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39歲提拔教授,45歲辭職遊歷,60歲版稅1400萬,力壓韓寒

2020-12-13 木月給你講歷史

「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得還實在太少。無數的未知包圍著我們,才使人生保留進發的樂趣。」——餘秋雨

最早知道餘秋雨是從書店買來的一本《文化苦旅》,如饑似渴的讀了一整天,對其中的散文感到新奇,更對餘秋雨文章中透露出的哲學思考感到敬佩。出於對《文化苦旅》的喜歡,我專門在圖書館尋找關於餘秋雨的資料,沒想到餘秋雨的一生,簡直就是開掛的人生,39歲被多名教授聯名推薦,未擔任過副教授,直接轉成了正教授,成為1985年最年輕的文科教授,僅工作一年,便被任命為上海戲劇學院校長,成為中國最年輕校長,教學6年,為了心中對於文化的渴求,放棄了升任省部級職位的職務的機會,1991年孤身一人前往西北大漠,尋找中華文化之根,45歲遊歷西北,最終寫成了影響巨大的《文化苦旅》。

餘秋雨的散文總是通過一種抒情議論的方式,將人、歷史、自然融為一體,將空間放在綿延千年的時間線上,給人一種歷史的宏大感,同時在他宏大的歷史背景中,融入自己對文化,對哲學,對生活的的深刻思考,導引讀者心騖八極、神遊萬仞,看到浮於生活表象所看不到的非常之景,尋味平常眼光所不 能抵達的深邃之境。

即使在困難時期,也不要忘記思考

餘秋雨成長的時代,正是中國文化最艱難的時代,1966年,21歲的餘秋雨面臨前所未有的打擊,父親因為「錯誤言論」,被判關押十年,父親是家裡的頂梁柱,自從父親被關押,餘秋雨家裡的經濟來源一下被切斷,唯一能救濟他家庭的叔叔餘志士,也未能倖免,頂著巨大的家庭壓力,餘秋雨仿佛暴風雨中飄搖的一艘孤舟,任憑時代的洪流推著向前,但是餘秋雨一直沒有忘記思考,思考給了他面對風雨的勇氣。1968年,餘秋雨被下放到27軍軍墾農場服勞役,面對艱苦的條件,陌生的環境,餘秋雨頂著身體的疲憊,平常仍然搜集任何可讀之物,對於他只有沉浸在書中,思想才會獲得短暫的寧靜。

1971年餘秋雨從農場返回上海,當時他被分配在復旦大學魯迅教材編寫組整理文獻,可是餘秋雨對於戲劇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熱愛,他不喜歡在枯燥的紙堆裡浪費時間,於是自作決定冒險潛入上海戲劇學院和復旦大學外文書庫獨自編寫《世界戲劇學》,這和當時的時代基調完全格格不入,餘秋雨覺得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1977年,最陰暗的時期結束,擱置十年的文化斷層,使得當時的人急需改變思想,而早做準備的餘秋雨把自己寫的《世界戲劇學》專心出版,他這本書立刻成為當時研究戲劇的權威資料,直到30年後,餘秋雨的《世界戲劇學》仍然是全國在這一學科的唯一權威教材。

即使榮譽等身,也要為文化疾呼

1985年46歲的餘秋雨由於在文化研究方面的諸多貢獻,他被上海幾所大學的資深教授聯名推薦為正教授,此前他從未擔任過副教授,餘秋雨成了當時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從1985年到1991年他多次被授予獎勵,他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榮譽稱號。面對這樣高尚的榮譽,餘秋雨其實內心並沒有得到滿足,他正在醞釀一個更偉大的計劃——去喚醒中國人的文化良知,重塑大眾的文化人格。

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餘秋雨已經做好了打算,1991年他提交辭職報告23次,最終在7月經過領導的多次勸阻,還是辭去了所有的行政職務。46歲的餘秋雨孤身一人來到西北大漠,在此期間他積極考察的中國文化的重要遺址,並通過深入的思考寫成了一部《文化苦旅》。此書一出版,便火遍全國,從1992年3月問世以來,《文化苦旅》長期佔據熱銷圖書排行榜前列,被多次印刷,至今已經出版千萬冊以上,先後獲得海內外各種重大的文化獎項,被評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之一,其中的名篇《都江堰》、《道士塔》、《莫高窟》更是被選入中學課本。

《文化苦旅》到底是一本多麼有魅力的書

有一次一位北京年輕人為了調侃金庸,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金庸回答道:「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賈平凹更是對餘秋雨讚譽有加:「餘秋雨拓展了當今文學的天空,貢獻巨大。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

就連散文界大佬余光中也說:「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在《文化苦旅》中,餘秋雨不僅創造了一個絕美的文化世界,更是批判的思考了很多歷史問題,他對封建專制主義的評價:

「讓你在長途上顛顛簸簸吧,讓你記住:你不是 你」,你「只有種種倫理觀念的組合和匯聚, 不應有生命實體,不應有個體靈魂」。

他用藝術構思喚醒當代人的文化良知,通過一種高尚宏闊的大志,重建人們的文化人格,餘秋雨深刻的認識到在任何一個文明古國:「文明和蒙昧、野蠻的交戰由來已久」, 而「每一次搏鬥,文明都未必戰勝」「這便決定,文明的傳播是一個艱難困苦,甚至是忍辱負重的過程」。而他想做那個文化傳播的布道者,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商品經濟讓物質生活極大富裕,但是精神貧乏,文化良知缺失成了社會的普遍現象,就算到現在,仍然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餘秋雨說道:

「缺乏基於健全的文化良知,缺乏基於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便無法抵禦野蠻的侵襲,守衛文化的 淨土;不努力構建基於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 便無法擺脫因襲的重負,開拓文化的未來。」

這是他的文化信念,也是他的文化追求,餘秋雨將自己的對文化良知的認識,融入到《文化苦旅》中,在寫《道士塔》時,由莫高窟外那座道士王園籙的墓塔寫起,回溯了封建社會由於政治腐化、文化愚昧,導致近代積貧積弱,很多珍貴的文化巨著被外國搶劫一空、流落天涯的慘狀,實在是中國文化巨大的損失,最後他又通過悲愴的文化流失事件,悟出國強才能保存國寶,民智方能傳揚文化的歷史真諦。

餘秋雨把審美和思考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讀他的《文化苦旅》似乎在讀一篇悲愴的歷史故事,但是字裡行間透露著餘秋雨哲學的洞見,讀他的《文化苦旅》仿佛在讀一首詩,又似乎在看一幅畫,在寫月牙泉時,他寫到: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於世無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灣,風沙中如此一靜,荒涼中如此一景, 高坡後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機巧,讓人神醉情馳。」

《文化苦旅》從1992年出版,30年長盛不衰,但是隨著餘秋雨先生對人生更加深邃的觀察,他又一次提筆修訂了這本書,《文化苦旅修訂本》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餘秋雨先生30年來的思想精華18篇,餘秋雨在修訂本中寫道:「畢竟這本書過了20多年,原來裝在口袋裡的某些東西已經不合時宜,應該換一點像樣子的裝束。艱難跋涉間所養成的強健身材,也應該展現出來。於是我對新版《文化苦旅》做了必要的刪補,主要是為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讓出了篇幅。」

最近頭條為紀念餘秋雨先生創作30年,推出餘秋雨《文化苦旅》全新修訂本,對於這本影響華人30年的優秀好書,餘秋雨因為這本書僅在臺灣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獎、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

2006年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首次公布,餘秋雨版稅1400萬,斬獲第一,力壓第三名韓寒950萬足足多出了400多萬,這是公眾對餘秋雨作品的最好的認同。餘秋雨更是被選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文化苦旅是中國家長郵寄給子女最多的一本書,這本書對於正在成長的青年文化良知的塑造,無疑是一劑精神良藥。

相關焦點

  • 46歲餘秋雨辭職23次,去西北找「陽關」,賈平凹:這人才難得
    在當代文壇,餘秋雨先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曾經有人調侃金庸先生說:「你們浙江人不會寫文章」。金庸先生聽了,笑著回答說:「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啊」。余光中先生說「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 29年前,46歲的餘秋雨辭職23次,去尋「陽關」,眼見全是墳堆
    1991年,餘秋雨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他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同時,他的學術著作《世界戲劇學》和《中國戲劇史》等獲獎無數,他還是上海市寫作學會會長、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等,總之就是榮譽稱號無數,名利雙收,在外人看來絕對是人生頂峰。然而就在別人的豔羨中,餘秋雨卻遞交了辭職報告!這樣的人才,自然不可能輕易讓他辭職。
  • 45歲餘秋雨「裸辭」,跑去大西北找陽關,老農:陽關是啥?
    金庸先生聽了,笑著回答說:「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啊」。余光中先生也曾說「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除了餘秋雨。」這句頂級的評價,足以證明餘秋雨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但是他卻任性的遞交了辭呈,辭職報告遞交了22次,學院本著愛惜人才的原則,將他的辭職報告一一駁回,到第23次的時候,餘秋雨先生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表示自己要回歸文學,終於被批准。
  • 餘秋雨的73歲:不是重出江湖,而是從遠方歸來
    80歲生日的時候,袁老許下願望,希望十年之後能實現畝產1000公斤,就在去年,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畝產超過了1200公斤。如今,他還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年紀不能阻擋袁老,只會讓他越戰越勇。 2015年的北京時裝周,79歲的王德順參加了設計師胡社光的走秀。
  • 45歲辭職公務員,用3年從吉林徒步到海南,喜歡收集沿途菸酒包裝
    導語:45歲辭職公務員,用3年從吉林徒步到海南,喜歡收集沿途菸酒包裝徒步中國,很多人都是嘴上說說,不付出實際行動,而在吉林,有個男人45歲辭職公務員,花3年從吉林徒步到海南,熱愛收集沿途菸酒包裝,在他身上究竟發生過什麼故事呢?
  • 45歲辭職公務員,花3年從吉林徒步到海南,熱愛收集沿途菸酒包裝
    導語:45歲辭職公務員,用3年從吉林徒步到海南,喜歡收集沿途菸酒包裝徒步中國,很多人都是嘴上說說,不付出實際行動,而在吉林,有個男人45歲辭職公務員,花3年從吉林徒步到海南,熱愛收集沿途菸酒包裝,在他身上究竟發生過什麼故事呢?
  • 女性60歲退休後,還有45歲和55歲的優惠政策嗎?
    近段時間專家建議女性在前60歲退休,這引起了廣大群眾的熱議。眾所周知,我國女性退休時間跨度比較長,從45歲到55歲,不同群體對應不同的退休年齡。如果退休年齡延長到60歲,對有工作單位的女職工的影響會更小。
  • 日本39歲前結婚可領60萬日元補助
    日本39歲前結婚可領60萬日元補助 2020-09-23 12:00:55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日本部分新婚夫婦明年起可以申請多達60萬日元
  • 「老頑童」再寫傳奇 45歲何志文還要打到60歲
    「老頑童」再寫傳奇 45歲何志文還要打到60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5日 08:33 來源:   成都晚報(記者 舒強)消息:昨晚9時30分,在世乒賽男單第三輪比賽中,中國選手馬琳以4
  • 他曾任黑龍江省委書記,45歲正廳,60歲省長,情系母校,今年80歲
    曾任山東省委副書記,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的宋法棠,45歲任正廳級,49歲升副省長,60歲當選省長,今年80歲。1984年2月,時年44歲的他任縣級泰安市委書記。1985年5月,45歲的宋法棠調任地級泰安市委副書記、市長,一年後履新泰安市委書記。1989年3月,49歲的宋法棠當選山東省副省長。此後,他擔任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山東省委副書記,黑龍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黨組書記。
  • 60歲她卻活成了一朵花,十年遊歷107個國家
    剛認識茉莉姐時,不相信她已經快60歲的人了,身材挺拔、活力充沛走路帶風、笑容燦爛是她留給人的深刻印象和獨特吸引力!人生大部分時間是用來環遊世界並遊歷那些驚險刺激鮮有人去的冷門地時,我不僅對這位心態年輕的「旅行勇士」產生了濃烈的好奇心。
  • 【日本39歲前結婚可領60萬日元補助】據新華社消息,日本部分新婚...
    2020-09-23 12:05:50來源:FX168 【日本39歲前結婚可領60萬日元補助】據新華社消息,日本部分新婚夫婦明年起可以申請多達60萬日元(約合3.9萬元人民幣)生活補助。
  • 15歲布朗尼,身高近1米9,14歲女友身材力壓同齡人,現已見過父母
    誰能想像這是一位35歲的老漢?就連詹姆斯的兒子都已經15歲了,不得不感嘆時光催人老!當年詹姆斯進入NBA的時候,剛好18歲,再過3年布朗尼或許將進入NBA,不知那時能否親眼見證父子倆同場競技的場面。布朗尼今年15歲,身高卻已經接近1米9,老詹的基因實在是優秀。雖然從小就跟著爸爸一起打球,但是布朗尼的打球風格與詹姆斯有很大的不同。
  • 麥田發"韓寒人造論" 質疑韓寒文章是別人"代筆"
    麥田:公民韓寒是「人造」的麥田是知名IT評論博主,原百度社會化網絡事業部總經理,去年7月離開百度。麥田在博文裡說,當年新概念作文大賽而讓韓寒一舉成名的《杯中窺人》,出題評委李其綱是韓寒爸爸韓仁均的同學。麥田稱,韓寒在博文裡旁徵博引,引經據典,用筆老道,最後甚至還出來了拉丁文。
  • 四價HPV疫苗獲批給9-19歲女孩打,覆蓋9-45歲女性
    這意味著,國內市場上,兩款2價HPV疫苗和一款4價HPV疫苗的適用人群目前都已經覆蓋9-45歲的女性。只有9價HPV的適用人群目前限定為16-26歲的女性。4價HPV疫苗覆蓋9-45歲女性據悉,四價HPV疫苗於2017年5月獲批用於20-45歲的女性。
  • 46歲娶小16歲美女,被罵無恥文人
    要說《文化苦旅》在中國有多火,那就不得不提盜版的文化苦旅,那個年代銷售量在45萬冊,而盜版的銷售量是正版的三倍!就憑這一本,養活了一個出版社!《文化苦旅》火了,餘秋雨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還有人罵餘秋雨是浪子,是「無恥文人」!
  • 60歲大爺萬米跑出33分39秒,配速322
    在10000米比賽中,來自九州田町的60歲巖永義次,跑出了33分39秒52的成績,平均配速3分22秒,打破了60歲10000米世界紀錄,同時也是60-64歲年齡組的世界紀錄!大爺就是大爺!今年9月,在一場3000米比賽中,老爺子跑出了9分21秒38 刷新60歲組3000米世界紀錄,超越舊紀錄 8 秒鐘。
  • 女性實施60歲退休,45、55優惠政策,是否仍然存在?
    近段時間,專家建議女性退休年齡,在2025年之前,實行60歲退休,引起了廣大群眾的熱議。眾所周知,我國的女性退休時間,跨度相對較長,從45歲-55歲不同人群對應不同的退休年齡。如果延長至60歲退休,對於有工作單位的女性職工,影響要小一些。
  • 韓國人45歲最有錢 16歲透支最多
    原標題:韓國人45歲最有錢 16歲透支最多     16歲透支,45歲盈餘,59歲赤字,這可能是大多數韓國人的一生。據韓聯社7日報導,韓國統計廳當天 發布的《2017年國民轉帳帳戶》統計結果顯示,在韓國人一生中,平均16歲時透支最多,達到3215萬韓元(約合19.4萬元人民幣),並且直到27歲始終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到了28歲,韓國人才開始轉入「收入高於支出」的財政盈餘狀態,並且這種盈餘情況會在45歲左右達到峰值,人均存款1484萬韓元(約合9萬元人民幣),處於一生中最富裕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