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個灑滿陽光的午後,筆者一行慕名來到南陽市桐柏縣程灣鎮艾莊村農民畫家陳學成的家中,車子在一座院落前停下,一位頭戴鴨舌帽、精神矍鑠的老人打開院門,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就是當地被譽為「農民畫家」的陳學成老人。進入乾淨整潔的庭院,來到煥然一新的客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掛滿牆壁,讓人驚嘆的畫作。一幅幅工筆畫、寫意畫,畫出的山水、蟲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令人驚嘆:「真是高手在民間!」
筆者在和陳學成老漢交談中得知,他自小就喜歡畫畫,作為世代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他把山水、田園、鳥蟲等作為畫畫素材,以田間地頭、雪後地面等作為描圖作畫的畫板,他隨手而出的作品形象栩栩如生,獲得鄉鄰們的普遍稱讚,也曾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說他一個農民還搞這城裡人玩的「玩意」,簡直是「不務正業」。
生活的忙碌,曾讓陳學成對畫畫的愛好一度擱置。十年前,陳學成家接二連三發生變故,愛人嚴紀枝被查出胃癌晚期,不久後撒手人寰,兒子和兒媳因性格不合離婚,4歲的孫子和2歲的孫女跟著爺爺陳學成相依為命,爺孫三人住在破爛的三間土坯瓦房內,家裡因給愛人看病又欠下了一大堆債務,生活陷入極度貧困,陳學成曾一度頹廢消沉,長籲短嘆,借酒消愁。精準扶貧工作開始後,他家被當地政府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讀過幾年書,自19歲起就在村裡當會計,又被陳氏家族推薦為族長的陳學成暗暗在心裡給自己打氣:自己身為族長,一言一行對後代影響很大。想到此他很快振作起來,想法設法擺脫當前的貧困現狀。
「國家那麼多人,負擔那麼重,脫貧不能全靠政府,咱也有兩隻手,把家庭建設好主要靠自己。」陳學成談到扶貧的話題時,心情很是激動。自己當年被評為貧困戶,感覺臉上無光,走在路上總覺得矮人三分,說話沒底氣。於是,他就在心裡琢磨,如何利用自己畫畫的特長發家致富。細心的陳學成發現,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書畫作品已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自己依靠畫畫帶領全家脫貧致富應該不成問題。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2014年,陳學成來到了山東省青島科技大學打工掙錢,在隨後的工作中,自己酷愛畫畫的天賦被湖南的一位藝術家發現,在大師的指點下,開啟了他人生的畫畫之旅,從這時開始,陳學成一抽空便和那些辦畫展的大師們「粘」在一起,並得到了大師們專業的指點。後來回到家鄉,陳學成又通過購買有關畫畫方面的書籍和影碟進行反覆琢磨。經過刻苦的學習和臨摹,功到自然成,一大批以家鄉的自然山水為題材的作品在他手下脫穎而出,他畫出來的畫作充滿對家鄉山水的熱愛,帶著泥土露珠,親民接地氣,在書畫市場上廣受歡迎。他畫的《國色天香》《高山流水》《鳥語花香》《金雞鳴舞》等作品被書畫愛好者叫好。
回首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陳學成感慨地說:「畫畫一開始只是興趣,後來看鄉鄰們喜歡,都送給了左鄰右舍,真沒想到現在會產生這麼大的效益,我家於2016年底一下子甩掉了『窮帽子』。」說完,陳老漢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這幅寫意畫是我一個朋友預定的,這幅畫我賣價2000元。」陳學成手指著掛在牆上的寓意為「花開富貴」的畫作自豪地說。
「這幅《牽牛花》也是一個客戶預定的,已經交了500元定金。」陳學成扭身指著畫板上正在創作的一幅作品說。
看著滿屋的畫作,筆者不由連發感嘆,當問及賣畫一年能收入多少錢時,陳學成豎起兩個手指說:「創作一幅作品大概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我利用農閒時作畫,現在我靠賣畫年收入已經超過20000多元,一些作品被在廣東上班的女兒拿到南方賣,昨天剛剛賣了一幅『桃園流水』的作品4000元,最近幾天南方那邊還有人不斷打電話詢價預定。」陳學成說,他依靠畫畫不但改變了家庭的生活,脫了貧,致了富,最重要的是陶冶了性情,對子孫後代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說,孫子陳耀東、孫女陳媛媛跟著他長大,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對畫畫產生濃厚的興趣,經常帶同學到家裡做客,其中,孫女陳媛媛書法已達到七級。
老陳對未來有自己的設想,他說,山區孩子所能享受的教育資源有限,下一步,他想通過學校這個平臺,做山區學校的客座教師,把自己所掌握的書畫知識傳授給下一代,讓山區孩子多一項技能,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做貢獻。
筆者臨走時,老陳接了個電話,電話是桐柏縣書畫協會打過來的,電話中說近期要在縣城舉辦畫展,讓老陳提前準備準備。(桐柏縣宣傳部 杜福建 楊玉紅 肖付存供稿)
(責編:辛靜、楊曉娜)
習近平到河南團:一堂生動的"三農課" 河南是農業大省,被稱為中原糧倉。3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詳細】
河南大周:架子車拉來的"金屬王國" 到底是什麼魔力改變了大周、成就了大周?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尋找小鎮40年來的發展「密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