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來踢館,運營商們的國際漫遊業務該如何接招?

2020-12-24 站長之家

漫遊費這個槽點又被觸發了。這次不是國內的消費者,也不是揮舞著法令大棒的歐盟信息社會和媒體事務委員會,而是Google。

有媒體報導:谷歌正在與移動運營商Three的控股公司和記黃埔洽談,該公司希望同後者達成使美國用戶在海外使用手機服務時無需支付國際漫遊費的合作框架。

各種標題和評論人士都在誇Google的「顛覆」和「任性」,稱其為「業界良心」,還有媒體直接評論:「運營商哭了。」

一方面出國的用戶越來越多,通信需求很旺盛,另一方面種種業務對國際漫遊的替代和衝擊,運營商的國際漫遊業務到底有沒有發展空間?

國際漫遊業務資費下調空間有限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客戶都認為電信運營商提供的漫遊服務太貴,高資費抑制了漫遊的需求。運營商的漫遊服務資費高根源是什麼?

用戶在漫遊狀態下使用通信服務,是由拜訪地進行計費並把話單提交給歸屬地的;歸屬地據此向用戶收費,同時要按照協議把結算費用支付給拜訪地。結算價格就是漫遊費的重要成本因素,如果拜訪地的結算資費不降低,那麼向用戶收的漫遊費是降不下來的。

標準的漫遊結算規則為:拜訪地運營商在本地資費基礎上加收15%作為結算資費。而由於行業競爭激烈,各家運營商的實際資費大都比標準資費優惠不少,這樣算下來,漫遊結算價格會比當地資費高許多。

從技術層面看,漫遊結算價格貴有其合理性。運營商提供漫遊業務需要通過複雜的通信規則和國際專線,而且電信級的保障機制使運營商提供的標準漫遊服務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拜訪地運營商下調漫遊結算費的空間有限。

中國移動坐擁數億客戶資源,由專門的國際公司負責價格談判等工作,近年來不斷下調漫遊結算價格。但即便如此,漫遊費仍與本地資費有差距,國際漫遊資費貴的格局難以改變。

國際漫遊業務的替代品

國際漫遊業務的替代品,讓用戶在非歸屬地仍能進行通信,主要有兩種場景。一是做主叫,核心要解決用戶的鑑權認證問題,認證通過後能夠作為通信的主叫發起者;另一個是作被叫或者被動接受信息者,是客戶能夠被找到。

替代方式一:購買漫遊地的本地卡,使用價格低廉的本地資費。這些海外卡可以是代購的,可以是機場售賣的,還有虛擬運營商的,也可以由用戶自行去當地購買。

如果是短期或者多地旅行,這種方式並不合算。這麼做的多是在海外長期工作學習,或者長假旅遊的,一次購買之後可以使用較長時間。

替代方式二:選擇終端或者運營商提供的多號業務。這既包括蘋果的軟SIM卡、華為的天際通,也包括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推出的海外一卡多號業務。實現原理是:多號碼並存,用戶可以通過簡單操作而更換歸屬地,這樣就可以在漫遊地使用相對便宜的資費了。

替代方式三:通過其他方式進行通信,比如通過Wi-Fi上網。這種情況下用戶的認證體系不需要經過運營商的網絡,因此無論是免費還是收費,都與運營商無關了。

運營商如何應對?

曾幾何時,運營商對這些替代品不屑一顧,因為無論哪種方式,都不及自動漫遊便利。而且還有一個關鍵問題:用戶要更換號碼,這樣做被叫的時候就會比較麻煩。

但如今,連運營商自己的業務都在從話音逐漸走向數據流量,如果用戶只是發起主叫或者單純用來上網,這些替代方式會憑藉價格優勢輕而易舉地獲勝。

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在前景仍將繼續擴大的國際業務領域,運營商應該以更積極的方式進擊。

首先,傳統的漫遊業務不可放鬆。畢竟傳統的國際漫遊在穩定性、便利性等方面還是有優勢的,因此應該兼顧價格、便利、安全等因素,持續地優化產品和服務,降低資費,加大宣傳,讓越來越多的出國人士了解國際漫遊業務的新變化,降低使用門檻,擴大業務規模。

其次,豐富業務形態,推進一卡多號等業務的拓展,尤其對那些話音業務、被叫場景比較多的用戶,主動向其推薦好用、省錢的業務,重新樹立客戶對運營商的信心。

第三,以虛擬運營的方式實現國際業務拓展,與境外運營商合作,在國內銷售境外合作夥伴的電話卡,為長期出國用戶提供最佳最優組合解決方案。

當今的競爭已經白熱化了,運營商不能再指望依靠信息不對稱來賺客戶的錢,而是要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發出自己的聲音,實現自身產品的全覆蓋,讓用戶真正擁有更多選擇。如果擔心新模式衝擊現有的市場、降低收入,仍沿用傳統模式發展國際業務,那麼其結果很可能是業績一路下滑,被替代者搶佔了市場空間,僅盯既有收入的結果,是連現在的收益都保不住。

如果運營商在國際業務領域真的解放了思想,還是有能力和競爭對手們掰掰手腕的。

【鈦媒體作者介紹:寧宇,中國移動部門經理,資深行業觀察者,微信號:尚儒客棧】

相關焦點

  • 運營商哭了:谷歌要推出免費國際漫遊服務
    騰訊科技訊 根據《每日電訊報》援引來自業內人士的消息指出,谷歌(微博)目前正在與移動運營商Three的控股公司和記黃埔(Hutchison Whampoa)洽談,該公司希望同後者達成使美國用戶在海外使用手機服務時無需支付國際漫遊費的合作框架
  • 漫漫漫遊路(八):國際漫遊以及漫遊業務的終結
    這些產品的不斷創新,表面看是這些業務開發者的技術創新,背後則體現出兩個現象:一是各國的移動通信競爭激烈,電信運營商為了擴大自身客戶規模寧肯犧牲一定的經濟效益,用低價的本地卡和第三方合作,來取代與運營商合作帶來高收益的漫遊業務。二是運營的範疇擴展了,除了擁有牌照的電信運營商之外,這些第三方"漫遊"業務的提供者們也在做運營,憑藉低成本的優勢對傳統漫遊業務進行降維打擊。
  • 出境必讀 三大運營商國際漫遊咋收費?
    與境內旅遊不同,出境遊我們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細節問題,比如在當下所有人都會告訴你無論是國外還是港澳臺,一定要開啟國際漫遊。之前媒體爆出的「天價微博」、「天價漫遊費」也讓大家心有餘悸,那麼自己準備出境旅遊的時候該如何規避「天價」問題?如果你毫無牽掛,購買當地電話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辦理國際漫遊業務才是最穩妥的方式。對於不同的運營商用戶,國際漫遊如何辦理?資費如何收取?
  • 中國移動運營商集體向高價「國際漫遊」動刀
    隨著北京奧運的日益臨近,國內的兩家移動運營商針對「國際漫遊」資費過高的問題動作頻頻。     昨日記者從聯通集團公司獲悉,截至11月底,聯通GSM新增合作運營商27家,國際漫遊業務的範圍擴展到179個國家和地區。加之聯通一貫擅長的低資費營銷手段,大有與之前中移動聯合22家海外運營商推國際漫遊一爭高下之勢。
  • 聯通:全面取消手機流量「漫遊費」, 移動該如何接招?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取消流量「漫遊」費。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6日表示,工信部將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加快開展套餐梳理和調整、系統開發和改造、測試和業務驗證等工作,確保廣大用戶在今年7月1日前享受到這一紅利。
  • 移動運營商提升五項國際漫遊服務
    南方網訊 近年來,隨著國際商務往來以及出境旅遊數量的日漸增長,人們對移動通信國際漫遊業務的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虛擬運營商持續發力國際漫遊市場
    海航通信旗下「海遊出境通」正式亮相虛擬運營商(以下簡稱「虛商」)經過兩年的發展,不斷倒逼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和提升服務,改革初期的「鯰魚效應」初現。近日,海航通信聯手國際漫遊通信服務商易漫優公司,隆重推出「海遊出境通」產品,一張SIM卡全球通用,直享國內外當地通信資費。
  • 三大運營商下調境外漫遊資費
    隨著工信部對電信資費「降費提速」的不斷提高,各大運營商紛紛取消了手機通話和流量的漫遊費用,然而這也僅僅是第一步,隨著中國境外旅遊人數的逐年攀升,運營商們為奪取市場份額,紛紛降低了境外漫遊費用,與租用當地運營商提供的「WIFI機」服務相比,漫遊包更為簡單方便,或將成為境外旅遊電信服務的主流
  • 出國上網方式測評:國際漫遊,出國隨身wifi漫遊超人,當地電話卡哪個...
    隨著科技的發展,語言及交通已經不再是出行障礙,出境遊已經成為生活日常,在中國出境旅遊人數激增的同時,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越發離不開手機和高速的網絡,因此如何在境外選擇合適的上網方式成為了遊客關心的問題。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境外上網方式主要分為開通國內運營商提供的漫遊業務,購買旅遊目的地電話卡及租賃境外隨身wifi等方式。
  • 你以為優克聯只有國際漫遊業務?其實不然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UCL 1.0:技術驗證,商業模式驗證優克聯1.0業務聚焦跨境旅遊,為跨境遊客提供境外移動數據連接服務,稱為國際數據連接服務。該業務的拳頭產品是漫遊超人,用戶在網際網路上就可以購買租賃服務,通過郵寄或機場自取的方式獲得隨身WiFi,便可以在旅遊目的地享受漫遊服務,中途還可以根據實際業務情況追加購買流量等。
  • 運營商解釋用戶套餐上網流量不含國際漫遊
    最近有消息稱,一位手機用戶國際漫遊發15條微博,產生通信費3900元,成為「史上最貴微博」。記者從中山三大運營商處了解到,原來套餐內的手機上網流量都是不包含國際漫遊上網流量的,在國際漫遊狀態下上網,需另付流量費。
  • 漫漫漫遊路(七):流量業務的漫遊
    但是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網絡的變遷和運營的調整,主要緣於核心網。核心網的一次次全面升級,從結構上大幅降低了通信業務的實現成本,不僅讓移動通信走進了千家萬戶,還能讓運營商有利可圖。要窮舉核心網創造的價值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 運營商國際漫遊資費高昂依然比不上一張當地卡
    最近國內運營商一直在進行提速降費,尤其在國際漫遊費方面不斷的調整。但在實際中仍有消費者反映,目前降低漫遊費惠及用戶有限、國內漫遊及基本資費標準下調難,「提速降費」還存在一些「盲區」。 中國移動已宣布,再次下調國際漫遊費,中國聯通近日宣布,自6月1日起中國聯通全面大幅下調國際漫遊資費,涵蓋語音及數據業務,其中數據國際漫遊資費平均降幅達72%。 辦理當地手機卡和開通國內運營商的國際漫遊服務是兩種比較常見的出國上網形式。然而不管運營商國際漫遊費降低,永遠比不上到達目的地買一張本地卡。
  • 中國聯通大幅下調國際漫遊資費,三大運營商海外競爭再度加強
    中國聯通於8月10日宣布大幅下調國際、港澳臺漫遊資費,包括語音及數據業務。一方面為了落實政府「提速降費」的工作部署,一方面為了滿足中國聯通用戶出訪漫遊需求。繼去年6月1日下調國際漫遊資費後,中國聯通再一次下調國際、港澳臺漫遊資費,下降幅度高達97%,是有史以來下調幅度最大的一次。中國聯通為什麼要一再下調國際、港澳臺漫遊資費呢?2017年9月,三大手機運營商全面取消國內語音長途費、漫遊費。
  • 電信推出「暢享套餐」升級版,移動該如何接招?
    推薦語:運營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就迫使運營商在細節方面做得更好,中國電信敢於改變是好事,證明它在面對市場的變化而迅速變化,可以獲得更多用戶的支持,事實上去年以來中國電信的新增移動用戶數就一直居於第一名,也顯示出了消費者對它的認可下文轉載自作者:木丁看客看世界
  • 聯通提醒國際漫遊資費:可關閉數據業務
    【搜狐IT消息】12月8日晚間消息,在單個用戶質疑引發的國際流量計費危機後,中國聯通再度提醒用戶,在申請開通國際漫遊服務時,應事先了解前往國家的國際漫遊資費和相關服務情況。同時,用戶可以通過中國聯通提供的多個渠道,獲取國外資費的相關信息。
  • 漫漫漫遊路(六):國際漫遊的技術實現及反欺詐問題
    這個系列裡,我僅談一個行動電話的業務--漫遊,藉助這個業務的誕生、成長和演進,揭示移動通信網絡的演進軌跡。第一篇回憶了第一代移動通信的人工漫遊,第二篇回憶了第一代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以及聯網漫遊工程,第三篇回憶了第一代行動電話漫遊的計費結算歷史,第四篇回憶了GSM的核心網如何體系化地解決漫遊問題,第五篇回憶了GSM的國內漫遊結算以及結算槓桿的價值。
  • 中電信將推海外一卡雙號業務 降低國際漫遊資費
    中電信將推海外一卡雙號業務 降低國際漫遊資費【TechWeb報導】6月23日消息,據中國電信方面透露,中國電信擬針對頻繁出國的人士推出海外一卡雙號服務。一卡雙號業務的服務範圍將擴展到頻繁出國用戶,中國電信將採取和國外運營商合作的方式,但並未透露具體的上線時間以及可以使用的國家。今年來,國內用戶出境之後產生天價漫遊費的現象時有發生。
  • 國際漫遊降費 運營商瞄上出國遊人群的錢包
    先有中國移動後有中國聯通,宣布大幅下調國際漫遊費用,運營商在出國遊人群中尋找業務新贏利點。天價漫遊費被坑者眾多此次國際漫遊費下降,聯通降幅最高,平均降幅為44%,最大降幅為79%。去年十月份,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研究國際漫遊提速降費服務。三大運營商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按日封頂收費,每日35-35元,然後不限流量使用。
  • 中國開通網際網路國際漫遊業務 用戶只需國內申請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六日電(記者孫麗霞)在國外進行旅遊或商務活動的中國公民,今後有了一種更便捷的上網方式——「網際網路國際漫遊業務」。用戶只需利用在國內申請的國際漫遊帳號,撥打境外當地上網電話,即可接入網際網路。  這項名為「球e行」的網際網路國際漫遊服務今天由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正式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