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欄之11—— 尋覓香港舊日時光,從「藍屋」開始

2021-01-12 網易

2019-06-14 14:44:31 來源: i 行攝

舉報

  攝影:李維濤 圖片來源:i 行攝

  

  藍屋是一棟具嶺南建築特色的四層小樓,是目前香港少數還有露臺的唐樓(香港人一般稱二戰前所建的老房子為唐樓)。

  

  據說當年藍屋在修葺時,油漆工人手上就只有水務署常用的藍色油漆,所以就把建築物的外牆塗抹成藍色;如果當時還有其它顏色的油漆,現在藍屋可能就要改名了。如此陰差陽錯,才有了今日的藍屋。

  

  藍屋建築群位於香港灣仔地區。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因而在繁華中蘊藏著不少歷史文化風光,而藍屋建築群就是灣仔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藍屋建築群包括三座相連的歷史建築:藍屋、黃屋及橙屋。

  

  藍屋生活館裡陳列的物品,讓人們回到香港的舊日時光。

  

  

  

  

  

  

  

  

  

  

  

  《i 行攝》紀實圖片故事頻道

  有償徵稿

  一段回憶、一次經歷,一場遭遇

  過去的、現在的

  美好的、傷心的

  經驗的、教訓的

  ……

  圖片無論黑白與彩色

  無論相機還是手機拍攝

  無論你是誰,只要你願意

  用圖片講述自己的故事

  你只需提供真實的故事和照片,我們會幫你寫出來,對於刊發的圖片故事,我們會提供50~200元不等的現金紅包作為線索費。

  【講述方式】

  1、故事梗概

  用50-200字講述每張圖片的故事。

  2、提供和故事有關的圖片

  圖片包括和故事有關的場景、地點、人物、物品等等,圖片越多越好。

  【投稿事項】

  1、彩色或黑白圖片均可,手機、相機拍攝均可。

  2、投稿郵箱:ixingse@163.com

  3、投稿請附手機號和微信號,郵件主題標註「投稿」字樣。

  4、「i 行攝」擁有投稿作品非商業性使用權和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走進「藍屋建築群」 尋覓香港舊日時光
    (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日前,香港「藍屋建築群」正式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這是首次有香港保育歷史建築項目獲此殊榮。藍屋建築群是座什麼樣的建築?有什麼魅力和特點能享此殊榮呢?讓我們一起走近藍屋建築群,領略香港老式建築的魅力與文化。  藍屋建築群位於香港灣仔地區。
  • 【香港旅遊】走進「藍屋建築群」,尋覓香港舊日時光
    藍屋建築群是座什麼樣的建築?有什麼魅力和特點能享此殊榮呢?讓我們一起走近藍屋建築群,領略香港老式建築的魅力與文化。  藍屋建築群位於香港灣仔地區。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因而在繁華中蘊藏著不少歷史文化風光,而藍屋建築群就是灣仔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藍屋建築群包括三座相連的歷史建築:藍屋、黃屋及橙屋。
  • 走近藍屋建築群 領略香港老式建築的魅力與文化
    走近藍屋建築群 領略香港老式建築的魅力與文化 2017-11-13尋覓香港舊時光  趙鳳豔  日前,香港藍屋建築群正式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
  • 香港再添人文旅遊景點 AR技術重現舊日灣仔生活景象
    為了向遊客和港人分享香港的集體文化和昔日社區情懷,香港旅遊事務署攜手香港設計中心將於12月1日起舉辦「#ddHK設計#香港地」旅遊發展項目,通過一系列融合AR技術的創意設計及公共空間設計藝術,重現昔日香港小區文化,帶領旅客和公眾體驗人情味的香港。
  • 香港藍屋建築群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林鄭月娥希望建築多保留社區...
    6日,頒獎儀式在香港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出席頒獎禮致辭時說,對藍屋建築群的活化計劃獲獎感到欣喜,這是香港歷史建築保育計劃的裡程碑,希望香港有更多新落成的建築物,保留及承傳社區的人情味。  藍屋「香港故事館」  位於香港灣仔區的藍屋建築群建於20至50年代,雖然名叫藍屋,但卻是由藍色、黃色和橙色三幢唐樓組成,2006年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重新發展藍屋建築群,最後採取創新的「留屋又留人」的方式進行
  • 香港藍屋建築群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卓越獎項
    新華社香港11月1日電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1日表示,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項目——藍屋建築群,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這是首次有香港保育歷史建築項目獲此殊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於2000年設立,旨在表揚及鼓勵亞太區內由私人及公私營機構合作的文物古蹟保護計劃。
  • 香港再添人文旅遊景點 融合AR技術重塑舊灣仔情懷
    據介紹,這是一個為期3年的社區深度旅遊項目,它每年會以不同的主題去推廣香港的特色小區,今年首先以「連城:香港故事」為主題,率先在灣仔和深水埗展開多個小區文化創意的藝術塗鴉、使用AR技術重現舊日香港情景等裝置藝術項目。
  • 旅遊天天薦:去香港藍屋民間生活館,一個非常特別的旅遊體驗
    我曾經去香港旅遊過很多次,但是每一次都不盡興,我一直在想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後來我自己回憶總結了一下,大概是因為每一次去旅行我都是跟團的而緣故吧。因為是跟團,所以每一次去香港,導遊都必定帶著我們去購物,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去香港也沒什麼好玩的,不過是去購物而已,啊......聽著就覺得好喪,香港好無聊,那麼無趣一點都不好玩。可是後來我對香港還是改觀了。有一次,我閒著無事,又總是聽朋友說香港很好玩,我還不信,就去了朋友介紹的香港某些景點去玩。首先,我就到了藍屋民間生活館。
  • 香港回歸20周年 煤氣燈街舊日情懷
    香港回歸20周年 煤氣燈街舊日情懷 (5/9) "← →"翻頁
  • 「藍屋」裡走出的上海女兒
    在海外華人圈,她的文字也是人們緬懷或是尋覓上海蹤跡的『指南』。她一筆一畫,精緻地還原了那個時代的上海。她的描摹不是虛構的,而是透過鮮活的人與事,扎紮實實、原汁原味。」程乃珊的好友、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周生如是說。  程乃珊的筆下,無論是寫老洋房前世今生的《藍屋》、寫金融圈故事的《金融家》,還是寫弄堂普通百姓生活的《窮街》,都引起很多人共鳴。
  • 戴新偉:一個香港文物商的「舊日風雲」
    早就聽說香港著名收藏家、翰墨軒的老闆許禮平在《蘋果日報》開了專欄,寫他與老輩文人、書畫名家交往的往事。去年整理出版的《啟功日記》,啟功晚年去香港訪問,也有許禮平的影子,雖然只寥寥數筆,讀許的專欄就知道,啟功在香港期間還與臺灣的臺靜農通了電話,就在許的家裡(見《平生風義兼師友——臺靜農啟功的翰墨情誼》、《蓬萊銀闕浪漫漫,弱水迴風欲到難——記啟功臺靜農相見難》)。
  • 作家程乃珊:「藍屋」裡走出的上海女兒
    在海外華人圈,她的文字也是人們緬懷或是尋覓上海蹤跡的『指南』。她一筆一畫,精緻地還原了那個時代的上海,她的描摹不是虛構的,而是透過鮮活的人與事,扎紮實實、原汁原味。」程乃珊的好友、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周生如是說。  程乃珊的筆下,無論是寫老洋房前世今生的《藍屋》,寫金融圈故事的《金融家》,還是寫弄堂普通百姓生活的《窮街》,都引起很多人共鳴。
  • 香港老建築 如果時間是一種貨幣
    這是一篇關於香港老社區活化保育項目的文章。正當資本家們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進行激烈角逐的時候,有一家陳舊的店鋪,售賣各式各樣的二手用品。然而奇怪的是,這家店從來不以金錢作為流通的貨幣,而是以時間來衡量商品價值的。它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名字——「時分天地」。嚴格來說,這裡是「藍屋建築群」的一部分。
  • 惠風旅遊歲月掠走了過去,卻未曾帶走經典的香港味道
    今天,就跟著「惠風」走吧,在香港的老古董中尋覓往昔。尋尋覓覓之中,就在這些地方拍拍照,消磨一個午後的時光也不為過~註:「hea」作動詞時意指「消磨時光、浪費時間」|| 善美影室 - 香港最後一家膠片照相館
  • 歲月掠走了過去,卻未曾帶走經典的香港味道
    尋尋覓覓之中,就在這些地方拍拍照,消磨一個午後的時光也不為過~註:「hea」作動詞時意指「消磨時光、浪費時間」|| 善美影室 - 香港最後一家膠片照相館地址:深水埗荔枝角道135號開放參觀時間:周一至周四12:00-16:00|| 藍屋 - 民居下的香港印記
  • 一起搜尋那些100年以上的香港老建築,體驗不一樣的香港味道!
    香港的老建築並不是真的「垂垂老矣」——相當比例的老建築其實已經被活化使用,萌發出新的生命力。這裡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從外人的角度看去往往會感慨歲月的流逝,而建築自己卻反而越來越年輕了。還記得過去一年,蒙蒙就開始在瘋狂給大家安利的大館!至於最近大館的展覽,大家可以戳這裡回顧哦:
  • 尋訪100年以上的香港老建築,品一樣的香港!
    地址:九龍尖沙咀廣東道2A藍屋Photo by Cheung Kai Tung這裡為什麼叫藍屋?那得要問一下維修工人了。據說當年藍屋在修葺時,油漆工人手上就只有藍色的油漆,所以就把建築物的外牆塗抹成藍色;如果當時還有其他顏色的油漆,現在藍屋可能就要改名了。樓高四層的藍屋,具嶺南建築特色,是目前香港少數還有露臺建築的唐樓。來到這裡,除了藍色的外牆、又高又峭的木樓梯可讓你感受到這所老房子的歷史點滴外,還可以到藍屋一樓的「灣仔民間生活館」參觀。
  • 香港 歷史建築喚醒城市記憶
    正如此,香港的「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應運而生,而佇立在灣仔街頭近百年的藍屋,以相同的歷史空間,迎來其煥然一新的對新世代的饋贈。  留屋留人 保存生活文化  建築是城市的肌理,青磚灰瓦各有故事。今年9月,活化完畢的藍屋完成招租,滿載回憶的老房子即將湧入新的故事。
  • 見證香港歷史的100年老建築
    從1842年香港被清朝割讓給英國,迄今也有178年的光陰。香港從一個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全世界重要的轉口港和金融都市。在這近二百年的時光裡,香港政府出臺了很多古蹟保育的政策,努力保存著香港的文化和歷史故事。滄海桑田,時間洗禮。馬偕依然留存在港九鬧市中的歷史建築,相信會帶給大家不同的香港新印象。
  • 見證香港歷史,盤點香港那些100年以上的老建築(附地址)
    地址:九龍尖沙咀廣東道2A藍屋這裡為什麼叫藍屋?那得要問一下維修工人了。據說當年藍屋在修葺時,油漆工人手上就只有藍色的油漆,所以就把建築物的外牆塗抹成藍色;如果當時還有其他顏色的油漆,現在藍屋可能就要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