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消費降級」這個詞,在微信朋友圈裡時常出現,而周一與一位朋友共進午餐時,讓我對「消費降級」有了新的感悟。
我的這位朋友,三十歲的建築事務所合伙人。印象中他請我吃飯,都是嘗鮮各國料理,但那天卻請我在一家樸素的餐廳共進午餐,結帳時我還發現他竟是用了某團的折扣。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不是所謂的「消費降級」?
聰明的消費是定向並且有預見性的。
像我朋友一樣,踏入中產或者說領著中產收入的這一部分人,往往認知清晰又篤定,不容易改變,也不屑於改變。在服務經濟的不斷迭代中,聰明的消費往往需要擇善固執。
餐廳的包間充足且對會員開放不另計費,加上服務與地理位置,這是選擇成為會員的基礎,菜品味道是持續忠誠的必選項。
在這裡有道理的性價比其實是消費場景給我們帶來的附加價值增長,從而給消費者更多決定選擇的考核標準,正所謂此消彼長,服務消費不僅沒有降級,反而在快速升級中。
聰明的消費是對自己好的。
中國有句話叫「千金難買我樂意」,無論在什麼消費環境下,經濟允許的範圍內,愉悅自己是消費的一大動力。
選擇地鐵與球鞋是對於運動熱戀期的自我認知,瑜伽館、健身房、拳館類運動消費也同樣是對自我的關懷。還有一類認知,他們趨近於選擇能給自己身心帶來好處的消費,吃素餐還有選擇少食多餐都符合對於健康養身的追求。
在這裡有道理的性價比是建設新的消費習慣,是我們對於自己和時間的掌控,由自律帶來的自由,在較長時間內,帶給我們精神與身體上的改變。
說到底,消費到底是降級還是升級,不用去在意,聰明的消費一定是正確的選擇。有道理的性價比,在這裡絕非單純的價格,而是對自我認知清晰了解後,明白生活中的哪些是必需品,不論務實的還是務虛的。
對於被選擇的實物產品與服務產品而意味著更為嚴苛的品質考驗,尤其是吃進嘴裡的,更需要360度全方位監控產區與製作過程。就像法國翡馬出品的葡萄酒,帶有一瓶一碼系統,隨時檢測酒品與來源,真正做到從產地直達餐桌,給你最健康有機的葡萄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