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三地行
許多年前讀過著名作家沈從文小說《邊城》,書中描寫的湘西,風光秀麗、民風純樸,翠翠悽美愛情、天保兄弟、儺送、擺渡船爺爺,人物形象性格鮮明,過目難忘,謳歌了人性美。小說留給我深刻的印象,讀後回味無窮。作家也許沒想到,小說《邊城》問世幾十年後,竟然成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重要的助力,真應了「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意境。目前,建於清朝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鳳凰古城變身網紅打卡地。前幾天,我跟著「絕美湘西」旅行團,乘中巴車從張家界市行程4小時來到鳳凰古城,尋覓感受《邊城》小說中描寫湘西桃花源裡的風土人情。
湘西三地行
湘西三地行
晚八點中巴車才到鳳凰古城廣場,導遊說:「大家不要著急,古城到晚上十點才進入狂歡夜狀態,那時才能欣賞到古城風彩」。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等待著乘景區接駁車進古城。我們到酒店已是晚九點多,行李放下,導遊帶大家到「南華橋」,橋上路燈是鳳凰造型,漂亮別致。沿臺階下到鳳凰古城沱江邊,沿江兩岸酒吧、歌廳、舞廳、商店流光溢彩、人聲鼎沸、喧鬧震天,靚女帥哥活力四射、激情澎湃揮灑著青春年華。沱江上高掛紅燈籠小船緩緩行來,放的河燈星星點點,在夜空中絢麗多彩。江面有獨木橋,跳巖橋墩,沱江跳巖橋是鳳凰古城的標誌性景點之一,位於古城北門外的沱江上,全長約100米,共15個巖石墩。沱江跳巖橋建於清康熙年間,當年這裡是東北向進出鳳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人經過時必須踩著這一路巖石,一跳一跳地過河去,「跳巖」便因此而得名。從跳巖橋中段眺望沱江,可欣賞到古城美景,能將兩岸吊腳樓、對面的虹橋,和來往的小船,盡收眼底。「老夫聊發少年狂」,我在獨木橋、跳巖橋來回張開雙臂跳躍穿梭,仿佛回到無憂無慮年青時。上岸後看了始建於明朝洪武初年的鳳凰虹橋,虹橋橫臥於沱江之上,橋面上的建築風雨樓,以它的壯觀精美聞名遐邇,成了古城一道獨特的風景,咱也行走一番這座有六百多年悠久歷史的名橋,我覺得這座虹橋風雨樓能與瘦西湖上「五亭橋」媲美。
湘西三地行
湘西三地行
第二天,導遊帶著大家行走昨天晚上到過的地方,看到了南方長城雄偉英姿,鳳凰古城曾經是明、清朝時期的靖邊軍事重鎮,「苗疆咽喉」,素有「六千居民,八千兵」之名。東西南北城門樓,古城中心有「鬼才」稱謂的書畫大師黃永玉,創作栩栩如生的鳳凰展翅銅雕像,給我留下驚豔感覺。行走在紅石板街道上,商店林立,遊覽著古城名人故居,感嘆湘楚文化在古城這片奇山秀水沃土中,滋養出以熊希齡、沈從文、黃永玉為代表的政治家、作家、畫家。古城特產鳳凰薑糖、鳳凰血粑鴨、湘西臘肉、湘西獼猴桃、湘西米豆腐讓我大飽口福。
湘西三地行
湘西三地行
從古城出發到「墨戎苗寨」遊覽,墨戎是苗語,意思為「有龍的地方」。地處吉首市、保靖縣、古丈縣交界處,扼守洞庭湖湖區前往湘西大山深處的交通要道,為古代南方長城北方起點。墨戎苗寨是湘西自治州古丈縣墨戎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墨戎我們品嘗了苗家招待貴賓的長桌宴,苗族姑娘身著民族節日盛裝,天籟之音唱響耳熟能詳的流行歌,苗族民歌,苗族小夥子身著民族服飾,表演苗家雜技,給午餐增添節日氣氛,讓遊客享受了苗家貴賓待遇。餐後,跟著苗族姑娘導遊進苗寨,她給大家說:「入鄉隨俗,見苗族小孩不能摸頭,進苗家不能踩門檻,請大家尊重少數民族習慣」。進寨門時,和守護寨門身著盛裝漂亮的苗族姑娘對了歌才放我們進寨,這個苗族村落是苗家人原住地,沒有商業開發,保持著原生態。我們沿著彎曲小路行走,進了有代表性的一家,聽主人說:」苗族的沿革,信仰的圖騰,服裝花飾,苗家人對銀子喜愛的意義」,學到了很多苗族知識。現場觀摩苗族銀飾鍛制技藝,這是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技藝。這種傳統工藝系手工製作,看工藝師製作的全流程,讓觀者讚嘆。
湘西三地行
湘西三地行
從苗寨向芙蓉鎮出發,芙蓉鎮原來叫王村,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鎮,因村口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又稱「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芙蓉鎮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永順縣。我第一次知道芙蓉鎮,是讀過小說《芙蓉鎮》,當年讀書感,深為作家精準把握農村題材在變革中功力所折服。後來該書獲得1982年第一屆茅盾文學獎,說明小說得到了讀者、專家的認可。1986年經著名導演謝晉改編成同名電影。因姜文和劉曉慶主演的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電影魅力反響巨大,轟動一時,王村遂更名成芙蓉鎮。乘擺駁船過酉水河到村裡,我問開船的師傅:「河水有多深」,回答:「五六十米深」。王村東側有一條營盤小溪,湍急的溪水從北向南即將匯入酉水時,突從懸崖飛瀉而下,形成一條高約60米、寬約40米的瀑布,氣勢宏觀。王村瀑布分為兩級,飛流先從崖頂直瀉而下,撞擊在第二級的石層上,激起巨大水花,飛向天空,然後帶著漫天的水霧,再從天上飛下來,匯入酉水。穿行在芙蓉鎮瀑布洞,我們疑似到「花果山水簾洞」穿越,我看比著名黃果樹瀑布洞毫不遜色。出瀑布洞,在碼頭上看到一副氣勢磅礴的楹聯,上聯「湘鄂古道馬幫揮鞭越澗翻山橫穿武陵連三郡」,下聯「楚蜀通津舟楫競發破礁劈浪磐踞酉水第一關」,橫批是「王村」。從神釆風揚楹聯中依稀浮現出芙蓉鎮已經遠去的榮光,這裡曾是西漢酉陽縣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在對岸懸崖上,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唐伯虎的崖刻「楚蜀通津」四個紅色大字依然清晰、醒目,顯示著這裡曾經的輝煌歲月。我獨自去尋找小說、電影裡的那條青石板街,上到一條石板街。因為水上交通便利,也帶動了商貿發展,長達五裡的青石板長街,從碼頭開始拾級而上,貫穿整個古鎮,兩邊是板門店鋪、土家吊腳樓。在2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五裡石板長街見證了芙蓉鎮的歷史變遷,也見證了這個昔日「小南京」的繁華鼎盛。據史書記載,在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芙蓉鎮的客棧和店鋪就有500多家,每日騾馬千餘,每日來往商賈達到2千餘人,這條蜿蜒曲折的石板街,像雲梯一步一級緩緩而上。我問街邊商家:「這是電影芙蓉鎮的拍攝現場嗎」,商家說:「是這裡,我身後的吊腳樓就是電影裡劉曉慶扮演的胡玉音跳窗戶取景處」。
匆忙趕到碼頭返程,住宿張家界武陵源區,下篇分享暢遊武陵源。
文章創作者:凌紀元
欣賞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讀書狀態。
嚮往從容、簡單、平和,「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人生境界。
退休後,揀起筆在報紙副刊版刊發50餘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