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重慶茶館多,不僅品茗解渴,也是各行各業三教九流社交活動場所

2020-12-12 魚兒讀書會擺尾

舊重慶眾多的茶館,茶客不僅是品茗解渴,明末清初隨著商業繁盛和城市的發展,茶館又成為各行各業、各個階層、三教九流的社交和交易活動的場所。本世紀30年代初,重慶城各行業的同業公會都移入茶館,全城百多個同業公會都有自己的行業幫口茶館。當年重慶商業茶館很有特色,行情不興掛牌,買賣雙方購銷議價用行幫暗語或在袖籠子裡伸指姆出價還價。只見茶客穿梭往來,談得攏就談,談不攏就把茶蓋斜放在茶船上,起身離座去找第二家。在茶館裡陳列貨樣、散發仿單(廣告)宣傳推銷。

同業間的糾紛債務,多由會董出面在茶館調解平息,當天的茶資由輸了的一方付錢。同時,多數茶館又是封建行會哥老會(袍哥)的堂口茶館。重慶曆來就有「不是袍哥不做館」之說,袍哥勢力無所不在,不少民事糾紛、打架鬥毆不找警察、保長,不去法院,而是在茶館由袍哥大爺來主持,叫「吃講茶」,說得脫,走得脫,輸了賠禮道歉付茶錢。

還有文化人聚會的文化茶館,文化茶館在重慶城形形色色的茶館中出現較晚,是抗戰陷都時期的產物。當年雲集山城的文化界人士,過著清貧生活,住房困難,交朋會友找個清靜的茶館最為方便,於是街頭出現以招徠文化人茶客的文化茶館。著名的有大梁子青年會的「江山一覽軒」茶社、中國電影製片廠附近七星崗的「中心茶社」、中央公園的「長亭茶館」。

這類茶館大都地點僻靜,店堂雅潔,有的還掛著名人字畫。文化界茶館,以茶會友,談天說地、交往敘舊,有的作家就在茶館寫作,記者在茶館交換新聞,趕寫快訊,實是文化休息的好去處。當年國泰電影院右側的「新生活茶館」就是電影戲劇界文化人集會吃茶的地方,會仙橋的「昇平茶館」則是戲曲界和票友們聚會的場所。

文化人最愛去的還是青年會的「江山一覽軒茶館」。這裡高踞臨江的制高點上,店堂寬敞雅致,坐在臨江窗前的茶座上,遠眺南岸群峰疊翠,俯視窗下百舸爭流,看滔滔江流,白帆點點,令人遐思不盡,以欣賞臨江茶館所獨具的重慶茶館文化的韻味。

著名的新聞學家顧執中在一篇遊記中寫道:「重慶素以『擺龍門陣』茶館稱著……重慶茶館為外界了解重慶風情,提供了一個多彩多姿的文化窗口。」

相關焦點

  • 老重慶茶館掌故
    ■老重慶茶館一瞥(資料圖片)楊耀健/重慶渝北區重慶人愛喝茶。曾幾何時,茶館遍布大街小巷,據1947年3月《新民報》統計,全城新舊城區共有街巷316條,茶館多達2659家,平均每條街巷有8家茶館。舊時代,本埠各行各業、三教九流的人都到茶館品茗、聊天、約親、會友,茶館成了社交的主要場合,時代社會的縮影。商幫議事的平臺舊重慶的商幫,習慣在茶館碰頭議事。糧食業茶館設在較場口米亭子。
  • 嗑著瓜子喝著茶,天津茶館不止於喝茶,各方客商綜合性活動場所!
    因為距離京師不遠,也學習了北京茶館文化的一些內容,但主要特點還是服務於工商和一般市民的需要。天津茶館也叫茶樓、茶社,除正式茶館外,集體飲茶之地在舊中國還有澡堂、妓院、飯莊、茶空攤位。天津正式茶樓類似北京大茶館,經常是賣茶兼有小吃、清唱、評書、大鼓。每客一壺一杯,聯袂而至者可以一壺幾杯。
  • 海派溯源 上海茶館:一杯淡茶一抹風景
    身處繁華都市,茶館也走起了不同尋常路,有的開在老城廂,有的坐落於公園,除了提供各式香茗外,還悠悠地講著「茶」的故事。《紅樓夢》中妙玉在談飲茶時說的:「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了。」可見喝茶的真正目的並不在於解渴,而在於喝茶背後的那份情致。若是加上可口佳餚的陪襯,就更有滋味。
  • 這幾家老茶館,不光當地人常去,突然爆紅成為網紅打卡地!
    老茶館是好飲茶者的一方天地,也是老百姓休息、交際、侃大山、擺龍門陣的地方。坐在老茶館裡面,抿一口茶湯,清香氤氳了人來人往。茶館千年,歷史悠悠追溯這碗茶湯和茶館,歷史已然十分悠久。宋代時期,茶坊遍布大街小巷,甚至還有提著茶壺售茶的流動茶攤,三教九流都可飲一杯解渴生津。「茶博士」這個詞便誕生於宋代,可見這個時期售茶開始變得更加職業化。
  • 偷得浮生半日閒——淺析古代茶館的社會歷史變遷
    唐玄宗開元年間,茶館雛形初現。唐代封演《封市聞見記》卷六《飲茶》載:「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當時的河南、山東等地,路邊集會,城鄉街道旁煎茶買賣的店鋪——便是茶館的雛形,也是人們品茗的場所。
  • 記憶上海│茶館店,老上海風情
    有人認為茶館這種稱呼多見於長江流域;南方兩廣之地多稱茶樓。各地更有茶肆、茶寮、茶屋、茶室、茶坊,叫法各異。舊上海茶館多以樓、館、園、閣、居、社之稱。其中,西園湖心亭是南市茶館的代表,這西園原來是豫園故址,湖心亭築於清乾隆四十九年,由大布商祝韞輝等人集資建樓於老廟九曲橋旁荷花池中央,嘉道年間是青藍布商賈聚會之地,鹹豐五年改為也是軒茶樓,樓內花梨木茶几、雲石臺面老紅木圓桌、蛋圓形紅木凳、名人字畫布置甚雅,暑中坐飲,荷風徐來,清香拂面,飲者塵心頓濾,兩腋生風,龍井、碧螺芬芳欲醉,申江品茗消夏勝處也。
  • 未見舊時茶館的90後,茶館文化在消亡還是已重生
    到三國兩晉時期,飲茶之風才在上層社會逐漸的傳播開來,在魏晉動亂時期,宗教的思想促進了飲茶的平民化,也在那時出現了專門為人煮茶及供人解渴品飲的人員與場所,較為常見的即由農夫挑著籃子或擔子沿街叫賣,此為"茶攤"。唐朝飲茶之風盛行,也在此基礎上茶館得以形成,"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正是對當時茶館的描述。
  • 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於四川,那麼成都的茶館有什麼特點?
    漫步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引入眼帘的除了琳琅滿目的各式店鋪與食府,必然也少不了那鬧中取靜的茶館茶樓。這些茶館茶樓或富麗堂皇、或閒逸雅致、或平平無奇、或傳統古樸,安靜、沉默的遍開於成都各個角落。包廂有包廂的喧鬧,大堂有大堂的閒適,各有所長,任君選擇。不過,如果是小約的話,一定會選擇在公園或者道觀裡的那種半公開場所的茶館。
  • 傳統茶館的消費文化有哪些呢?
    茶館是人們休閒的處所,又是多種民事活動的場所。傳統茶館的消費文化與文史描述,也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歷史遺產之一。古代茶館茶事傳統茶館的基本情況相傳,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使飲茶為營業性和服務性的茶攤。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證》(約作於八世紀末)就有關於茶肆的明確記載。此外,民間有茶亭、茶棚、茶房、茶軒和茶社等。
  • 民國的茶館有多吸引人?為何老舍和魯迅等文人都喜歡去?
    從唐宋時代開始,飲茶不僅是一種休閒方式,更是一門雅致的藝術,如果說"酒裡乾坤大",那麼則"茶中歲月長",悠悠清茶一盞,道盡千古多少興亡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麼,有茶的地方便該有茶館。中國的茶館歷史悠久,早在晉代時,市場上就有茶水出售,《廣陵耆老傳》中記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
  • 飲茶習俗是古重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領略重慶的風情在茶館
    飲茶習俗是古重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在飲茶的方式、茶館的情趣上都別具一格,吸引中外遊客的興趣,體現出重慶古老文化傳統和迷人的魅力。抗戰時期寓居重慶的一位作家在回憶戰時陪都重慶生活,說:「領略巴黎的風情在咖啡館,領略重慶的風情在茶館。寫重慶,不可不寫茶館。
  • 重慶舊時光縮影,都在這個街頭茶館裡,裡面人山人海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市井文化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茶館作為街頭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在這裡留下了太多的傳說和軼事,隨著時代的發展,茶館越來越高檔和迷人,離之前的市場氛圍越來越遠,今天,我們走進重慶保存最好的老茶館,喝幾碗蓋碗茶,品味最真實的市場生活。
  • 重慶交通茶館,一個幾十年的老茶館,讓你感受最市井的生活
    交通茶館位於重慶黃桷坪四川美院老校區的旁邊,它不僅僅是一個喝茶的場所,也是重慶的時代縮影。在這裡,每一個茶客都會不自然的放空思想,靜靜的享受不易得到的慢時光。交通茶館,保持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格。它並不是很大,很多東西都是舊的,屋頂是舊的,地面是舊的,連桌子、凳子、椅子都是舊的。長條的獨凳、被抹布抹得光亮的四方桌、傳統的青花蓋碗茶、兩尺多長水嘴的水壺,正在煤氣爐上噗噗地冒著泡;還有頭頂上泛黃的老舊風扇,給人仿佛還在上世紀的感覺。
  • 重慶這麼多歷史悠久的老茶館,你卻只知道交通茶館?
    來重慶,不僅僅要吃火鍋,更要了解重慶城的文化,了解重慶文化,就要選擇老重慶才有的——老茶館,這是一代流傳至今的消息流通地!重慶,也不僅僅只有交通茶館,價格都在10—30元左右翰林茶園——磁器口老茶館翰林茶園隱於繁華的磁器口古鎮,在歷史的建築裡鬧中取靜。
  • 中國茶館,英國酒吧
    源於18世紀的「倫敦社交季」(London Season)是英國上流社會舉辦各種社交活動最多的季節。舞會、晚宴、音樂會、茶會(Tea Party)等社交活動中,最頻繁的是茶會——同樣是以飲茶會友、歡聚一堂,卻不像宴會那樣「大張旗鼓」,耗時費錢。到了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茶會已成為英國社交活動中的重要形式。1877年,清政府在倫敦設立公使館,張德彝代表公使郭嵩燾赴茶會。
  • 資格老成都的生活,浸潤在茶館裡!
    到1935年,都共有茶館599家,每天茶客達12萬人之多,形成了一支不折不扣的「十萬大軍」。要知道當時全市的人口都還不到60萬!所以說,成都人去茶館從來不止是喝茶,也是在追求濟濟一堂、熙熙攘攘的公共生活的氛圍。
  • 成都是我國最古老的茶鄉之一,都有哪些比較出名的茶館?
    據說成都大大小小的茶館有五六百家。這些茶館有的豪華,有的簡陋,有大有小,的確是巴蜀大地的一道亮麗的風景。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成都的茶館。成都茶館不僅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而且有它自己獨特的風格。無論你走進哪座茶館,都能領略到一股濃鬱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頭蓋茶具、老虎灶、紫銅壺,還有那堂倌跑堂添水的功夫,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在各色茶館裡,品味真實成都生活
    在成都,茶館如星羅棋布 散落在城市的每一條街巷每天喝茶的人數多達數十萬各茶館或寧靜,或喧囂 茶館不是成都常見的棋牌茶館 在這裡,只品茗,無棋牌娛樂 入門便覺環境之清雅大氣
  • 穀雨時節採茶品茗,去重慶這些地方就對了!
    重慶茶業歷史悠久重慶種植茶樹和制茶的歷史悠久,唐、宋年間,茶葉、菸葉等經濟作物已在本埠普遍種植。不過,重慶人可不一樣。他們對茶可是情有獨鐘的,光是茶館,重慶就有兩千多家,老人們泡上一壺茶,在茶館一呆就是一上午。重慶人對喝茶的喜愛,除了歷史原因,還有自然原因。重慶地勢陡峭,人們常常要爬坡上山,夏天熱,讓人口乾舌燥,自然想找地方歇腳,解解渴。老重慶人愛喝蓋碗茶,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打開茶蓋冷卻茶,合上茶蓋來保溫,茶蓋在水面一刮,茶葉在水中飛舞。
  • 百年老茶館珍稀老照片,一杯茶解開身處生活迷霧裡的百般滋味!
    茶館(Teahouse)是愛茶者的樂園,也是人們休息、消遣和交際的場所,歷史十分悠久。中國的茶館由來已久,據記載兩晉時已有了茶館。自古以來,品茗場所有多種稱謂,茶館的稱呼多見於長江流域。兩廣多稱為茶樓,京津多稱為茶亭,此外,還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等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