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河附近還有溫州舊城牆遺址「西城壕」。
溫州網訊 寬敞平坦的路面,古香古色的小城牆,跑步道、漫步道、休閒木棧道沿河布局,各類小品雕塑與綠植花卉相互映襯……近日,經過近半年的綜合整治,溫州最美林蔭道市區九山路面貌煥然一新,顏值和品質受到市民點讚。
市區九山路,南接人民路,北連勤奮路,全長約1.4公裡,是溫州市民記憶中的最美林蔭道。道路兩側高大的樟樹和喜樹交織在一起,枝葉繁密遮天蔽日。而九山河附近還有溫州舊城牆遺址、落霞潭、放生池、富覽亭等歷史遺蹟,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
據了解,九山路道路綜合整治工程於去年10月24日進場,去年底主體完工,通過近期附屬設施建設和整改,目前全線已基本完工。在設計上,整條道路通過融入周邊元素,突出「兩軸三大主題」,自南往北,劃分為縱情山水區、運動激情區、懷古憶城區,並結合市政設施與園林綠化提升,打造成為一條文體休閒屬性的景觀大道。
「此次九山路整治,主要通過市政道路、景觀綠化、沿線建築、附屬設施和文化元素等多方面內容進行改造提升。」鹿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政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原來的九山路沒有獨立的非動車道,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且是雙向兩車道。通過整治,不僅將機動車車道全線調整成單車道,由南向北單向通行,實現了機非分流,還從西至東依次設置了跑步道、漫步道、沿河休閒棧道,漫步道在喬木之中穿梭,打造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慢行系統。
作為老溫州人文味道最為濃鬱的地方,文化元素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在景觀設計上,九山路綜合整治工程結合周邊歷史人文元素,突出溫州文化特色,不僅在九山公園入口對面設置「西城壕」城牆遺址,在勝昔橋路口設置「竇婦橋」介紹牌匾等,還通過休息坐凳、果殼箱、候車廊等細節入手,加入文化元素。
在綠化設計上,同樣讓人驚喜。「以前雖說這裡濃蔭密布,但總感覺缺乏點色彩和活力。如今加入了很多花卉品種,靚麗和精緻多了。」家住九山路附近的蔣女士對道路整治後的變化讚不絕口。
據鹿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政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整治在對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上的雜樹以及灌木、地被進行清理的基礎上,選擇了耐陰或開花植物杜鵑、八仙花、蘭花、三七等進行亮化彩化。不僅如此,機動車道與公共活動區域之間的部分路段引入海綿城市概念,設置生態種植池,回收利用雨水。
據悉,作為我市首條智慧道路,九山路全面鋪設集照明、監控等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杆。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 笑銀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