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海外熱播

2020-12-19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海外熱播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播以來,不僅在國內廣受好評,在亞洲華語圈甚至是歐美地區也引發熱議。拍攝者行走於中華大地的天南海北,尋味、品味,畫面極具觀賞性,不僅展現了一幅地大物博的美食地圖,更重要的是發掘出食物背後的民族特色與文化個性。紀錄片的譯名也相當有趣,叫做「a bite of China」,大概可直譯為「品味中國」吧。

  僑居泰國近五十年的老人李文生感慨,「這麼多年了,中國的電影、電視也看了不少,第一次,讓我整晚流淚、想家。特別是有一集過年的時候,有個老人兒女不在身邊,鄰居把他請到家裡吃團圓飯,咱們中國人仁義啊!」千人千味,文化是民族的血脈與家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

相關焦點

  • 《舌尖2》海外熱賣 紀錄片出口文化故事是利器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海報  搜狐娛樂訊 一年來,中國紀錄片界頻傳利好消息:廣電總局的「30分鐘」政策、《紀錄中國》的落地開播、北京紀實和上海紀實頻道即將上星……播出渠道的拓展加大了紀錄片的市場需求,也彰顯出「佳片」的巨大缺口。
  • 《舌尖上的中國2》已完成拍攝 版權輸出海外
    《舌尖上的中國2》已完成拍攝 版權輸出海外    第十二屆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評選前晚揭曉,《舌尖上的中國》獲社會類紀錄片大獎。
  • ...特產 淘友 食客 美食 網購 支付寶 舌尖上的中國 紀錄片 零食...
    「舌尖上的中國」引爆吃貨網購潮  央視紀錄片熱播一周,600萬人上淘寶按圖索驥淘美食  「一集還沒看完,我已經買了600多塊錢吃的。」淘友小陳一邊看央視最近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邊在網上按圖索驥購買相關食材。在淘寶上,像小陳這樣不堪美食誘惑的淘友,一周內就湧現了近600萬人。
  • 《舌尖上的中國》海外版權熱銷 業內稱成功難複製
    中廣網北京6月30日消息(記者韓秀)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 繼《公司的力量》,《大國崛起》之後,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個多月來掀起了「舌尖」文化浪潮。讓原本小眾,冷清的紀錄片再次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
  • 蕪湖美食走進《舌尖上的中國》
    原標題:蕪湖美食走進《舌尖上的中國》   蕪湖美食再次走進央視。記者4月15日從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首映式現場獲悉,江城著名小吃蝦籽面被主創團隊選中,將出現在第三集,時長約5分鐘,播出時間在5月2日。  2011年,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國人「眼淚與口水齊飛」,在螢屏和網絡上創造了空前的收視奇蹟。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原標題: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19日晚首播。第一集《器》講述了美食產生於鍋、刀、灶、案、籠、壇等器皿器具的烹飪技術發展變化。
  • 10部高分的國產紀錄片,它們的鏡頭不輸《舌尖上的中國》
    今天,小愛就要給大家安利10部高分類的國產紀錄片,而且它們的鏡頭完全不輸《舌尖上的中國》製作,處處透露出高級感的鏡頭美學以及未曾發現但又感同身受的魅力之處。先來說說《舌尖上的中國》的三部曲。其實,相比於《舌尖上的中國》,有太多的紀錄片的鏡頭感和現實意義更值得觀眾去欣賞,相信接下來的9部紀錄片推薦可以讓大家為小愛點個讚哈!《我在故宮修文物》:匠人精神的傳承在鏡頭美學上,這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絲毫不輸《舌尖上的中國》。
  • 中國味道世界表達 <舌尖上的中國>商機暗湧背後
    《舌尖上的中國》不但夜半三更挑逗了無數觀眾的無限味蕾,引起從高管白領到尋常百姓的情感共鳴,更撥動了中國「舌尖」經濟的琴弦。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國》開始在央視首播,這部有關美食的紀錄片,收視率可觀的同時,美食之外的人文因素也贏得了觀眾認可,但面對國內紀錄片缺乏市場精耕細作的現狀,業內人士也擔心,《舌尖上的中國》業已產生的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恐將就此停滯。
  • 講好中國故事 國產美食紀錄片「飄香」海外
    從《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到《老廣的味道》《風味原產地·潮汕》,再到近期《風味人間》第一季成功發行至全球多家電視臺,覆蓋亞太、北美多個國家和地區,國產美食紀錄片不僅將鏡頭聚焦當代中國人的美食文化、生活習慣,同時也嘗試將中國文化進行海外輸出,用紀錄片打開了一扇扇窗,讓全球觀眾更加理解當代中國。
  • 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央視紀錄頻道推出首部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新華網北京頻道5月11日電(記者公磊)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首部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將於14日正式播出,該片也是紀錄頻道繼《故宮100》和《春晚》之後的又一部原創大片。
  • 《舌尖上的中國》火了 「舌尖上的旅行」也火了
    溫州網訊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熱播後,不僅挑起「吃貨」們的食慾,還火了各地的「美食遊」。不少旅遊網站紛紛推出系列「舌尖上的旅行」路線,行程以品嘗各地的美食為主。與此同時,溫州不少旅行社也瞄準這塊「蛋糕」,醞釀著推出「舌尖遊」路線。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
    八年前,陳曉卿團隊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美食紀錄片升級換代和商業化的進程。今年,《風味人間》第二季在騰訊視頻上線,又一次引發了對美食紀錄片的熱議。有人讚嘆這一季節目更加縱橫捭闔、精緻高級的製作,但也有人質疑觀眾是否已經對「舌尖體」產生了審美疲勞。
  •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還有這部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紀錄片!
    提起中國紀錄片,大家想到的一定是《舌尖上的中國》系列,但小久今天想給大家推薦的是另一部傳播文化中國魅力、傳遞時代中國活力的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請燒壺水,泡杯茶,和小久一起,追述茶的前世今生。
  • 泉州面線糊、潤餅或亮相《舌尖上的中國2》
    兩年前,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全國,牽動著無數人的味蕾與鄉愁。經過一年多的拍攝製作,《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第二季)將於本周五晚開播。面線糊潤餅牛肉羹泉州名小吃入選《舌尖》第一季的熱播,在全國各地掀起一股風潮。此後,一群熱愛泉州的網友隔三差五@CCTV9舌尖,特別是@刺桐會 輪番推薦泉州傳統小吃和美食,時隔半年終於引起《舌尖》第二季導演組的關注。
  • 《舌尖上的中國》唯美呈現臺灣蘭嶼「飛魚季」
    中國臺灣網5月4日消息 臺灣蘭嶼的飛魚,不但是當地達悟族人的傳統食物,每年3到6月的飛魚季,更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色彩。據臺媒報導,最近央視熱播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就特別前往蘭嶼拍攝,用水中攝影,呈現捕捉飛魚的景象。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已銷43個國家和地區
    為期4天的第24屆陽光紀錄片節28日在法國西部海濱城市拉羅謝爾落下帷幕。以「科學與知識」為主題的本屆紀錄片節匯集了50多個國家的近2000名專業人士,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參展,其規模超過往年。  活動期間,中國、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設立的展臺引人注目,眾多業內人士前來諮詢、洽談。
  • 如何吃遍"舌尖上的中國" 三招讓你變成資深"吃貨"-舌尖 吃貨 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熱播,讓「吃貨」們在電視機前一飽眼福的同時,也激起了他們味蕾的欲望,不少人紛紛在網上表示要吃遍「舌尖上的中國」,如何才能達成夢想,究竟可能要花多少錢呢?  網上購買省事省力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自4月18日放映以來,某電子商務網站立即上線了100多種食材,基本上都是在紀錄片上播出過的,包括西藏林芝地區的蜂蜜及雷山魚醬,這些以往乏人問津的食物,一下子成為了人們追捧的對象。
  •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3》 這些美食紀錄片同樣不容錯過
    日前,央視紀錄頻道的名作《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有了確定的消息——CCTV-9紀錄頻道正式宣布,新一季《舌尖》定檔2018年春節期間。也就是說,這部曾經讓觀眾一邊流口水、一邊刷屏的美食文化紀錄片將要在下個月正式和觀眾見面啦~新一季《舌尖》將繼續講述人與美食背後的溫情故事。
  •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還有這些高分國內美食紀錄片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還有哪些高分中國美食紀錄片呢?蔡瀾嘆名菜說到香港美食,不得不提蔡瀾,他已經成為人們心中最權威的美食家。而這部紀錄片則是由蔡瀾主持,帶領大家一起探尋香港的美食。香港美食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名氣,並不是特指香港地方菜,而是香港這個城市融入了國內外各種美食,吃遍香港,也就吃遍了全世界。那看完這部紀錄片,也就了解了香港美食,不僅有經典的香港菜系,點心、燒味、海鮮等,還包括潮州菜、上海菜、杭州菜、北京菜,同時也有各國的餐廳,日本、泰國、緬甸、韓國、法國、西班牙等。
  • 「舌尖上的中國·甘肅特集」來了!刷新了系列紀錄片的最高分
    今年國慶,你在朋友圈旅行,還是在祖國的大地上遊歷,抑或兩者皆是?由於海外旅行尚未恢復,選擇國內長線的遊客比往年更多,雲南、西藏、新疆、青海、甘肅……藍天白雲,草原湖泊,美在遼闊,成就大片。潮汕》的魚露■《風味原產地·雲南》的餌塊卷而這個打造了《舌尖上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