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公眾號的第123 篇原創文章
勒盤我們說說中梁山
生活
有時候宛如一潭沉靜的死水
一顆石頭、一縷微風
便可吹起些許漣漪
平淡不驚的生活
帶來的更多的是小確幸
波瀾壯闊的生活
宛如一聲打破寂靜的驚雷
尋城者
是我們走卒的另一個身份
在那些探索和發現一座城的角落
做一把插入生活的尖刀
把那些腐肉削掉
留下那些鮮肉來滋養
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01
尖 刀 山,西城綠肺
尖刀山森林公園是重慶市最新規劃的主城區森林公園之一,目前已更名為「重慶市中梁雲嶺森林公園」。尖刀山地勢陡峭,其間次生灌木林,蕨類層染。是登高望遠,爬山郊遊的好去處。
提前發布的消息,總是會吸引許多的小夥伴加入行走,這周的九龍坡也是如此,從兩路口集合趕乘268路車在城裡轉了1個小時,遲到的小夥伴或撤退,或打車執著的追趕大部隊,終於在華玉路站全部集合完畢。
從公交車站前往尖刀山的路上,道路有很多,我們從車站旁的公路左轉穿過鐵軌進入尖刀山的道路之上,沿途有類似竹編、機械磨具等無數種類的加工廠房和作坊,一方面展示九龍坡的鄉鎮經濟的繁榮,一方面也折射出環境保護的壓力。
在歷經兼職防火員嬢嬢們的盤問、登記、攝像記錄之後,一行人終於正式進入公園,向上的步道在森林中還是略微有些悶熱。尖刀山的防火勸導站可以說是重慶城區森林公園中做得最好的,進入山林中還收到了阿姨打來的確認電話,必須為盡職盡責的阿姨們點個讚。
順著景區步道上行至一個埡口,直走是出尖刀山的後山,左轉才是去往尖刀山頂的道路,順著在山腰橫斜著往上的步道前行會走到另一個有亭臺的埡口,是一個休息的好地方,亭臺左右兩邊各有一條上山的道路。
去往尖刀山頂的梯坎路甚是陡峭,無怪乎很多軌跡上標註的都是衝刺,在沉悶的天氣裡進行如此激烈的爬山登高,還是略微有些折磨人,以至於連我在內有多個小夥伴都略微感到了不適,所幸大家都堅持著衝上來了。
尖刀山頂平臺不大,原本山頭的尖刀山字樣因為公園更名已經被削掉,四周林木還是茂盛以至於無法很好的四周眺望,從一側林木間的空隙望出去,對面那片白房子所在的山頭是我們今天第二個要攻佔的山峰。
順著山頂另一端的步道沿著山脊下行,兩邊有些許杜鵑之類的花卉植物,料想春暖花開的時候該是多麼迷人的一條道路。
輾轉與山脊之上的步道,兩邊蒼松青翠,腳下松針滿地,青青踏上去頓覺柔軟舒適的很,行走山中最喜歡的就是勒種鬆軟的趕腳。
離尖刀山不遠的一個山頭之上,有一條長廊甚是不錯,是一個拍人像嘿有意境的場景,穿過長廊前行是一條很有味道的山脊步道,可惜大家都被山對面的城堡所吸引而未有過多的打卡拍照。
沒有選擇常規的線路迴轉和穿越,而是從長廊旁邊沿著一條鮮有人行走的下行步道前行,幾分鐘之後就穿出了公園,防火勸導站的阿姨們略微驚訝竟然來了一個大部隊。
02
行走路上,未知≠美好
世界水日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為滿足人們日 常生活、商業和農業對水資源的需求,聯合國長期以來致力於解決因水 資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機。
尖刀山下的溝谷裡有一個高爾夫練習場,看起來似乎已經荒廢,略微廣闊的草坪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於是乎一行小夥伴撒歡似的在草坪上嘻戲拍照,盡情的開啟創作模式。
好不容易從草坪中走出來,一行人向著對面山腰上城堡的方向前行。行走路上,意外的收穫總是讓人驚喜不已。
本著對未知美好的探索精神,一行人終於抵達了城堡之下,紅色的城堡建築外觀甚是誘人,可惜內裡卻無從探知,據說是某些有錢人圈來跑馬休閒的地方,如今好像是空著,裡面養著幾條囂張的狼犬。
紅色城堡的後面還有一座更為漂亮的城堡,奈何大門緊鎖,不知是哪些富貴一族圈下來的,除了佩服還是佩服,所以對於這兩座城堡,大家遠遠觀之即可。
從城堡抵攏倒拐迴轉,穿過大片高山生態移民拆遷後留下的廢墟,最終再次回到公路之上,繼續我們今天的探索。
順著主公路前行,路邊有以前新打造的彩色健身步道,時過境遷,這些步道隨著許多的樓房都已漸漸衰敗,只有少許廠礦還依舊存在。
有些時候執著的精神也會害人不淺,這次行走路上執著的給自己加戲就是如此,這點必須要檢討一下自己。循著軌跡去探索那自然延伸的步道最終卻是繞行暴曬,循著軌跡想去找條近路翻山卻因久未有人行走道路早已荒廢無跡可尋,以至於不得不原路返回最後還是規規矩矩循著主要的道路而去。
自公路上左轉進入翻山的道路,在熱心的農家婆婆那裡一行人補水完畢之後,繼續開始今天愉快的翻山越嶺。
從山下苦逼的上到埡口,每一棵茂密的大樹都是一個提供濃陰的英雄,感恩大自然所有的綠色植物,因為你們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
在埡口略微歇息了一把,繼續沿著山間的機耕道往前探索,一路上滿是拆遷的痕跡,九龍坡為重慶市的西擴發展蓄勢待發。
臨近中午,一行人從第二座山上慢慢下至一個凹槽,其間的些許經歷我似乎已經記憶無幾。不過凹槽中間的公路還頗有些高山道路的趕腳,奈何沒有藍天白雲,不然真的要再次瘋狂拍照一把。
從公路右邊繼續堆碼出來的泥土平臺邊緣,穿過鬆脆的土堆下至絕壁邊緣,沿著向下的道路繼續往下梭,雖說礦山開採導致道路破碎,但是印記還是頗為清晰。
一行人安全下至山下,順著公路一直前行即刻就出了山到了第二個溝谷之中,這裡已經是白市驛的地界兒,已經有公交車可以直達白市驛鎮上。
03
文峰山,涵養水源
文峰山位於白市驛森林公園內,最高點海拔560米,風景獨特、登高眺望,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距山頂約20米半有一大型摩崖石刻造像「彌勒佛」 ,像高2.8米,寬3.2米,始建於光緒庚寅年(公元1890年),迄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其雕工精細,保存完好,石佛眉目清秀,神態怡然,笑容可掬。俗稱「羅漢坡」。
一行人在沿途唯一的一家小賣部瘋狂補給,冰糕、飲料,礦泉水和冰啤酒,老闆娘可是笑開了花。在此草草吃罷午餐,行走小隊繼續往前翻越今天的最後一座大會山梁。
沿著公路一直往前行,對面山頭之上的亭子是一個絕佳的路標,一行人前前後後拉成了幾個分隊,雖是很累,大家都還是依舊在堅持。
文峰山下,羅漢坡旁,有兩個水塘,兩岸青山一汪碧水,甚是美麗,宛如鑲嵌在山間的翡翠。
從水塘往文峰山頂的步道依舊是沿著山脊打造而成,山頂的亭子很粗糙,也就是個休息之所,原本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
地到無邊天作界,山登絕頂我為峰。山頂的視野極好,遠遠的可以望見山下的大河溝水庫以及我們今天的終點站白市驛。
從文峰山頂往另一邊下山,不遠就有一尊羅漢雕像,故此山也名羅漢坡。該題刻鑿於清光緒年間,題刻主要為圓雕彌勒佛像,以及外圍拱形石龕內左壁刻「戴榮廷刻」,右壁刻「任畸山建」。龕下須彌座基豎刻「文峰山」三個大字。佛像左右兩邊分別刻有「神光普照」、「野趣橫生」八個字,下落「任鍾華題並書」、「清光緒庚寅年」款。
從水塘邊的步道繼續往下,登山步道修整的很好,在林木幽深的映襯下,看起來還略微有些滄桑古道的樣子。
下山的腳步相對比較輕快,一行人從山頂快速下至水庫旁,白市驛新打造的大河溝水庫親水環庫旅遊健身步道除了那些綠色鐵質欄杆,確實是登山健身的好地方。
路邊的紅花石蒜(也稱彼岸花,開在黃泉彼岸)含苞待放,有些開得妖冶的花朵大多已被沒有素質的訪客扯掉,甚為可惜。
大河溝水庫,作為白市驛邊上最為重要的水體,集飲水灌溉、休閒健身、旅遊觀光等功能於一體,青山綠水都被保護的很好。
在大河溝水庫略作修整,一行人妥妥的拍了合照留念之後,繼續沿著水庫大壩往白市驛行去。
水庫外面就是白市驛火車站貨場,周邊的公路和樓盤正在搞建設,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的很是不錯。
由於不清楚當地狀況,一行小夥伴從貨場的後門進入火車站之中,在邊上停放貨車的鐵軌上粗略的打卡之後,快速穿過火車通道離開危險之地。
04
一座消失的驛站
白市驛,是成渝古道上的四大名驛(白市驛、來鳳驛、雙鳳驛和龍泉驛)自明清設驛站於此得名,自古商賈雲集,物產豐富,素有「白日場」之稱,故而得名白市驛,被稱為重慶的西大門。
白市驛火車站外面即是今天的終點站——九龍坡五院,這裡有回主城各個地方的公交車,於是乎今天的行走小隊在此解散,而我繼續在白市驛老街上的探索。
白市驛老街,主要為白市驛正街、半邊街和中心街等區域,如今大多已被改造完畢,只有少數幾幢竹木夾壁的老房子遺存,不過大量的灰磚樓房卻是留存許多。
對於糧倉。,K哥是尤其喜歡,於是乎在老街上轉悠的時候,意外的發現白市驛糧倉,於是也就進入探索了一把,這裡可能是除了白市驛機場之外保留最好的有時代感的老建築之一。
糧倉內部保留有多棟灰磚青瓦結構的老建築,糧倉以及辦公樓、居民樓相對保護得很完好,曾經的驛站似乎也是從它邊上經過,多個時代的印記在此疊加。
樓棟之上編號和標語依稀都還清晰可見,妥妥的時代感躍然而出,中國的發展波瀾曲折,幸好它的前途是光明的。
糧倉上的標語都體現了時代特色,也緊扣糧倉這一主題,如今這裡已被打造成有些文創街區的味道,許多的教育培訓機構在此落地生根,於是乎牆上也就多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諸多正能量的標語。
白市驛老街基本上以消失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之中,各種古老的遺蹟已大多所剩無幾,只有那些街名依舊還能找尋到當初的影子,關於傳承這一點,白市驛真應該好好像鄰居走馬學習一下。
那些穿行在糧倉之中的居民和學生,那些老街巷之中愜意的喝茶麻將,老街似乎都讓這個傍晚時分的街道添了幾分悠閒的生活氣息。
在街頭巷尾之中殘存的老房子裡,在街角黃葛樹下聊天的婆婆爺爺,還有那些老茶館裡一直被傳說的故事裡,老街似乎還未走遠。
從華巖玉清寺到白市驛鎮上,全程大概16公裡,穿過中梁山脈三座三峰兩個溝谷和兩座森林公園,預計耗時5小時,全程線路比較成熟,有挑戰有驚喜,適合行走徒步的人去走一遭。
中梁山三山(尖刀山、無名峰、文峰山)連穿,從華巖到白市驛,感謝行走路上的每一個人。一點一滴,是一路上收穫的寶貴經歷,一撇一捺,是讓我們管住嘴邁開腿。一期一會,向美而行,去體驗生活的多樣而美麗!
——2019年9月重慶九龍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