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和酒,不是一般的醉人,盡顯李白風骨的4首詩!

2020-12-13 國學史記

詩和詞,是我國傳統的文學體裁,詩歌以唐詩為盛,詞賦則以宋詞為宗。

如果說唐詩是一首韻律優美的歌謠,那麼李白的詩就是這首歌謠裡不可或缺的音符。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李白的詩和酒,不是一般的醉人,盡顯李白風骨的4首詩!

李白的詩和酒·第一首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詩解】

在花叢中擺上一壺好酒,沒有人作陪,我獨自斟飲。

我舉起酒杯,邀請月亮與我小酌一杯,我、月亮還有影子,我們湊成三人。

月亮不會飲酒,影子也只能隨我而動,但有它們作陪,我很知足,趁著春光大好要及時行樂。

我歌唱,有月亮傾聽;我起舞,有影子相隨。酒醉時我們交相歡樂,清醒後我們各奔東西。

今晚的忘情遊樂永世難忘,我們約好了,下次會在天上的銀河相會。

【背景】

這首詩寫成於天寶三年的春天,當時李白在翰林院任職。但是這時候的唐玄宗荒廢政事,李白不能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於是整日沉迷在花前月下裡、推杯換盞間。

李白的詩和酒·第二首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詩解】

春風吹來滿店揚花,吳地女兒壓榨出美酒,勸酒客們品嘗。

金陵的年輕朋友們,都來為我送行了。

臨走之前,行者與送行者,我們一起盡情暢飲。

請你們問問那濤濤東流的江水吧,這為我送別的情誼,與它相比,誰短誰長?

【背景】

李白號青蓮居士,他是在四川省的青蓮鄉長大的,李白出蜀後曾在金陵(南京)逗留了有大半年的時間。開元一十四年,李白決定離開金陵前往揚州,臨行前友人與他飲酒作別,他寫下這首作別詩。

李白的詩和酒·第三首

《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詩解】

金色的酒杯裡盛放著美酒,玉質的餐盤上裝點著佳餚。

我停下杯盞扔掉碗筷,不思飲食;我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中茫然。

想要渡過黃河,冰凌卻堵塞了河川;想要登上太山,大雪卻封閉了山崖。

聽聞:呂尚閒居時,曾在碧溪上垂釣;伊尹受聘前,曾在夢裡乘舟路過太陽。

行路難啊!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哪呢?

總有一天,我會乘著長風破巨浪!高掛航帆濟滄海!

【背景】

李白奉詔入京後曾任職翰林院,但他的一腔抱負與才情並未受到重視。兩年後還因為奸臣的讒言與排擠,被玄宗「賜金放還」。被逼出京、前途無望,李白把滿腔悲憤化作詩篇《行路難》。

李白的詩和酒·第四首

《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詩解】

看到天空中縹緲的雲彩,人們就聯想起貴妃飄逸的衣裳;

看到庭院中盛開的牡丹,大家就聯想到貴妃嬌美的容顏。

春風輕輕拂過欄杆,牡丹花在露水的滋潤下,越發豔麗透亮。

這麼出眾的美人,如果不是在傳說中神仙居住地方能看見,那就只有在王母娘娘的宮殿裡才能遇到了。

【背景】

《清平調》共有三首,這是其中之一。天寶二年春天,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庭園裡觀賞牡丹花,貴妃想看歌舞,玄宗想聽新樂府,於是詔李白進宮寫下三篇樂章,作為伶人舞蹈的伴奏。

(文章編寫:國學史記;文獻依據:《唐詩鑑賞辭典》;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關於李白的詩酒人生
    愛酒如命的李白,詩作中多在醉時寫。 被人稱為詩仙的他,無酒不成詩。和所有不得志的詩人一樣,李白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奮鬥。 而作為古人,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方法便是 ——致仕。 這其中的追逐、欣喜、彷徨、失落都化為杯中酒,喝進肚裡,寫進詩裡。
  • 千年酒文化:李白與酒,瘋子與詩
    當然,唐代歷史上,喝酒最有名的,就屬李白爺爺了,沒有「之一」。杜甫《飲中八仙》裡寫到,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看見沒,就連大詩人杜甫都如此佩服李白喝酒。沒準杜甫還輸過酒呢 李白的一生矛盾與浪漫,使李白愛酒成為必然。王安石語「白詩近俗人,易悅故也;白識見汙下,十首九說婦人與酒」。
  • 李白的7首飲酒詩,字裡行間,他的詩酒年華,美得令人沉醉!
    李白李白愛喝酒,愛寫詩,飲酒詩也比其他詩人多且好。酒,貫穿了他的生命,貫穿了他的時光。讀他的酒詩,和他一起喝,一起醉,真是妙不可言。今天我們要讀的就是李白的7首飲酒詩,字裡行間,他的詩酒年華,美得令人沉醉!1、《客中行/客中作》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當時一看到這句詩,頓時覺得快意,有種俠氣滿腔的感覺。
  • 杜甫給李白寫了12首詩,李白只給杜甫回了兩首
    」(聞一多《唐詩雜論》)兩個偉大的詩人有了交集,按照咱詩詞圈的慣例,得互相贈詩,於是,人們發現,杜甫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確定只有兩首,這個,就有點尷尬了。起碼杜甫對李白不是。回顧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兩人聚了三次,晚上睡覺蓋一條被子,白天手牽手出去玩。三次會面,讓杜甫回憶了一生。隱娘總結了杜甫寫給李白12首詩,縱觀杜甫寫給李白的這12首詩,足見杜甫對李白的深情。
  • 愛喝酒的詩仙李白,詩文深得唐太宗喜愛,杜甫:李白鬥酒詩百篇!
    愛喝酒的詩仙李白,詩文深得唐太宗喜愛,杜甫:李白鬥酒詩百篇!李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從小到大都一直在學習他的詩句,他被稱作「詩仙」,雖然李白的詩句是非常流行的,但其實李白並沒有想讓自己成為一個詩人,他有一個非常大的理想,那就是跟管仲一樣,做一個千古的賢相,在當時社會想要做官一般都是通過科舉考試,層層選拔才會當上一個芝麻大的小官,李白選擇另闢新路,選擇通過隱居和結交當時社會的名流,李白隱居的地方並不固定,一回去西邊隱居,
  • 李白一首最經典的詠酒詩,被蘇軾引用,成千古名篇
    大詩人李白,大家都非常熟悉熟悉看吧,要說李白最喜歡什麼呢,只有酒和月亮了,這個酒和月亮能同時出現,那麼,就能營造出一首非常經典的詩句來,因為李白既是詩仙也是酒仙,對於李白來說,可以不做官,不能沒有酒喝也不能不讓他醉,只有醉了,才能創造出一首經典和精彩的詩句來,李白最經典的喝酒詠月詩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嗎
  • 夜溫《將進酒》:詩中神曲、酒中仙歌——卻是人間李白
    「詩仙」李白的飲酒詩眾多,《將進酒》便是其中才氣千古無雙的一首,這首「神作」背後,李白所展現出來的豪情和頹廢並存、積極與消極相交的矛盾,導致其意義和形象一直以來為千古讀者所爭議。在《將進酒》這一腔豪情中,又夾雜大寂寞、大愁苦、大悲傷,無疑讓我們觸摸到哪個更真實、更多維的李白,也讓我們每當美酒在杯中,就能望見生活那夾雜豪放和悲傷的複雜真相。
  • 李白的詩酒江湖:我有故事 你有酒嗎?
    身為早慧少年,李白不光開蒙早,成名也早。15歲時已寫出多首膾炙人口的詩賦,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  隨著詩名一起顯露的,還有李白的酒量。「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在成為詩仙的同時,他也成了酒仙。  27歲時,李白和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愛喝酒的毛病並沒收斂多少,經常不管不顧,喝得人事不知。
  • 李白寫嶗山詩
    據說,唐玄宗讀到李白這首詠嶗山的詩,遂對嶗山仙境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派遣孫曇等人專程到嶗山採仙藥,並將嶗山改名為「輔唐山」,簡直把嶗山視若左臂右膀了。上行下效,嶗山因此而出了名。這不能不歸功於李白的詩篇。今嶗山招風嶺前仍存有「敕孫曇採藥山房」等石刻。
  • 今天為大家推薦李白詩酒生涯殺氣最重,最霸氣的一首詩!
    李白是盛唐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五言詩《靜夜思》是很多人啟蒙之作,被後人廣為傳誦。余光中曾經稱讚李白「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一生嗜酒,酒性大發便作詩,有李白鬥酒詩百篇的美譽,但除了飲酒之外,李白還喜歡佩劍,喜歡行俠仗義,其實這與盛唐時期的社會風氣有關大唐王朝以武力統一了南北方,形成了開放包容,互通有無的盛唐氣象,因此許多的文人雅士,達官貴族都喜佩劍。據說李白的劍術也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
  • 除了詩和酒,李白最在意的居然是……
    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沙丘城下寄杜甫唐代:李白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
  • 李白和酒的故事
    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一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裡。最近,他常到這一帶來遊歷,每天天一亮,就見他挑柴進鎮,柴擔上掛著花瓢和曲竹杖。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一路走一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 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一樣的"詩狂"嗎?
  • 解讀李白《遊洞庭湖》:李白的瀟灑人生,從這首詩中可見一斑
    三個大老爺們,在船上遊玩,夜色下,就著明亮的月光,酒自然就是主題了。這場景,作為酒仙李白來說,寫詩是必須的,於是有了《遊洞庭湖》組詩,記述了三人夜遊洞庭的過程,原名為《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現存一般稱為《遊洞庭湖》。五首詩中的第二首描寫了在船上喝酒的情景。
  • 同樣是送別友人,李白的這首詩,卻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如王維《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昌齡《送柴侍御》中的「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它們無不具有動人心弦的藝術力量,在千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感人肺腑。但真的要將離別時迸發的情感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所說:「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
  • 從李白的詩看千古文人俠客夢
    李白的人俠義,詩俠氣,以詩為劍,「不屈己,不幹人」,用一身磊落風骨,傳遞著中國千古文人俠客夢。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珺   「俠客李白」:武功高強還是文學高妙?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更是歌頌盛唐的千古絕唱!
    說李白自然少不了酒與詩。「李白鬥酒詩百篇」,在杜甫的詩中,我們更是能夠見證李白和酒的不解之緣。《客中行》便是李白「鬥酒詩百篇」中經典的一首詩。這首詩以豪邁灑脫的筆調,歌頌了蘭陵美酒,也歌頌了盛唐的繁榮景象,更可以說是歌頌盛唐的千古絕唱!
  • 李白的這首詩只有28個字,只要「煙花」二字讀懂了,妙不可言
    甚至有人會覺得李白的詩缺乏嚴謹。還有人覺得李白的詩寫的太隨意。其實這些都可以理解,詩仙這兩個字可不是白來的,沒有那種自由灑脫,那種豪情和瀟灑,哪裡稱得上仙?小時候語文老師特別愛喝酒,甚至他上課的時候都帶著一點白酒,邊喝邊講課。
  • 李白的兩首廬山詩,一首家喻戶曉,一首無人問津
    宋朝詩為了避諱宋太祖趙匡胤的名字,匡廬改名為廬山。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綿延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陶淵明的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山」即是廬山,除卻陶淵明,孟浩然、白居易、元稹等詩人都曾寫詩留念。在這其中的佼佼者,是李白那首家喻戶曉的《望廬山瀑布》。
  •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大家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張狂的人,別的不說,走遍大江南北,高興了就在牆上寫詩。
  • 李白和他都以雪為詩,一首狂,一首美,你更愛哪首?
    寫雪的詩可就多了,有大雪、有小雪、有初雪、有雪後、有將來未來之雪,當然還有柳宗元這種要「釣雪」的,說兩首我最愛的雪吧,大家各自招領。……李白當然是特殊的一個,他處處都與凡人不同。你看他寫高樓,是「危樓高百尺」;你看他寫瀑布,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你看他寫白髮,是「白髮三千丈」……從百尺,到三千尺,到三千丈,一個比一個來得猛,再看這首詩寫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