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左)品嘗遠東科技大學學生研發的果汁
遠東科技大學專門為學生發明作品設展館
閩南網12月17日訊 常常有報導說臺灣的高校注重實踐,學生有更多發揮的空間。耳聞不如一見,上周本報記者前往臺灣遠東科技大學,親眼見識到臺灣高校在辦學理念、教學方式等各方面的獨到之處。更有大陸學生在該校的現身說法,讓我們對臺灣高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臺讀大學有機會就要爭取
上周,本報刊登了泉州十五中畢業生徐鎰芝赴臺上大學,並獲得2013韓國國際發明展金牌的相關消息。此去臺灣遠東科技大學,我們見到了登頂臺灣島最高山峰玉山順利回歸的徐鎰芝。說到為什麼要爬玉山,徐鎰芝覺得,有機會就要去爭取,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這也是我來臺灣最大的感受。」
而據徐爸爸說,兒子原來雖然性格不是很外向,到臺灣後兩三個月,像變了個人似的,他們都不敢相信兒子能有這樣的水平。事實上,遠東科技大學的幾位老師並沒有覺得徐鎰芝有多內向,相反,在參加發明展籌備過程中,徐鎰芝表現得主動而積極,在推介自己的發明時,也是清楚明了、有條不紊。
開探索課大一開始團隊合作
還記得剛入學時,所有大一新生都會參加一個「盲蛇取珠」的遊戲。一群學生蒙著眼睛,畏首畏尾慢慢摸索前進。你可能一不小心就撞到樹幹,或者運氣超好在同學指揮下珠子滾得最遠。
「這是學校為我們大一新生設計的探索教育遊戲課程,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團隊默契和信任。」徐鎰芝很快就融入了集體當中。
對此,校長王元仁表示,大一新生剛入學,對班上同學都還不算熟識,通過遊戲可以讓全班增加互動,很快大家便打成一片。這是四年前開始的一項探索教育,要求大一新生體育課一定要安排兩周的探索教育課程。「比如『賞鯨船』,同學們要算準體重,全組人都站上平衡臺唱一首歌才算過關。」王校長表示,團隊中有人強悍、有人聰穎、有人善領導,各有各的專長,借遊戲訓練學生思考解決問題,要全部人都通過才算過關。
為貧困生開「幸福農場」愛心番茄義賣助學
在遠東科技大學校園的一個角落,有大約3畝的番茄地。正趕上一批番茄成熟,幾名學生正在採摘。學校研髮長葉彥良告訴記者,這是學校為貧困學生開闢的「幸福農場」,種植了好幾樣不同品種的番茄。
葉彥良說,相比以往的助學金政策,這樣的「幸福農場」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有勞有得」,更有意義。學生可以申請當「農場」的義工,每天固定時間到「農場」勞作,澆水、拔草、施肥等等。到了番茄成熟的季節,學生們就挎上籃子,穿梭田間,採摘番茄。「收穫自己親手摘種的果實,那感覺完全不一樣」。
遠東科大校長王元仁表示,5年前開闢的這塊「幸福農場」,除了讓學生體驗下田勞動,收成的番茄也由行銷系的學生配合義工們上街義賣,義賣所得,一部分作為學生的勞動報酬,剩下的作為助學基金,再次投放到幸福農場的開發建設中。「每個當義工的學生,每個月大約可以得到8000元新臺幣的報酬,而我們這個幸福農場每年的平均收入,大約在50萬新臺幣,基本可以實現自我運作。」
5年來,「幸福農場」幫助過不少學生,也創造過很多感人故事。正因為如此,這些番茄被稱為「愛心番茄」,資助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勤工儉學。王校長說,未來可能再加入菠蘿、芒果等其他作物,四季都能有作物上市,創造更大效益。
支持學生創意幫學生找準位置
在臺灣,不管是普通大學還是科技學校,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拳頭專業和特色課程。
創意、創新、創業,這是遠東科技大學給自己找到的一條特色之路。飯菜吃到後面太油膩怎麼辦?學生們想出了將盤子的表面設計成傾斜狀,還有人直接在盤底裝上可摺疊的小支架;工作室有多個電器如何省電?有人想出了感應裝置,只要人離開一段時間,電源就會自動斷開,人在靠近後,電源自動開啟……不管是多小的創意,在學校都會受到支持,並最終申請成為專利。
目前為止,學校師生獲得的專利件數已超過2600件,數量居全臺灣第一。參加世界級發明展也是碩果纍纍。自2005年來,每年都有師生以個人或合作方式創作各種發明,在國際發明展上大放異彩。大陸學生徐鎰芝參與的「柑橘精油萃取與應用」項目,正是在此環境下獲得了韓國國際發明展金牌。
赴臺求學,只要好膽你就來
對於大陸高中生赴臺讀大學,遠東科技大學校長王元仁坦言,通過高考渠道進入臺灣高校,是目前唯一的渠道。臺灣高校開放面向大陸招生,今年已是第三年。三年來,雖然每年均未招滿,但招生規模有所擴大,錄取人數也逐年增加。其中,2011年、2012年的招生計劃均為2141人(含研究生),最後註冊入學的分別為920多人和985人;2013年本科生名額1732人、研究生名額1118人,最終本科生有1234人錄取,加上研究生共1890多人。
「很多大陸學生和家長對臺灣高校招生雖然有興趣,但並不是很了解。」王校長介紹說,就本校而言,近兩年招生人數都在個位數,目前該校本科階段也僅有3名大陸學生,「在對學生的成績要求方面,只要達到本二批錄取線,就有機會被錄取。」
據了解,目前該校與泉州多所中學籤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定期在學術交流與科研、師生教育交流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定期聯合舉辦研討會、學術講學及科研合作等交流活動,鼓勵和安排教師到對方學校研究或參訪並提供科研技能提升和銜接,開展學生夏(冬)令營等交流合作活動。
「臺灣歌手阿妹有一首歌叫《好但你就來》,我想只要學生有想法,有追求,我們會提供更多的機會,歡迎他們前來。」王元仁校長說。(本網記者 葉碧玉)
責任編輯:hdwmn_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