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車馬坑謎有望揭開 發現疑為車馬器之物

2020-12-18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19日上午,湖北隨州市博物館考古隊負責人從當地曾都區村民樊從明家中收回了8件青銅器。經初步鑑定,這批青銅器是戰國時期文物。除1件銅錛外,其餘均為車馬器。

  有無車馬坑一直是謎

  這批文物傳遞的信息令人振奮:文物出土處很可能就是備受考古界關注的曾侯乙墓車馬坑。於1978年發掘的曾侯乙墓,因出土曾侯乙編鐘、青銅尊盤等珍貴文物而聞名於世。但該墓有無車馬坑一直懸而未決。

  「破爛」疑為車馬器

  11月17日,隨州市博物館考古隊負責人在擂鼓墩文物管理處轉移庫藏文物時,正在附近做工的民工樊從明告訴他,今年春上挖出了幾件「破爛」,不知有沒有價值。經詳細詢問,該負責人初步斷定「破爛」很可能是古代車馬器。

  文物出處可能為車馬坑

  原來,今年春天,位於曾侯乙墓坑不遠處的空軍軍械修理廠安裝新設備,樊從明等民工在車間內取土時發現了幾件「破爛」。

  左德田副研究員認為,這批車馬器的出土地距離曾侯乙墓很近,且紋飾與曾侯乙墓文物相通,因而,文物出土處很可能就是曾侯乙墓的車馬坑。也不排除是陪葬坑的可能。詳情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

  連結:關於曾侯乙墓

  1978年,湖北隨州發現了一座戰國前期的大型陵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樂器、禮器、兵器、金器、玉器、車馬器以及漆木竹器,另外還有一些竹簡,共計一萬五千件。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這個古墓出土了規模巨大、保存完好的古代打擊樂器——曾侯乙編鐘。

  關於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為青銅鑄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設計精巧,造型壯觀。雖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質還是很好。編鐘的出土令世界震驚,被譽為「世界奇觀中獨一無二的珍寶」,「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蹟」。(編輯:王秀)



相關焦點

  • 青銅時代——青銅車馬器大全
    車馬器是古代馬車上的青銅配件,在中國發現最早的年代的車馬器位於河南安陽殷墟。這些馬車多被埋葬於貴族的墓莽旁邊,一般一座車馬坑中埋放12輛車。多數馬車上有青銅製作的車馬器,有的車箱內還有兵器和駕馭馬車所用的器具,有的馬車邊還埋有駕車的馭夫。
  • 重慶酉陽縣侯氏淵源小考 ——以楠木鄉巖船溪侯氏為例
    (5)【侯習為侯加驃(從新譜得知,這其實是一個人,即侯加驃,字習為)系徐州將軍之職後生侯去邑】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徐州在江蘇省,和江西沒有任何關係。【侯眼侯撰侯君侯臣侯漢同七十餘人有功讓趙忠封……自歷於朱弘造反大戰翻陽湖(疑為鄱陽湖)曾記有交輩而曰:大祖侯眼落貴陽省……仲祖侯撰落酉陽州月臺上……季祖侯臣落城都省……叔祖侯君落湖廣……么祖侯漢在志屋徐州多年……】原文邏輯混亂,不好斷句,似有侯眼五兄弟夥同其他人加入某場戰亂先有功後戰敗從而導致兄弟五人各奔東西之意。猜測二:因為異地為官?
  • 馬家,侯家,誰是張氏家族「陽春白雪」
    正是德雲社的興盛為被拋棄的串擾賦予了新的生命,過去,我們聽相聲時,一點笑聲都沒有,因為無論是段子還是唱歌都有吸引力,在馬三立、馬季、劉寶瑞、侯寶林老先生死亡後,串擾變得越來越暗淡。最初,相聲會上有三位著名的相聲大師:馬家、侯家和張氏家族。
  • 薇婭聯手CEO帶貨,盒馬侯毅首播,5秒賣光600萬隻小龍蝦
    薇婭聯手CEO帶貨,盒馬侯毅首播,5秒賣光600萬隻小龍蝦 2020-12-14 15:52:08   來源:財經頻道
  • 胡夫金字塔發現神秘墓室 疑是胡夫木乃伊安身之處(圖)
    胡夫金字塔發現神秘墓室 疑是胡夫木乃伊安身之處(圖) 點擊進入>>>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綜合報導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試圖揭開埃及金字塔的秘密,但卻總未能如意。8月30日,英國《衛報》報導稱,兩名法國業餘考古學家有了「特大發現」,非常有可能掌握了揭開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秘密的「鑰匙」!
  • 中日之間發現一處海底遺蹟,疑為一夜沉海,或將揭開史前文明面紗
    約莫在上次冰河期,與那國島與九州島相接,並隸屬於九州島,也屬於琉球島弧,同日本列島隔海溝相望,曾為繩文王國的邊界,後於1510年併入琉球王國,歸八重山郡與那國町管轄,不幸的是,在1879年時,隨琉球王國一併為日本所佔。其實,與那國島除了自身的軍事價值之外,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於該處的海底遺蹟。
  • 故宮院刊︱曾侯之稱「南公」與南宮氏家族有關嗎
    建於南土的曾侯、曾侯犺之父、曾侯與皆稱「南公」,則曾侯或可世稱「南公」。這一前提對於討論早期曾侯的世系及南宮氏的祖源至關重要。南公就封與曾國世系根據葉家山M2所出犁子鼎,曾侯諫是成王初年岐陽之會的與會諸侯之一,犁子為在喪之稱,是時其母新喪故稱犁子。前文已論,伯適為曾國始封君,其子則代父就封。
  • 南陽:「不見冢」又發現10餘座大墓 王子朝奔楚之謎有望揭開
    5月30號,南陽市文研所在對「不見冢」墓區周邊進行鑽探時,又發現10餘座大型古墓葬,或為「不見冢」陪葬群。這一發現,將為揭開「不見冢」的神秘面紗、破解「王子朝攜周典奔楚」之謎提供重要支撐。相關遺址的全面調查,專家學者對相關問題的研究與探索,一項項研究成果的推出,一個個考古發現的面世,一篇篇對「王子朝攜周典奔楚」這一千古之謎進行的探尋、揭秘、獨家報導,最終引起中國史學界、考古界的重視與關注。
  • 馬有優劣之分:「騏驥」為優 「駑馬」為劣
    中華馬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歷朝歷代的經濟、軍事、政治層面上,同時也滲入到文字之中。翻開字典,以馬字為偏旁部首的漢字有上百個,其中有的已經逐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而有的依然被我們使用著。或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些字我們雖然能夠認出來,但是其背後代表的故事卻已經被我們遺忘。許慎曾在《說文解字》中對馬有過這樣一段詮釋:「馬者,怒也武也……凡馬之屬皆從馬。」
  • 關羽的「漢壽亭侯」該如何理解,是漢之壽亭侯還是漢壽亭之侯?
    在歷史上,關羽的爵位是漢壽亭侯,這是關羽斬殺顏良,接觸白馬之圍的時候,被曹操表請封拜的。這個爵位一直伴隨著關羽,畢竟是東漢朝廷封的,直到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關羽上表的時候也帶著漢壽亭侯的封號。不過歷來對"漢壽亭侯"這個爵位存在一定爭議,有認為是漢/壽亭侯的解釋,也有漢壽亭/侯的解釋。而後者的"漢壽亭"的具體位置也存在爭議。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AB兩地相距900千米,甲車由A地到B地需15小時,乙車由B地到A地
    題目A,B兩地相距900千米,甲車由A地到B地需15小時,乙車由B地到A地需10小時。兩車同時從兩地開出,相遇時甲車距B地還有多少千米?普通學生思路:方法一:問題實際求的是相遇時乙車行駛的路程。先算出甲車速度:900÷15=60(千米);再算乙車速度:900÷10=90(千米)。相遇時間是:900÷(60+90)=6(小時),乙車行駛路程是:90×6=540(千米)。
  • 樂山大佛重大發現!胸口處發現一密室,出土之物揭開千年謎團
    到了現代,交通逐漸便利,不再「蜀道難」的四川,為全世界展現了它多姿多彩的一面。這裡有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青城山,千古水利工程的都江堰,被譽為「天府之國」的成都……四川也因其潮溼多雨的氣候,形成了獨特的飲食習慣,引來了各地的吃貨,前來品鑑。四川就像是一個大寶藏,等待著人們發現,驚嘆。而本文今天所要說的就是位於四川樂山的世界最高的石刻佛像——樂山大佛。
  • 小暑三候是哪三個物侯?
    小暑三候是哪三個物侯?時間:2016-07-09 15:10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暑三候指的是什麼? 小暑三候是哪三個物侯? 小暑三侯是指什麼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一候溫風至 指小暑日後,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 珍珠泉大院史話(之十二)原創 /侯林 侯環
    紅塵似水,繁華如煙:珍珠泉大院史話(之十二) 原創 侯林 侯環 濟南作為自古以來的園林城市,美如罨畫,然而,在歷史的過程中卻有不少園林湮滅無存,且府縣誌中亦無記載。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海桐書屋詩鈔》卷之二 珍珠泉初冬景致 看到文章開頭的場面嗎?那可一點兒也不是虛構:一車兩馬,端的是隆重極了。
  • 白馬之圍後,曹操封關羽為「漢壽亭侯」,「漢壽亭侯」指的是什麼
    曹操以厚禮相待,任命他為偏將軍 。不久,袁紹派大將顏良、淳于瓊、郭圖等人攻打東郡太守劉延。對此,荀攸建議聲東擊西,輕兵掩襲白馬的作戰方略。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親自帶兵救援。顏良非常震驚,倉促應戰。曹操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擊之。雖然關羽在曹營,但他的心卻一直在蜀漢。關羽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在萬軍之中刺死了顏良。接著他拿出佩刀,斬下了顏良的首級,才回到曹營中。
  • 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曾被迫終止發掘,16年後再次啟動!
    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曾被迫終止發掘,16年後再次啟動!在說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之前,先來說說這座秦公一號大墓。2019年4月9日,在陝西鳳翔縣的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舉辦了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的考古挖掘儀式。
  • 樂山大佛發現的藏寶洞,現已出土兩物,現在揭開1200年前神秘傳說
    很多人知道四川有很多著名的景點,比如樂山大佛就很受人們的歡迎,然而,這種景點總是伴隨著一些無法解開的謎團,公元713年,一個和尚在山上看到一塊巨石,就刻了下來,後來一個流傳幾千年的偉大工程完成了,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樂山大佛,但是老陳聽說有人在樂山大佛裡發現了一個密室,讓我們和老陳一起看看吧
  • 比兵馬俑更有價值銅車馬:地下埋了2000多年,被譽為「青銅之冠」
    銅馬車的大小約為真實馬車的1/2,車、馬、御手全用青銅鑄造,通體彩繪,車馬器和部分裝飾則用金銀製作。這是我國考古史上發現最早、體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銅馬車,被譽為「青銅之冠」,現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銅車馬陪葬坑純屬「偶然發現」,1978年6月,考古隊鑽探人員在秦陵西側地下7米多深的土層中探出了一個金光閃閃的金屬馬飾,它就是古代馬絡頭上的一個金泡,由此揭開了秦陵銅車馬陪葬坑的序幕。1980年在局部試掘銅車馬坑時,在一木槨內出土兩輛大型銅車馬,出土時已殘破,經修復後恢復原狀。
  • 揭開解放軍軍馬之謎:太高大的不適合作為軍馬
    一匹軍馬為何能幫助騎兵所向披靡?  意想不到的擇馬標準凝聚了哪些智慧的結晶?  威風凜凜的軍馬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和平年代》走進全國唯一保留的軍馬場,為您揭開軍馬之謎。在抗戰的烽火中,這支騎兵部隊一次又一次對敵人實施突襲,神出鬼沒,曾讓日軍極為頭疼。劇中,騎兵們縱馬衝鋒、揮舞馬刀砍殺日軍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但也同時讓人心生疑問。在真實的戰鬥中,拿刀的騎兵面對拿槍的敵人,如何能在槍林彈雨中取勝?面對槍炮的轟鳴,軍馬不會受到驚嚇、失去控制嗎?這些威風凜凜的軍馬究竟有何過馬之處呢?  軍馬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比較陌生,離生活比較遙遠的話題。
  • 河北元氏縣村民挖寶,揭開3000年前神秘古國,警方24小時封鎖現場
    黃河也被人們尊稱為「母親河」,一直都被中國人奉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而在黃河流域曾發現大量的古文化遺址,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是位於河北石家莊的元氏縣的古遺址。元氏縣是河北著名的文物古縣之一,據史料記載,元氏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趙國的趙武靈王將長子公子元分封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