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裡,昆明越來越像個大城市,是從2009年開始的。
2008年2月27日下午,三輛挖掘機開進了佴家灣村。
在現場,當時的昆明市主要領導宣布這項「昆明市最大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啟動。336個城中村改造工程拉開序幕。
當天同時啟動拆遷的還有,五華區前所村、盤龍區鳳凰新村、西山區莊房老村。
兩天後,昆明市出臺了第一份城中村改造的文件——《關於加快推進「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昆明正式進入了「去城中村時代」。
據估算,這次總計拆除建築面積高達3800萬平米,位居當年的全國第一。昆明市要求,2013年完成所有計劃中的拆遷,這還包括2011年新增的46個城中村。
從2008年起,昆明城變成一個巨大的工地,挖掘機日夜不停地運轉。城中村以每個月3.185個的速度消失,也不見了很多粉紅色的霓虹燈和小姐姐。
同時撲面而來的,還有城中村村民的加蓋潮——誰都希望自己的房子更高一點,賠償更多一點。
1
昆明城中村改造的序曲其實發生在2007年。
當年8月,張官營村最先試點。在幾番討論之後,最終張官營城中村改造開始執行。
於是,便有了2008年的一聲發令槍響。這一年,全國以及昆明樓市正處於一場席捲全球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蕭條中。王石發表了著名的「樓市拐點論」,潘石屹認為房地產市場即將發生百日巨變,任志強在公開場合被人丟皮鞋,昆明某地產商的樓盤降價15%。
但2009年,樓市向上拐了,昆明房價迎來第一次暴漲,跟所有人都開了個大玩笑:昆明當年成交量超過了處於前十年頂峰位置的2007年,房價漲幅逼近40%。
但步子邁太大,確實容易扯著蛋。
2013年,382個城中村改造計劃並未如期完成,反而在2015年迎來了降溫。
當年3月,昆明市下發《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管理辦法》,核心要求就幾點:一、未審批的,原則上不再審批;二、批而未動的57個要重新審視,不成熟不推進;三、已經動工的200個要一個一個梳理研究,加快推進早日完工。
一句話,穩妥取代了激進,不再大拆大建。
在那些日子裡,每年年初等著看昆明的「拆遷地圖」,已然成為昆明市民的一大愛好。被選中的村子,就像中了彩票,盤算著誕生多少千萬百萬富豪,但其實在這其中,也有很多道不完的苦水。
2015年留下的是一地雞毛:據云南房網當年的統計,近200個城中村完成改造的僅30個,近八成處於在建、拆而未建或未拆遷階段,其中連拆遷都沒有啟動的城中村佔到42%。
那一年,樓市也大幅下行,春藥變毒藥,現在昆明數得出來的爛尾樓,大多是那時候的產物。
十年之後,佴家灣的公房拆遷戶2018年還在給領導留言:等了10年,還沒有通知他們回遷。而根據當時的設計,佴家灣項目僅僅只建10棟住宅——這個數字放現在,簡直不值一提。
在消停了幾年之後,昆明城中村改造進程終於變得順暢了些,全國前50強的房企魚貫而入,一個一個地接下當年未完成的任務,下馬村、崗頭村、五裡多、波羅村、廣衛村、塔密村……背後均是熟悉的房企身影。目前昆明在售的大多數樓盤,也都是當年城中村改造的遺留或後續項目。
2019年5月20日前後,金刀營拆遷戶開始選房抽籤,據說新房子將會在3年內交付。這個城中村被譽為「黃金城中村」,與「雲南第一村」福保村齊名,也屬於2008年被列入的第一批改造項目,到真正實施,它等了11年。有傳言說,開發商準備了50個億來拆遷——按照拆遷戶487戶(約數)計算,平均每戶1000萬。
昆明樓市又進入了「黃金時代」。
或許多年之後回頭看,2019年將是昆明城市化進程中又一個關鍵之年。除了金刀營和福保村後續地塊,今年還將啟動多個代表性城中村的改造,比如「昆明最大城中村」船房村,春雨路沿線、平板玻璃廠、東風雲汽廠區、福德村、上峰村、中峰村、下峰村等17個「三舊」改造項目,涼亭等11個「三舊」改造連片開發項目,羅丈村、陳家營村等14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昆明市下達的任務是,確保完成拆遷800萬平方米以上。
十年之後,昆明成了「新一線」,至少在「房事」上體現得名副其實。
2
城中村的拆遷史,也是一部昆明發展史。
人們習慣把昆明的發展粗略地劃為兩個階段:第一個是以1999年世博會為標誌,「至少讓昆明提前發展了10年」;第二個是2009年至今的10年,這也是昆明發展最迅猛的十年,儘管有永遠修不完的人民西路和其他吐不完的槽。
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在過去40餘年裡,昆明中心城區面積從53平方公裡擴大到420多平方公裡,足足擴大了8倍。城市也從「翠湖時代」轉移到「滇池時代」,從小西門、南屏街單一中心擴大到南亞第一城、同德昆明廣場、恒隆廣場、大悅城多極商圈;從傳統的二環區域、呈貢擴展到山水新城、西北新城、滇中新區,以及炙手可熱的巫家壩。
第一個十年的擴張最早發端於1996年,為了世博會,1996~1998年的建設重點在交通體系,每年都有數十項城市交通工程開工——金碧路重新翻修、金馬碧雞坊得以重建、小菜園立交橋拔地而起……
其中的2003年被認為是極其關鍵的一年。當年5月,雲南省委省政府決定,昆明要用18年時間,從之前的「一主四副」城市格局,轉變為以滇池為核心、「一湖四片」和「一湖四環」的新昆明格局,城市規劃從以翠湖為中心變成以滇池為主。
之後我們就看到了下面一系列景象在2009年之後陸續發生:2011年11月1日,呈貢正式撤縣設區,它被視作是「昆明的浦東」,儘管它在前面幾年被稱為「鬼城」,但現在已是一片繁榮;在昆明明確了中心城區發展方向為「南延北拓」後,2017年,晉寧正式稱為昆明第七個區,昆明城區立即「長大」了70%。按照規劃,到明年,昆明中心城區面積將達到580公裡。
隨之伴生的,是昆明越來越多的高樓、洋房、商場、樂園,和越來越貴的房價。
3
1941年10月,為躲避昆明城區的日軍轟炸,在西南聯大教書的聞一多與朱自清,一起搬進了尚未完工的司家營61號。在周末或假期裡,兩位大師喜歡去明清就已形成的龍頭街集市逛逛。在平時,則和林徽因們從龍泉鎮走路去西南聯大上課。據史料記載,那幾年,西南聯大曾經培養出的35名院士和26位文化教育名人,都曾在這一片工作。
2009年,只是7人小分隊的萬科開始了雲南之旅,並在第二年把雲南的第一個作品——金域緹香放在了龍頭街。在那時,北京路延長線還是一幅鄉村景象,也沒有公交車,據說很多人去龍頭街集市是踩著田埂去的。但現在,早已是一片繁華都市。
在某種意義上,作為中國房地產頭部企業的萬科,每到一座城市,都是對這個城市發展潛力的蓋章確認。
在隨後的十年裡,除了金域緹香,萬科用18個項目布滿了昆明的東西南北,以及大理和版納:
2011年,萬科白沙潤園落地東白沙河,這也是全國第九座潤園。
2012年,萬科連落3子:萬科學府選址學府路,吉惠園落子西市區,打造昆明首個綠色二星公租房項目;金域國際落定西市區。
2013年,萬科開始布局南市區,布局萬科魅力之城項目。2014年,萬科公園裡亮相。
2015年,萬科雲子落子滇緬大道,再創西市區銷售神話;2016年,萬科開始進軍度假區,開發銀海泊岸項目。2017年,城市之光落子金瓦路中段,完成昆明萬科的十星布局。
2017年7月,萬科的11號作品——萬科翡翠正式落地巫家壩。同年,萬科入駐撫仙湖,致力於打造國際旅遊度假區。
2018年是萬科集中爆發的一年:翡翠濱江再落滇池會展片區,萬科金域水岸回歸北市區,再創金域系傳奇。下半年,萬科15號作品中天北宸選址龍泉路。12月,萬科大都會再進巫家壩片區。與此同時,萬科進軍西雙版納打造萬科·曼西緹,進駐大理,在雲南完成4城布局。
更有意義的是,當年8月,昆明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正式升級,更名為雲南萬科企業有限公司。
2019年5月,有600餘年歷史的龍頭街集市正式關閉,萬科卻攀向了更高的高峰。
萬科雲南第18子——萬科·500裡落定滇池北岸,這也是萬科深耕雲南十年,致敬昆明的城市燈塔級作品。
與此同時,萬科第19號作品、雲南首個「萬科城」在昆明西北新城崛起,這個超級大盤也是萬科在全國的第49個「萬科城」。
萬科的十年,也是昆明的十年。
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不止是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