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高檔茶宴,喝完茶竟還可以「順」走皇帝的茶碗,如今一對能賣92萬

2021-01-20 寶藝莊藝術館

乾隆皇帝在位時期,正值「康乾盛世」頂峰,國家強盛,社會穩定,文化繁榮,乾隆本人特別喜好漢族文化,每年春節期間舉行的三清茶宴就是其中一例。

 【風流天子乾隆25歲登基時的畫像】

在乾隆八年(1743),皇帝決定在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十這幾日內,選擇一個吉慶的日子,在重華宮舉行茶宴。

重華宮,是乾隆皇帝登基前的居所。乾隆對這裡有著特殊的感情,所以宮中一些重要的活動仍在此舉行,又因在茶宴上主要飲用三清茶,所以茶宴被稱為「三清茶宴」。

每當茶宴前,乾隆便會提前發放帖子,在當時,「被請去喝茶」是極其榮耀的事,茶宴的參與者全部由皇帝本人親自裁定,人數不一,但名額相當稀缺。被邀請者要麼文採比較好,要麼極受皇帝恩寵。這些人或是宗室皇族(清宮劇中出現過的皇族允祿、允裪、允禧、弘晝、弘瞻等都曾被邀請過),或是股肱重臣(如乾隆六十年的茶宴名單上,紀曉嵐、和珅、劉墉等重臣的名字)。早年與宴大臣的人數是18人,有登瀛十八學士之寓意,後來,人數逐漸擴大為28人,對應二十八星宿。

茶宴舉行的當天,受邀進宮的大臣們得提前兩個時辰到達,由宮殿太監引入坐席。宴時,皇帝御重華宮正殿,王公坐西配殿,大臣坐東配殿,王公諸臣著朝服衣裝,叩首皇帝,清樂響起,三清茶方始奉上,之後便是乾隆皇帝品茶、賦詩,臣工傳閱,依韻恭和。大夥「列坐左廂,宴用盒果盃茗,喝茶品茗,聯楹賦詩」,場面龐大。

        這種茶是以乾隆最愛喝的杭州貢茶獅峰龍井為底,佐以江南早春時節清醇瑩潤的松子、清香的梅花、清雅芳香的佛手,再和以紫禁城中採集的瑞雪調製而成。

【製作三清茶的松子、梅花和佛手,「三清」置於一起,稍微腦補一下都覺得美】

【古人認為雪水高雅純淨,在特殊場合會用雪水煮茶來進行風雅的活動】

     具體做法是:將佛手切成絲投入瓷壺中,衝入沸水,待水溫稍降投入龍井茶葉,然後衝水至滿壺。與此同時,用銀匙將松子仁、梅花分到各個專用的三清茶碗中,最後把泡好的佛手、龍井茶衝入飲用。乾隆認為,以上三種茶佐皆屬清雅高潔之物,與茶混合後更加凸顯清香,故名「三清茶」。

【清宮劇《延禧攻略》中聶遠飾演的乾隆在喝三清茶時發出的感慨】

宴會中所用的茶具,也是特別製作的「三清茶碗」。在《唐英督陶記略》中即有記載乾隆十一年傳旨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唐英燒造青花、紅彩御題詩茶碗。那麼,三清茶碗究竟長什麼樣呢?一起來飽一下眼福吧。


 【寶藝莊藝術館藏 清乾隆·青花三清御詩茶碗 口徑11.2cm, 】


【碗心繪佛手、松枝、梅花這三清之物】


 這就是經典的三清茶碗,整體造型嬌小雋美,口微外撇,至圈足處自然內收,胎體輕薄,質地細膩,釉面瑩潤,如冰似玉;通體紋飾以青花繪就,裡心雙圈內繪佛手、松枝、梅花;內外壁口沿處各繪一圈如意紋,腹部以楷書作乾隆御題詩:「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火候辨魚蟹,鼎煙迭聲滅。越甌潑仙乳,氈廬適禪悅。五蘊淨大半,可悟不可說。馥馥兜羅遞,活活雲漿澈。據佺遺可餐,林逋賞時別。懶舉趙州案,頗笑玉川譎。寒宵聽行漏,古月看懸玦。軟飽趁幾餘,敲吟興無竭」。落款「乾隆丙寅小春御題」,其後鈐青花「乾」、「隆」二印。碗底用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兩行六字篆書款。

 

碗外壁這首御詩的創作背景,是乾隆十一年(1746 丙寅年),乾隆帝秋巡五臺山(農曆10月至第二年4月為小春,秋巡應為1746年10月至11月期間),回程至保定定興,遇大雪,便派人搜集雪水,在氈帳中烹煮並啜飲他最愛的三清茶,飲後詩情勃發,遂作這《三清茶》詩。回京後,即傳旨唐英,將此詩寫於茶碗並製作,用於茶宴。


 【寶藝莊藝術館藏 清乾隆·青花三清御詩茶碗 】

 

乾隆請大臣喝三清茶的茶碗可都是御瓷,不僅精美,而且名貴,有的大臣喝完茶,對茶碗愛不釋手,就會趁機將其順走,皇帝發現茶碗少了,也不去真追究。到後來,乾隆就學精了,與其被順走,乾脆在茶宴後將茶碗賞賜給各位大臣——著名才子紀曉嵐就曾經獲贈過這樣的茶碗——這樣做不但可以顯示皇恩,又可讓其視為榮耀,悉心供奉,代代相傳,以至於後人在民間偶爾可以見到當年的宮廷用瓷三清茶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礬紅、青花兩種三清御詩茶碗】


【鎮江博物館藏 清乾隆·青花三清詩文茶碗】


乾隆去世之後,重華宮茶宴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作為一種政治遺產,被此後的嘉慶皇帝、道光皇帝延續。根據清宮相關典籍的記載,整個清朝共計舉辦了70多次茶宴。一隻小小的茶碗,承載了大清的高光時刻。

 


       2013年10月27日,在北京保利精品拍賣會上,一隻清乾隆青花三清御詩茶碗,拍出345000元人民幣;而在2019年的另一場拍賣會上,一對清乾隆礬紅御題詩三清茶碗,竟拍出920000元高價。



 

 

當年「順」走茶碗的那些個王公大臣們,無意間為後世子孫留下了一件極有價值的「紀念品」。


各位小夥伴們,冬天就要來了,身處江南地區的我們,想不想湊齊這「三清之物」,配上龍井,再採集些你家窗臺上的瑞雪,也沏上一碗三清茶,品一品當年皇家茶水的味道呢?或者,來寶藝術藝術館,你親自品一品!

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民西路11號三樓

這次「解剖」的是一隻青花茶碗,下次...... 小編打算再「解剖」一個香爐,敬請關注「寶藝莊藝術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乾隆皇帝有一個「高檔」的茶宴,喝完茶竟可以「順」走皇帝的茶杯
    在這句詩中,蘇軾將茶比作「香肌粉黛佳人」。其實在文壇上,喜愛喝茶的人很多,但真正像蘇軾一樣在品茶、烹茶、種茶和菜茶都在行的人,卻少之又少。喝茶,不僅要求茶葉本身的質量,在泡茶過程中也有很多學問,所用的水,器都是十分講究的。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乾隆與茶之間的故事,甚至有人說乾隆能活到八十九歲,這與他嗜茶如命是密不可分的。
  • 茶傳媒 | 六宮粉黛無顏色!乾隆爺愛茶竟愛得這樣狠
    乾隆說:「這是承德伊遜河上遊之水。」深諳「茶佳還得泉水好」的乾隆爺,以「水以輕者為上」為原則。甚至,還為此發明了一個鑑水的方式——用銀制小方鬥稱量水的重量,以輕者為佳,重者為次。這種方法可以輕而易舉地評定各地之水的名爾座次。
  • 乾隆皇帝:我還是曾經那個「茶系少年」!
    左:宋徽宗  右:宋仁宗扯遠了,說回乾隆,這位「斜槓」皇帝不僅自己寫詩,他還將茶宴雅集作為和臣子的「團建」活動。每年的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十,乾隆皇帝都要選一個吉日舉辦茶宴聯詩雅會,活動的地點則選在他的潛邸[qián dǐ]——重華宮。
  • 鄧倫、魏晨、熱依扎共赴故宮秋日茶宴 感受清代茶文化
    國際在線消息:說到紫禁城中愛好茶事的人,就不得不提乾隆皇帝了。受江南人文景觀影響,乾隆皇帝在京城修建了大量專用於品茗的茶室,為了在出巡的時候也能隨時隨地喝茶,還特地命人製作了方便攜帶用於裝置全套茶具的茶籯。如此愛茶的乾隆皇帝到底調配過怎樣的特飲?
  • 沒想到皇帝元旦也「跨年」
    清宮責令御茶房、御藥房共同泡製屠蘇酒供皇帝飲用,以除瘟疫,強身健體。 關於盛裝屠蘇酒的金甌永固杯還有一個小細節 ,就是如今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金甌永固杯是清宮造辦處在嘉慶二年製造的,但上面卻有一個奇特的年號,明明製造於嘉慶年間,卻署著「乾隆」年款。
  • 乾隆皇帝有多少寶貝,她都知道
    這是清宮的製作檔案,清宮不管做什麼,哪怕是一件很小的東西,譬如說今天皇帝命令臣下要去裱一張畫、用一個釘子,都要一一記錄下來,就像流水帳一樣。從這個檔案上,可以看到都製作了哪些茶器,有茶壺、茶碗,也有茶鍾、茶盤、乾隆茶具(茶贏、茶棚)等。
  • 茶宴從古代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哪個時期的皇帝也開設茶宴?
    歡迎來到小發談歷史,茶宴是我國古代茶文化之一,古代的文人雅士很多擅長詩詞歌賦,而且樂於創作詩詞歌賦,甚至影響到了周邊的國家。茶宴,又成為「茶會」、「湯社」、「茗社」。茶宴這個詞語最早成書於公元454年的《吳興記》,書中提到茶宴一詞。
  • 【考古札記】苑洪琪:宮廷過年筵宴舊俗——從最具規模的「家宴」到茶宴聯句
    聯句時名為茶宴, 但並不用茶葉瀹茶, 也不用奶茶,而是用乾隆帝別出心裁配製的三清茶。乾隆十一年御製「三清茶詩」,在詩注寫道:「以雪水沃梅花、松實、佛手啜之名曰三清。」詩中寫道:「梅花色不妖, 佛手香且潔, 松實味芳腴, 三品殊清絕。烹以折足鐺, 沃之承筐雪。…… " 。乾隆三十三年三清茶聯句中御製句:「高節為鄰德表貞, 喉齒香生嚼松實,心神春滿泛梅英, 拈花總在兜羅手。
  • 皇帝乾隆最愛喝普洱、西湖龍井、武夷巖茶、鐵觀音、還是奶茶?
    歷代帝王裡不乏品茶高手,北宋有徽宗皇帝,一本大觀茶論奠定了其茶道皇帝的地位。另外還有一位宗師級的人物就是乾隆皇帝。如果說宋代盛行點茶法,茶葉種類還不夠健全的話,那麼清代基本上六大茶類就已經基本定型了。好了,問題來了,乾隆皇帝最愛喝什麼類型的茶葉呢?
  • 共赴故宮秋日茶宴 《上新了·故宮》帶你感受清代茶文化
    說到紫禁城的茶迷,我們不得不提到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受長江以南的文化景觀的影響,在首都建起了許多茶室,專門供茶飲。為了在旅行中隨時隨地喝茶,他特別下令人們製作方便攜帶和安裝整套茶具的茶杯。熱愛茶的乾隆皇帝做了什麼樣的特殊飲料?
  • 乾隆皇帝與龍背村
    龍背村雖然與頤和園遙遙相望,毗鄰而居,卻沒有多少故事,唯一流傳下來的,就是乾隆皇帝曾經給龍背村改過村名,老百姓卻不買帳,依然稱呼龍背村,並延續至今。貴為天子的乾隆爺被「打臉」了。 乾隆年間,頤和園那時還叫清漪園,乾隆皇帝很喜歡這個園子,山清水秀、風光宜人、一步一景。
  • 乾隆皇帝見過鄭板橋嗎?
    午後去瘦西湖坐船,竟生倦意,回到天寧寺行宮,歇息半晌才恢復精神。「皇上,請用茶。」小太監端來一隻青花蓋碗,碗蓋與碗身有幾圈如意紋,紋飾之間寫了字。如今市面上的山水畫,以婁東派(婁東指江蘇太倉)和虞山派(虞山在江蘇常熟)最受推崇。據說不論在京城還是江南,富商貴少們見到這兩派的精品佳作,都不吝惜銀子。」弘曆面露驚訝,沒想到這小子談起畫壇門派,竟能頭頭是道!
  • 共赴故宮秋日茶宴《上新了·故宮》帶你感受清代茶文化
    說到紫禁城的茶迷,我們不得不提到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受長江以南的文化景觀的影響,在首都建起了許多茶室,專門供茶飲。為了在旅行中隨時隨地喝茶,他特別下令人們製作方便攜帶和安裝整套茶具的茶杯。熱愛茶的乾隆皇帝做了什麼樣的特殊飲料?
  • 重華茶宴賀新春
    孟暉巧妙調製出獨家配方的花果茶,然後專門定製享飲這種茶所使的茶具,再然後憑著茶品與茶具的新穎組合為「爬踢(party)」營造氣質,這多像是小資和文藝青年的舉動,可是,乾隆皇帝在當年於用心國務之餘,卻也曾以如此的清娛舒緩心情,培養情趣。你以為皇帝與大臣在一起就準會大魚大肉縱情聲色嗎?錯!
  • 皇帝的園子——讀《乾隆皇帝》
    一般來說,中國人都喜歡求大,皇帝更喜歡求大。當現在的人們在為蝸居奔波,拼命掙錢、攢錢的時候,我們來看看乾隆的園子。皇帝自然有皇帝的活法,皇帝要有皇帝的氣派,皇帝的衣服要黃,但皇帝的園子卻要綠,而且這個綠園子是越大越好。
  • 故宮鑲嵌家具欣賞,寓意豐富,奢華高檔,有進獻給乾隆皇帝的壽禮
    故宮鑲嵌家具欣賞,製作精美的掛屏,寓意豐富,奢華高檔,其中有進獻給乾隆皇帝的壽禮。【紫檀邊框嵌染牙大吉葫蘆掛屏】清中期掛屏為紫檀木鑲嵌染牙家具。【紫檀邊框嵌染牙鶴鹿同春掛屏(一對)】掛屏為一對,紫檀木鑲嵌染牙家具。用紫檀木攢素混面邊框,框內黑色漆地。其中一個掛屏鑲嵌染牙雕刻乾隆御製《松》詩,下邊有染牙雕刻的松樹、花草、靈芝及仙鶴。另一掛屏所嵌染牙為乾隆御製《柏》詩,並署「王傑敬書」,下邊則為柏樹、花草、靈芝及梅花鹿,有松柏長青、鶴鹿同春之說,寓意人之長壽。
  • 偷得浮生半日,得閒飲茶,食一席茶宴
    前幾日,老友約我去山國飲藝茶文化館吃一席茶宴,帶著幾分好奇,我就來了!這家店路過好幾次,一樓是售賣茶具和茶葉的地方,吃飯的包廂藏在二樓!進門琴聲悠悠,伴著陣陣茶香,有種與外面車水馬龍不同的閒適。二樓的包間,大氣淡雅,伴隨著陣陣琴聲,靜候與茶有關的美味佳餚。此次的茶食宴從前菜到主菜、主食、甜品,都有一種雅致,品嘗舒心。前菜分別是百合蓮子佐桂花蜜、茶油撈水雲絲、泰式茶汁泡鳳爪,蓮子百合桂花蜜的搭配還挺妙的,清新甜蜜,是戀愛的甜蜜,忍不住吃了好幾勺。
  • 乾隆皇帝的荷包如何鼓起來(上)
    中國歷史上從漢代以來就確立了皇室財政與國家財政分割的原則,田賦歸國庫,山海、鹽鐵之利歸皇室財政、由皇帝私人掌控。在君主制達到頂峰的乾隆時期,皇室財政、皇室開支更是「秘密」。不僅如此,清代國庫和內務府還存在家國不分的情況,為了掩人耳目,稅關解交內務府的銀兩皇帝硃批「交海望」,海望本人身為戶部尚書,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
  • 當皇帝一天有多忙?看看乾隆一天行程安排
    當皇帝一天有多忙?看看乾隆一天行程安排 4:00——5:00,起床更衣,然後去坤寧宮朝記。 5:00——7:00,用早膳,之後到乾清宮恭讀聖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