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是廈門西南方位的一個小島,面積只有1.78平方公裡。雖然「海上花園」、「鋼琴之島」、「萬國建築博覽」這些響亮的名號將鼓浪嶼描繪得洋洋得意,但是當你用腳步丈量這座小島,走過布滿爬山虎的紅磚牆,在樹影斑駁的午後坐在海邊讓海風吹生困意,反而「小島」這兩個字,更貼近真正的鼓浪嶼。
鼓浪嶼是文藝安靜的,島上沒有機動車,也沒有工廠,所有人都回歸到原始狀態。建築風格也是鼓浪嶼的一大特色,自1902年起英、美、德、日等13國都在鼓浪嶼上都搭建過,所以現在被誇張為「萬國建築博物館」。曾經走在任何一條尋常巷弄中,看不到一片紙屑,可以聞到花香,可以聽到鋼琴聲。鼓浪嶼這座美麗的小島,是一些人的旅行地,更是一些人生活的地方。
雖然鼓浪嶼遊人如織,甚至有些景點永遠摩肩接踵,但是只要你願意走的更遠更深,就能發現那些人跡罕至的巷弄和搭在深牆外面的佛手花,一切安靜得好像只等你來。
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是為紀念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歷史功績而建,其名取自鄭成功的詩句「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中的「皓月」二字。園內最引人矚目的當屬有鄭成功身高10倍的鄭成功雕像,據說自從建了這座雕像,廈門就基本沒再受過颱風災害。
皓月園距離離廈門本島很近,是觀看拍攝金茂雙子樓最佳的地方。
日光巖:是鼓浪嶼的最高峰,也是鼓浪嶼的標誌性景點。日光巖頂是鼓浪嶼看日出日落最好的地方,可以360°俯視鼓浪嶼全島及廈門市區部分景色。內部景點日光巖寺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這裡原本是一個山洞,後以巨石為頂建成寺廟。
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以臺灣富商林爾嘉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分為補山園和藏海園兩部分。補山園主要景觀是假山,也就是十二洞天,名字取的「洞天福地」中的「洞天」,共有12個洞室,鑲嵌了十二生肖於各個洞口。
藏海園之所以叫藏海而不是觀海,是因為在花園門口甚至進了大門都看不到海,但當轉出月洞門,大海就會突然出現在眼前,而四十四橋,是最佳的觀海點。鋼琴博物館就設在菽莊花園的聽濤軒內,館內每半小時會有用專門的鋼琴即興演出。
美桃定製旅行——怎麼舒服怎麼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