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大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不論長河如何流淌,時間如何建設與毀滅,古老的文明在四季更替中,在蒼穹風雲下,愈發沉澱,愈發濃厚,不僅影響著每一個華夏子孫,也影響著全世界,中國「太極拳」就是其一。
2020年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時,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也申遺成功)。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
它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
隨著我國「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冬日太極拳之旅一定不能錯過河南焦作陳家溝。
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眼中,河南陳家溝,這個黃河岸邊的小鄉村充滿了無限魅力和無窮智慧,是太極拳追隨者們一生中終有一次要來的朝拜聖地。
太極拳作為黃河文化符號之一,其拳法不僅融入了中國傳統哲,也蘊含了中國人對搏擊之道的獨特表達,成為中國武術獨一無二的存在。
近幾十年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鄉村因它的太極符號逐漸發展,變成享譽海內外的太極聖地。
陳家溝距離鄭州東站車程1.5小時,是一個古樸、幽靜,堪稱傳奇的古老鄉村,有中原「太極第一村」之美譽,是陳式太極拳發源地。
小時候,看吳京主演的《太極宗師》後,對一個叫陳家溝的地方念念不忘。雖然,吳京飾演的角色人物叫「楊昱乾」,但其原型就是楊露蟬。
長大後,再看電影《太極》系列,更是令我對陳家溝產生無限嚮往和好奇。那裡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一定個個都是隱世高手,每個人都有著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陳家溝,可以說是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們的朝聖之地。來到這裡,有三個地方是一定不能錯過:祖祠、楊露蟬學拳處和東溝。
祖祠是陳式太極拳歷代宗師紀念館,太極拳鼻祖陳王廷的銅像就坐落在祖祠大院中,其身後兩塊石碑引人注目,令人不由想起時下網絡最火的一句話:「年輕人要講武德」。
在陳王廷銅像的背後,左右矗立的石碑上,各刻有「武」、「德」二字。
在這裡,將穿越400年時光,與太極拳祖師們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精神邂逅。聽一聽陳王廷、楊露禪、武禹襄、全佑、孫祿堂和兆元等各大流派宗師永世傳頌的故事,一覽太極拳的前世今生、演變歷史和傳承體系。
其中,楊露禪學拳處就在距離祖祠不遠的青峰嶺下。
《太極宗師》中,吳京飾演的楊昱乾為了學太極拳,經常躲在一個地方偷看並學習。而這一場景正在楊露禪學拳處。
楊露禪學拳處坐落在青峰嶺下,為了看拳、學拳,楊露蟬常常攀上青峰嶺頭,藏在樹叢中向下面的武學園內獵看傳拳,並在門前空地上練習。
後來,他在這裡拜陳長興為師,並獲得武當張三丰秘傳拳譜,是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也是因為他,陳氏太極拳打破了內部傳遞的傳統。
東溝,是陳家溝一個標誌性的景點,是陳氏族人歷來最喜愛練拳習武的場所之一。據考證,陳家溝得名於村莊的東溝與西溝,現只存東溝。雖然當時去時是晚上,但在燈光掠影下,依舊可見溝中參天古樹林立。
現如今,凡來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拜訪的人,也必到東溝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