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人,武術大家」——嶗山全真金山派高道匡常修的傳奇故事

2020-12-20 墨城尚書

嶗山,自五代殘唐起,僧人云集,名道迭起,代不乏人,昔有華蓋老仙劉若拙、真人丘處機等數以千百計道教大師,各領風騷,肇基於前;今有道長匡常修,道業深邃,繼踵於後。

匡常修(1905-1993),原名匡桂林,字華泉,號「山原」,別號「臥雲居士」。後改名匡常修,字和陽,道號「圓覺子」,別號「一炁道人」。全真道金山派高道,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陰曆二月初四日生於膠州城裡,祖籍原膠南縣石灰窯子村,先後居住在膠州城翰林院、郭家莊、蜈蚣街、辛街等地。先後擔任過山東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山東省政協委員、青島市道教協會會長、北京大學武術協會名譽會長等職務。

他自幼喜習武好道,民國元年(1912年),匡長修道長8歲入學堂讀書。兩年半之後,因母親生病而輟學,後母親病故。在少年喪母的悲痛中更加奮志,民國五年(1916年)改入私塾,拜董紀惠為師,在貧困中又發憤攻讀兩年,先後讀了4年半書。

民國七年(1918年),匡長修道長14歲,因家庭生活所迫,便停學和同裡車氏結婚。連續生子養女,生活更加困苦,匡長修便踏入社會開始謀生計,先後去高家同聚福糕點鋪、衙門糧房、坊子街同興福學徒,業餘讀書、習武。

民國十年(1921年)匡長修道長17歲,去青島四方膠縣籍高家興華店學鞋匠,學成後,去王臺高家鞋莊當夥計。

民國十一年(1922年),匡長修道長18歲,返回膠城,自己先後獨立經營全真靴子店、新大鞋店。鞋業開成後,匡長修讓給二弟經營,自己另攻中醫,業餘習武,帶徒弟,醫道武術大進。

民國十四年(1925年),匡長修道長21歲,說服了妻子,背著父親,到膠南縣臥雲庵出家做了道士,後日本鬼子燒了廟,又返俗歸裡。

民國十九年(1930年),匡常修26歲時其妻車氏病故,因見社會黑暗,世事艱難,次年,早有出家為道之心的匡常修遂離家出走,投奔嶗山白雲洞出家修道。拜其叔父匡真覺道人為師。匡真覺是武當派傳人李是卿的徒弟,道術與武功俱有根底,匡常修在其教誨傳授下,日益道深業精。

白雲洞屬道教全真金山派。該派開山祖為明代的孫玄清道長。孫玄清原為全真龍門派道士,因遇武當內家拳祖師張三丰授道法及拳技,得其精髓,欲世代弘揚光大,獨樹一幟,遂於嶗山明霞洞創立全真金山派。至匡常修繼承衣缽,已是第二十一代。30餘年來,他先後在白雲洞、明霞洞、凝真觀、太清宮修行過,他是道家內家拳的高手,當年人稱「匡飛腿」,據說跳起來能連續踢出三腿,這種迅捷和平衡的能力是很驚人的。道教武術界,有「南郭北匡」之稱。南郭是指武當派郭高一。【郭高一道長(1900年-1996年),河南省商丘市人。武當山道教協會成立後郭高一為武當山道教武術總教練,1993年隱修於湖北九宮山,1996年郭高一道長羽化於九宮山。】北匡指的就是嶗山道教玄真內家拳創始人匡常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匡常修積極參加各項反帝愛國活動,1952年被推選為青島市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農業合作化高潮時,匡常修參加了嶗山的道觀和寺院組成的佛道教生產合作社,為醫藥組負責人,在滄口明真觀內行醫治病,醫術高明。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嶗山的廟宇遭到破壞,匡常修亦被遣回原籍膠縣,在城關公社中雲生產大隊當了14年醫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對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遣回籍的僧、道人員落實了政策。1980年春,匡常修回到嶗山太清宮任監院,同年5月,被選為中國道教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1982年被推選為山東省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並為青島市政協委員。1985年被選為山東省道教協會籌委會副會長,1989年被選為青島市道教協會會長。1993年1月18日羽化飛升,享年89歲,他主持嶗山道務的功德將永載中國道教史冊。

相關焦點

  • 發現青島:嶗山道士的傳說
    小說中有嶗山道士一壺酒七八人久飲仍喝不幹,「剪紙如鏡,粘壁間」,成為月亮,一支筷子成為美女等等故事,但小說並非宣揚這些,而是批評想不勞而獲的人。小說文採斐然,情節生動,讀者眾多,來嶗山者多慕名要見嶗山道士。
  • 山東嶗山發現「北鬥七星陣圖」道教石刻
  • 「青山環繞,巨松周匝」——記嶗山華嚴景區明道觀
    華嚴遊覽區位於嶗山景區東部,南接太清,北靠仰口,西通巨峰,東臨黃海,是嶗山唯一的佛教景區。改名前叫棋盤石景區,由於棋盤石景點在野山中,普通遊覽路到不了,因誤導遊客,故改名為華嚴景區。,它始建於唐代,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由嶗山道士宋天成重建。
  • 嶗山太清宮|雲山道家,碧海仙居
    太清宮,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是嶗山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一處道教殿堂嶗山太清宮背倚的居中主峰名為老君峰,左為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依次而東,右為重陽峰、蟠桃峰、王母峰依次而西,宮在峰下,大海當前。嶗山方圓百裡,宮觀星羅棋布,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其中以太清宮最負盛名。據記載,漢時有江西瑞州府張廉夫棄官來嶗山修道,築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廟」。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道士李哲玄來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後稱「太清宮」。金章宗明昌年間,全真道士丘處機、劉長生等曾在此弘闡全真道。劉長生在此創全真隨山派,信眾甚多,太清宮便成為道教全真隨山派之祖庭。
  • 史話嶗山丨丘處機:我與嶗山的不解之緣
    圖丨攝影 仲磊  這兩塊刻石,看起來不起眼,但卻承載著嶗山歷史上的榮耀和地位。想要了解其中背後的故事,就不得不將時間撥回到元朝,不得不將目光安放在一位傳奇人物身上,他就是丘處機。  一個人,承載著一個劃時代的過渡,承載著一方宗教的命運,承載著一種文化的嵌入,從他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嶗山的前生,閱懂嶗山的今世。  那麼,丘處機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他又為嶗山道教的發展留下了什麼樣的意義?
  • 武術道術都是一絕,曾擔任北大氣功協會會長,嶗山派掌門人
    今天介紹的這一位道長,可以說是一代奇人了。人物簡介匡常修,俗名匡桂林,字華泉,號山原,別號臥雲居士;出家後,改道名匡常修,字和陽,別號一器道人,當代著名道士。匡常修道長生前任青島嶗山太清宮住持,還身兼中國道教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武術氣功學會第一名譽會長、、山東省政協委員、等數職,愛國愛教,傳經講學,弘揚武術,倡導氣功,振興醫學,名揚於世。
  • 青島嶗山一日遊攻略路線推薦 門票交通景點介紹等(圖)
    青島其他景點》》青島極地海洋世界》》青島方特夢幻王國 》》青島金沙灘海水浴場 「尋真悟道」文化之旅  嶗山太清宮——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主要景點  太清宮:是嶗山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一處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嶗山風景區旅遊價值最高的宗教建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生靈神奇的古樹漢柏、唐榆、絳雪,仙道傳奇中嶗山道士穿牆的影壁、踏雪無痕的逢仙橋、蒲松齡著書亭等等均薈萃於此。遊客慕名而來,尋古訪幽、尋真悟道,文脈源遠流長、歷史彌盛。  明霞洞:由巨石疊加而成。
  • 融氣功、武術為一體,青城山獨具風格的「武林高手」——張至益道長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認識認識從古至今在青城山修道的高道吧! 張至益道長 張至益道長(1902—1992),又名張信益,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原籍四川資中。他生於成都,幼年父母雙亡,依舅父住樂山。
  • 道教全真教對人生的啟示
    全真教創建於金元時期。王重陽祖師得到鍾離權、呂洞賓等仙人的傳授,再加上自己在活死人墓刻苦修行悟道,才建立起來影響了中國一千多年的全真教。全真教建立之後,通過全真七子的大力推廣,不久便在北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中國道教中與正一道地位等同的兩大教派之一。
  • 嶗山故事 | 靜依解道:帶你走近嶗山道士,解密嶗山之道!
    嶗山道教建築群,始於西漢,唐宋續建,金元鼎盛,逐漸發展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後延至明清,呈「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態。而說到讓嶗山道士真正在熒幕上家喻戶曉的,應該是198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木偶動畫片《嶗山道士》。
  • 山東青島嶗山開啟冰瀑模式,好客山東歡迎大家來觀看
    一大早就被嶗山一年一度的冰瀑美景模式刷屏了,銀裝素裹的嶗山,好像凍結了時間一樣,好多人看到如此震撼的美景直呼今年冬天好想去嶗山旅遊。嶗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
  • 美景山東║海上第一名山——青島嶗山
    嶗山形成於億年前的白堊紀,經過漫長歲月的風吹雨打,天工造化,形成了雄偉、壯觀、奇特、秀麗的地貌形態。嶗山東部和南部緊臨大海,形成山海相連的獨特景觀。山下,海岸蜿蜒曲折,岬角、海灣以及大小島嶼星羅棋布。海上看山,群峰聳立,雲霧繚繞;登山觀海,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風疾波湧之時,但見「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山海奇觀」,令人流連忘返。嶗山資源豐富。
  • 嶗山的美竟有這麼多面,你最喜歡哪一面?
    早在秦朝之時便有「勞山」之名,唐代玄宗皇帝派道士前往煉丹,又更名為「輔唐山」;全真道掌教丘處機又易名為「鰲山」... 從嶗山之名的變換中便可得知嶗山歷史之渾厚,源遠流長。多少多少年前,嶗山曾是汪洋大海,後來,地殼運動撞擊,嶗山才漸漸崛起。
  • 山東旅遊:青島嶗山南線行(圖)
    來青島的人大多都要到嶗山看一看,然而嶗山實在太大了,這是記者於第三次嶗山南線一遊的突出感受。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末期,記者首次來青島時就曾到此一遊。現在雖然記憶模糊,但仔細想來那次是去的北九水,即嶗山的北線風景區。
  • 海上第一名山,王重陽所創全真教在此發揚
    嶗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裡,為嶗山主峰。嶗山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一句古話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 遊青島嶗山,體驗山海奇觀
    遊青島嶗山,體驗山海奇觀嶗山是令人神往的道教名山,古往今來,皆以「山海奇觀」稱頌嶗山。到了青島不到嶗山等於沒到過青島,嶗山是要去看看的。《聊齋》中有一篇《嶗山道士》,講到一王姓慕道的年輕人來到嶗山,跟著仙人學得「穿牆術」,結果他回家去稍微一賣弄,就不靈驗了,以失敗告終。傳奇中的嶗山道士穿牆的影壁就在此宮中。
  • 中國海岸線最高山,海上第一名山,青島嶗山
    這裡有特別的感覺,覺得那裡有仙氣,去嶗山,在山海大觀之間,更感受到了這仙境般的風採,嶗山旅遊一般需要一天。嶗山被大海擁抱著,我們可以有機會在遠古的山上聽今天的故事,看著今天的大海為未來而雀躍,許多悠久的往事,在這動靜之間的幻化中溜走;今天的心跳就在這裡停止吧。
  • 海上第一名山——嶗山
    青島市民最引以為傲的山當屬嶗山,嶗山風景秀麗 景色怡人,歷史悠久。嶗山是道教名山,自春秋戰至秦漢時期,就有方士、巫師在嶗山餐霞修煉,唐宋兩代嶗山道教肇興,元明兩代達到鼎盛,至清代不衰。道教全真去過嶗山的都知道,嶗山有「十裡不同天」之美。一山之隔兩重天,指的是太清和九水。太清遊覽區三面環山,面向大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 嶗山故事:魂牽夢繞的仙居生活,你好,嶗山!
    ,是因為那則《嶗山道士》的故事,故事裡點石成金,穿牆而過的玄妙法術,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去嶗山尋道。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我執著的迷戀,總會夢到嶗山。正在忙碌中的你,是時候慢一點了,來嶗山吧,慢下來,也許生活會不一樣。
  • 海上第一仙山,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嶗山到底有多「仙」
    嶗山位於青島市東部,古時被稱為牢山、勞山等,勞山古是東夷地,春秋時屬於齊國,巨峰海拔11232.7米,是嶗山主峰,形成了一座獨特的山巒,與大海相連,海上看山,群峰聚集群,雲霧盤旋,登山看海,煙波漫漫,水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