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日本東京推出了新的城市logo(徽標)「& TOKYO」,並且計劃了高達5億日元的品牌推廣預算。這個新徽標的理念是「連接」,在這個圖案裡的連接符號之前,可以放置各種詞語,意思是東京是一個把傳統、現代以及各種文化連接起來的城市,每個遊客在這裡都可以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體驗,而這個徽標則成為一個平臺的象徵,旨在將東京多樣的吸引力連接到世界。設計者希望通過這個徽標傳達出東京獨特、優質、令人激動、愉悅和舒適的五大特質。
如今的城市,大多已經意識到了城市標誌圖案很重要。翻翻新聞,僅僅在最近一個月內,包括海南萬寧、河南南陽在內的好幾個中國城市正在開始徵集或者剛剛公布新的城市徽標。
徽標大抵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人的圖騰。除了信仰功能,原始的圖騰就已經具有了標示部落身份,凝聚部落群體的功能。後來不同的家族、國家都有了徽標區別敵我和血緣。而西方學者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徽標的歷史要追溯到12世紀的歐洲的紋章。紋章也叫盾章,是由專人設計的以盾牌形狀為主的圖樣,為中世紀滿身盔甲的戰士們用來在戰場上最快速的判斷敵我。可以想像,對於當時以文盲為主的百姓來說,這樣的圖式總是一目了然容易辨識,所以從戰場被廣泛應用到了個人、家族和其他類型的團體中。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西方城市的徽標都是盾牌形狀的,比如倫敦,雖然作為創意產業的發源地,倫敦如今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現代設計,比如倫敦奧運會徽標,但倫敦的城市徽標仍然是傳統的造型:白底盾牌上一個紅色十字架,兩旁各有一條龍扶著盾牌。
城市標誌圖案有什麼意義?在近幾十年裡,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開始接受了城市品牌的觀念,向商業企業取經,逐漸拋棄了過去的傳統城市徽標圖案,取而代之一些新的現代設計,目的是把城市、地區甚至是國家打造成一個市場產品,吸引更多的遊客和投資者的目光。雖然同時懷舊的人也非常不滿這種改變,《紐約時報》去年曾經在嘲笑多倫多的新徽標時刻薄地說,城市徽標並不能立刻改變人們對城市的印象,這就好像冰箱裡的燈泡一樣,跟冰箱的製冷功能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傳統徽標設計者們也對現代城市徽標不甚滿意,覺得那些高貴的特質沒有了,畢竟傳統的紋章對於色彩、構圖、基本元素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不過,這些懷舊的情緒似乎並不會影響人們繼續重視現代設計的城市徽標。
現代最成功的城市徽標要算是紐約在1977年設計的「I?NY」(我愛紐約)了,三十多年來被全世界各行各業廣泛借鑑,不僅是大部分的旅遊城市都有這樣的一個借鑑版,就連我當年從大學中文系畢業的紀念T恤上,也印著「我?抑形摹鋇淖盅U飧齷氈甑牟械憔Ψ晟囊饉跡蛭?975年,紐約遭遇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幾乎破產。這樣一個現代徽標的誕生,用柔軟的心重新塑造了紐約的形象,一個不管是最堅強有韌性還是最脆弱玻璃心的人都會愛的城市。於是,這樣一個危機中的城市,卻奇蹟般地被熱銷到了世界各地,並且走出了破產的陰影,反而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最繁榮的城市。
另一個成功的例子是阿姆斯特丹。過去這座城市一直被毒品和賣淫的負面形象籠罩著,而在2004年推出的新標誌「I amsterdam」(我的阿姆斯特丹)也是借用了英文的文字遊戲,把阿姆斯特丹的英文名字拆開,用紅色寫「I am」,白色寫「sterdam」,展現了這座城市的包容性。這樣一個醒目的徽標迅速地將一個積極意義上的阿姆斯特丹形象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