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提出四季劃分理論的竟是這位嘉興氣候學家!

2020-12-25 嘉興頻道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張寶堃一家在天安門合影,後排右二為張寶堃。

  每當季節交替時,如秋季轉換到冬季,電視、廣播中的天氣預報主持人都會這樣播報:某地區的平均溫度連續5天穩定在10℃以下,這一地區進入氣象意義上的冬季。相信絕大多數嘉興人都不知道提出這一四季劃分理論的是我們嘉興籍科學家張寶堃。

  1934年9月,張寶堃在《地理學報》創刊號上以《中國四季之分布》為題,首次對中國的四季劃分提出了科學見解。他結合物候現象與農業生產提出了新的分季標準,以候平均溫度(連續5天氣溫的平均)穩定降到10℃以下為冬季的開始,穩定升到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據此,候平均溫度從10℃以下穩定升到10℃以上時作為春季開始,從22℃以上穩定降到22℃以下作為秋季開始。這也是目前從天氣氣候角度來劃分的四季,也是為氣象領域所接受的一種四季劃分的標準。《中國四季之分布》的發表,確立了張寶堃在中國氣候學界的地位,這是他為中國氣候學作出的巨大貢獻,也是他科研與人生的巔峰之作。

  張寶堃,1903年2月17日出生於嘉興塘匯鎮古竇涇村(現劃歸油車港鎮)。祖輩、父輩以釀酒為業,家境殷實。10歲那年在父、兄的幫助下,說服母親,張寶堃到塘匯鎮進修小學住校讀書,接受新式教育。在浙江省立第一中學就讀期間,正值五四運動,年輕的張寶堃有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他任該校校友會總幹事、勸用國貨會副會長,積極組織同學抵制日貨,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中學畢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3月進入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工作,先後任測候員、副研究員。他師從卓越的科學家、教育家、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竺可楨教授,在之後近半個世紀裡,與竺可楨教授建立了深厚情誼。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時局雖動蕩不定,但張寶堃適值青壯年,這一時期是他一生科研成果的高產出期。1934年他發表了《中國四季之分布》,1935年還和竺可楨以及新中國第一任中國氣象局局長、著名氣象學家涂長望合作編著了《中國之雨量》,1936年發表論文《南京月令》,1940年和竺可楨以及氣象學家、海洋氣象與農業氣象專家呂炯合作編著《中國之溫度》,1941年發表《四川氣候區劃》。這些科研論文都是中國現代氣象學、氣候學奠基性的學術論文。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遠在美國學習、工作的張寶堃得知消息,處理完在美所有事務,於12月離美歸國。1950年3月10日,張寶堃回到北京,就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併兼任軍委氣象局聯合資料中心主任。他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新中國的氣象事業,迎來了科研和事業的又一個黃金期。」

  1955年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氣候組,張寶堃主持氣候區劃組。他帶領一批年輕的氣象工作者,制定了我國的氣候區劃和自然區劃。於1959年首次編輯出版了《中國氣候區劃草案》和《中國自然區劃草案》,奠定了我國氣候區劃和自然區劃的基礎,為我國農業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基本依據。

  上世紀80年代,張寶堃雖已年過八旬,仍專心收集大量氣候資料,分析研究我國江南地區暖浪與我國寒潮爆發的關係,力圖抓住暖浪前兆來預報寒潮爆發,但終因年事已高,力不從心,未能如願。

  1994年3月,張寶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根據他生前遺願,他的骨灰分成三份,分別灑入出生地嘉興的南湖,早期學習、工作地南京的玄武湖和晚年工作、生活地北京的昆明湖。張寶堃把一生獻給自然,研究自然,最後又回歸到他鍾愛的自然中。

  著名導演、演員謝添在張寶堃八十華誕時,為他題寫的「世間人瑞氣候先河」,是張寶堃人生最精準的寫照。

相關焦點

  • 閒話春節春季以及四季劃分
    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春節、春季與四季劃分的知識和觀點。  春節源自我國民間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實際還在「數九寒天」裡,冷得厲害呢!
  • 氣象上的四季如何劃分?
    下面就和小據一起來瞅瞅吧~天文法則在天文上,季節劃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確定的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四季的開始該劃分法忽略了大氣環流和下墊面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因而四季與實際的氣候季節變化不怎麼符合農曆法則農曆上多用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作為四季的開端但正如我們都知道的那般
  • 閒話春節春季以及四季劃分
    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春節、春季與四季劃分的知識和觀點。  春節源自我國民間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實際還在「數九寒天」裡,冷得厲害呢!
  • 氣象上的四季如何劃分?
    下面就和小據一起來瞅瞅吧~天文法則在天文上,季節劃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確定的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四季的開始該劃分法忽略了大氣環流和下墊面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因而四季與實際的氣候季節變化不怎麼符合農曆法則農曆上多用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作為四季的開端但正如我們都知道的那般
  • 四季色彩理論
    「四季色彩理論」是當今國際時尚界十分熱門的話題,它由色彩第一夫人美國的卡洛爾·傑克遜女人發明,並迅速風靡歐美,後由佐藤泰子女人引入日本,應研製成適合亞洲人的顏色體系。1998年,該體系由色彩顧問於西蔓女士引入中國,並針對中國人色特徵進行了相應的改造。
  • 氣候學家:知道嗎,天氣不等於氣候變化
    氣候學家:知道嗎,天氣不等於氣候變化 2019-10-09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四季的劃分
    我國古代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作為四季的開始。  民間習慣上用農曆月份來劃分四季:正月到三月春季,四到六月是夏季,七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臘月是冬季。正月初一是春天的第一天,故又叫春節。
  • 瀾滄四季的劃分很有意思,不是按月份劃分四季,而按溫度劃分季節
    瀾滄四季的劃分很有意思,不是按月份劃分四季,而按溫度劃分季節穿著毛衣吃芒果,一日四季品奇俗在瀾滄,四季的劃分很有意思。它不似內地按月份劃分四季,而按溫度劃分季節。如按5天的平均氣溫來計算,低於10℃為冬季;10℃22℃為春秋季高於22℃為夏季。
  • 瀾滄四季的劃分很有意思,不是按月份劃分四季,而按溫度劃分季節
    瀾滄四季的劃分很有意思,不是按月份劃分四季,而按溫度劃分季節穿著毛衣吃芒果,一日四季品奇俗在瀾滄,四季的劃分很有意思。它不似內地按月份劃分四季,而按溫度劃分季節。如按5天的平均氣溫來計算,低於10℃為冬季;10℃22℃為春秋季高於22℃為夏季。
  • 四季的劃分
    我國古代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作為四季的開始。  民間習慣上用農曆月份來劃分四季:正月到三月春季,四到六月是夏季,七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臘月是冬季。正月初一是春天的第一天,故又叫春節。
  • 春季幾月到幾月份 臨沂人知道劃分四季的方法嗎
    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這四個季節的時間劃分是怎樣的呢?是不是按月份還是按節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卡。   季節按什麼劃分?   以春分(3月21日前後)、夏至(6月22日前後)、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前後)分別作為四季的開始。
  • 「康德劃分問題」的理論啟示
    「先天綜合判斷」形成於分析判斷與綜合判斷劃分的前提之下,建立在經驗知識和理性概念統一的基礎之上。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推進新一輪思想解放、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今天,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一些具有時代意義的理論啟示。
  • 氣象上的四季是如何劃分的呢?
    我國傳統四季劃分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由於天文四季純脆是從天文因素考慮的,它忽略了大氣環流和下墊面性質等重要因素,故劃分的四季與實際的氣候季節變化不怎麼符合。因此,物候學家們根據氣溫、降水等與農作物生長有密切關係的氣象要素的分布狀況為依據來進行四季劃分。
  • 「三季帳」「四季帳」的劃分標準是否已經過時
    很長時間以來,「三季」「四季」一直是戶外露營帳篷分類的最重要,最常見的標準之一,但是在帳篷技術不斷變革的當下,這種劃分標準是否依然合適,我們不妨來做個探討!之所以發起這個討論是因為在和各位裝備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就帳篷的用途劃分遇到很多問題,很長時間以來戶外露營帳篷的分類最常見的是根據帳篷能夠滿足不同環境的使用將其劃分為「三季帳」「四季帳」。這種劃分標準已經使用了很久,但是現在,這種劃分標準是否依然實用呢?
  • 春季幾月到幾月份 臨沂人知道劃分四季的方法嗎
    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這四個季節的時間劃分是怎樣的呢?是不是按月份還是按節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卡。   季節按什麼劃分?   以春分(3月21日前後)、夏至(6月22日前後)、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前後)分別作為四季的開始。
  • 你知道「幼兒園之父」是誰嗎?福祿貝爾?陳鶴琴?竟是這位大咖!
    竟然是這位大咖!下面我們來一起揭曉答案。對於福祿貝爾,很多同學感到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他的國籍嗎?他是德國人,是一位著名的學前教育學家。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幼兒教育事業,建立了較完整的幼兒園教育體制,因此被譽為「幼兒園之父」。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母親之歌與愛撫之歌》等。他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 你知道「幼兒園之父」是誰嗎?福祿貝爾?陳鶴琴?竟是這位大咖
    對於福祿貝爾,很多同學感到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他的國籍嗎?他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幼兒自我發展的原理。 二、遊戲理論。福祿貝爾是第一個闡明遊戲教育價值、有系統地把遊戲活動列入教育過程的教育家。為了更好地引導幼兒認識自然擴大知識和發展能力,他製作的玩具取名為「恩物」,意思是神恩賜之物。
  • 氣象上的四季是如何劃分的呢?
    我國傳統四季劃分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由於天文四季純脆是從天文因素考慮的,它忽略了大氣環流和下墊面性質等重要因素,故劃分的四季與實際的氣候季節變化不怎麼符合。因此,物候學家們根據氣溫、降水等與農作物生長有密切關係的氣象要素的分布狀況為依據來進行四季劃分。
  • 乾隆南巡與嘉興(一)
    每次均從運河經過嘉興,回程也是如此。乾隆在嘉興,留下數百首詩(見《光緒嘉興府志》),留下了許多南巡細節,彌補了史書記載的不足,也可看出這位至高無上皇帝的多採面目。  乾隆六次南巡。其目的比較複雜,單說為了遊玩享樂,並不確切。他主要還是為了了解民情,視察水利建設(主要是治淮、治理海塘),了解地方官員的弊端,鞏固統治,以樹立「明君」的形象。這從他在巡幸嘉興的詩歌中可以看出。
  • 中國宋代著名的氣候學家沈括,其實人品卻不怎麼樣
    沈括相信很多讀者都聽說過他的大名吧,他不僅是北宋時期的氣候學家,更是一名科學家,而他對氣候方面的掌握甚至比近代的科學家們還要詳細,不過也正是一位這樣傑出的人才,他的人品好像卻不怎麼樣,那麼究竟不堪到什麼地步呢?為何在科學上造就高深的他人品卻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