組提名評議你家符合2019年脫貧條件,才把你家列入擬脫貧戶的」當時龍隊長給我解釋道。
  • [「我脫貧我光榮」四]林下養土雞 叩開致富門_廣西新聞網百色頻道
    林下養土雞 叩開致富門——樂業縣「我脫貧我光榮」系列報導之四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岑春徽踏進樂業縣同樂鎮石合村張德孟家的林下養雞場,一排整齊的雞舍映入眼帘。在空曠的林地,一群土雞在杉木林樹下活蹦亂跳,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圖畫。
  • 江西撫州貧困戶脫貧記:勇摘貧困帽 爭做脫貧星(圖)
    中新網撫州6月13日電 題:江西撫州貧困戶脫貧記:勇摘貧困帽 爭做脫貧星作者 吳鵬泉 李勇 吳越身殘志堅辛勤勞動、因地制宜發展養殖業、直播帶動農副產品銷售……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收官之年
  • 文昌:7400斤綠橙賣了6萬元「脫貧之星」安煥能的致富門路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9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7400斤綠橙賣了6萬元,這讓文昌市文城鎮新合村委會蘇昌二村「脫貧之星」安煥能喜笑顏開。11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安煥能家,漂亮的農家小院鑲在青山碧水間。
  • 【我的脫貧故事】楊勝福:我成了村裡的脫貧「樣本」
    我叫楊勝福,是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德新鎮光明村的村民。今年已是64歲,家中只有我一個人。以前因貧失志,但在駐村幹部這幾年的幫扶下,如今,我成了村裡貧困戶效仿的脫貧「樣本」。  三年前,我的日子過得非常困難,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在村裡被看作是典型的「懶漢」:一天三醉,工作一天,睡覺三天。
  • 【五好模範脫貧家庭展播】劉河鎮龔紅梅的脫貧事跡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又是一年丹桂飄香的日子,空氣中瀰漫著濃烈的香味,我們胡海村全體貧困戶心裡都是甜滋滋的,因為他們在國家有關政策指引下,在一些脫貧攻堅份子的熱心幫扶下光榮脫貧了
  • 「我的脫貧故事」人窮志堅 自力更生謀脫貧丨劍河縣岑松鎮溫泉村...
    我叫田維裡,今年50歲,是劍河縣岑松鎮溫泉村村民,家裡只有母親和我兩個人。   以前,因為我言語殘疾,無法與人交流,加上我母親年老體衰,導致我家日子過得很艱辛。  2019年3月,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下派到我村擔任脫貧攻堅網格員兼幫扶幹部的潘成譯幫助我申請了保潔員的公益性崗位,每月收入400元。   後來,幫扶幹部潘成譯還幫助我家協調杭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劍榮菌業產業項目分紅籤約,每年可獲分紅1000元。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2020-11-18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我理解了脫貧攻堅的真正意義丨岑鞏縣龍田鎮胡...
    近日,我再次到岑鞏縣大榕小區,走進易般戶龔光榮家裡,為其宣傳脫貧攻堅普查及所享受的扶貧政策時,他的兩個孩子雙紅和山紅在打掃衛生,看到我,山紅跑過來對我說,今天她要給我唱首《聽我說謝謝你》的歌曲和舞蹈,作為禮物送給我。
  • 三都縣九阡鎮石板村召開脫貧攻堅表彰頒獎大會
    三都縣九阡鎮石板村召開脫貧攻堅表彰頒獎大會 發布時間:2018-10-26 11:06:11      來源:黔南日報 「我叫潘永模,今天能得到這個獎
  • 「我的脫貧故事」奮鬥才能脫貧丨望謨縣蔗香鎮蔗香村村民農信壯
    我叫農信壯,是望謨縣蔗香鎮蔗香村村民。以前因為家裡貧困,成了貧困戶。有脫貧攻堅政策的幫扶,但我卻覺得並不開心,想要踏踏實實穩紮穩打用勤勞脫貧致富,讓一貧如洗的狀況成為歷史。自從全村因龍灘電站建設集體搬遷上來後,鎮政府就連續三年統一給每家每戶種上芒果樹苗,在屬熱帶、亞熱帶氣候下生長的芒果每公斤的批發價可賣到5元,我成了其中一名果農。種植芒果成為我脫貧的第一步。農信壯與指揮部成員入戶核實低保提標5月,公路邊矮化過的芒果林枝頭上已經掛起了青色的果子,我每天期盼著天氣再熱一點,把果子染出誘人的金黃色。
  • 2020我的脫貧故事.九寨溝.娜姆措:小小銀針助力脫貧攻堅
    世界品牌酒店希爾頓和麗斯卡爾頓,還有九寨天堂的職工服都是由我的製衣有限公司設計製作。古人云「萬事開頭難」。在建立之初,我也遇到了許多艱辛,但我頂住了層層壓力,克服重重困難,讓公司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目前製衣公司各項事宜都井井有條。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通過黨委政府的幫扶,村兩委的幫助和自身的努力,我實現了富裕,同時我也要為脫貧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
    我種了20多年蔬菜,幾乎每天都在蔬菜基地與村民一起忙著。但實踐經驗告訴了我,脫貧致富的關鍵靠"勤勞"。 我叫吳治忠,現年57歲,現任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
  • 「象鼻村不脫貧,我就不回去」
    「象鼻村不脫貧,我就不回去」 2020-11-10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我在一線
    但讓他十分欣慰的是在18年底,公司領導到家裡慰問時,他的愛人說到:「我也是一名黨員,我是肯定支持他的工作的」。這給了趙勇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給了他勇氣和鼓勵紮根一線身赴脫貧戰場。18年10月1日是他和愛人結束愛情長跑的終點,也是他們組成家庭成為家人的起點。國企假期結束,10月8日,趙勇就奔赴一線趕到雷山縣大塘鎮著手脫貧攻堅工作。
  • 【脫貧之星】吳金華:不等不靠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脫貧之星】吳金華:不等不靠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0-09-21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