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展現中國電影膠片「前世今生」,紀錄片《光影傳奇》熱播中

2021-01-11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你知道嗎?自中國電影誕生到新中國成立,誕生了近3000部影片,留存下來的卻不足十分之一。電影膠片記錄中國電影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的百年巨變。如今它們存儲於何處?存儲現狀如何?它們的未來又何去何從……為了守望民族記憶,致敬電影膠片守護者,CCTV-9紀錄頻道開年之作、6集紀錄片《光影傳奇》2021年1月9日起每晚19:23播出,揭秘中國電影膠片的前世今生。這是一個從未被完整講述過的傳奇故事。

△海報

早期的中國電影膠片

多數毀於大火

1895年,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問世。在此後100多年的時間裡,膠片作為載體,一路見證了電影的發展,直到數位技術迭代更新,影像載體逐漸從膠片變為數字硬碟。曾在電影領域制霸百年之久的膠片,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如今,那些膠片沉寂於昏暗的膠片庫房,鮮被提及。數字為王的時代,等待它們的將是怎樣的命運?

《光影傳奇》6集系列紀錄片以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方式,對中國電影膠片「前世今生」的故事進行了探尋。

△預告圖

其中,第一集《浴火》講述電影膠片的性質、際遇和命運,可惜的是,中國電影早期大多數的膠片都毀於大火之中。第二集《家園》和第三集《寶庫》是講述電影膠片之「家」,即旨在搜集保藏並不斷改善電影膠片的生存環境的中國電影資料館及其影片庫。第四、第五、第六集則是講述電影膠片守護人的故事:如何讓「孤兒電影」回家,如何對傷病的電影膠片進行物理修復,如何在數碼科技時代對膠片電影作數位化轉錄和修復,讓它重生。

核心主角始終是電影膠片。

中國電影資料館

為電影膠片祛除傷殘病廢

「人人都看電影,人人都熟悉電影,但很少有人關注電影膠片,更少有人知道電影膠片有硝酸片基、醋酸片基、滌綸片基,其中硝酸片基膠片有易燃性——有時會自燃——從而被稱為『易燃片』。知道1949年以前中國出品的影片有近3000部而倖存者卻不到十分之一者,更是微乎其微。」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墨在《光影傳奇》中出鏡,為觀眾講述電影膠片的故事。

△陳墨

在他看來,《光影傳奇》並非是要具體探討電影膠片滅失的歷史本身,而是要說明電影膠片生命脆弱,命途坎坷多舛,亟需專業性搜集、保藏與呵護。

中國電影資料館正是因此應運而生。

1955年9月,中國電影發行總公司經理羅光達以觀察員身份代表中國出席在波蘭召開的國際電影資料館第11屆年會,會後參觀了波蘭電影資料館,歸國後立即向電影局、文化部和國務院報告,建議成立中國電影資料館籌備處。

1958年9月,中國電影資料館正式成立。

1960年8月,國務院批准興建第一個正規影片保存庫——北苑片庫,1962年建成。1969年,國務院批准將中國科學器材公司在北京東郊、西安臨潼的兩個倉庫劃撥給中國電影器材公司使用,後成為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庫房。

△劇照:新中國第一個專業膠片庫北苑片庫舊址

「搜集、保藏、維護、修復和利用,這些工作都離不開人,即中國電影資料館員工;讓膠片遊子歸來、孤兒電影回家的是他們;讓電影膠片在恆溫恆溼的環境中得到良好保養的是他們;為電影膠片祛除傷殘病廢的是他們;讓膠片電影成為光鮮靚麗的數碼電影的還是他們。」 在陳墨看來,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工作人員,既是電影膠片守護人,也是電影膠片的「家人」。

帶觀眾探尋「秘境」

科學知識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光影傳奇》帶著觀眾探尋了不少難得一見的「秘境」,比如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東郊地下防核爆膠片庫、西安臨潼易燃片庫等等,都是從未對社會公眾開放之地;還對中國電影資料館現任館長孫向輝及數十位業務骨幹的工作實況記錄和現場採訪,讓觀眾知道他們如何做、為什麼這麼做。

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鎮看來,《光影傳奇》中的科學知識元素,同樣令人耳目一新。「易燃片匪夷所思的危險性、醋酸綜合症驚人的破壞力、電影膠片存放技術的精細微妙、修復工藝的妙手回春、困難時期防核攻擊的膠片庫房、神秘莫測的膠片墓地……對普通觀眾來說,這一切無疑都是新鮮的、帶有奇觀性的內容。」

△李鎮

李鎮認為,膠片電影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但電影不死,膠片電影及電影膠片也沒有消亡。

「《光影傳奇》的六集內容,其實還藏有隱形的敘事線索,那就是中國百年社會發展史、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奮鬥的歷史,膠片的命運與民族的榮辱興衰聯繫在一起。膠片是人類記憶的載體,保護膠片便是守護歷史、守護文明。」

【精彩劇透】

第一集《浴火》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與攝影師劉仲倫,拍攝了京劇名角譚鑫培的代表劇目《定軍山》。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

然而,四年後的一場大火卻使《定軍山》未能留存於世。

據統計,自中國電影誕生到新中國成立期間誕生的近三千部影片,留存下來的不足十分之一,大多數的膠片都毀於大火之中。在早期的中國電影史上,電影膠片的命運始終與火緊密相連,大火仿佛給早期的中國電影施了魔咒,此後幾十年裡,一幕幕膠片與火的故事輪番上演。

第二集《家園》

從大火中走出,一卷卷歷經磨難的電影膠片跌跌撞撞邁進了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初期,如何將這些珍貴的電影膠片安全妥善地保存下來,成為擺在國家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國電影膠片的安家之旅始終裹挾於時代的洪流之中,也從未脫離國家的命運與民族的興衰。

伴隨共和國的成長,國家也開始搭建地下膠片庫房,中國電影膠片也踏上了安家之路。

第三集《寶庫》

陝西臨潼,驪山腳下,藏著一處隱秘的建築群。

西安電影資料庫,中國電影膠片的一處重要棲身之所。資料房南側有一個特殊的膠片房,每天輪班24小時都有人看守膠片的安全,這個看似普通的膠片房,一旦出現紕漏,膠片爆炸的能量接近於等量級的TNT炸藥。

膠片房裡暗藏著許多的玄機,也是保護膠片的「秘密武器」。這些膠片被一代一代的工作人員守護著,這些守護不僅僅是擔心它的爆炸風險,更是出於對膠片的重視。

第四集《歸來》

2015年5月5日,中國臺灣動畫片先驅趙澤修先生將1968年完成的《龜兔賽跑》動畫電影膠片拷貝,捐贈於中國電影資料館。自1969年,《龜兔賽跑》的膠片拷貝隨趙澤修身處異鄉長達半個世紀,如今,它終於結束漂泊,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縱觀中國電影史,由於早期戰亂和時局動蕩,大量電影膠片散落民間和海外,其中部分影片隨創作者一起遠走他鄉。

一直以來,國家從未停止對這些影片的搜尋;正因它們的回歸,才使中國電影的記憶變得完整,回家成了它們最好的歸宿。

第五集《堅守》

由於年代久遠,膠片保存或放映不當,很多老電影膠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黴變、劃痕等損傷。如果不及時處理,這些膠片將面臨損毀,其珍貴影像也將不復存在。

西安電影資料庫有一個影片修復小組,他們是一群專門給這些老電影膠片「治病」的人。

通過他們的修復,延續膠片的生命,讓一卷卷電影老膠片有機會重返大銀幕,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

第六集《重生》

2019年9月20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一部名為《決勝時刻》的影片在全國公映。

影片最大的特點是片尾那段開國大典歷史影像,不同於以往的黑白畫面,這是觀眾第一次看到這一歷史時刻的彩色超清畫面,這給觀眾帶來極大的視聽震撼。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中外經典電影,以嶄新的面貌重登銀幕;這背後強大的數字修復技術,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從膠片到數字,一段段老影像在數字修復師的手中,實現膠片到數字的華麗蛻變。

(中國電影資料館供圖)

相關焦點

  • 通訊:用珍貴的畫面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記熱播紀錄片《中國的...
    新華社莫斯科9月27日電通訊:用珍貴的畫面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記熱播紀錄片《中國的重生: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新華社記者張驍毛澤東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老北京胡同、中國青年跳俄羅斯民族舞、三節棍表演
  • 《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海外熱播
    原標題:《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海外熱播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播以來,不僅在國內廣受好評,在亞洲華語圈甚至是歐美地區也引發熱議。拍攝者行走於中華大地的天南海北,尋味、品味,畫面極具觀賞性,不僅展現了一幅地大物博的美食地圖,更重要的是發掘出食物背後的民族特色與文化個性。
  • 新影集團總經理姚永暉:依舊堅持用電影膠片記錄時代,書寫歷史
    在中國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簡稱「新影集團」)以「用鏡頭記錄歷史,為黨和國家留史」的使命和擔當,依舊堅持用電影膠片記錄時代,致力於展現中國社會全景風貌,尤其是黨和國家重大事件,為社會提供一個鮮活的中國。
  • 熱血傳奇、傳奇3以及傳奇3G是什麼關係,傳奇系列遊戲的今生前世
    熱血傳奇、傳奇3以及傳奇3G是什麼關係,傳奇系列遊戲的今生前世 市面上有著太多傳奇系列的遊戲,熱血傳奇
  • "老邕州·新南寧"油畫展舉行 展現南寧的前世今生
    畫展展現南寧的前世今生作為南寧的畫家,方朝明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金融系統畫展。他還曾受邀中央電視臺《水問邕江》攝製組採訪拍攝,拍攝其在南寧街頭寫生畫面,展示多幅老南寧畫作。領略南寧的前世今生,本次畫展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千年古邑。
  • 青島電影博物館變身影迷打卡地 在互動中感受光影
    原標題:青島電影博物館變身影迷打卡地 在互動中感受光影青島電影博物館。青島與電影有著百年光影情緣,慕名前來拍攝的巨製影片也是數不勝數,今年春節檔票房領跑的兩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均產自青島靈山灣。青島電影博物館作為靈山灣傳播電影藝術與文化的綜合體,也變身不少影迷的打卡地。
  • 評展|「膠片已死」,當藝術展覽遇上電影、汽車與工廠
    上海餘德耀美術館「製作中:藝術與電影的工作場」作為該館與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合作後的首展,透露著好萊塢電影的氣質;在北京798藝術區內「工廠、機器與詩人的話——藝術中的現實光影」在工業遺產地反思社會變革;倫敦V&A「汽車:加速現代世界」,探討在汽車的文化影響和環境成本之間取得的平衡的可能性。
  • 給2D膠片電影留塊安靜銀幕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導演諾蘭最希望觀眾看到的是他拍攝完成的70毫米IMAX版,其餘5個版本都是後期轉制的,然而全世界能放映這種膠片拷貝的電影院只有53家。至於中國觀眾,則無緣於任何膠片版本。  一邊是3D電影大量被製造,尤其是「多快好省」的後期轉制3D片前赴後繼,另一邊是2D的膠片電影快要找不到一塊安靜的銀幕。
  • 我要去西藏之:那曲-沱沱河,唐古拉山前世今生的傳奇
    但是,在華夏兒女的心目中,唐古拉山的地位,卻一點不遜色於世界第三極的珠穆朗瑪,其前世今生,都堪稱傳奇一直非常沉穩大氣的老郭師傅,在面對唐古拉山埡口的平淡無奇、甚至略顯髒亂差的環境時,那微微的失落和深深的慨嘆——唐古拉山,在華夏兒女的心目中,其前世今生,都堪稱傳奇,具有崇高的地位!
  • 18年10月份最新熱播泰劇,前世今生甜寵不斷,你追了哪一個?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部18年10月份最新熱播泰劇,前世今生甜寵不斷,不知道你追了哪一個呢?仙女與怨靈這部劇由Om哥、美Min、和《不情願的新娘》女主Pooklook等主演,於10月2日在泰國CH7臺播出,這是一部前世今生+仙女+怨靈+魔幻題材的泰劇。
  • 肯德基國寶主題店 走進年畫的「前世與今生」
    大運河畔的楊柳青年畫有著怎樣「前世與今生」的故事?一場津門古鎮喜樂會,帶著我們一起走進國寶年畫的傳奇故事。   「天津衛城西楊柳青,有一位美女白俊英,妙手丹青會畫畫。   城市作家徐鳳文、楊柳青木版年畫傳承人楊仲民,以故事秀的形式,為孩子們講述了這件國寶年畫的「今生」傳奇和製作工藝。
  • 《河濱大樓往事》: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每逢周六在《上海故事》欄目播出的紀錄片《河濱大樓往事》講述了這幢老建築的「前世今生」。圖說:紀錄片《河濱大樓往事》 網絡圖凝集歷史風雲昨天,記者採訪了在紀錄片中講述這段歷史故事的作家作者徐策。他說,河濱大樓堪稱一部濃縮的近代史,許多歷史煙雲在這聚聚散散,許多史書或教科書上的事件、人物和場景在此出現。魯迅先生會見出席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遠東會議的代表瓦楊·古久裡時拍攝的大幅黑白照片就在於此。
  • 百集紀錄片講故宮前世今生
    此次《故宮100》總導演徐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將充分利用故宮這一紀錄片題材寶庫,和以往《故宮》紀錄片的影響力打造品牌效應,製作《故宮》第二部《家在紫禁城》、故宮3D電影以及一系列的延展選題。」     《故宮100》的拍攝團隊曾拍攝過多部大型中國文化紀錄片,其中就包括了廣受好評的《故宮》《頤和園》《外灘》等。
  • 前世故事:中國10大爛尾樓傳奇
    由此,我們引出一個話題:就是樓市在10多年曆程中出現過不少爛尾樓,它們的現狀怎麼樣?能翻身嗎?有什麼奇聞逸事嗎?  這些都是很有意思也很有娛樂快感的事情。因而我們決定「尋訪」國內樓市風雲裡曾經「湧現」出的十大失意爛尾樓,用我們娛樂化的視角,整理它們前世今生的故事,搜集它們是是非非的經歷,並加以點評,讓更多的讀者了解被塵封已久的「樓事」。
  • 你遊遍中國及世界,你知道香格裡拉的前世今生嗎?
    說到香格裡拉,這裡充滿傳奇色彩。 我們今天講的不是小說《香格裡拉的前世今生》,講述一個遊戲現實的職場女子追尋心中最真最美的愛情的故事,大概內容是:為了遺忘,她來到了香格裡拉,不想卻又在這裡與曾經深愛的男子相遇,在香格裡拉,他們通過智者找到了自己的前世,於是他們想緊緊抓住自己的今生,而現實剩下的或許僅僅是傳說……。
  • ...之地」城市形象 沉浸式場景展現解放碑步行街前世今生及未來發展
    重慶兩個主題展將亮相進博會 展示「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城市形象 沉浸式場景展現解放碑步行街前世今生及未來發展
  • 《中華文摘》文章:收藏老電影膠片 固守美好純真
    我們的主人公「他」名叫陳海生,一個非專業電影放映員,同時,也是一個收藏了上千部電影老膠片的「骨灰級」電影迷。自從200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陳海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電影公司片庫裡,看到很多黑白舊電影和上世紀70年代拍攝的珍貴新聞簡報紀錄片以來,4年間,他收藏了1300多卷黑白、彩色電影膠片,36臺電影放映機,這些寶貝,整整裝了3個車庫。
  • 《傳奇大亨》:跟著張翰一起,重溫百年電影傳奇
    時至今日,從邵氏走出來的幕前幕後人才北上之後,依舊在為了電影事業發揮光和熱。作為香港電影的拓荒者,邵逸夫成立的邵氏,在超過半個世紀的起伏跌宕中締造過無數經典,邵逸夫先生則堪稱傳奇。那麼,以邵逸夫那一代影視教父為原型的電視劇《傳奇大亨》自然不能錯過,看完四集,感慨良多。
  • 「天門冬 」的前世今生!
    「天門冬」的前世今生!「天門冬」的前世:古籍中「天門冬」的記載:「天門冬」是學名--而平常百姓的叫法則是「顛棘」、「天棘」、「萬歲藤」 。[時珍曰] 草之茂者為,俗作門。此草蔓茂,而功同麥門冬,故曰9天門冬,或曰天棘。
  • 紀錄片"魅力斯洛維尼亞"首次展現中國人視角下的南歐
    紀錄片"魅力斯洛維尼亞"首次展現中國人視角下的南歐   中新網北京2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