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7400斤綠橙賣了6萬元「脫貧之星」安煥能的致富門路

2020-12-25 瀟湘晨報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9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7400斤綠橙賣了6萬元,這讓文昌市文城鎮新合村委會蘇昌二村「脫貧之星」安煥能喜笑顏開。

11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安煥能家,漂亮的農家小院鑲在青山碧水間。貼在大門旁的「光榮脫貧戶」牌匾格外顯眼。

「我們家已經真正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經受風吹雨淋一臉黝黑的安煥能開心地笑了。

安煥能家裡有5口人,由於家庭人口多,母親體弱無勞動力,他與妻子又沒一技之長,生活拮据。2014年,安煥能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安煥能的大兒子安其武通過技術培訓外出務工,在文昌一家飯店當廚師,每月工資2000多元,小兒子在讀初中,每年獲得教育幫扶2000多元。

因缺乏資金髮展產業,2017年,在村「兩委」和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安煥能向銀行貸款3萬元發展庭院經濟,政府全額貼息。他用這筆錢在自家房前屋後的自留地種植了16畝綠橙和12畝胡椒,平時由妻子王雪娟施肥澆水和管理,安煥能外打工,主要是在工地綁鋼筋,一個月收入有四五千元。

早出晚歸,辛勤的付出總有收穫,今年安煥能家有8畝綠橙掛果7400斤,賣了6萬元。胡椒也賣了3萬元。「家裡種的檳榔也不少,只是今年乾旱長果少,賣了4000多元。」安煥能高興地說,他不僅脫貧了,還找到了賺錢的門路,家庭年純收入超過10萬元。

「經過這幾年政府幫扶,生活好轉了,我很滿足了。」安煥能說,早在2015年,他就拆掉舊瓦房,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當時政府扶持2萬元資金。「脫貧致富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離不開幫扶幹部的關心和幫助,幸福生活是要靠自己雙手努力實現的。」安煥能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文昌市文城鎮脫貧攻堅新合中隊中隊長梁俊鋒介紹:「安煥能夫婦能吃苦耐勞,從2016年我們開始幫扶後,他家不斷擴展產業,在這裡的貧困戶中只有他家種植綠橙,喜獲豐收。2019年,他的家庭年人均收入達到17000元,今年突破了24000元。」梁俊鋒表示,文昌市建立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目前,駐村工作隊正在進一步完善脫貧群眾跟蹤回訪機制,在防返貧工作中總結經驗,及時識別返貧風險、調整幫扶措施,及時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增強他們發展產業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幫助他們實現增收,實現「造血式」扶貧。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從「貧困郎」到「龍蝦王」這個脫貧之星到京進行宣講
    今後,我要儘自已所能,將生態園做大做強,帶動更多鄉親致富奔小康。」10月15日,在國家人社部舉辦的人社扶貧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優秀成果宣講暨扶貧日宣傳活動中,脫貧戶鄧州市陶營鎮盧崗村盧勝旺接受頒獎並作脫貧宣講。一個鄉村土生土長的脫貧戶,為什麼來到北京進行宣講?
  • 農民致富有門路,魚塘養魚又種「它」,一畝增收上萬元
    農民致富有門路,魚塘養魚又種「它」,一畝增收上萬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魚塘就是用來養魚的,除了養魚一般人都不知道還能幹些什麼。不過如今養魚的人越來越多,競爭非常的激烈,傳統的養魚方式已經很難賺錢,在過去一畝魚塘如果採用傳統養殖的話,畝產量大概也就一千多斤魚,總收入不過萬元,如果再除掉人工飼料等成本,這樣的養魚方式利潤就非常微薄了。如今很多養殖戶為了生存,開闢了很多新型的養殖模式,一些很有想法的農民把養殖和種植相結合,在魚塘裡養魚的同時又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帶來了致富的新門路。
  • 廣西北海市合浦縣:貧困村增收致富有了「新門路」
    廣西北海市合浦縣:貧困村增收致富有了「新門路」 2020-10-17 10:5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甕安猴場鎮:產業有特色 致富有門路
    脫貧攻堅以來,甕安縣猴場鎮黨委、政府採取多業聯動,因村因戶量身定製產業扶貧等措施,培育了一批能夠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的產業,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產業發展的道路,讓群眾看到了出路,發現了致富門路,嘗到了經濟發展的甜頭。政府搭臺,黨的建設強起來。
  • 脫貧之星:「我脫貧,我光榮!」
    ,從單身到組建了幸福的家庭……成功脫貧致富,被評為2019年度烏海市「脫貧之星」脫貧致富好青年。今年中秋節,養殖場一共賣出了160多隻雞,收入近2萬元,通過『託養雞』項目大家都增加了收入。我們還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一起致富。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離不開黨和政府精準扶貧的好政策,更離不開自身的努力,幸福生活不是等來的,也不是靠來的,只有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
  • 特色產業到戶 送來增收門路(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了①)
    本版今起推出「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了」系列報導,聚焦今年貧困地區的脫貧故事、奮鬥故事,敬請關注。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2019年末,全國僅剩52個未摘帽縣。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瀘水市就位列其中。今年以來,衝刺攻堅,瀘水最終實現如期脫貧,經過了什麼樣的努力?近日,記者到瀘水市探訪,跟建檔立卡戶聊聊生活變化,和扶貧幹部暢聊發展思路。
  • 百年傳統老鹽菜開闢貧困村致富新門路
    陳超 攝(你笑起來真好看)百年傳統老鹽菜開闢貧困村致富新門路中新網重慶8月17日電 題:百年傳統老鹽菜開闢貧困村致富新門路中新網記者 劉相琳時下雖已立秋,但重慶高溫天卻絲毫沒有退去的跡象。老鹽菜目前已不僅是村民們自家餐桌上的常備品,也成為當地增收致富的產業。會峰村曾是貧困村,所處位置海拔700至900米,適合青菜頭生長。當地農戶種植青菜頭、製作老鹽菜已有百年歷史。
  • 漯河老漢脫貧後養鴕鳥致富,一隻能賣1萬多元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和一項項優惠政策的穩步推進,讓郭發安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這幾年,郭發安通過小額貸款養殖小香豬,在2019年實現脫貧,但是這並沒有讓他停下繼續致富的步伐。郭發安喜歡養殖一些別人不敢養的稀罕品種,今年,他通過朋友介紹和推薦,購買了十隻鴕鳥幼崽在自己家的院子裡養殖。
  • 從脫貧到奔富 冊亨綻放朵朵「黑色致富花」
    曾經的冊亨縣作為貴州省16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是貴州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如何尋找到對的脫貧「藥方」徹底拔掉窮根,是冊亨縣全體幹部群眾一直堅持不懈在努力的方向。根據當地特色產業和發展需求,冊亨縣狠抓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繪製了一幅特色農業產業規劃圖。
  • 村有主導產業促發展 戶有致富門路能增收 隆安縣布泉鄉巴香村發展...
    陸堂新在養殖基地裡嘗試養羊,期望為貧困戶開拓更多致富門路。「還是有很多地方不懂,來看看他怎麼養。」近日,隆安縣布泉鄉巴香村貧困戶農小青來到巴香龍鳳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咘卜養殖基地,向致富帶頭人陸堂新請教養牛經驗。從2016年起,農小青就跟著陸堂新一起養殖肉雞,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去年開始,陸堂新轉向養殖肉牛,農小青也跟著養了5頭牛,一年收入4萬餘元,他靠這筆錢進一步擴大了養殖規模,還清了家裡建房時借下的多年欠款。
  • 仙桃農戶養螞蟥 「黃金蟲」鑽出致富路
    「別看樣子醜,它可是『黃金蟲』哩,每斤能賣七八十塊錢!」3日,仙桃市胡場鎮桑林垸村,59歲的姚海洲在自家水蛭池前轉悠。看著水蛭越長越歡實,一天一個樣,他心裡美滋滋的。水蛭俗稱「螞蟥」,儘管因「吸血」而惡名在外,但生命力強,屬上好中藥材,市場供不應求。
  • 衡南泉溪鎮喇叭堰村:村有當家產業 戶有致富門路
    衡南泉溪鎮喇叭堰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思路,形成了「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的格局。紅網時刻通訊員 尹朝輝 伍品 記者 王敏 衡陽報導衡南泉溪鎮喇叭堰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思路,形成了「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的格局,實現了從落後村到示範村的華麗大轉身。
  • 增收有項目 致富有門路(一線探民生)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遼寧朝陽市依靠產業挑大梁,帶動17.5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有項目 致富有門路(一線探民生)核心閱讀近年來,遼寧省朝陽市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投放扶貧貸款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建設標準化扶貧工廠實現家門口就業,完善產業體系拓寬老鄉增收渠道……隨著一項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如今,朝陽市已經實現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662個貧困村銷號、17.5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6.9%下降到0.28%。「多虧黨的好政策,讓咱過上了好日子,現如今腰包鼓了,咱精神頭也更足了!」
  • 四川瀘州瀘縣:陳彬綠色養蛙開創致富新門路
    四川瀘州瀘縣:陳彬綠色養蛙開創致富新門路2016-08-17 10:0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瀘縣宣傳部  成效顯現&nbsp畝養殖利潤高達6萬  「青蛙飼養成本低,幼苗期餵養牛奶,以後餵專業配方高蛋白飼料,每斤青蛙只需飼料2斤,再加上人工工資和日常開支,每斤青蛙成本約在10-12元之間,青蛙的市場價在25-32元之間,畝利潤在4萬—6萬之間。」陳彬算了一筆帳。
  • 蛻變,貧困戶成為致富帶頭人
    2018年初,駐村工作隊在入戶走訪中發現樂和平家的經濟狀況後,主動上門宣傳扶貧政策,與他一起共同商量對策,尋找脫貧致富的門路,還多次帶領樂和平到外地參觀學習,鼓勵他自主發展特色產業。經過近一年的辛勤勞動和付出,經濟效益可觀,2018年當年順利脫貧。
  • 脫貧之星——高聯峰:勤勞致富光榮、自主脫貧可貴
    會昌辦事處竹園村的高聯峰,因為疾病致貧,成為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但他依靠幫扶幹部的幫助和自身不懈的努力,逐步擺脫貧困,走上了自立自強的奮鬥之路,他也因此被評為2019年孟州市「脫貧之星」。脫貧之星 高聯峰"我在醫院昏迷有2個多月,當時醫生告訴我說上肢下肢動比較困難、就不會動,在家我半年都沒有出過門,我看到別人我都會想,這日可咋過了,愁!還欠了十來萬塊錢債,我都覺得這日子都沒法過".針對高聯峰家的生活狀況,駐村工作隊和村雙委把他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天祝:產業強起來 脫貧「實」起來
    近年來,天祝縣聚焦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把產業扶貧作為保證脫貧質量和鞏固脫貧成果的的根本之策,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持續培育壯大「牛羊雞馬菜菌藜藥」八大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接地氣、見實效、暖民心的產業脫貧之路。芳菲四月春意暖。在西大灘鎮白土臺村,一座座食用菌棚整齊分布,鄉親們正在棚裡為剛安置好的菌棒種菌、澆水。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陳村村:小山村致富求變 茶產業助力脫貧奔康
    綠葉變「金葉」 鋪就致富路陳村茶又稱松嶂茶,相傳有200多年的歷史,曾是東源四大名茶之一。「雖然茶葉好賣,但以前的陳村茶都是小規模種植,產量很少,收益不高,村民自己採茶、制茶,而且都只在本地銷售,很難走出去,加上缺乏管理,使得不少茶園慢慢荒廢了。」
  • 海南文昌「航天小鎮」青年養殖黑山羊助農脫貧
    海南文昌「航天小鎮」青年養殖黑山羊助農脫貧 2020年05月16日 18:1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凌楠 攝   中新網海口5月15日電 題:海南文昌「航天小鎮」青年養殖黑山羊助農脫貧  作者 凌楠  海南文昌龍樓紅海山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內,社長符歡正悉心照料合作社養殖的130多隻黑山羊。餵羊、清理羊舍、售賣農產品,是他每天的工作。  一隻只黑山羊羔又跑又跳,有的自由自在地玩耍,有的在吃著地上的花生苗。
  • 長順縣麻響村燈籠壩組冉龍雲:我已脫貧 更要致富
    長順縣麻響村燈籠壩組冉龍云:我已脫貧 更要致富 發布時間:2020-12-09 13:52:51      來源:黔南日報 初冬時節,天氣漸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