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老北京最文藝的街區——楊梅竹斜街

2020-12-24 90後旅行

這裡不同於南鑼鼓巷,這裡有著難得的安靜和慵懶;相比於五道營,這裡的文藝氣息更加正宗;那這是哪了? 那就是楊梅竹斜街

楊梅竹斜街是連接大柵欄和琉璃廠東街的一條胡同,肩挑老北京最繁華之地!比起南鑼鼓巷熙熙攘攘的商業氣息,楊梅竹斜街更多一些老北京的味道,因為這條胡同改造後,絕大部分原來的居民都留了下來。

曾經的楊梅竹斜街,是著名的高級娛樂場所,雲集著文士、官員、商賈的青雲閣,青磚、朱門、石匾額,都成了歷史最好的見證。

楊梅竹斜街匯集了多家書局書店,雖然很多書局都淪為了大雜院,但是整條胡同走下來,文藝氣息依然濃厚。

書籍、展陳、文創、咖啡、紅茶,模範書局意圖重新找回民國的文藝,所有陳列均為民國年間家具擺設。在前門大柵欄的繁華嘈雜中,獨守老北京胡同裡的靜謐。

鈴木食堂,一家備受歡迎的日本家庭式餐廳,黃色木柵板的外牆日範兒十足。門上的穿著藍色白波點衣服的小兔子,看起來可愛極了。

ps:

從和平門站,步行約990米,到達楊梅竹斜街;或在前門公交站,步行300米,到達楊梅竹斜街

相關焦點

  • 楊梅竹斜街,文藝了一百多年的街道!最有老北京味道的街道!
    早飯後,直接打車來到楊梅竹斜街。早晨的楊梅竹斜街,陽光還沒有照到路面上,一走進去感覺格外安靜。楊梅竹斜街,很清新雅致的名字。明代叫「斜街」,清朝乾隆年間被稱為「楊媒斜街」,據說因胡同裡有位楊姓媒婆,說媒很有一套。再後來光緒年間,雅化為「楊梅竹斜街」。
  • 楊梅竹斜街——文藝青年的打卡必去地帶
    今天,跟隨小編的步伐,去逛逛北京胡同中最具藝術氣息的楊梅竹斜街,感受老北京的古都風物,細數舊城區裡的歲月變遷。       楊梅竹斜街長496米,東起煤市街,西到延壽街。明代稱「斜街」,因為該街的走向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故得名。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這裡稱為「楊媒斜街」。據說因為清朝前期這條斜街居住著一位善於說媒的楊媒婆。
  • 楊梅竹斜街:文藝新坐標
    據說明朝時這地界被稱為斜街,後來胡同裡出了個姓楊的媒婆,到了清朝就漸漸改稱為楊媒斜街。直到光緒年間,有文人雅士根據諧音將其雅化為楊梅竹斜街,才有了今日的風雅。 民國時期,楊梅竹斜街絕對是文青聚集之地。康有為、譚嗣同、梁啓超、魯迅、梁實秋、沈從文、楊小樓 …… 歷代多少文藝名流都曾是街上的常客。胡同把口的泰豐樓,還有昔日繁華的青雲閣,都曾留下他們的身影。
  • 視頻| 老北京 新面貌——楊梅竹斜街有機更新
    「以民心為底板,繪製老舊小區宜居新畫卷」,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所屬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自2012年起,開始了楊梅竹斜街環境改造以及後續社區營造的工作。從雜亂無章到井然有序,從半零不落到別有洞天,這裡不僅連續7年成為北京國際設計周的分會場,還被被評為北京十條「最美街巷」之一。 楊梅竹斜街環境更新分為3個階段進行。
  • 【去哪逛街·攻略】楊梅竹斜街:北京胡同深處的文藝秘境
    偏偏到了前門大柵欄這一片出了幾條斜街,其中尤以楊梅竹斜街為甚,近一裡地長的小街,斜得風姿綽約不說,名字更是美得雅致,叫人浮想聯翩。斜街自有其斜的道理。前門這一帶的斜街形成於元代。元朝定都北京後,營建大都,但當時的大都城尚不繁榮,百姓還得時常走去金中都老城,到虎坊橋至菜市口一帶的繁華集市血拼。那時人走路隨意得很,生生就走出了這麼幾條斜街。
  • 號稱北京最美胡同的楊梅竹斜街,到底美在哪?
    如果要把北京的胡同分個類,我想大概可以分成普通胡同、213胡同、文藝胡同和楊梅竹斜街四大類文藝範兒真不是歲月靜好的一杯咖啡一張美照和一個個裝修精緻的門帘能解決的問題。上周六我去號稱"北京最美胡同"的楊梅竹斜街逛了一圈,發現這兒簡直就是北京胡同界裡的一股清流。
  • 慢品京城之鬧市中的最美街巷——楊梅竹斜街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文化載體,越來越多的中外旅行者沉迷其中,他們走入古老的街巷,在胡同的每一個角落裡、在四合院的一磚一瓦裡,尋找著老北京的生活氣息。楊梅竹斜街東接大柵欄,西連琉璃廠,是一條長度不足500米、卻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胡同。與喧鬧擁擠的南鑼鼓巷相比,這裡安靜低調;與文藝範兒的五道營相比,這裡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大拆大建的前門大街相比,這裡可以看到街巷原有的脈絡。
  • 北京胡同裡文藝小店!楊梅竹斜街的時尚地標,年輕人必去的地兒
    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yang望世界,現在,文藝青年越來越多,大街小巷上更是隨處可見文藝青年的身影。近年來,有不少城市都成了文藝青年必去的打卡地點,比如青島這個海濱城市就受到了很多文藝青年的追捧。北京也有一片屬於文藝青年的小天地。在北京,有一條著名的胡同,叫做楊梅竹斜街。在這條小胡同裡,有很多充滿文藝氣息的餐廳,咖啡店,花店,書店等等。但楊梅竹斜街的文藝,和我們認知中普通的文藝可是大有不同,在這裡,能結識到很多對文化有著更高追求的文藝青年,他們不同於那些把文藝掛在嘴邊的人,而是從心底裡喜歡並熱愛文藝事業。
  • 北京秘境:楊梅竹斜街,只這五個字就醉了
    楊梅竹斜街是連接大柵欄和琉璃廠東街的一條胡同。清末和民國時期,這裡風雅和風騷兼具,既匯集了多家書局書店,也是著名的高級娛樂場所,「魯迅、梁實秋等名人曾多次來此飲酒作樂。蔡鍔也是在此結識小鳳仙。」 ——這話信不信由你。楊梅竹斜街屬於舊時北京「八大胡同」核心區的緩衝地帶。
  • 2017大柵欄設計社區 | 胡同花草堂@大柵欄楊梅竹斜街
    9月29日上午在大柵欄街道的支持下「胡同花草堂」發布會在楊梅竹斜街
  • 西城區將打造第二條「楊梅竹斜街」,位於大柵欄觀音寺片區
    西城區計劃通過文物活化利用,將觀音寺、五道廟、譚鑫培故居、梅蘭芳祖居、梨園公會、東南園胡同49號、大安瀾營胡同13號七個文物節點串聯呈現,以點帶線形成涵蓋梨園文化、商賈文化、會館故居文化、京味兒民俗文化等特色探訪線路,打造第二條「楊梅竹斜街」。觀音寺片區更新力爭2024年整體亮相。通過疏解整治、改造提升,楊梅竹斜街早已成為網紅打卡地,更是首都核心區街區更新的代表。
  • 暴走胡同 | 和南鑼鼓巷比起來更喜歡——楊梅竹斜街
    元大都建城講究個格局方正,街道大都東西筆直,而大柵欄附近卻集中有幾條斜著的街道,如楊梅竹斜街、櫻桃斜街、李鐵拐斜街。原來金朝都城建在今天的虎坊橋附近,這使得南城一帶非常繁華熱鬧,人們喜歡來此地購物消費。
  • 徒步北京|遊走在歷史和現代的間隙 楊梅竹斜街鈴木食堂
    老花市上頭條 中頭條 下頭條姥爺數了無數遍的子醜寅卯房頂黃黃的 楞從頭頂飛過的鴿子 東屋的小哥哥誰又和誰在那胡同口無奈說再見誰為誰紅了雙眼誰為誰四合院裡夜夜失眠誰滾滾紅塵裡愛得處境艱難行人騎車過 成了虛影 與牆上的塗鴉一動一靜  在大家對前門商業街的改造失敗之說爭論之時,去年大柵欄西邊沿線的鐵樹斜街
  • 北京楊梅竹斜街一小店成網紅打卡地,琳琅滿目物件帶你勾起回憶
    圖為北京楊梅竹斜街一小店成成列的物件。圖為北京楊梅竹斜街一小店成成列的物件。圖為北京楊梅竹斜街一小店成成列的物件。圖為北京楊梅竹斜街一小店成成列的物件。圖為北京楊梅竹斜街一小店成成列的物件。
  • 趁著陽光正好,去逛逛,北京的大柵欄和楊梅竹斜街
    北京最迷人的地方在哪裡呢?磊哥認為北京最迷人的就是北京胡同,因為在這可以感受到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的生活氣息。一提到胡同,不知道大家會想到那一條,磊哥一下子就想到了大柵欄。所以磊哥先去的是北京最早的商業街——大柵欄。走著,和磊哥一起探街去。
  • 北京——菸袋斜街,清代和民國一直是商業街區
    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菸袋斜街、楊梅竹斜街。今天 北京 現存的最古老的商業街是鼓樓大街,地安門一帶,鼓樓大街現在叫地安門外大街,從元代起是市場、明代還是市場,到清代和民國一直是商業街區,而鼓樓大街通往什剎海湖面的最近的一條路是名氣較大的菸袋斜街,這條只有300米的小巷,曾是緊靠運河碼頭最著名的小街,元代叫斜街市,這條小巷是由於當時人們抄近道往來於熱鬧的碼頭和商業街之間的小街,清光緒年間,因街上有幾家著名的菸袋鋪子
  • 北京周邊遊,楊梅竹斜街,筠石苑,陶然亭公園,德壽堂
    在今天前門的大柵欄西側,全長約500米,西連延壽街的名字是因為東到煤炭街,從東北向西南傾斜,傳言說,鎮上很早就住著楊姓的媒人,很長一段時間就有了今天的名字,一提起這條街,老北京人就禁不住要笑出來,沒有別的了,著名的八大胡同風月地點太近了,蔡翼將軍和小鳳仙的傳奇故事發生在街道東側路南的青雲閣中,其實,這裡原本就是和琉璃工廠並列的文化繁盛的地方,當年楊梅竹斜街聚集了名人,會館、公會、書局雲集而聞名於京
  • 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
    ▲ 在北京楊梅竹斜街,遊客在一家經營傳統老北京手工藝品(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從北京前門南行不遠,就來到了楊梅竹斜街。不同於前門大街的熱鬧喧囂,走進這條不到500米的胡同內,身邊的一切都安靜了下來。
  • 北京這麼多斜街,這個短短200多米小巷,是老北京歷史最悠久斜街
    菸袋斜街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屬西城區廠橋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內以經營旱菸袋、水菸袋等菸具、古玩、書畫、裱畫、文具及風味小吃、服務行業等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