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跨海宣傳 臺灣高校招攬大陸學生大作戰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陸生養活好幾個中型學校

  20多年前,臺灣開始教育改革。為了讓人人都有學上,臺灣的教育部門鼓勵廣設大學,結果高校數量猛增,從1994年的23所增加至現在的160所,大學的錄取率也從過去的不到30%陡增至如今的近100%。現在難的不是考上大學,而是考不上大學,2008年甚至有學生創造了以7.69分考上大學的「神話」。

  高等教育資源過剩,不僅那些少受政府資助的私立高校面臨嚴重的生存困境,公立大學的日子也不好過,大家紛紛通過招收境外學生來「開源」。2011年,臺灣87所私立大學開放大陸招生。2014年,公立大學也加入大陸本科招生行列,招生學校增至133所。2015年,陸生成為臺灣高校境外生的主力軍,大陸赴臺就讀的學生總數達41927人,遠高於第二名馬來西亞的14946人,佔臺灣大專院校境外生總數的38%,可以說是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一位大學校長甚至表示,這個數字「已經可以養活好幾個中型學校了」。

  自2016年起,大陸還將進一步擴大開放陸生赴臺就讀「專升本」,招生名額由之前的1000名增至1500名,試點省份也由2個增至8個,包括廣東、福建、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遼寧和湖北。可以預期,赴臺就讀的陸生數量將會越來越多。

  校長親自出馬招攬陸生

  雖然臺灣大選後兩岸關係形勢不明,但島內各大專院校不諱言,大陸學生與臺灣同文同種,仍是臺灣高教最可能爭取的市場,「大家都在搶生源」。不少學校的招生人員也表示,陸生是臺灣高教最大市場,「再怎麼說也要努力招滿」。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勤跑大陸的高中和大學,辦講座,打知名度,成為臺灣高校一景。之前,臺灣靜宜大學為了攬生源,對陸生端出「優惠套餐」——全班成績前5名者可獲2.5萬元(新臺幣,下同)至5萬元獎學金,4年期間至少寒暑假出國遊學或當交換生1次等。銘傳大學也頻頻赴大陸「拋繡球」——就讀銘傳大學的學生,只要花5年時間(其中1年在美國),就可以取得商學或教育學雙碩士。招生負責人宣講同時也不忘博感情,直誇陸生優秀、勤奮,給臺灣校園帶來良好風氣。

  猴年春節剛過,不少私立大學又開始行動,赴大陸辦招生說明會,有些學校甚至是校長親自出馬。一位私立科技大學的招生負責人說,兩岸高教現況有差異,想在大陸招到好生源,就要多去大陸宣傳。比如,大陸的好大學清一色是公立,職業學校往往被認為是「差生的選擇」,但臺灣的職業教育並不是「二流教育」,甚至有二三十所大學的校長都是職校畢業生。說清楚了這個情況,才會有人願意報考。

  至於具體去哪些地方做宣傳,就靠各個學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畢竟臺灣高校雖然可面向上述8個省市招生,但由於人力、物力有限,不可能8個省市通通跑,通常只能挑幾個重點省市,尤其是有「宗族網絡」或「人際網絡」的先開始,便於打開知名度。有多所學校瞄準大陸廣東、福建、湖北等特定省份「出擊」,其招生人員表示:「先入為主的品牌意識對大陸來說特別重要!」

  輿論呼籲公平對待陸生

  雖然陸生對臺灣高教多有支持,但並沒有得到應有待遇。目前臺灣當局對陸生和外籍生、港澳僑生的健保及獎學金政策「大小眼」,已經引起陸生不滿。

  臺灣高校的其他外籍生和港澳僑生不僅享有健保,還有政府獎學金,優秀外籍生最高每月能拿3.2萬元,此外每月還有2.5萬元至3萬元的零用錢,有的人甚至還免機票。而陸生不僅要受「三限六不」限制,健保案也還卡在「立法院」,在臺讀書要繳納比臺灣學生還貴的學雜費及醫療保險費,花的都是自己的真金白銀,算下來花費要比其他學生貴得多。

  關卡重重,令人寒心。臺灣有優質教育資源,開放陸生赴臺本是雙贏互利。但是島內一部分人別有用心,高喊「交流是統戰」「陸生是間諜」,讓原本只是希望學習知識、體驗良好文化氛圍的大陸學生捲入政治漩渦,成為「民粹」的受害者。不少優秀的陸生正是因此在報考臺灣高校時望而卻步。僑生、外籍生尚且能享有應有的權益,陸生甚至連健保也沒有。人的生命健康權是最基本的權利,理應得到保障,這樣的敵意與歧視,對臺灣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臺灣學者朱學恆說,對於陸生,除了怕臺灣自己吸引力不夠之外,有什麼好怕的呢?只想別人開放、自己不開放,高牆和孤島心態最終損害的還是臺灣的競爭力。臺灣中正大學傳播系教師羅世宏也表示,世界各地都想盡辦法吸引優秀人才,很多海外高校每年都會以高額獎學金到大陸搶高考狀元,臺灣還要繼續把優秀陸生往外推嗎?

  其實,陸生需要的並不多,只希望能得到公平對待,如果不是處處設防,赴臺就讀人數肯定會更多。不少臺媒都呼籲臺灣當局及早賦予陸生應有權利,鼓勵他們前來求學,切勿任由民粹泛濫,讓兩岸教育交流遇冷、民眾心寒。

相關焦點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 臺灣高校見聞 給學生動手機會
    閩南網12月17日訊 常常有報導說臺灣的高校注重實踐,學生有更多發揮的空間。耳聞不如一見,上周本報記者前往臺灣遠東科技大學,親眼見識到臺灣高校在辦學理念、教學方式等各方面的獨到之處。更有大陸學生在該校的現身說法,讓我們對臺灣高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臺讀大學有機會就要爭取  上周,本報刊登了泉州十五中畢業生徐鎰芝赴臺上大學,並獲得2013韓國國際發明展金牌的相關消息。
  • 臺灣高校校長冀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加大力度
    臺灣高校校長冀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加大力度 2017-11-17 21呂明 攝   中新網福州11月17日電 (記者 林春茵)作為福建師範大學11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2017年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暨第六屆兩岸及港澳師範大學校長論壇17日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行。臺灣多名高校負責人受訪表示,兩岸教育交流合作應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大師生交流以破當前臺灣少子化困局。
  • 專訪臺灣義守大學校長:已準備好招收大陸學生
    多年來,義守大學熱心兩岸教育交流,是目前臺灣高校中接受大陸交換學生最多的大學。面對即將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義守大學有怎樣的規劃和準備?日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採訪了義守大學校長傅勝利先生。本網記者採訪義守大學校長傅勝利先生(你好臺灣網 圖)  傅校長表示,義守大學從一開始與大陸高校進行交流、合作的時候,就已經在為招收大陸學生作準備
  • 臺灣高校去行政化 臺大遴選校長帶頭衝破官派制
    在這方面,臺灣高校已經走在前面。過去20多年間,臺灣高校去行政化的步伐由法規修訂到具體實踐,走出了一條譽大於謗的「教授治校」之路。    遴選校長 臺大帶頭衝破官派制  大陸高校體制的特點,一言以蔽之,就是事業單位、校長官派。大學校長不僅是校長,亦是有行政級別的官員。
  • 申請到大陸讀書學生過多 臺灣一高中校長竟被調查
    中評社5月21日報導,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大陸高校成風潮,臺灣一所公立高中校長卻因此遭到臺當局「教育部」、「調查局」調查,認為學校在鼓勵赴陸!桃園市立武陵高中校長林清波直言,多少受到壓力,不過他認為學生去新加坡、香港讀書,多半能接受,為何去大陸就「感覺強烈」?為何不開放臺灣讓陸生多來臺灣讀書,互相影響,不是單向排擠。據了解,公立的武陵高中是桃園第一志願,今年有超過50名學生請校長寫推薦函申請大陸高校,比往年的個位數爆增,校長林清波今年3月17日受訪如實說明。
  • 山東師範大學校長唐波率團訪問臺灣三所高校取得積極成果
    10月10日至14日,應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彰化師範大學和中正大學的邀請,山東師範大學校長唐波率交流團先後對三所大學進行了友好訪問,就深化和拓展雙方校際合作關係,擴大本科生及以上層次的聯合培養規模,探討學生聯合培養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教師層面文化學術交流等事宜進行了廣泛溝通和洽談,達成諸多共識,取得圓滿成功。
  • 臺灣高中校長為學生「西進」寫推薦信 當局「關切」引質疑
    大陸方面今年2月底推出「31條惠及臺胞措施」以來,臺灣人才「西進」大陸意願高。臺灣應屆高中生「登陸」,向大陸高校提出入學申請的熱情空前。2月初臺灣學測剛剛放榜,獲得高分的畢業生中,有部分選擇申請到大陸就讀。  臺北建國中學是臺灣最具知名度的高級中學之一。校長徐建國介紹,該校今年申請赴大陸就讀的學生約70人,而2017年還僅有20人。
  • 齊魯師範學院校長林松柏帶隊赴臺灣高校進行工作訪問
    12月16日至21日,齊魯師範學院林松柏校長帶隊赴臺灣,對彰化師範大學、玄奘大學、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銘傳大學等五所高校進行了工作訪問,與相關學校的領導就教學、科研、校務管理、師資建設與服務教學等方面進行深度交流,為下一步加深合作奠定了基礎。
  • 臺灣各高校發榜 學生上大學要閃「地雷」
    摘要:本周,臺灣各高校發榜。公立大學為臺灣大學、臺灣師大、政治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交通大學、中央大學、中興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私立大學為東海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文化大學、中原大學、逢甲大學。
  •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訪大陸:歡迎大陸生赴臺學習
    中新網杭州11月23日電 (記者 江耘 實習生 黃慧紅)23日,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率訪問團來到浙江大學舉辦「新竹清華日」。在與該校學生交流時表示,臺灣高校歡迎更多的大陸學生到臺灣學習。  新竹清華大學1956年在新竹建校,位處臺北以南約100公裡,現設有理學院、工學院、電機信息學院、人文社會學院等,已成為一文、理、工均衡發展的學府。
  • 校長在清晨的食堂讓學生一個一個吃雞蛋……
    >近日有一段校長清晨在食堂讓學生一個一個吃雞蛋的視頻悄悄火了視頻中這位校長四川話「氣場全開」要學生一個一個吃雞蛋目之所及一個都沒放過↓↓↓「看不到我看不到我看不到我……啊還是來了」這位有明顯「躲避動作」的女生被校長輕輕一拍
  • 環球時報:內地學生遭打 香港高校在加速沉淪
    原標題:社評:內地學生遭打,香港高校在加速沉淪在昨天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與學生公開對話的「校長論壇」上,一名內地學生遭到當地黑衣學生的暴打,致頭破血流。發起攻擊的激進學生表示,那名內地生將一名當地學生推倒在了地上。
  • 臺高校校長:臺生競爭力慘輸陸生的關鍵在小確幸
    臺灣高雄大學校長王學亮(右一)(臺「中時電子報」)海外網3月17日電 據臺「中時電子報」報導,比起大多數求學態度積極的大陸學生,臺灣學生教育環境安逸、求知慾不高,致使競爭力遠落於人後,臺灣高雄大學校長王學亮接受問時建議,臺灣學生可去大陸沿海一線城市,通過交流、互相學習打開眼界,反思自身不足的原因,並直指臺灣競爭力低落的關鍵便是在「小確幸」。
  • 2016浙江臺灣基礎教育校長論壇在溫州實驗中學舉行
    來自臺灣的國中、國小校長與浙江省各地市中小學校長約100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現場,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主任施建國作了關於《技術讓教育變得更智慧》報告,來自臺灣政治大學的陳木金教授作了關於《學校創新經營策略》的報告,臺灣南華大學教授邱馨儀作了關於《創客教育在學校的實踐》的報告,最後,來自溫州實驗中學校長倪彤作了《心懷夢想智選未來》的報告。
  • 少子化衝擊下 臺灣高校出路何方
    而受到最直接衝擊的,莫過於島內的高校。 少子化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多年,根據島內教育機構的最新數據,島內有十二所大專校院註冊率未達六成,瀕臨「淹水線」,校數創近三年來最高。對此,臺灣觀光學院代理校長王燕軍表示,受少子化等因素影響,今年註冊率偏低,學校已停招併力拼轉型。
  • 臺灣真理大學校長林文昌率團到陝西參訪
    臺灣真理大學校長林文昌率團到陝西參訪 2016年05月11日 14:12: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
  • 安徽三十名知名中學校長走進廣東省「雙一流」高校
    ,增進了我省知名中學對中山大學的了解,為2019年中山大學在我省的招生宣傳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畢業於合肥市第六中學的洪曉萱和楊爽爭先恐後地向母校副校長牛和榮匯報了自己的學習情況,生源大戶蕪湖市第一中學校長龐定亞和樅陽縣浮山中學校長唐曉發更是被十餘個學生團團圍住,參觀考察中不時有校長和他們的學生留下激動的熱淚。在參觀學生雙創孵化基地時,外國留學生團隊給每位校長獻上一束鮮花,同樣讓參會代表們感受頗深。最後參觀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讓參會代表們感知到前沿科技交叉科學的無窮魅力。
  • 為什麼大陸高校在臺灣「一夜爆熱」
    不久前,臺灣公布了學測(相當於大陸的高考)成績,人們隨即發現,大陸高校一夜之間成了大熱門,申請去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了好幾倍,且申請者多為頂標(相當於大陸過重點線)成績,競爭相當激烈。忽如一夜東風來臺南是傳統的「綠色大本營」。去年,臺南女中申請赴大陸就讀的學生僅有2人,但今年多達20人,猛增10倍。
  • 夏東偉會見臺灣高雄大學校長王學亮一行
    新聞網訊 6月18日上午,臺灣高雄大學校長王學亮一行2人到訪我校。校長夏東偉在辦公樓201會議室會見來訪客人,雙方就進一步深化校際合作進行座談交流。 他表示,兩岸同根同源,擁有深厚的合作基礎,今後將進一步推動雙方優勢學科、專業的合作,促進兩校教師、學生的深入交流,互相借鑑、互通有無,謀求共同發展。王學亮介紹了高雄大學的基本情況以及現階段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對青島大學的快速發展表示祝賀和欽佩。他表示,將積極加強雙方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教師交流訪學、課程建設、學生短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