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藍屋建築群 領略香港老式建築的魅力與文化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走近藍屋建築群 領略香港老式建築的魅力與文化

2017-11-13 10:27:4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建磊

2017年11月13日 10: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 

  走進藍屋建築群 尋覓香港舊時光

  趙鳳豔

  日前,香港藍屋建築群正式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這是首次有香港保育歷史建築項目獲此殊榮。藍屋建築群是座什麼樣的建築?有什麼魅力和特點能享此殊榮呢?讓我們一起走近藍屋建築群,領略香港老式建築的魅力與文化。

圖為香港藍屋建築群。新華社記者 李 鵬攝

  藍屋建築群位於香港灣仔地區。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因而在繁華中蘊藏著不少歷史文化風光,而藍屋建築群就是灣仔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藍屋建築群包括3座相連的歷史建築:藍屋、黃屋及橙屋。

  藍屋是一棟具嶺南建築特色的四層小樓,是目前香港少數還有露臺的唐樓(香港人一般稱二戰前所建的老房子為唐樓)。那麼,這裡為什麼叫藍屋?這是一個歷史的偶然。據說當年藍屋在修葺時,油漆工人手上就只有水務署常用的藍色油漆,所以就把建築物的外牆塗抹成藍色;如果當時還有其它顏色的油漆,現在藍屋可能就要改名了。如此陰差陽錯,才有了今日的藍屋。

  藍屋建於1920年,曾是一所醫院,樓高兩層,名為「華佗醫院」。後來,改建成現在四層高建築,地下為「華佗廟」。華佗廟後為黃飛鴻徒弟親戚開設的武館取代。至上世紀60年代,武館再改為醫館,保留至今。藍屋內還曾經有一間二戰前灣仔區內唯一的英文學校「一中書院」,還有一所為小孩提供免費教育場所,名叫「鏡涵義學」。

  現在,藍屋已被香港政府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在延續老灣仔的社區人情以及保留唐樓的多元生活文化的同時,允許一些原居民繼續留住,並修建了獨立洗手間和電梯,完善了消防設施。城市的發展與保育,由此得以共存。

  藍屋和旁邊的黃屋、橙屋並稱為藍屋建築群「三劍客」。黃屋建於上世紀20年代,樓高三層,也是一個認識藍屋建築群歷史及建築特色的好地方。而橙屋建於上世紀50年代,是鋼筋水泥建築,曾用作貯木場。橙屋外牆是耀眼的橙色,整體建築展示了香港上世紀60年代典型的實用主義風格。

  歲月悠悠,如今那些舊日香港市井生活的影子依然能在藍屋中尋覓到,一些「新面孔」也出現在藍屋建築群中。比如,「時分天地」,那是一個專門出售各類二手日用品、西裝、文具、書本、甚至電器的小店;又比如「香港故事館」。「香港故事館」的前身是「灣仔民間生活館」,一直以「從民間出發,匯多元文化」為宗旨,透過多元及互動的方式,期望引起大眾對地區文化保育的關注。從2012年3月開始,「灣仔民間生活館」變身為「香港故事館」,關注的社區文化議題由灣仔社區擴展至全香港。「香港故事館」是一所非政府民間博物館,主要陳列早期香港居民的生活用品和漂流圖書館,由社區義工運營管理。每個星期四的晚上,「香港故事館」內就會電影放映、音樂會、講壇等活動。

  喜歡港式風味和懷舊風情的親們,不妨到灣仔的藍屋建築群中體驗一下。來到這裡,除了藍色、橙色、黃色的外牆、又高又峭的木樓梯,讓你感受到這些老房子的歷史點滴外,還可以透過一些主題展覽以及一些收集自區內居民的生活物件窺見香港早期的生活文化。

相關焦點

  • 走進藍屋建築群 尋覓香港舊時光
    >   圖為香港藍屋建築群。   新華社記者 李 鵬攝   日前,香港藍屋建築群正式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這是首次有香港保育歷史建築項目獲此殊榮。藍屋建築群是座什麼樣的建築?有什麼魅力和特點能享此殊榮呢?讓我們一起走近藍屋建築群,領略香港老式建築的魅力與文化。   藍屋建築群位於香港灣仔地區。
  • 走進「藍屋建築群」 尋覓香港舊日時光
    (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日前,香港「藍屋建築群」正式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這是首次有香港保育歷史建築項目獲此殊榮。藍屋建築群是座什麼樣的建築?有什麼魅力和特點能享此殊榮呢?讓我們一起走近藍屋建築群,領略香港老式建築的魅力與文化。  藍屋建築群位於香港灣仔地區。
  • 走進「藍屋建築群」 尋覓香港舊日時光
    (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日前,香港「藍屋建築群」正式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這是首次有香港保育歷史建築項目獲此殊榮。藍屋建築群是座什麼樣的建築?有什麼魅力和特點能享此殊榮呢?讓我們一起走近藍屋建築群,領略香港老式建築的魅力與文化。  藍屋建築群位於香港灣仔地區。
  • 【香港旅遊】走進「藍屋建築群」,尋覓香港舊日時光
    香港「藍屋建築群」有什麼魅力?能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
  • 香港藍屋建築群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林鄭月娥希望建築多保留社區...
    原標題:香港藍屋建築群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林鄭月娥希望建築多保留社區人情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藍屋頒獎(特區新聞處供圖)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年永剛):位於香港灣仔區的藍屋建築群活化計劃,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年度「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卓越大獎。6日,頒獎儀式在香港舉行。
  • 香港藍屋建築群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林鄭月娥希望建築多保留社區...
    ):位於香港灣仔區的藍屋建築群活化計劃,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年度「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卓越大獎。6日,頒獎儀式在香港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出席頒獎禮致辭時說,對藍屋建築群的活化計劃獲獎感到欣喜,這是香港歷史建築保育計劃的裡程碑,希望香港有更多新落成的建築物,保留及承傳社區的人情味。
  • 香港藍屋建築群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卓越獎項
    新華社香港11月1日電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1日表示,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項目——藍屋建築群,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這是首次有香港保育歷史建築項目獲此殊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於2000年設立,旨在表揚及鼓勵亞太區內由私人及公私營機構合作的文物古蹟保護計劃。
  • 你所不知道的香港 灣仔藍屋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並按識別即可快速關注穎遊瑩購/ 加入個人微信/ 按左上店名也可** 版主在香港灣仔區工作,自大學一年級以來便喜歡上這個溫暖,有故事的舊區。今天想分享的是隱身於灣仔巷弄間的一組一級歷史建築群--灣仔藍屋建築群。灣仔藍屋藍屋是灣仔的地標,亦是保育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藍屋具嶺南建築特色,是目前香港少數還有露臺建築的唐樓。
  • 港府邀請機構提交活化藍屋建築群建議
    中新社香港二月十二日電 港府今天邀請非牟利機構就位於灣仔石水渠街、慶雲街及景星街的藍屋建築群活化項目提交競投興趣表達書。  香港發展局發言人表示,邀請有關機構提交活化建議,是要確定是否有合適的機構有意與政府合作,採用以人為本的方式,保育和活化藍屋建築群。
  • 香港專欄之十一 | 尋覓香港舊日時光,從「藍屋」開始
    藍屋是一棟具嶺南建築特色的四層小樓,是目前香港少數還有露臺的唐樓(香港人一般稱二戰前所建的老房子為唐樓)。據說當年藍屋在修葺時,油漆工人手上就只有水務署常用的藍色油漆,所以就把建築物的外牆塗抹成藍色;如果當時還有其它顏色的油漆,現在藍屋可能就要改名了。如此陰差陽錯,才有了今日的藍屋。
  • 香港歷史建築喚醒城市記憶 保存生活文化
    正如此,香港的「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應運而生,而佇立在灣仔街頭近百年的藍屋,以相同的歷史空間,迎來其煥然一新的對新世代的饋贈。  留屋留人 保存生活文化  建築是城市的肌理,青磚灰瓦各有故事。今年9月,活化完畢的藍屋完成招租,滿載回憶的老房子即將湧入新的故事。
  • 港府邀請機構提交活化藍屋建築群建議
    中新社香港二月十二日電 港府今天邀請非牟利機構就位於灣仔石水渠街、慶雲街及景星街的藍屋建築群活化項目提交競投興趣表達書。  香港發展局發言人表示,邀請有關機構提交活化建議,是要確定是否有合適的機構有意與政府合作,採用以人為本的方式,保育和活化藍屋建築群。
  • 香港警署建築群「大館」獲聯合國文化遺產保護獎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消息,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大館——古蹟及藝術館」榮獲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香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大館取得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建基於香港社會對文物保育和活化珍貴歷史建築的重視。
  • 香港專欄之11—— 尋覓香港舊日時光,從「藍屋」開始
    藍屋是一棟具嶺南建築特色的四層小樓,是目前香港少數還有露臺的唐樓(香港人一般稱二戰前所建的老房子為唐樓)。    據說當年藍屋在修葺時,油漆工人手上就只有水務署常用的藍色油漆,所以就把建築物的外牆塗抹成藍色;如果當時還有其它顏色的油漆,現在藍屋可能就要改名了。如此陰差陽錯,才有了今日的藍屋。
  • | 「藍屋」故事
    香港故事館被對面的酒吧照亮 攝:林振東/端傳媒不過,在豪宅群之中、灣仔東邊角落,卻有由三座色彩鮮明,歷史悠久的唐屋建築群,沒拆沒遷,老街坊生活如舊,租金十年未變——經街坊與社工、專家力爭後,一級歷史建築藍屋破天荒獲準
  • 香港從「金鋪旅遊」向文化旅遊轉型
    若要了解這股風尚給香港帶來的改變,不妨將視線投放到港島北部的「小海灣」灣仔,那裡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有一座湛藍的低矮建築靜靜佇立,名字叫藍屋。  藍屋的前世今生  藍屋全名為藍屋建築群,由三座緊密相連的歷史建築組成。
  • 香港歲月見證——邂逅「藍屋」
    殊不知一些帶有香港特色的建築卻往往被人忽略,這些建築曾經見證過香港的歷史與滄桑,而如今,他們像閱盡世事的老人,品味著香港的人間煙火,見證著現代的香港繁榮。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位於灣仔的藍屋。              藍屋原址曾是一所醫院,樓高兩層於1872年政府差餉徵收冊中名為「華佗醫院」(亦稱為「灣仔街坊醫院」)。
  • 藍屋︱香港古味地標之一
    藍屋,香港一座唐樓,位於香港島灣仔石水渠街,建於1920年,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曾是一所醫院,樓高兩層名為「華佗醫院」。
  • 香港 歷史建築喚醒城市記憶
    正如此,香港的「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應運而生,而佇立在灣仔街頭近百年的藍屋,以相同的歷史空間,迎來其煥然一新的對新世代的饋贈。  留屋留人 保存生活文化  建築是城市的肌理,青磚灰瓦各有故事。今年9月,活化完畢的藍屋完成招租,滿載回憶的老房子即將湧入新的故事。
  • 香港|帶你探尋灣仔的歷史建築
    灣仔(Wan chai)位於香港島北岸中央位置,是一個新舊並存的獨特社區,揉合舊傳統與新發展的精粹,亦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和最富傳統文化特色的地區之一。藍屋建築群地址:香港島灣仔石水渠街72、72A、74、74A號(藍屋),慶雲街2、4、6、8號(黃屋),景星街8號(橙屋)唐樓的廣東話音譯:Tong Lau,走在旺角、油麻地、灣仔、北角等街頭,抬頭即見擁擠的密密麻麻的唐樓,這種老式住宅,沒有電梯,只有樓梯連結各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