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驛的抗戰傳奇:從古驛站到「空中堡壘」

2020-12-24 人民網

原標題:雲南驛的抗戰傳奇:從古驛站到「空中堡壘」

  「飛虎隊」最佳戰鬥基地

  

  1942月5月5日,日軍前鋒逼近滇緬路上天險——怒江惠通橋,千鈞一髮之際,中國守軍炸毀橋梁。日軍又準備搭浮橋強渡怒江,危急時刻,機頭畫著鯊魚大嘴的飛機呼嘯而來——雲南驛機場起飛的「飛虎隊」戰鬥機及時趕到,痛擊日軍,守住了怒江防線。

  因為地理位置,雲南驛機場成為「飛虎隊」最佳戰鬥基地,「攻」可打擊滇西、緬甸一帶的日軍,「守」可以保衛滇緬公路交通線。美軍在雲南驛機場常駐有戰鬥機、轟炸機和運輸機中隊,高峰時期各類人員超過3000人。

  88歲的盧中友當年是美軍招待所的服務員,耳濡目染,現在還能用英語說出「P40戰鬥機」「B24轟炸機」「C47運輸機」的型號。不只是農家少年盧中友學了點英語,戰爭還把現代文明帶進這個古鎮,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新潮,在70多年前形成一幅時空交錯的畫面。傳統的馬幫行走在古鎮石板路上,鎮外滇緬公路上的卡車隆隆駛過,飛機轟鳴著低空掠過民居,開戰鬥機的飛行員與趕馬車的農民互相點菸,西餐廳與賣餌塊的小店比鄰而居,英語和雲南話相互「混搭」……作為一個古老的驛站,雲南驛見證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如今,雲南驛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馬幫文化博物館、二戰紀念館也建立起來,歷史細節已日漸被發掘和展示在世人面前,常有歷史愛好者和遊客前來探訪。「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盧中友老人說。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寶塔區召開甘谷驛古驛站文化旅遊等相關項目對接座談會
    寶塔區召開甘谷驛古驛站文化旅遊等相關項目對接座談會 發布時間:2016-01-11 10:48:49 來源:
  • 重慶白市驛:千年古驛的秘密往事
    歲 月 千年古驛站 而這其中只有主城朝天驛和白市驛設驛丞,足見白市驛作為巴渝第一驛站的重要地位。 因為古代從通遠門出重慶,到迎暉門(錦官驛)入成都,古道全程1080裡,一共要走10天,每天晚上落腳的地方自然形成10個驛站,依次為白市驛、來鳳驛(璧山)、東皋驛(永川)、峰高驛(榮昌)、隆橋驛(隆昌)、安仁驛(內江)、珠江驛(資州)、南津驛(資陽)、陽安驛(資中)、龍泉驛。
  • 《最終幻想7重製版》空中堡壘boss怎麼打?空中堡壘boss打法詳解
    最終幻想7重製版空中堡壘boss怎麼打?遊戲中如果多多了解到boss的弱點,應對起來還是比較輕鬆的,也能順利拿到掉落物品,這裡給大家帶來了最終幻想7重製版空中堡壘boss打法詳解,一起來看下吧。 最終幻想7重製版空中堡壘boss怎麼打?
  • 消失的滇緬公路:見證抗戰歷史的十二公裡道路說挖就挖
    2014年11月21日,秋末正午,雲南大理州祥雲縣雲南驛村路邊的華美餐廳,準備午休的陳曉軍套上外衣。突然上門的客人讓他有些意外——半年來,除了頭年就定好的外國旅遊團外,極少會有遊客上門來。雲南驛曾經是茶馬古道重鎮,抗戰運輸重要轉運點,但這座有著傳奇歷史的地方近來很少有人光顧。
  • 界亭驛外辰龍關
    沅陵縣官莊鎮界亭驛,為明清時沅水流域極為繁華的湘黔古驛站,上控雲貴,下制長衡,其驛路上溯先秦,下至民國,歷時兩千餘年。公元1265年,元世祖開通京都至昆明驛道,於現在的官莊集鎮東北5公裡處設界亭驛。到晚清時,作為從中原通向大西南的陸上重要驛道,依舊會館雲集、店鋪林立,遷客騷人、商賈名流,煙火穿行,絡繹不絕,其繁榮景象堪比關後十裡的官莊大鎮。官莊,系明永樂二年(1404),朝廷第十二路旗牌官屯置田莊而得名,幾經變遷,北去南來,由一線陋街而至泱泱大鎮。
  • 千古驛站黑松驛
    黑松驛位於烏鞘嶺腳下,古浪峽南口,是絲綢古道,古驛站之一,北距古浪縣城約15公裡,南距烏鞘嶺之南天祝金強驛(古名鎮羌驛)約20公裡。其地形四周群山聳立,中為盆地。東望連綿起伏的鳳凰山,山間漢邊牆蜿蜒而去,山腰有一泉,名為「鳳泉」。南依古稱洪池嶺的烏鞘嶺。西靠巍峨險峻的古龍山餘脈,山腳有一泉,謂之「龍泉」與東山鳳泉遙相呼應。北登崢嶸鐵櫃山。
  • 張浚傑:古驛站走出的書畫家
    張浚傑:古驛站走出的書畫家 2020-12-09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首家古驛站主題花海下月開園 國慶期間試運營
    重慶首家古驛站主題花海下月開園 重慶首家古驛站主題花海下月開園   人民網重慶9月27日電 ( 王嫚 )  遊千畝花海,尋百年古驛道。10月10日,重慶首家古驛站文化主題花海——驛都花海將開園。   驛都花海位於重慶都市休閒谷九龍坡區的白市驛鎮境內,由重慶西部國際涉農物流加工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其佔地面積2800畝,一期已建成1000畝,是目前距離主城最近、集賞花觀鳥、休閒體驗等一體的情境古驛站主題花海。   白市裡、來鳳驛、龍泉驛、錦官驛……記者了解到,景區以成渝古驛站文化為線索,修建了11個反映當時風貌的古驛站,可供遊客休憩、品茶、看川劇、聽評書等。
  • 馬嵬驛全國徵聯
    景區佔地233畝,以「古驛站文化」為主,融合「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滿足遊客食、住、行、遊、購、娛的需求以及參與農事體驗與民俗文化活動,合理利用了自然的臺塬地勢、溝壑地形、李家坡村民廢棄的窯洞院落,在規劃上恢復保護老窯洞遺址17口
  • 古浪黑松驛:被遺忘在絲綢之路上的古代城堡
    處於如此險要位置的黑松驛驛站和城堡,在絲綢之路上應該說是比較出名的古驛站城堡了,但遺憾的是,歷經數千年的歷史風雲,這座驛站城堡不僅在史書上鮮見記載,至今史學家們還無法考證出它究竟建於什麼年代。就像被遺忘在絲綢之路上的一段殘破的古關隘,寂靜的讓人發呆。那麼,究竟是什麼遮住了這座古驛站城堡的本來面目呢?
  • 駐馬店:千年古驛站 生態文明城
    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守護八方輻輳,驛差穿梭。她,就是駐馬店。這座曾見證了「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嫘祖繅絲」、「重陽登高」、「梁祝化蝶」等諸多美麗傳奇的秀美天中,如今正創造著豫中南文化旅遊凹地崛起的「傳奇」。
  • 上遊紀錄丨茶馬古道驛站:雲南驛
    上遊影像中心帶你走進雲南深處,用無人機鳥瞰錦繡大地,給你不一樣的神奇。請看鏡頭下原滋原味的茶馬古道驛站——雲南驛。大理的雲南驛古鎮是茶馬古道上最大的驛站,是「彩雲之南」的故裡,也是最早最早叫雲南的地方。雲南驛以雲南作為地名,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09年由於此地是古道的咽喉要地,因此雲南縣的縣城設在雲南驛。
  • 滇紅的前世今生與抗戰傳奇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然而,為了能給國家爭取到更多的外匯,為了爭取抗戰的早日勝利。第二天,他們就表示,無論前面的道路有千難萬險,無論雲南茶區環境有多惡劣,他倆將勇往直前。1938年10月中旬,馮紹裘一行由昆明沿滇緬公路往西乘車三天到達底下關,再由下關一路騎馬、步行十來天,於11月初到達順寧(今雲南鳳慶)。時屆秋末冬初時節,卻見鳳山茶樹成林,一片黃綠,茶壯葉肥,白毫濃密。
  • 抗戰剛剛勝利,蔣介石的第一刀為何首先砍向「雲南王」龍雲
    ▲滇軍抗戰劇照抗戰期間,龍雲是抗戰的一大助力抗戰剛剛爆發時,面對日寇咄咄逼人的進犯,蔣、龍二人也曾緊密合作。1938年武漢會戰正在緊鑼密鼓備戰期間,一度謠傳雲南要投降日本人,龍云為闢謠立即急飛漢口面見蔣介石。
  • 今天抗戰勝利紀念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中國抗日戰爭|雲南|抗戰...
    新華社發這一天舉國歡慶,萬人空巷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第一次抗擊外侵的全面勝利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歷史轉折點慶祝抗戰勝利的遊行隊伍。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抗擊外侵的全面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獨立自由史冊上可歌可泣的一頁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雲南人民的抗戰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鏡頭聚焦絲綢之路一古村古驛站,留住即將逝去的影像,越來越珍貴
    明清時期,這裡曾是古驛站。據澠池民國縣誌記載:「驛內建馬王廟三楹,差房三楹,卷棚、舞樓各三楹,大門一楹,草房、廚房共十餘楹。額設驛馬四十七匹,塘馬二匹。滑縣撥增馬六匹。驛馬夫二十三名,塘馬夫二名,遞送公文夫一名,探馬夫一名,馬牌子一名,驛夫一名。」這位大媽站的院子是當年的義昌行宮。
  • 史海茫茫馬嵬驛
    說到馬嵬驛,人們馬上會想到的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想到李商隱的《馬嵬》詩:「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住在光禿禿少雨缺水的坡塬上,小時候常聽老人們感嘆地說到,古時坡塬上的馬尾松是如何的茂密,雨水是如何的豐沛,想必是世代口口相傳下來的話,馬尾坡不見馬尾松不知都有幾百年了。從寶雞到鹹陽東西走向的長坡塬,關中人稱為北莽山,或是北蟒山。說是站在渭河水濱遠看坡塬就像一條巨蟒,所以叫北蟒山。
  • 陝西超級網紅馬嵬驛,僅兩年多時間,遊客接待超過兵馬俑、華山
    鹹陽市有個名不經傳的小村莊馬嵬驛。雖然它不是名山大川,但卻是獨具特色的關中小院,民俗美景和鄉村小吃,讓它上演了屬於它們的「瘋狂」與「傳奇」。馬嵬驛是什麼地方?安史之亂,楊貴妃就被逼自盡在這裡,但是貴妃墓沒有讓它火,卻是鄉村旅遊這把乾柴,讓它燒遍了全國。
  • 白沙古道古橋古驛站
    東西向的就是本文開頭描寫的經湯溪、龍遊到衢州、上饒的金衢古道,這是白沙地方除水路外的主要陸路通道。歷史上,在重要的通道上,都有地方官衙設置的驛站或鋪司,如途經白沙地域的金衢古道,自金華府衙出城三公裡就有西關驛,往西過塔水橋至白沙溪沿有馬海鋪(鋪司),由馬海鋪過白龍橋,至湯溪縣界二公裡處,有山迴鋪,再之三公裡有開化鋪,再之四公裡則有白沙驛。
  • 成渝古驛道 峰高驛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峰高驛東至永川縣東皋驛九十裡,西至隆昌縣隆橋驛一百四十裡。 康熙初年奉設站馬十二匹,馬夫六名。至四十一年調馬六匹,馬夫三名,安設南路驛站,實在馬六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