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各大城市放開甚至是鼓勵地攤經濟,很多人都走到了大街小巷擺起了攤子,有的人賣小吃,有的人賣批發的小商品。他們都希望能通過擺攤掙點外快,發展得好的話說不定還能發現新的商機,畢竟縱觀我國的一些知名大富豪的發展史,他們中有很多人就是從擺地攤走過來了的。那麼下面就來說一下這些億萬富豪擺攤的傳奇故事。
首先是馬雲,作為中國的「電商教父」,他在1991年開始創業的時候和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譯社。但是那個時候翻譯社的生意並不好做,馬雲很快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境。
無奈之下,馬雲自己一個人去了義烏和廣州,批發了大量的小禮品、鮮花、內衣、襪子。然後開始擺地攤賣。也正是靠著擺攤,馬雲才逐漸有了點存款繼續走下去。
其次是任正非,他在中國的富豪中算是年紀比較大的一個了,他屬於中年創業,在43歲的時候,任正非因為損失200萬物資被開除。為了謀生,他不得不選擇自主創業,於是他成立了華為。
只不過,早期的華為缺技術、缺錢、收益也不高。任正非需要快速積攢資金,於是他就決定先做點生意。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華為早期是賣保健品、減肥藥、火災報警器等產品的,任正非自己也有擺攤的經歷,後來才帶領華為逐漸發展成科技巨頭。
除了任正非,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創業時的年紀也比較大,在40歲的時候,柳傳志辭職下海創辦了聯想集團。他一心想要創業,但是沒有具體可靠的產品,沒有穩定的賺錢來源,很快聯想的資金就不夠了,甚至連員工的薪水都要發不起了。
於是,柳傳志決定擺攤,具體就是倒賣冰箱、電子表、旱冰鞋等產品。在倒賣彩電的過程中,柳傳志甚至還被人騙了十幾萬,但是在後來的積累中,柳傳志也賺了不少錢,帶動了聯想的發展。
還有42歲的宗慶後,他在1987年的時候和兩位退休教師組成了一個校辦企業經銷部,主要面向附近的學校賣文具、冰棍,相當於開了一個小賣部。不僅如此,宗慶後還會自己蹬三輪車吆喝著賣校簿、賣冰棍。
也就是在賣東西給學生的時候,宗慶後發現了很多家長煩惱學生的營養問題,這成了他眼中的商機,於是就在一年後帶頭做出了一款兒童營養液叫「哇哈哈」,後來的娃哈哈企業也就是因此而起。
上面說的這些富豪基本上都是在賣一些日常用品,而有一個富豪擺的地攤就比較奇葩的,那就是周鴻禕。1988年,剛進西安交通大學沒多久的周鴻禕在和同學打架之後生活費被搶走,為了賺生活費,他就到學校門口擺地攤。
當時沒有任何本錢的他只能利用自己身邊的各種「資源」,一開始他賣過的高考參考書,後來他自己編了個小程序,用電腦幫別人算命,這幾乎是零成本,倒也讓他賺了一些錢。後來他自己回憶起來的時候,也是覺得蠻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