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白市驛:千年古驛的秘密往事

2020-12-21 騰訊網

驛站是中國古代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官差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一直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眾多歷史事件和名著傳奇都少不了它的戲份。在重慶同樣如此,重慶群山環抱,一部古代歷史幾乎就是圍繞交通延展的事件樹,作為重慶歷史最重要通道成渝古道的巴渝第一驛——白市驛重要性不同一般,周氏牌坊、馬號巷子、喊堂藝術、袍哥文化……這些遺落其中的歷史明珠,至今依然散發著耀眼的光輝。

千年古驛站

古代重慶的對外交通要道,從大了說就兩條,一條是最早的陸上成渝古道,一條就是後來的兩江黃金水道,先後形成了朝天驛、白市驛、溫湯驛、白節驛、鐵山驛、冷水驛6個陸驛,和城水驛、銅罐水驛、魚洞水驛、木洞水驛4個水驛。而這其中只有主城朝天驛和白市驛設驛丞,足見白市驛作為巴渝第一驛站的重要地位。

因為古代從通遠門出重慶,到迎暉門(錦官驛)入成都,古道全程1080裡,一共要走10天,每天晚上落腳的地方自然形成10個驛站,依次為白市驛、來鳳驛(璧山)、東皋驛(永川)、峰高驛(榮昌)、隆橋驛(隆昌)、安仁驛(內江)、珠江驛(資州)、南津驛(資陽)、陽安驛(資中)、龍泉驛。其中從重慶出發,沿佛圖關、石橋鋪、車歇鋪(上橋)、二郎關、龍洞關,到白市驛是60裡,剛好走一整天。反過來,成都到重慶走到白市驛歇腳,第二天就能一鼓作氣翻山進重慶城。所以,白市驛佔著起始站也是最後一站的地理優勢,漢初便具雛形,至今超過千年歷史。

最先,這裡只是圍繞官差遞送公文換馬的地方,搭建一些供過往官吏、客商吃住的簡陋房子,只不過要容納的人比其他地方多一些。唐時客棧、酒肆、飯館、商鋪以及各種娛樂設施等一應俱全,成為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大市鎮,天天就像趕場,稱百日場,古有日中為市之說,是為百市,諧音「白市」。明代設置白市裡,那個時候成渝古道已經相當繁忙。一丈來寬的石板大路的官道擠滿了人行、抬轎子和騾馬,白市驛的熱鬧更是遠近聞名。

到了康熙年間,隨著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作為官道驛站,白市驛又成了一個移民接待、安置、轉運站,達到空前鼎盛。白市驛的老街依梁灘河流向從南往北,進場口為清乾隆皇帝感動於進士董經妻周氏終身守節而立的孝德牌坊,坊高約10米,寬約5米,青石構造,頭頂「聖旨」匾額,環繞龍鳳圖案,下刻「天賜慈齡」和「帝隆孝德」。從這兒進場便是上中下三街,最早繁榮的是場南端的上街,但因緊挨兩三丈寬的梁灘河,一遇漲水就被淹,久而久之,靠河一邊的房子就少了,紛紛往北搬形成下街,往地勢高的地方搬形成了中街,上街就成了現在的半邊街。為適應南來北往客商、挑夫、行人的需要,全街除了幾座移民會館的廟宇及彭家巷子、馬號巷子、堡上巷子、荒貨巷子及幾處柵口小巷,鱗次櫛比都是飯館、客棧、茶館、酒館,商業十分繁榮,幾乎沒有純居民。

重慶最早的CBD

如今,重慶的CBD在江北嘴,但放在古代,最早配得上中央商務區的地方非白市驛莫屬。當時驛站的中心便是如今的糧站位置,因為這裡曾經是驛丞署所在地,至今仍可在糧站的地方感受到當年的遺風。

從糧站出來就是如今的馬號巷(白市驛正街60號的那個巷子,也叫馬侯巷,意為要去驛丞辦事在此下馬等候)連通老街。舊時橫穿這條巷子的石板街上空,還供有土地菩薩,人稱過街土地,是西南地區絕無僅有的不在地上而在空中「辦公」的土地菩薩。以此為中心便是當時的CBD,飯館、客棧、茶館、酒館、店鋪、當鋪一層疊一層。中午最人聲鼎沸的地方圍著飯館展開,挑擔背負的勞動者趕路要急些,兩天合成一天走,午飯就趕到白市驛,進驛就進飯鋪,吃完馬上趕路,這頓午飯一定要吃飽才能保證高強度的體力,所以他們知道哪家「帽兒頭」大個、燒白肥實、粉蒸肉旺實。

那時,為方便這些急客趕路,飯鋪標配是蒸菜、蘿蔔湯,針對商賈的大到能稱上飯館的則主要賣炒菜。為招攬顧客,老闆都喜歡把已剖好的雞、長塊的肉以及肝腰心舌、甚至幾根蔥蒜掛在堂上橫吊的竹竿上。晚上則是帶飯鋪的客棧和酒館熱鬧,那時客棧一般是雙開間的鋪面,兩張方桌上堆放著高高的印花鋪蓋,門前掛著寫有「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的號燈,有的號燈則寫著「未晚先投廿八(宿),雞鳴早看卅三(天)」。

最有意思的是客棧、飯館、集市,為了吸引注意以招攬生意,都會聘請一些腦瓜子靈光、又有一副好嗓子的專門替人吆喝的吆師吆喊攬客,漸漸形成了白市驛特有的「喊堂」藝術。從歡迎客人進店起,客人落座報菜名,都用韻白夾雜的語調。那些堂倌音色之美,音域之廣,音調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就像男高音歌唱家在歌唱,過往的行人都忍不住要駐足欣賞。

重慶最有故事的機場

由於白市驛地處縉雲山和中梁山之間的槽谷,廣闊平坦,在山城重慶異常寶貴,所以在抗戰時期,白市驛自然成為了重慶機場的首選,是全國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承擔著陪都重慶的防空保衛重任。一旦日機來襲,空軍就從白市驛起飛抵抗。

1939年,白市驛機場還在擴建時,中國和蘇聯空軍即進駐機場,當時國民黨空軍主要裝備馬丁式戰機,其質量和數量均不及日本。1942年後,陳納德將軍率美國空軍進駐白市驛,敵我力量才發生重大逆轉。美軍裝備了最先進的P51(野馬式)和P38(閃電式),以絕對優勢壓倒日機。抗戰後期,美軍B25、B24等重型轟炸機也來到白市驛,美軍最多時接近2000人。當年,飛虎隊司令部就在離白市驛機場約2公裡的三重村;如今,當年的司令部鐵門早已生鏽,營房還有殘存的100多米圍牆,只是當年飛虎隊員栽種的香樟樹已長成10多米高的大樹。樹叢中還有當年村民為飛虎隊挖掘的水井。

抗戰結束後,白市驛依然是國民黨重要的軍用機場,也是蔣介石飛往臺灣前在大陸呆的最後一個地方。1949年11月28日,二野3兵團陸軍第12軍得到重慶地下黨的情報,說蔣介石計劃11月30日中午從白市驛乘坐飛機逃跑。11月29日晚,12軍103團三營強渡長江,部隊急行軍經石板場向白市驛機場挺進,於次日早上從中路突破直奔機場,包抄佔領機場周邊高地。當時,有兩架飛機正發動了要起飛逃跑,機槍手立即用機槍射擊,兩架飛機的引擎都被擊中,停了下來,其中一架飛機起火燃燒。

隨後,戰士們趕緊把飛機包圍起來,從俘虜得知,原來11月29日晚,蔣介石已經從林園乘汽車逃向白市驛飛機場,在飛機上過了一夜,第二天凌晨3點匆匆乘飛機逃往臺灣,就差這麼一點就被截在白市驛了。

文丨圖 寒溪夜浣

相關焦點

  • 重慶:白市驛板鴨擁抱大數據智能化
    6月8日,在盒馬門店中,透明小盒裝的白市驛板鴨上櫃了。  白市驛板鴨是有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與北京烤鴨、南京鹽水鴨齊名,被稱為中國的「三隻鴨子」。而紅豔豔、四方形的包裝袋,曾是白市驛板鴨最經典的形象。  白市驛板鴨為何要改變形象?
  • 好耍不過白市驛 故事傳承走馬崗
    站在視野開闊處向西望去,山下是白市驛密密麻麻的屋頂。清末民初著名藏書家鄧國翰也曾這樣遙望白市驛,並在《川鄂旅行記》中寫道,當時的白市驛「數百戶成集」,一派繁華。    白市驛距重慶城30公裡,是出城後的首個驛站,也是成都方向通往重慶所要過的最後一個驛站。
  • 重走成渝古驛道|白市驛簡介:看「土地公公」在古成渝高速上「空中...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白市驛,自明清設驛站而得名,自古商賈雲集,物產豐富,素有「白日場」之稱,故而得名白市驛,可考歷史600多年。白市驛古鎮是明清時期成渝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因為那時從重慶西去成都的,或從成都東返回重慶的人,都要在白市驛歇息,吃飯、餵騾馬或住宿。由於這樣,天天都像趕場,成了百日場。古有日中為「市」之說,人們就叫百市,後取其諧音,正式更名「白市」。
  • 摘葡萄,九龍坡白市驛也是好去處!
    巴驛軒休閒農莊位於九龍坡區白市驛鎮大河村,近鄰驛都花海。這裡的葡萄個頭飽滿、口感香甜,農莊集觀光、採摘、娛樂、吃住為一體,是生態休閒的好去處。→白市驛五院→282路公交可直達(白市驛第五人民醫院為起點站) 2.自駕線路:重慶主城→內環快速→穿中梁山隧道→白市驛下道→白彭路→農展中心路口右轉→天驛路→香驛路→巴林路→驛都花海直行50米(可使用導航目的地葉小平葡萄或驛都花海)
  • 白市驛登山步道森林公園
    不同的人在白市驛卻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 白市驛,自古以來就是川渝之間的戰略要衝,商賈雲集,人潮如織,素有「白日場」之稱;抗戰時期,蜚聲海內外的「飛虎隊」就駐紮白市驛機場,解放後,白市驛機場幾經變遷,現仍為國防重地;
  • 探尋成渝古驛道:好耍不過白市驛 故事傳承走馬崗
    這一段古驛道雖在重慶城以西,尚有中梁山脈相阻,卻是古時巴縣農業發達、商貿繁忙、文化昌盛之地。  當年白市驛古道旁的繁華地段,為何只有半條街?  地處三縣交界處的偏僻小鎮,緣何成為民間文化薈萃之地?  帶著這些疑問,6月,記者沿成渝古驛道探尋。
  • 白市驛一在建家具廠廠房垮塌(組圖)
    昨日,九龍坡區白市驛一在建廠房發生垮塌天天630電視畫面截圖  救援人員20分鐘在廢墟裡刨出6人,至記者發稿時,已造成2死4傷;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本報訊(記者蔣豔王夏媛實習生劉睿婧)昨日中午,九龍坡區白市驛一正在建設中的家具廠廠房突然垮塌,50多塊「水泥預製板」坍塌後將施工人員掩埋,造成2人死亡4人受傷的悲劇。
  • 唱了上百年,重慶白市驛川劇院今日正式開館,迎來首場演出
    80歲高齡的劉永正,是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川劇)代表性傳承人,喜歡川劇,幾乎把這一愛好當作生命般珍惜。劉永正說,白市驛舊時俗稱旱碼頭,自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潮湧來,便成為成渝古道上的重鎮。當時的白市驛鎮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劃出一塊空地捐資修建了供川劇表演的場地「百卉園」,繼續支持川劇團開展活動。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荷蘭民間藝術考察團到重慶考察,點名要看白市驛的川劇。
  • 登步道品板鴨 走走族帶你走進白市驛
    重慶晚報訊 周末帶家人到郊外親近大自然,是一件相當愜意的事情。下周六,由重慶晚報聯合康寶萊(中國)保健品有限公司特別推出的「HERBALIFE最美步道新體驗」系列活動第二站,將走進重慶十大最美步道之一——九龍坡區白市驛森林公園登山步道。    此次活動時間為5月14日上午10時至12時,風雨無阻。
  • 多家五金機電市場 齊聚白市驛
    重慶晨報訊記者 曹嘉智 市五金機電商業協會旗下200多家經營戶,昨日遷至位於白市驛的奧捷五金機電城。協會會長汪代明介紹,奧捷五金機電城佔地500畝,總投資約50億元,一期預計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 老字號煥發新生機,白市驛板鴨遇上新零售「C」位出道
    很多廣州、深圳、昆明、西安、成都等地的市民如今發現,在當地的盒馬鮮生門店,可以吃到來自重慶高新區的百年老字號白市驛板鴨。6月5日,白市驛板鴨的新品一上市,就C位出道。據盒馬方面統計,當天白市驛板鴨共計售出近千份。
  • 重慶千年古鎮,被遺忘的銅罐驛,從銅罐驛鎮流入長江的大溪河
    這個古鎮其實很少有人聽過,最近在重慶旅遊,無意發現了這個古鎮,銅罐驛是一座千年古鎮,自然景觀得天獨厚,大溪河峽谷風光優美,三峽十裡,畫廊十裡,河流從銅罐驛鎮匯入長江。其實,銅罐驛這個名字,很早就聽說過,就是還沒去過。心裡一直惦記著,什麼時候可以過去看看。
  • 白市驛鎮整治渣土運輸車
    本報訊(記者 冉冉 通訊員 付曉敏)近期,白市驛鎮持續加強渣土運輸管理,開展專項整治。連日來,執法人員堅持對所有在建工地每天至少巡查一次,在泥頭車、工程車輛主要途經路段每日開展夜間設卡查車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一對一」制度,通過多管齊下形成整治合力。
  • 向美而行,記玉清寺穿行白市驛的路上
    一行人安全下至山下,順著公路一直前行即刻就出了山到了第二個溝谷之中,這裡已經是白市驛的地界兒,已經有公交車可以直達白市驛鎮上。04一座消失的驛站白市驛,是成渝古道上的四大名驛(白市驛、來鳳驛、雙鳳驛和龍泉驛)自明清設驛站於此得名,自古商賈雲集,物產豐富,素有「白日場」之稱,故而得名白市驛,被稱為重慶的西大門。
  • 延川文安驛古鎮 | 夢幻千年,等待千年
    文安驛古鎮的神秘是讓人捉摸不透的它埋藏了那麼多的事想給這一片天一片地娓娓訴說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往事文安驛古鎮興建於西魏大統三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位於古鎮的西魏文史館,展示西魏波瀾壯闊的歷史及文安郡在西魏的重要地位。
  • 「牛皮癬」配電箱變身網紅 白市驛鎮的川劇塗鴉火啦
    白市驛鎮配電箱成新風景本報訊(記者冉冉雷超攝影報導)最近一段時間,記者路過白市驛鎮西城金街時,發現不少居民經過路邊的配電箱時,都會駐足幾秒,盯著它看,或者拿出手機,對準配電箱拍幾張照片。共完成九處塗鴉製作白市驛鎮城管大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配電箱上的「牛皮癬」曾經讓他們十分苦惱:「定期清理了,還是會有人貼,十分影響市容市貌。」「考慮到西城金街距離白市驛川劇院不過數百米的距離,我們後來就想到了用川劇塗鴉裝飾,和川劇院的環境融為一體,相得益彰,讓我們白市驛鎮『川劇之鄉』的文化氛圍更濃厚。」
  • 你好,這裡是橋驛!
    鎮域總面積103平方公裡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總人口約3.8萬人千年古驛近年來,歷經還原改造橋頭古驛已形成青磚、白牆、灰瓦為主風格的古韻街區以及地標性建築橋頭驛館、古驛商街、飲馬井遺址等人文景觀的千年古鎮紅色沃土
  • 名峰古驛迎賓客
    (圖片均由範遠志 攝)  歐陽倩  橋驛名片  橋驛鎮位於望城區東北部,與長沙縣、汨羅市交界,是長沙城北第一個鄉鎮,與望城城區隔湘江而望,素有「河東明珠」之稱,擁有戰國以來屹立千年的長沙北上第一個驛站——橋頭驛
  • 走啊走啊走啊走 白市驛裡去豐收 走走族登山抓魚捉泥鰍(組圖)
    登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白市驛森林公園步道,在五彩斑斕的花海世界下田捉泥鰍抓魚,品嘗正宗的白市驛板鴨美食……上周六(14日),由重慶晚報聯合康寶萊(中國)保健品有限公司特別推出的「HERBALIFE最美步道新體驗」系列活動第二站,走進重慶十大最美步道——九龍坡區白市驛森林公園登山步道,近500名走走族在白市驛度過一個愜意的周末。
  • 尋訪千年「古道」驛站——文安驛古鎮
    悠久的歷史為文安驛留下了古城牆、文州書院、古道驛站、烽火臺、魁星樓等眾多文化遺址。該鎮2011年被延安市確定為市級重點示範鎮,2013年被陝西省確定為省級文化旅遊名鎮。據了解,2014年開始修復和保護文安驛古鎮,該項目是全省30個重大文化項目之一,涵蓋上驛、下驛、梁家河三個村,規劃佔地4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