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藍屋頒獎(特區新聞處供圖)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年永剛):位於香港灣仔區的藍屋建築群活化計劃,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年度「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卓越大獎。6日,頒獎儀式在香港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出席頒獎禮致辭時說,對藍屋建築群的活化計劃獲獎感到欣喜,這是香港歷史建築保育計劃的裡程碑,希望香港有更多新落成的建築物,保留及承傳社區的人情味。
藍屋「香港故事館」
位於香港灣仔區的藍屋建築群建於20至50年代,雖然名叫藍屋,但卻是由藍色、黃色和橙色三幢唐樓組成,2006年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重新發展藍屋建築群,最後採取創新的「留屋又留人」的方式進行。2017年,修復工作全部完工,項目除了盡力保留及修復原有建築物之外,最重要的是把原有居民及社區網絡一併保存下來。在2017年11月,藍屋建築群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卓越大獎」。這是香港首次獲得這個級別的保育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評審委員會從43個申請中,選出藍屋建築群榮膺這個獎項。
當天,出席頒獎禮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這次獲獎感到欣喜,形容這是香港保育計劃的裡程碑。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藍屋頒獎禮並致辭
林鄭月娥說:「創建香港故事館是來記錄、研究和展示本地文化,拓寬文化之旅的範圍。這樣的提升藝術和文化的項目可以激發對我們對提高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發展的再思考。」
藍屋是林鄭月娥擔任發展局局長期間開始活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讚藍屋是城市保育的成功例子,特別欣賞藍屋極具社會價值,在本地區高速發展及樓市壓力下,仍能維持以「普通社區群眾」為服務對象的形式運作,更形容項目是「具英雄性質的保育項目」,表揚在背後主導保育的聖雅各福群會社工,認為可鼓勵其他地區學習。
負責項目的慈善機構聖雅各福群會表示,整個計劃改善了當地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也為其他社區的重建起了示範作用。但如何持續保育也是將來面臨的一大挑戰。計劃難度在於在有限時間內與居民商討復修方案,參與團體也缺乏活化建築經驗,難免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聖雅各福群會幹事李玉芝女士說:
李玉芝說:「這本來是人們居住的地方,現在成了好多人來參觀、留影的地方。建議人們來參觀最好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以免發生現在這樣一直參觀到銀行關門,商場也關門,影響居民的生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評委會主席楊碧杏女士6日當天來到香港頒發獎狀,並表示,該項目不僅保留了建築物,還保留了當地小區活生生的歷史及文化,這為區內其他面臨同樣發展壓力的地區帶來啟發。 藍屋建築群坐落於香港灣仔,而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因而這裡在繁華之中蘊藏著不少文化歷史風光。林鄭月娥說,儘管未來香港的建築物越來越繁華,她仍希望能夠保持這份濃濃的人情味。
林鄭月娥還表示,今年,香港特區政府正在開展19個活化歷史建築項目,政府會繼續推進各項目發展。
林鄭月娥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於歷史建築的活化和可持續發展。我們採取多種方式來保護歷史建築,使得受保護的歷史建築既能迎合公眾興趣得以發展,又能兼顧業主權益及其他社會效益。」
今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10周年。10年來,這一計劃積極探索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歷史建築保護之路,至今已取得至少18項成果。除了藍屋建築群外,還有薩凡納藝術學校、元創方、油街實現等許多曾經斑駁蒼老的歷史建築,都被活化為公眾活動區、學校、博物館或藝術創意中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推薦閱讀
「緊緊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打贏藍天保衛戰,開展第一輪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日前,在生態環境部成立後舉辦的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劉友賓這樣介紹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將要開展的工作。[詳細]
被譽為「雄安城建第一標」的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目前已基本建成。海綿城市、裝配式房屋、集成模塊化道路、綜合管廊、清潔能源、鋼結構建築體系……市民服務中心集合了時下最前沿的建築理念、材料和技術。[詳細]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05日23時08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縣(北緯41.10度,東經87.65度)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圖片來源: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詳細]
記者從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文物局獲悉,該地近日發現並搶救性發掘了三座早期古墓葬,初步推斷為魏晉時期的墓葬。肅州區文物局局長王保東介紹,這三座古墓葬位於肅州區果園鎮,是當地工作人員在綠化施工時發現的。[詳細]
針對美國301調查報告情況以及近來美國頻頻出臺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中國多位製造業領域專家7日一致表示,301調查報告不實,不要誤讀《中國製造2025》,不要誤判中國建設製造強國的決心。美國於近日公布301調查報告,認定中國使用合資要求、股比限制和其他限制強制或...[詳細]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高俊雅):4月2日至6日,辛巴威總統姆南加古瓦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