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木蘭溪特大橋萬噸主塔完成轉體 國內首次應用高鐵裸塔轉體技術
7月8日3點35分,我國高速鐵路最大跨度混凝土獨塔斜拉橋——福廈高鐵木蘭溪特大橋萬噸主塔完成逆時針90度轉體,安全順利到達指定位置,開創了國內高速鐵路大跨度斜拉橋裸塔轉體施工的先河,再次展現了中國高鐵建造技術的高水準。
為最大限度保障臨近既有線行車安全,大橋主塔轉體施工在凌晨進行,高48.2米的「寶瓶型」橋梁主塔以大約每分鐘1度的速度緩緩原地旋轉,歷時1小時23分鐘圓滿完成轉體,成功上演了一場完美的「空中芭蕾」。
木蘭溪特大橋全長18746.92米,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之一,主橋設計為(30+145+145+30)米預應力混凝土獨塔雙索麵斜拉橋,主塔總高度85.5米,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
大橋主塔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木蘭溪河畔、瀋海高速左右幅之間三角區域內,左側緊鄰既有杭深鐵路線。若按常規方法施工,主塔邊緣與杭深線桁架橋最小距離僅6.08米,高出桁架橋40米,為超鄰近既有線施工,作業空間狹小,施工難度極大,確保現場施工作業和鄰近營業線安全是重中之重。
裸塔轉體技術與傳統的帶梁轉體技術相比,轉體重量輕、重心高,塔柱平衡性和穩定性控制難度增大。直觀來說,可以將帶梁轉體比作拿著竹竿走鋼絲,兩側梁體能夠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而裸塔轉體則可以理解為夾著手直挺挺地走鋼絲,必然更加難以保持平衡。為此,項目技術團隊在裸塔轉體施工中不再像以往一樣追求球鉸摩阻力減小,而是嚴格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以求精準把控轉體過程中塔柱的轉體角度和姿態變化。
此次主塔轉體完成後,木蘭溪特大橋即將進行主塔剩餘上塔柱和主梁、掛索施工,為項目2022年竣工通車奠定堅實基礎,也為後續類似涉鐵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項目建成通車後,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將形成半小時交通圈,實現沿線城市「高鐵進京」,對打通東南沿海高速鐵路大通道、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沿線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來源:新華網)
02
湄洲灣跨海大橋將於7月合龍
近日,全國首條時速350公裡的高鐵跨海大橋——湄洲灣跨海大橋,自2017年開工以來,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將於7月實現合龍。
據悉,湄洲灣跨海大橋連接莆田市城廂區和泉州市泉港區,全長約14.7公裡, 設計雙線無砟軌道高速鐵路。大橋是福廈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自莆田市城廂區靈川鎮下尾村,終至泉州市泉港區,海域線路長、工程量大,海上橋梁施工組織難度大。湄洲灣跨海大橋採用40米箱梁,相較於傳統32米箱梁設計,佔地面積減少20%,投資降低15%。既增加了橋梁的通航能力,又減輕了潮水對橋墩的衝擊力,提高了跨海大橋的安全性。(來源:福建日報)
03
深江鐵路先行段工程珠江口隧道開工建設 全長近14公裡
近日,新建深圳至江門鐵路(以下簡稱「深江鐵路」)先行段工程珠江口隧道正式開工建設。
深江鐵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對接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廣東自貿區建設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
深江鐵路新建正線總長116.1公裡,其中橋梁69.2公裡,隧道45.1公裡(含地下站長度),正線橋隧比例98%。
據介紹,先行開工的珠江口隧道工程為該項目重點控制工程,位於東莞、廣州之間的珠江入海口,隧道全長13.69公裡,計劃工期為56個月。該隧道工程水文、地質極其複雜,周邊環境水腐蝕性較為嚴重,為目前中國最大埋深、最大水壓的水下隧道,盾構段最大水壓力為世界之最。
據了解,針對深江鐵路橋隧佔比大、地質條件複雜、環境敏感點多、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等特點和難點,建設單位將積極探索推動人工智慧在建設管理、施工技術、工裝設備等方面的轉化應用,探索構建基於BIM技術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信息系統,力爭在智能化鋪軌、梁場、隧道施工方面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來源:中國新聞網)
04
世界罕見「毒氣」隧道在雲南貫通
7月9日,隨著最後一聲炮響,匯集8種有毒有害氣體的雲南大(理)臨(滄)鐵路紅豆山隧道貫通,標誌著中國首例、世界罕見的有毒有害氣體隧道掘進難題順利攻破。
大臨鐵路紅豆山隧道是目前中國鐵路建設中遇到的唯一一座匯集了8種有毒有害氣體、長距離大規模強湧水、高地溫、長段落花崗巖蝕變的長大隧道。隧道位於雲南省臨滄市境內,全長10616米,毗鄰瀾滄江,群山環抱,地理環境極為複雜。
紅豆山隧道之所以稱為世界罕見『毒氣』隧道,是因為有害氣體的種類最多、濃度最高、危害程度最大,其有毒有害氣體高度以上危險區域佔隧道全長的73.8%,每掘進一米都充滿未知與挑戰。隧道於2016年開工,2017年6月隧道內發現硫化氫、二氧化碳等8種有害氣體。此外,隧道內還遇到近40℃的高溫區域,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外運大量冰塊降溫,工人們經常頂著高溫、佩戴防毒面罩進行施工。
由於沒有可借鑑的施工經驗,施工單位多次邀請石油、煤礦等行業知名專家現場會勘,研究有害氣體的處理方案;同時在紅豆山隧道建立「特殊地質專業研究實習基地」,組織管理人員、作業人員共同學習研討,形成了一套針對多種有害氣體的控制標準和施工方法,成功解決了多種高濃度、有突出危險有害氣體隧道施工難題。
據介紹,紅豆山隧道的施工難點具有獨特性、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施工中形成了施工工法4項、專利40項,其中「有毒有害氣體地下工程消石灰水光面爆破」「有害氣體隧道快速降毒」等施工方法和「隧道有害氣體監測數據無線接力傳輸系統」等發明得到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認可。(來源:中國新聞網)
05
孟州黃河大橋主橋首片80米槽形鋼梁成功架設
7月7日上午10時18分,孟州黃河大橋項目主橋首片80米槽形鋼梁順利架設完成,標誌著項目關鍵性控制工程黃河特大橋正式開啟主橋大跨徑鋼混組合梁架設施工。
據介紹,黃河特大橋主橋共計19孔38片80米槽形鋼梁,均採用大跨徑鋼混組合梁完成架梁作業,同時作為黃河首座採用鋼混結構的橋梁,該施工工藝告別了傳統的混凝土梁體,更加節能環保。80米槽形鋼梁採用廠內整孔拼裝製作,由兩臺450t龍門吊和組合式模塊車上完成提梁、運梁作業,梁體的架設施工作為國內首創工藝,均採用LG550特大型架橋機完成雙幅整孔的架設,並利用橋機施工,1300噸提升力持荷7天,保障梁體的預留拱度與使用「生命周期」。(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