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壽企業的經營秘訣:盡精微,利他心;擇一業,終一生

2020-12-24 正和島

眾所周知,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經濟進入了長達20多年的停滯期,少子化、老齡化、低欲望等社會問題日愈嚴峻,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創新風口 上「獨角獸」型企業更是難覓蹤跡,管理理論停留在戴明全面質量管理、豐田精益生產等經典鮮有創新。

相較今日之中國,日本的經濟、社會、行業發展等大環境可謂十分惡劣。但即便如此,如無印良品、7-11、蔦屋書店等一大批日本企業依然獲得了逆勢增長和持續發展,一時成為中國企業界爭相研究和學習的對象。如此低迷的外部經營環境,這些知名企業究竟憑藉什麼斬獲了如此靚麗業績?

作 者:李東來 顧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來 源:華夏基石e洞察

戰略文化層面

沒有使命驅動和願景牽引的決策都是機會主義

使命和願景是公司戰略的起點,解答了我們為什麼存在,以及我們將往何處的命題,是企業領導力的重要來源,決定了我們事業發展的潛力和久遠。我們第一天交流的對象,是被譽為日本長壽企業研究第一人的後藤俊夫先生。從其分享中我們都明顯體會到,日本之所以有這麼多長壽企業,正是因為他們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很多日本企業都講使命,比如7-11是以提供生活上最便利的服務為宗旨,那麼他就踏踏實實為用戶提供便利食品、便利服務,並不因為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和對線下的短期衝擊就放棄實體便利店的經營,也不因為高科技、新能源等新興行業賺錢機會的湧現就輕易轉型。

日本企業談到他們的願景,都是十年、百年的長程戰略,都是以更加寬廣的時空跨度來思考企業存續的理由和價值。所以今天日本百年企業已突破25000家,千年企業也有21家,我們很難想像,現存最古老的日本企業金剛組(一家木結構建造公司)竟創建於公元578年,那時的中國還處於南北朝時期。

所以,設立並不斷完善事業理論、清晰公司的使命和願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所有活動才能回歸起點,才能形成抵禦各種外部機會誘惑的戰略定力,才能使企業在殘酷的外部經營環境中依然保持穩健發展。

企業經營層面

用戶是經營的起點和中心

在今天的中國,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早已耳熟能詳,其重要性也毋庸多言,但真正能做到的企業卻少之又少。而日本企業每天強調的都是用戶,大到汽車、航空等大型產業,小到售賣刺身壽司、豆腐包子的街邊小鋪,都在力求把用戶經營做到極致。究其兩者差異的根源,還是在於兩國市場環境條件的巨大差異。

中國的人口結構、消費需求導致很多企業難以真正願意去落實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就像火車站周邊騙子商店常常比較多,因為他們從來不用擔心失信於用戶,客人被騙後還會源源不斷有其他客人再來。所以,中國企業往往更在乎業務發展的規模、速度,更關注經營的方法和體系,卻離經營的本質——「為用戶創造價值」漸行漸遠。

日本企業則不然,少子化、老齡化,消費低迷、市場不振,用戶越來越少,惡劣的外部環境倒逼日本企業必須踏踏實實為用戶服務。

所以無印良品十分重視對用戶的研究,準確洞察了樸素、簡潔等日本生活方式的變化,回歸素材形式、自然簡潔的產品設計。

豐田大發建立了客戶數據精準了解客戶半年內的消費習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的需求匹配推薦。

代官山蔦屋書店敏銳捕捉到人口背景因素下消費群體的核心變化,推出「從早上7點開始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書」的產品提案,精準滿足老年消費群體的生活方式需求。

稻盛和夫拯救日航關鍵舉措之一就是提倡敬天愛人,要求員工對乘客懷著真誠的感恩之心和細緻的關懷之心,提高送餐、送水的效率,騰出空閒時間與乘客交流,仔細觀察乘客的需求,隨時為乘客提供體貼、熱情、得體的服務。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都反映出日本企業對用戶的理解和尊重遠比我們更加透徹。

但中國的市場條件能維持多久呢?我們早晚也會面臨與日本企業同樣的市場環境。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回歸經營的起點,從企業創立之初就要一直思考,我們的用戶是誰?我們究竟能為用戶創造什麼價值?

另一方面,在日常經營過程中,一切經營工作都要真正圍繞以用戶為中心來開展,胸懷用戶、研究用戶、拉進與用戶的距離、打通與用戶相關的流程、在與用戶連接的關鍵界面做到極致,為用戶提供一致性的體驗和極致性價比的產品與服務,真正聚焦做對用戶有價值的事。

公司管理層面

反求諸己,向內進攻挖潛、改善精進

精進是我們2018年四大經營關鍵詞之一,是公司管理運營始終不變的話題。精進就是不斷向內進攻挖潛,精細管理、精益求精、持續進步、永無止境。

日本企業對自我進步的要求、對細節的執著是近於偏執的,我們早就聽聞日本五星酒店管理曾經對馬桶清潔的標準要求達到可飲用的級別,本次日本之行對日本企業的精進更是有了直觀的體察。

比如無印良品的工作手冊《業務標準書》和《MUJIGRAM》,把開店前準備、收銀臺業務、店內接待業務、配送業務、商品管理、店鋪管理等全流程細節進行了細緻規範,甚至精細到每一件商品的擺設陳列、員工的裝束打扮、店鋪的清潔方法都事無巨細地作了明文規定和圖片說明,讓客人無論走進哪家店鋪,都能體驗到同樣的氛圍和服務。同時,基於每天現場發現的許多問題點和改善方法,工作手冊也會每月更新一次,持續完善。

我們參訪的其他企業如豐田大發現場管理、7-11店鋪運營、京瓷對產品品質的精益要求等也都是如此,基本符合我們大多數人對日本企業的理解和印象。

反觀國內各種雞湯盛行,大家感興趣的都是如何抓取機會賺快錢、如何快速成名、如何成為首富。而日本人則一點也不浮躁,他們不會去關注太多的機會,因為外部機會本來就少,所以日本企業堅持「扎硬營、打呆仗」,堅持用「笨功夫」,不會天天去講太多的戰略策略技巧,而是靜水流深、扎紮實實地修煉內功。

這對我們的管理實踐是非常有啟發和借鑑意義的。我們的零售運營、製造、採購、供應鏈、產品管理、全價值鏈成本管控、人員效率管理、基礎經營要素管理等系統職能都應該學習借鑑日本企業改善精進的精神,不斷面對問題、立足基礎、關注細節、專業精深、持續挖潛。

技術應用層面

對待技術與概念不務虛名、不興偽事

在與日本企業的交流中,我們基本看不到各種眼花繚亂的商業新名詞。像國內風靡的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新零售、區塊鏈、O2O等技術概念,日本企業基本都不去講。

但不講並不代表沒有,比如7-11獨特的零售運營模式,其主要經營環節幾乎全部委外,基本沒有自己的門店、物流和工廠,而是利用大數據技術根據周邊社群用戶需求,精準開發並調整商品和庫存結構,將日本本土2萬家夫妻店和就近170多個美食工廠、140多個配送中心連接起來,打造了一個強大的產業路由器與連接器。

又比如蔦屋家電總部,表面是「家電」與「書店」的跨界結合,實際是從「內容提案」到「生活方式提案」的新零售典範,以T-CARD會員體系和T-POINT積分體系為運營核心,根據區域業態分布數據和行業區塊鏈數據的分析進行主題門店構建,跨界覆蓋了日本100多萬家商鋪,擁有會員的全部數據,日本平均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是蔦屋會員。

所以,日本企業對待新技術概念並不唱高調,而是真正將其作為一種實踐應用的工具,作為一種與用戶連接和互動的工具,作為一種內部挖潛的工具,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我們要少講概念、少追熱潮,要多思考當我們做出引入某一項技術的決策時,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如果一項技術或概念不能給用戶創造價值、無法帶來內部效率的提升,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的,只能白白耗散組織激情、浪費公司資源,這是我們堅決反對的。

企業家精神層面

利他之心,決定企業的經營境界

中國人民大學楊杜教授曾提出「三位一體」的中國企業家精神,即中國傳統精神(履行責任、敢於擔當、服務社會)、革命信仰精神(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鬥)和現代市場精神(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三位一體」的融合。我認為,中國傳統精神的履行責任、敢於擔當、服務社會與日本企業所倡導的利他之心非常相似,他們決定了企業的經營境界。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很多日本企業對暫時性虧損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他們認為比盈利更重要的是,企業存在的目的要為社會創造一點價值、要為社會留下一點東西。盈利只是企業經營好的一個必然結果。

日本企業家確實也是這麼做的。最負盛名的是我們熟知的、成功創辦京瓷和KDDI的稻盛和夫,原本早已功成身退的他卻在78歲高齡時應邀出任破產的日航董事長,零工資投身於拯救日航的行動中,一年後日航實現了全球航空業三個第一(利潤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水平世界第一),三年後日航成功重新上市。

日本企業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豐田公司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始終立足於「追求人與社會、環境的和諧」這一利他的經營原則;又比如松下公司始終以「為了使人們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更加舒適,並為了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為使命從事經營活動等等。這些都是日本企業家利他精神的真實寫照。

自利則生,自利可能讓企業在短期內獲取一定的生存空間;利他則久,利他才能讓企業真正實現基業長青。所以,我們在推動企業經營發展的過程中,也應學習和秉承利他之心,堅守使命願景,堅持做正確的事,回歸經營的原點和本質,不急功近利、不機會主義,而是與利益相關方攜手努力,共同構建更好的商業生態,推進產業鏈的持續發展。

總 結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學習日本企業的優秀做法呢?

站在公司組織角度,我們今天取得的經營結果,更多是依靠機制、結構的創新以及正確的業務策略所帶來的,而非管理所帶來的。這種機制與結構創新的勢能終有一天會消耗完,要支撐企業持續增長就必須借鑑日本企業的優秀做法,推動管理的變革,這也正是我們18年經營關鍵詞「求變」的應有之意。

一方面,我們必須「中體西用」,結合中國社會、經濟、產業環境的具體情況。進入新時期,中國經濟從熱衷高速度增長向追求高質量發展轉變,我們要牢牢抓住經濟轉型、消費升級和行業整合的戰略機遇,持續艱苦奮鬥。

另一方面,我們要摒棄浮躁的作風,真正學習日本企業精神,向內進攻堅持精進,而非僅會盯著競爭對手;聚焦創造用戶價值,而非天天追捧熱點概念。我們必須堅持使命驅動和願景牽引,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堅持盡精微、致廣大、持續改進、臻於至善,堅持對新技術的務實應用,堅持以心為本、利他之心、低調謙卑、務實精進,為公司推動下一步的管理變革打下堅實基礎。

站在員工個人角度,則要回歸初心,當初我們為何進入這個行業?為何選擇這個專業?我們真正熱愛的是什麼?所謂「以此為生、精於此道」,聚焦專業深耕,我們任何崗位都要在行業內建立專業競爭優勢,形成小範圍內的成就感;所謂「專業為本、價值為尊」,構建專業能力,遵守職業的遊戲規則,把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作為畢生的追求。

所以,我們個人學習日本企業,就是要學習匠人精神,擇一業、終一生,通過長時間的實踐訓練和經驗積累,不斷精深我們的專業優勢,與企業一道激流勇進、爭做行業新時代的弄潮兒。

相關焦點

  • 日本長壽企業經營之道:盡精微,利他心;擇一業,終一生
    我認為,中國傳統精神的履行責任、敢於擔當、服務社會與日本企業所倡導的利他之心非常相似,他們決定了企業的經營境界。 本次交流印象最深的是,很多日本企業對暫時性虧損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他們認為比盈利更重要的是,企業存在的目的要為社會創造一點價值、要為社會留下一點東西。盈利只是企業經營好的一個必然結果。
  • 擇一業,終一生!當兵,值
    當我第一次遇到的時候,我是蒙的,但我還是迅速反應過來,用所學的應急手段和就近的醫療條件,成功地把他從死神手中搶了過來,在他脫離危險以後,我整個人都癱倒在了地上。我從來沒有那麼害怕過,但在那一刻,也從來沒有那麼自豪過。我這個兵當得,真值!03我的家是一個軍旅家族,我家的每個男人都要去當兵。
  • 疫情只是小意思,經歷百年千年的長壽企業,到底有什麼秘訣?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很多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看不到未來,不知道該怎樣應對危機。但日本的情況卻有所不同,有上千家公司已經繁榮了幾個世紀,小小的日本,是世界上擁有長壽企業最多的國家,百年以上的企業有25321家,甚至還有19家企業的壽命超過了1000年。
  • 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出版《利他心》 談高級商業模式
    自2005年《活法》一書從日本引進中國,至今整十四年,根據出版方東方出版社2019年5月最新統計報告,僅在大陸「活法」系列發行量已超過600萬冊,位居中國勵志圖書排行榜榜首。近期,由東方出版社引進的《利他心》已隆重推出。
  • 一事一生 一人一窟:擇一事、終一生
    趙聲良與61窟,張元林與285窟,蘇伯民與85窟……《一事一生 一人一窟》七集系列視頻近期播出,講述了敦煌人與莫高窟的故事,讓觀眾感受到「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的內涵。一人一窟,每個研究者都有最鍾情的一個洞窟,也是人生的標誌性研究成果;一事一生,莫高窟的研究者在黃沙漫漫的敦煌,擇一事、終一生,而這正是敦煌研究院的傳統。
  • 詩情木意 | 擇一物,終一生
    擇一物,終一生這是手藝人內心的堅守立體的畫,無聲的詩這是軟木畫獨有的美我們願傾盡一切只為留住你的美「叢山數百裡,盡在一框中」軟木畫是福建省福州市七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與壽山石雕和脫胎漆器並稱為福州工藝美術「三寶」
  • 102歲高空跳傘的澳洲老奶奶,中國256歲的老壽星,長壽的共同秘訣
    其實與這位老奶奶相距有兩個世紀之久的中國一位老壽星李慶遠(1677–1933,在世256年,近代著名中醫藥學者)就早已說出了他們這些壽星長壽的共同秘密:一、飲食:清淡鄰國的日本是個長壽大國,雖然兩國長久以來恩怨不斷,日本的很多文化也是傳自於中國。
  • 不倒翁型企業特質——觀察日本長壽企業營商之道
    日本帝國銀行的調查報告也顯示:日本1867年明治維新前成立的企業有2879家,100年以上的共有2.4萬家。兩家機構的調查結果雖然略有不同,但得出的結論卻是一致的:日本擁有數量龐大的長壽企業,並且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在市場競爭日益慘烈的今天,營商環境複雜多變,企業壽命如同產品生命周期一樣越縮越短,但很多日本企業歷經漫長歲月長盛不衰,它們的文化和經營秘訣值得我們探究。
  • 擇一事、終一生——「敦煌女兒」樊錦詩先生做客新生見面會
    擇一事、終一生——「敦煌女兒」樊錦詩先生做客新生見面會 2020-10-13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敦煌的女兒」樊錦詩: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
    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這就是樊錦詩的真實寫照。2004年8月,樊錦詩在莫高窟第272窟考察現場。敦煌研究院供圖實習的小姑娘:敦煌我看夠了,也不想再來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年。「人一進去,我們用儀器測的,整個的二氧化碳、溼度、溫度全變了。」樊錦詩用手比劃著洞窟的大小,「就算是中等洞,還有這麼小的洞。博物館是把文物從庫房請出來展示,實際上我們開放的是文物庫房,大家明白不明白?我當然著急啊。」她四處奔走,提出要「限流」。
  • 擇一事,終一生!丸莊醬油以匠心釀造百年至味
    當是有「擇一事,終一生」的初心,也有「終一生,愛一事」的耐心。把匠心詮釋得淋漓盡致的是為丸莊釀造了一輩子醬油的老師傅——陳永振,從十幾歲開始一直做到退休,醬人老師傅這份對醬油事業的熱愛,值得稱讚!在陳師傅看來,光照著標準化手冊還是無法釀出好醬油的,他認為,技術只是基礎,還需要時間磨練。即使是基本的壓力鍋蒸煮黑豆,別人煮和他煮的還是不一樣!
  • 中國企業可以向日本長壽企業學什麼?
    這讓我想起近來在讀的《工匠精神:日本家族企業的長壽基因》一書,就談到了日本長壽企業如何看待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問題,引人深思。日本長壽企業(即至少經營百年以上的企業)數量高達25321家(截至2014年),為世界之最,其中連續經營200年、300年、500年和1000年以上的企業數量分別是3937家、1938家、147家和21家。為什麼日本如此盛產長壽企業,這些長壽企業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它們優秀的長壽基因,能夠為中國的企業,甚至對我們每個人提供怎樣的啟示?
  • 78歲高齡出山重建日航,要求無薪,他的幸福來源懷有「利他之心」
    有的人認為幸福是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也有人終其一生也得不到答案。我也曾對這個答案充滿好奇,就在我們都認為幸福來源於自己獲得的多少之後,我在稻盛和夫的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書裡,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 日本企業的長壽之道
    近日對京都和東京的幾家日本家族企業的採訪幫我找到了答案。日本人的長壽是出了名的。13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2013年日本人平均壽命為84歲,蟬聯世界第一。日本男人的平均壽命是80歲,而女人更加厲害,拔得了世界頭籌,平均壽命到了87歲。日本企業的長壽也是居世界之最。
  • 全球最長壽的老人傳授長壽秘訣,其中最長壽的老人高達256歲
    雖然現在不能青春永駐,但長壽是有秘訣的,究竟是什麼呢?今天為你介紹世界上最長壽老人的長壽秘訣。阿布達比機場員工在檢查乘客護照時,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年長的乘客,護照男子的出生日期19世紀,如果這是真的,他就是當時世界上最長壽的人。
  • 日本人不愛運動,卻是健康長壽,其實長壽有秘訣
    長壽秘訣之——政府重視國民健康為了國民的健康和長壽,日本政府倡導國民保證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還一度讓大型企業準時在下午6點停電,不讓員工加班。連政府都在關係著你的健康,長壽的機率自然高。長壽秘訣之——笑一笑,十年少在日本這個國民長壽的國家,搞笑藝人、喜劇社隨處可見,國民很容易就能接觸到輕鬆愉悅的節目或活動,從而緩解工作生活的壓力,這有利於保持身心健康,促進國民長壽。
  • 116歲日本女性成「世界最長壽老人」,日本人究竟有何長壽秘訣?
    「世界最長壽男性」的稱號花落誰家目前暫不清楚,但上一位享有此稱號的是日本老人Masazo Nonaka,他於今年1月20日去世,享年113歲179天。有記錄以來最長壽的男性則是日本男子Jiroemon Kimura,他於2013年6月12日去世,享年116歲54天。
  • 我喜愛的好書丨《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
    在破產企業走投無路之境開始專心致志地工作,實現劃時代新材料的發明,人生開始劃下分割線。他又開始追問為什麼上天眷顧的會是我。    當他創辦的街道小廠走向壯大的時候,他開始追問作為一個經營門外漢創辦企業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當他創辦第二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時候,他問自己為什麼還要創辦一家大家看起來難以成功的新企業。
  • 稻盛和夫的新書《心》:成功和幸福,離不開「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說:「當我們擁有幫助一切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前進的願望,擁有幫助他人獲得幸福的美好心靈時,就與『』宇宙之心』產生了協調和共鳴,就能自然而然的將事物導向更好的方向。」利他之心,是稻盛和夫80多年人生哲學和經營理念的核心所在。
  •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我活了88歲,一生的經驗總結起來就一個字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一來到世間,社會就在我們面前樹起了一個巨大的問號:你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只想平平淡淡,有的人卻渴望轟轟烈烈,有的人能夠迎難而上,有的人在茫茫人海中隨波逐流。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也是如此,他復盤了自己的一生,總結自己就是一個字:心他在自己最新著作,也是收官之作——《心》一書中說到:「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即我們人生中的一切事物都由我們的內心所塑造,內心的想法可以影響和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