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農民陳學成:畫畫讓俺脫貧致富

2020-12-18 人民網河南頻道

近日,在一個灑滿陽光的午後,筆者一行慕名來到南陽市桐柏縣程灣鎮艾莊村農民畫家陳學成的家中,車子在一座院落前停下,一位頭戴鴨舌帽、精神矍鑠的老人打開院門,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就是當地被譽為「農民畫家」的陳學成老人。進入乾淨整潔的庭院,來到煥然一新的客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掛滿牆壁,讓人驚嘆的畫作。一幅幅工筆畫、寫意畫,畫出的山水、蟲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令人驚嘆:「真是高手在民間!」

筆者在和陳學成老漢交談中得知,他自小就喜歡畫畫,作為世代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他把山水、田園、鳥蟲等作為畫畫素材,以田間地頭、雪後地面等作為描圖作畫的畫板,他隨手而出的作品形象栩栩如生,獲得鄉鄰們的普遍稱讚,也曾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說他一個農民還搞這城裡人玩的「玩意」,簡直是「不務正業」。

生活的忙碌,曾讓陳學成對畫畫的愛好一度擱置。十年前,陳學成家接二連三發生變故,愛人嚴紀枝被查出胃癌晚期,不久後撒手人寰,兒子和兒媳因性格不合離婚,4歲的孫子和2歲的孫女跟著爺爺陳學成相依為命,爺孫三人住在破爛的三間土坯瓦房內,家裡因給愛人看病又欠下了一大堆債務,生活陷入極度貧困,陳學成曾一度頹廢消沉,長籲短嘆,借酒消愁。精準扶貧工作開始後,他家被當地政府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讀過幾年書,自19歲起就在村裡當會計,又被陳氏家族推薦為族長的陳學成暗暗在心裡給自己打氣:自己身為族長,一言一行對後代影響很大。想到此他很快振作起來,想法設法擺脫當前的貧困現狀。

「國家那麼多人,負擔那麼重,脫貧不能全靠政府,咱也有兩隻手,把家庭建設好主要靠自己。」陳學成談到扶貧的話題時,心情很是激動。自己當年被評為貧困戶,感覺臉上無光,走在路上總覺得矮人三分,說話沒底氣。於是,他就在心裡琢磨,如何利用自己畫畫的特長發家致富。細心的陳學成發現,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書畫作品已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自己依靠畫畫帶領全家脫貧致富應該不成問題。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2014年,陳學成來到了山東省青島科技大學打工掙錢,在隨後的工作中,自己酷愛畫畫的天賦被湖南的一位藝術家發現,在大師的指點下,開啟了他人生的畫畫之旅,從這時開始,陳學成一抽空便和那些辦畫展的大師們「粘」在一起,並得到了大師們專業的指點。後來回到家鄉,陳學成又通過購買有關畫畫方面的書籍和影碟進行反覆琢磨。經過刻苦的學習和臨摹,功到自然成,一大批以家鄉的自然山水為題材的作品在他手下脫穎而出,他畫出來的畫作充滿對家鄉山水的熱愛,帶著泥土露珠,親民接地氣,在書畫市場上廣受歡迎。他畫的《國色天香》《高山流水》《鳥語花香》《金雞鳴舞》等作品被書畫愛好者叫好。

回首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陳學成感慨地說:「畫畫一開始只是興趣,後來看鄉鄰們喜歡,都送給了左鄰右舍,真沒想到現在會產生這麼大的效益,我家於2016年底一下子甩掉了『窮帽子』。」說完,陳老漢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這幅寫意畫是我一個朋友預定的,這幅畫我賣價2000元。」陳學成手指著掛在牆上的寓意為「花開富貴」的畫作自豪地說。

「這幅《牽牛花》也是一個客戶預定的,已經交了500元定金。」陳學成扭身指著畫板上正在創作的一幅作品說。

看著滿屋的畫作,筆者不由連發感嘆,當問及賣畫一年能收入多少錢時,陳學成豎起兩個手指說:「創作一幅作品大概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我利用農閒時作畫,現在我靠賣畫年收入已經超過20000多元,一些作品被在廣東上班的女兒拿到南方賣,昨天剛剛賣了一幅『桃園流水』的作品4000元,最近幾天南方那邊還有人不斷打電話詢價預定。」陳學成說,他依靠畫畫不但改變了家庭的生活,脫了貧,致了富,最重要的是陶冶了性情,對子孫後代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說,孫子陳耀東、孫女陳媛媛跟著他長大,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對畫畫產生濃厚的興趣,經常帶同學到家裡做客,其中,孫女陳媛媛書法已達到七級。

老陳對未來有自己的設想,他說,山區孩子所能享受的教育資源有限,下一步,他想通過學校這個平臺,做山區學校的客座教師,把自己所掌握的書畫知識傳授給下一代,讓山區孩子多一項技能,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做貢獻。

筆者臨走時,老陳接了個電話,電話是桐柏縣書畫協會打過來的,電話中說近期要在縣城舉辦畫展,讓老陳提前準備準備。(桐柏縣宣傳部 杜福建 楊玉紅 肖付存供稿)

(責編:辛靜、楊曉娜)

推薦閱讀

習近平到河南團:一堂生動的"三農課"  河南是農業大省,被稱為中原糧倉。3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詳細】

河南大周:架子車拉來的"金屬王國"  到底是什麼魔力改變了大周、成就了大周?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尋找小鎮40年來的發展「密碼」……【詳細】

相關焦點

  • 70年,一等功臣陳學成初心不變
    1928年7月,陳學成出生在山東省濰坊市高裡鎮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48年8月參軍入伍,成為一名通信兵。他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其中棕楊戰鬥榮獲三等功2次,寧波貴駟橋戰鬥榮獲一等功1次,象山港戰鬥榮獲四等功2次,金塘島戰鬥榮獲四等功2次。
  • 萬意百貨陳學成:京北拓荒者
    2006年-2007年,在北京北部幾乎同一片區域內,陳學成連續開創了兩家面積都在兩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城,在北京絕無僅有。由此,他被北京商界稱為「京北拓荒者」。  陳學成,1963年出生,浙江永嘉縣人,現任北京萬意百貨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龍鑫萬意百貨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市昌平區政協委員。
  • 桐柏果然美合作社:打造「精品果園」,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桐柏縣將「電商企業+產業基地+合作社」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鼓勵農戶通過網絡擴大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一大批網紅基地及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電商企業+產業基地+合作社」已經成為農戶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 首成資本董事長陳學成受邀參加「2019在京吉商參與家鄉建設總結...
    作為吉林省吉商商會副會長、吉商全球商會理事會長、北京吉商商會副會長,首成資本董事長陳學成先生,受邀出席本次會議。  幾年來,以在京吉商為代表的廣大吉商,飲水思源、不忘桑梓,回到吉林助力家鄉振興發展,熱情不斷高漲,力度不斷擴大,措施更加著實。
  • 遇見桐柏!
    今天就以圖片的形式向您隆重推薦桐柏旅遊全攻略。英雄廣場三個紅色箭頭象徵"三軍會師桐柏",桐柏英雄紀念碑建成後,已成為緬懷先烈、弘揚革命傳統的教育基地,也是桐柏人休閒娛樂的場所。相傳明末農民領袖李自成在這裡駐紮過部隊,太極祖師張三丰曾經在這裡修行過。
  • 【脫貧攻堅南陽行】桐柏:特色產業助脫貧 革命老區奏新歌
    在桐柏固縣柳江牧業養雞場,該鎮人大主席崔佳瑛向記者介紹產業扶貧情況  央廣網河南分網6月15日消息 (記者汪寧)近年來,桐柏縣圍繞精準扶貧這一思路  桐柏固縣鎮人大主席崔佳瑛向記者細緻介紹說,該項目通過小額貸款帶動1000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3000元,建成後還可提供600個就業崗位,同時還為貧困戶提供技術培訓。
  • 「讓香菇成為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金疙瘩」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春通訊員杜福建文圖    今年50歲的郭進定,是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朱莊鎮農民,縣政協委員,從事香菇產業化發展28載,他所創辦的進定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擁有社員386人,種植香菇1500餘萬袋,產值4600餘萬元,帶動貧困農戶250餘戶,被譽為桐柏山區「香菇大王」,先後榮獲「河南省勞動模範」「南陽市
  • 昔日汙染源 今朝新動能——利辛縣靠綠色循環繡出脫貧致富花
    昔日汙染農村環境的畜禽養殖廢棄物、多年禁燒難止的農作物廢棄秸稈,能否轉化成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新動能?綠色循環發展,能不能繡出脫貧致富花?近日,記者在已經「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利辛找到了答案。「雙汙染」變成「雙增值」小雪過後,氣溫驟降。
  • 新野鋼蔥產業成農民脫貧致富「綠色銀行」
    新野鋼蔥產業已成為新野農民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    說起鋼蔥種植,趙志永臉上滿是笑意,他是新野縣樊集鄉趙莊村村民,剛開始試種了三畝鋼蔥,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在嘗到甜頭後,去年他和村裡的種植大戶成立了宏達專業合作社,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了800畝土地。
  • 山水家園,人文桐柏,美麗淮源歡迎您
    今天就以圖片的形式向您隆重推薦桐柏旅遊全攻略。太白頂:太白頂是桐柏山的最高峰,是桐柏山的標誌性景點,來桐柏首屆一指要看的景點。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名勝區位於豫鄂兩省交界地帶的桐柏山脈中段北麓,又名凌雲峰、白雲山、胎簪山,以水分界。景區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集「雄、奇、幽、險、秀」為一體。
  • 桐柏革命紀念地,先烈地下縛蒼龍,致敬桐柏英雄紀念館!
    戰爭時期,桐柏先後成為3個中央級、6個省級、9個地級、12個縣級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劉少奇、李先念以及304位元帥、將軍曾在此工作和戰鬥過。長篇小說《桐柏英雄》和據此改編的電影《小花》是桐柏革命戰爭的真實寫照。
  • 農民畫畫被嘲不務正業,如今一幅畫賣130萬,網友:有志者事竟成
    農民在我們的心中是像父親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用自己的力氣養活著一家人,但是農民畫畫的卻少之又少,一位農民畫畫被嘲不務正業,如今一幅畫賣130萬,網友:有志者事竟成。農民會畫畫的人有很多,所以當我們聽到農民畫畫時候不要大驚小怪,他們的畫比很多美院老師都畫得好,因此藝術源於生活,網友:有志者事竟成。
  • 農民山頭種植半米高的它,年收入上百萬,帶村民脫貧致富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與經濟文化也在不斷的提升。在黨領導的提倡和幫助下利用優勢的山地種植有「錢」途的農業,帶領了許多的農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生活。俗話說,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家在湖南山羊衝村的一農民廖大哥,正反應出了這句話的真實性,因當地都是山嶺幾乎沒有平原,廖大哥就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優勢地裡分別在幾個山頭上種植了綠茶,不僅讓自己發家致富年入上百萬,還幫助了附近的村民一起脫貧致富。
  • 【桐含三月紫,柏吐萬年青】天下絕景:桐柏散記——非法吳(多圖,慎入)
    遇到一個老漢,孔子問:「老人家,這一帶是啥山呀?」老漢說:「盤古山」。孔子很驚奇,指著那座高山問:「噢!盤古爺就生在這深山老林呀!」老漢連連搖頭:「你弄錯了,這幾百裡俺都叫盤古山。盤古爺生的地方,離這兒還有一百多裡呢。你指的這座高山叫雲蒙山,也有人叫太白頂」。孔子又問:「魯國人講,高高山峰頭,清水貴如油!老人家,你們吃水怎辦呢?」老漢說:「你不知啊!這山有一條河,就在前面桐樹林和柏樹林中間。
  • 老農微信傳授種植經 幫農民兄弟脫貧致富
    原標題:老農微信傳授種植經 幫農民兄弟脫貧致富   「春興兄,你看看我的辣椒長得很好,個頭也夠大,但是有的卻出現爛尾,你看怎麼辦?」年過六旬的老農洪春興看過椒農老陳發來的微信視頻看後,立即告訴對方:「缺鈣了,你趕快施些鈣……」羊城晚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原來,這是洪春興在通過手機微信傳授辣椒種植技術。
  • 紅色旅遊推薦:走進桐柏看"紅色"景點(組圖)
    近百年來,桐柏人民在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冊中書寫過的輝煌與壯麗,使桐柏獲得了蘇區、老區、抗日根據地、解放區的崇高榮譽。最近,記者懷著無比崇敬之情,來到這個曾經浸灑過先烈鮮血的神聖土地上,急切地希望採訪到桐柏紅色旅遊資源狀況及開展紅色旅遊後帶來的變化。    沒出過將軍的紅色土地    桐柏在漢代稱復陽縣,南朝梁置淮安縣,隋開皇五年,因桐柏山名而改稱桐柏縣至今。
  • 上72福地桐柏,哪些水果吃過有福氣?
    我們將帶您去桐柏品嘗當地水果。桐柏縣是河南省南陽市管轄的縣,稱為「宛東咽喉」,「信西屏障」。這個小縣城有「天下七十二福地」之稱,名勝古蹟眾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盤古文化和紅色文化在這裡得到了豐富和延伸,形成了獨特的桐柏文化。
  • 我的家鄉河南桐柏
    我的家鄉位於河南省南陽市的一個小縣城,它的名字叫桐柏,地處河南省南部,南陽盆地東緣,豫、鄂兩省交界處。桐柏縣素有「宛東咽喉」、「信西屏障」之稱。桐柏真的是一個上天非常眷顧的一個地方,名勝古蹟眾多,歷史文化深厚,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民風形成了桐柏獨特的文化,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盤古文化、紅色文化交相輝映,成為中原一張靚麗的名片。
  • 唱一首桐柏的歌
    機緣巧合之下 來到了桐柏 山不高,只有1140米 水不深,只有一、二米深 但是,它是淮河的源頭, 上下有大禹的足跡! 同時,它是中國第三大河, 是中國的四瀆之一! 美麗的淮瀆公園, 是桐柏的名片! 乾淨整潔的步行道, 是人們漫步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