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短缺卻鮮見規模種植 海南椰子產業如何破局?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椰子全身是寶,除了椰子水能喝、椰肉能吃外,還能加工椰奶、椰子糖、椰子油,椰子殼能做椰雕飾品,椰衣可做椰棕床墊或栽培基質,椰殼還可製成活性炭,深受消費者喜愛。都說海南椰子半文昌,年產值超過400億元,椰子加工企業大多集中在文昌。然而,原料短缺、種植跟不上加工如今成為了制約當地椰子產業做大做強的絆腳石,加上椰子加工企業同質化嚴重,島外企業大規模搶佔市場,產業發展面臨瓶頸。

  幾個月前,「文昌椰子」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那麼,如何破局,擦亮「文昌椰子」品牌呢?

  瓶頸

  加工強種植弱  近九成椰子靠進口

  「根據我們調查,文昌縣城(人們)一晚就要喝掉4000多個椰子,海南一年要喝掉1億多個。」3月15日,文昌市農業局辦公室主任郭勇告訴記者,海南島椰子每年產量不到3億個,需求量卻是10倍左右,其中近九成靠進口。

  文昌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南椰子產業年產值超過400億元,椰子加工企業大多集中在文昌,該市工商登記的椰子加工企業198家,加上大小作坊,約400多家。目前文昌全市椰子種植面積達23.8萬畝,椰果年產量約1.7億個,已形成種植、科研、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

  春光食品在海南廣為人知,已發展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它將濃鬱的椰香融入糖果、薄餅,其研發的海南風味食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陳毅鴻是一名「85後」青年,地道的文昌人,從2013年底創業至今,他在海南已擁有2家椰子加工廠,帶動了眾多鄉親致富。但椰子原材料缺乏是限制企業發展的瓶頸。

  文昌騰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將看起來是「廢品」的椰棕椰糠加工成椰棕床墊、有機肥等。即使是這樣,有關負責人林明存也難免尷尬:因為他們連加工的椰棕椰糠也依賴於島外進口。

  據了解,在文昌,小到家庭作坊、大到龍頭企業,原材料都非常依賴進口。

  「加工強,種植弱,一直困擾著文昌椰子產業。」文昌市農業局局長吳敏說。

  尋因

  本地椰生育期過長  短期採摘多規模種植少

  「據統計,海南每年出產的椰子2億多個,但都是嫩果。」海南椰果產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水果銷售、出口以及餐飲業加工,是海南椰子的主要出路,較高的利潤也讓農戶習慣短期採摘,椰果的確未達到批量加工標準。因為椰子數量無法填補需求,島內加工企業紛紛選擇從東南亞國家進口。

  「近年來,東南亞國家逐步限制新鮮椰果出口,改為出口初加工原料,這將進一步制約椰子加工企業發展,有計劃擴大椰子種植面積迫在眉睫。」郭勇不無憂慮地說。

  「椰子產業要發展,規模化種植少不了,必須因勢利導,引導農民主動種植。」吳敏也認為,種植椰子可帶動當地農民增收,「10多年來,椰子鮮果的市場價格只漲不降。」

  2014年超強颱風「威馬遜」肆虐,文昌東北部9個鎮(場)60多萬畝海防林、防風林、公路林、經濟適用林幾乎被全部摧毀,可抗風能力極強的椰子樹卻很少倒下。但是,本地傳統高種椰子要七八年才能結果,使得很少有人願意大規模商品化種植。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以下簡稱「熱科院椰子所」)是我國唯一從事椰子研究的科研機構。該所副研究員範海闊告訴記者,海南種植椰子有幾個優勢——能有效緩解加工原料供需不平衡,增加老百姓收入,起到防風固岸的生態效果,還可以形成生態景觀帶,增強海南椰風海韻的旅遊特色。

  對策

  文昌「3年計劃」  增種椰樹30萬畝

  去年9月,「文昌椰子」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為加快椰子品牌建設,文昌市已啟動椰林工程大行動,用3年時間,力爭到2019年底前在該市新增種植椰子樹30萬畝,並優化椰子產業結構、產品品質,擦亮「文昌椰子」品牌。

  「為了杜絕只種不管,此次椰林工程採取『政府+企業』認種,按成活率每株給予農戶相應補助。」文昌市副市長符策萬表示。據了解,文昌採取靈活多樣的措施推動。比如在中央防護林(含海防林)、未造林宜林地、旅遊景點景區和殘次林等集中成片區域引進企業集約開發,大力發展高效椰子林;同時推進椰林景觀綠色長廊的建設;將椰子樹種植與助農扶貧工作相結合,由企業投資,農戶提供土地和管理,合作種植;還將鼓勵海外華僑、外出人士和社會各界名人積極認捐、認種;通過網際網路等電子平臺,發起眾籌等方式的認種認養。今年,文昌計劃種植100萬株椰子樹。

  據介紹,文昌30萬畝椰林工程以本地高種為主,對海防林進行補充,同時配套一部分矮種椰子,兼顧經濟和生態效益。對於文昌市新一輪椰林工程,範海闊建議沿海地帶主要種植海南傳統高種椰子,防風效果好但生育期長,需要政府給予一定扶持。而市場化種植主要選擇開花結果快的矮種椰子新品種,用於加工,解決椰子原料嚴重緊缺的窘境。

  提升

  擦亮「文昌椰子」品牌  用技術革新形成競爭力

  只有種植標準化,才能保障產品質量統一,下遊加工品產值和品牌才能相應提升。熱科院椰子所副研究員孫程旭告訴記者,近年來,熱科院椰子所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種植管理技術規程和地方標準,並用於實際生產。

  「傳統高種椰子生育期過長,是造成海南缺少大規模商品化椰子種植的主因。」孫程旭介紹,近年來,熱科院椰子所自主選育的「文椰2號」「文椰3號」「文椰4號」等矮種椰子新品種,經濟效益顯著。矮種椰子不僅產量大幅增加,3年半就可結果,豐產期平均每株可產120—140個椰子;高種椰子則要7年多才能結果,產量每株只有60—80個。

  種植了200多畝文椰3號矮種金椰的抱羅鎮村民吳多君說:「隨著海南遊客越來越多,本地椰子根本不夠喝,更不用說加工了。」他稱,選擇種植椰子除了抗颱風,更重要的是管理成本低、市場行情好。椰子種植不挑地,矮種椰子開花結果時間跟其他水果差不多,但不用修枝剪型、套袋打藥,只要水肥到位就行。吳多君告訴記者,按5年正常結果算,一畝地種植18株椰子,苗錢2000元,人工費500元,水肥500元。每株平均產果120個,每個賣5元,純收入輕鬆達到7800元。「矮種椰子完全有條件進行規模化市場種植。」

  熱科院椰子所副研究員孫程旭說,目前,文昌乃至海南的椰子綜合深加工的利用程度還不夠。「我們的椰子加工企業需轉變思維,通過產業集聚提升加工水準,改變過去技術含量較低的加工模式,用技術革新形成競爭力。」

  文昌市副市長符策萬稱,為改善上遊弱、下遊強的現狀,文昌市政府將牽頭成立椰子種植協會,在熱科院椰子所科技支撐下,建設椰子集散地,制定全產業鏈種植管理地方標準,建立產品追溯體系,加快「文昌椰子」品牌建設。(南國都市報記者 吳嶽文)

相關焦點

  • 椰子大省缺椰子!如何破題?海南從這幾方面出招→
    海南如何與「三棵樹」攜手步入下一個蜜月期,讓更多的海南人擁抱三棵樹,順利脫貧致富?在自家院裡,老羅撐起一根長鉤刀為記者「摘」金椰。 在這波椰子種植大潮中,企業與科研院所都在積極投身椰子產業,謀劃椰子扶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子的難題 政企的考題
    海南的細菌纖維發酵製造技術,將椰子水發酵製作食用細菌纖維素(在海南俗稱「椰果」),作為食品添加組份在果凍、酸乳、果奶飲料、椰子汁等廣泛應用;這一技術也只有在海南,才能在天然的氣候條件下得以運用。  「為什麼攥著金鑰匙,卻不想辦法用它來打開市場的大門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海南椰子產業困局已現,如何破局,已成椰子加工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必須面對的「考題」。
  • 海南推出椰子種植綜合保險
    中新網海南新聞6月6日電(記者 王子謙) 海南矮種椰子栽培管理技術培訓班暨椰子新型產品發布會6日下午召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聯合太平洋保險為所有種植新品種的椰子苗進行種苗投保,設置種業業險種。
  • 國內外150多名專家把脈海南橡膠椰子檳榔產業發展
    11月25日至27日,海南橡膠·檳榔·椰子三棵樹產業科學發展研討會在海口舉行。26日,來自國內外150多名三棵樹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代表、企業家及市縣領導齊聚海口,對海南橡膠、檳榔、椰子這三棵樹產業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把脈會診、建言獻策。
  • 給椰苗上保險、定製專用肥 中國熱科院椰子研究所助力海南椰子種植...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6日消息(首席記者康景林)6月5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在其主辦的海口矮種椰子栽培管理技術培訓班上,宣布聯手太平洋保險為矮種椰苗上保險,發布了四種專為椰子定製的專用肥,科技護航海南椰子產業,助力海南椰子種植步入2.0時代。
  • 海南大力發展椰子產業,選擇品種有學問,專家怎麼說
    海南在做椰子大產業大文章。省政府出臺了促進椰子產業發展的政策。椰子樹是海南的特色樹種。近日在海南省政府召開了研究椰子產業發展工作專題會上,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強調要帶著感情來研究椰子產業。椰子產業大會2019年9月5日下午,海南橡膠集團十萬畝水果型矮種椰子種植項目在位於定安縣的海南橡膠金雞嶺分公司啟動,
  • 海南日報數字報-滴滴椰子油如何「榨」成大產業
    據統計,2016年,全球生產椰子油達340多萬噸,我國進口椰子油13.3萬噸,對進口依賴度高。  我國椰子種植面積約70萬畝,90%以上分布在海南。不過,相較於東南亞國家,海南椰子油產業起步較晚,目前年產量僅幾千噸,生產能力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 提高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海南發布椰子和檳榔產業標準體系
    不斷提高海南椰子、檳榔作物和製品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注意到,海南研究構建椰子檳榔標準體系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堅持國際視野和開放角度,發現國際國內椰子、檳榔產業標準化水平不高,缺少專業標準化技術機構,標準供給嚴重不足,國際上只發現3個椰子國際標準,15個椰子地區國際組織標準;國內則沒有國家標準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外省椰汁品牌崛起海南椰汁亟待破局
    海南椰汁生產有較於其他地方的優勢,但也危機四伏。  在健康消費潮流的風口下,椰汁飲料不斷被看好,海南椰汁再遇市場良機。但近年來,隨著企業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椰汁生產的國家標準較低,不少較低質量的椰汁產品「混淆」衝擊市場,海南椰汁企業「內憂外患」,如何破局?
  • 海南與吉里巴斯共和國視頻連線 分享種椰子經驗
    南海網首席記者 康景林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22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北京時間5月21日上午,海南熱帶農業椰子專家團隊與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共和國的椰子企業代表通過視頻連線,展開了一場關於如何提升椰子生產與加工技術的交流。
  • 海南與吉里巴斯共和國視頻連線,分享種椰子經驗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22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北京時間5月21日上午,海南熱帶農業椰子專家團隊與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共和國的椰子企業代表通過視頻連線,展開了一場關於如何提升椰子生產與加工技術的交流。
  • 海南的金椰子真的到了'窮途末路'?
    根據他們提出的問題,我們於9月1號-2號到產「金椰子(文椰3號)」最多的萬寧市的興隆、禮記及東奧等6個種植園進行現場調查。調查結果是不存在「金椰子(金椰子)」賣不出去的問題。根本原因是種植者管理不到位,產出的部分畸形果沒人收購等。海南的金椰子(文椰3號)發展潛力依然巨大,傳言不可靠。具體請見下面闡述。
  • 海南文昌春光食品:椰子故鄉海南的特產加工龍頭
    中國網訊 11月26日,「暢遊國際旅遊島——2011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大型採訪團走進海南文昌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參觀這家海南島土特產加工龍頭企業。春光食品,這個為眾多消費者追捧的特產食品品牌誕生於1996年,短短的15年間,它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成長為時下在海南乃至國內外都享有盛名的食品企業,擁有軟硬糖果、固體飲料、餅乾、椰子醬、椰子脆片、焙燒咖啡、辣椒醬、胡椒粉等8個系列近140個品種,年產量近萬噸,產值超億元。
  • 六萬椰子樹引進海南,來自泰國的香水椰子
    在海南,椰子可謂是海南本地相當重要的產業。而海南本地的椰子樹,一株一茬果只能長50個椰子。但泰國的香水椰一株一茬果可以達到200個椰子。從去年11月至今年,海南農墾科學院,已經陸續從泰國引進6萬株香水椰子種苗。
  • 海南椰子批發價跌至8毛1個 街頭零售每個2.5元
    但是記者採訪發現,我省的椰子雖是優勢產業,但目前海南椰子產業發展陷入困境,政府部門在椰子種植上,一直沒有像其他產業一樣進行大力推廣,而是由農民自由發展,從而制約了該產業的大力發展。     在海南,椰子已經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但2008年至去年,海南的椰子產量減少了將近一半,突如其來的減產,使得海南近百家椰子加工企業陷入了停工的邊緣。
  • 海南與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波納佩州攜手深化椰子標準化種植示範園...
    我省與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波納佩州攜手深化椰子標準化種植示範園項目建設  推動我省熱帶農業「走出去」  海南日報北京4月25日電 (特派記者周曉夢 羅霞)4月25日,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地方合作分論壇上,我省與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波納佩州正式籤訂關於深化椰子標準化種植示範園項目建設的合作備忘錄
  • 椰子之鄉海南文昌旅遊蓄勢待發
    14日,新媒體記者一行踏訪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以下簡稱椰子研究所)、椰子大觀園、下東村、白土村、春光食品廠、龍樓鎮和石頭公園。  文昌古稱紫貝,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椰子之鄉」,椰子的種植面積和產量佔海南一半。
  • 樹木傳奇|椰子:熱帶寶樹 海南名片
    椰子廣泛分布於熱帶地區,是典型的熱帶木本油料樹種,由於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全株皆可利用,素有「寶樹」之稱。椰樹是海南的省樹,在海南種植已有2000多年歷史。椰樹身上體現的「紮根守土、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獨特的海南名片。 樹木檔案 椰子,棕櫚科椰子屬常綠喬木,學名可可椰子。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子渾身都是寶
    說起椰子,海南人民都知曉「椰子渾身都是寶」這句老話。但有關椰子的其他知識,你還了解多少?海南日報記者12月24日特別採訪研究椰子的專家,為大家講解椰子二三事。  椰子樹是海南省樹,是我省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而海南則是我國唯一的椰子主產區。「當前海南種植了50萬餘畝椰子,全國98%的椰子種在海南。」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所長王富有對海南椰子產業發展十分了解。
  • 海南人是如何吃椰子的?
    去海南旅遊的時候,大街小巷裡都能看到很多小賣店賣椰子,一到夏天的時候特別火爆,因為椰子水能解渴,而且它和普通飲料喝起來是一樣。不過椰子水它是無汙染,純天然的水,喝的味道就是甜甜的,感覺是比較得有營養,很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