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不但非常愛拜神,還創造出非常多的神、蓋了非常多的廟。
而臺灣這麼多的廟宇又有陽廟與陰廟之分,今天我們就會衝歷史角度來聊聊,為什麼臺灣這麼愛拜神?而陰廟與陽廟又有什麼區別?
簡單的說,陽廟就是有證的神明,而陰廟就是沒證的。
你可以把他想成公務員,像玉皇大帝、玄天上帝、關聖帝君、媽祖這種有名的神明。
都是經過國家公務員考試合格的,然後分發下去的,而公務員間當然有職位大小,像是玉皇大帝就是最高階公務員,而土地公這種就是地方初等公務員了。
而想成為公務員有幾種方法,第一種是公務員的老大——玉皇大帝覺得你好棒棒,於是批准你成為公務員,而玉皇大帝有他的人間傳話筒-乩童幫他傳話。
第二種就是人間皇帝覺得你好棒棒,也可以成為公務員,像是媽祖就是宋朝皇帝把她神格化的。
第三種就是道家經典記載,像是太上老君。
所以說來說去,能不能成為公務員,好像還是人為因素最為重要呢。
陰廟則是合同工,他們沒有經過國家考試,但任然可以服務你,且有機會轉正職,變成有牌的神明。
所以你可以解釋,為什麼通常陰廟比較靈驗,因為約聘人員為了轉正,在服務鄉裡上會特別賣力。
所以很多陰廟因為靈驗,之後升格為正神,變成陽廟。
像是南梓有應公,因為非常靈驗,獲玉旨冊封為【東門聖公】,之後又進一步變成【東門王爺】,從約聘人員一躍而成正式公務員。
而玉皇大帝的聖旨怎麼來的?
前面說了,當然是他的人間傳聲筒——乩童說的,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接著我們繼續說陰廟怎麼來的。
陰廟其實算是臺灣特有的文化,這也是有歷史典故的。
臺灣早期是移民社會,主要以福建沿海移民佔多數,也就是閩南人。
我們追溯閩南人等等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那時的閩越族就有不同於中原地區的文化。就是巫術與鬼神的崇拜,因為福建地形多山,與外界隔閡,這文化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根據文獻記載,明代福建的《八閩通志》裡面說,【閩俗好巫尚鬼,寺廟寄閭閻山野】。
清代的《福建通志》又說到,【閩人好鬼,習俗相延,而淫祭惑眾】,翻譯成白話就是,閩人特愛拜神,各種你想不到的東西他都可以拜。也很愛到處蓋廟,而且已經到了泛濫的地步。
福建、馬來西亞與臺灣人都是閩南人特別多的地區,國內經過了思想文化教育後,閩南拜神已經不濃重了,而馬來西亞本來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區域,閩南文化並不強勢,所以只有臺灣把【好巫尚鬼】的民間文化傳承下來了。造就了臺灣人各種造神、拜神的想像力,絕對超乎你的想像。把【好巫尚鬼】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好巫】簡單來說就是求神問卜,就是乩童啦。乩童會各種神明附體,為人佔卜、解夢、甚至還能治病,功能可多了,不過也常常引發詐騙錢財騙色的社會新聞。
【尚鬼】就是什麼都拜,什麼都不奇怪。天下萬物、舉凡人、各種動植物,甚至是石頭都可以拜。
閩南人認為,人如果死了沒有入土為安,那麼死者就會變成孤魂野鬼。為了防止孤魂野鬼危害人間,所以當地村民就會自發性地為他們修建墳墓,蓋一間小廟。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當地拜鬼的陰廟。
而又那麼剛好,早期的臺灣是移民社會,什麼不多,就是死人最多。
18世紀的臺灣就是修羅之地,各種毒蛇猛獸、蚊蟲叮咬加上熱帶疾病都可以致命。
就算你克服了水土不服,自己人還會打架內鬥群架。例如閩客械鬥,漳泉械鬥。
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這些原因造成了大量的無名屍,自然而然等等陰廟也會特別多了。
因為械鬥造成大量死亡的地方,都會修建有應公廟、萬善爺、大眾廟、義民廟這種群體式的。
溺死或是不明原因從上遊漂浮下來的浮屍,則會修建為水流公廟,水流媽廟。
因為父系社會的關係,未婚女性死者不得入祠,所以會為其修建姑娘廟、仙姑廟。
這些廟在正統的佛教、道教眼裡就是歪門邪道,甚至就是不詳的象徵。但閩南人卻把他們當成了寶貝。
閩南人認為孤魂野鬼不是有牌的神,所以不受天條規範,因此法力更高超,更靈驗。
80年代,臺灣大家樂賭博風行,又與陰廟完美結合。賭徒們為了求名牌,紛紛湧入各大廟宇,希望這些鬼神能有指示。
而因為名牌發大財的賭徒們,為了還願把這些小廟修建的美輪美奐。甚至比一般廟宇規模還要大。
臺灣這種陰廟非常多,隨便舉幾個例子。
石門的十八王公廟,就是同志年間十七個人與一條狗發生船難而被後人祭拜的故事。
還有1970年,一個東屏女學生失足跌入瀑布溺亡。之後穿鑿附會各種神跡與各種託夢,當地人便把他神格化,變成了方仙姑。廟裡還有仙姑穿學生服的畫作。
甚至還有人祭拜臺灣首名銀行搶匪-李師科。連這種負面形象人物都可以祭拜。
臺灣人還有什麼不拜嗎?
閩南人哈遊為政治人物蓋廟的習慣,臺灣經歷各種政權統治,鄭成功不用說了,臺灣各地都有鄭成功廟。
而信奉神道教的日本人,也被愛拜神的臺灣人拿來祭祀。對象有愛民如己的日本警察、日本飛行員、日本老師等等。
到了國民黨時代,蔣介石去世後,臺灣各地也都有人幫所謂的蔣公立廟。而最大間叫做中正紀念堂。現在已經變成非常知名的景點了。
而以上這些都是所謂的陰廟。
總結就是臺灣人什麼都拜,什麼都不奇怪,搞到一村一信仰,一裡一神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