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留下了許多的璀璨的文明,其實很多古蹟至今還存在於神州大地,比如說中國長城可謂是世界文明。因為從東到西延綿了上萬華裡,所以也被稱為「萬裡長城」。第一次去北京旅遊的人,除了故宮之外,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長城了,因此也有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
第一次看到長城的人都會被眼前的景象所驚呆了,因為即使放在如今要建造這樣的一個長城都是很困難的,當年的祖先到底是如何依靠人力完成這樣一件壯舉的呢?長城遺址跨越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等15個省市自治區,總計有43721處長城遺產,長城也是自人類文明以來最巨大的單一建築物。這個路途當中經歷了不少的懸崖峭壁,在這種場景下長城還是穩如磐石。
提到長城的話就不得不說下秦始皇了,作為千古一帝要維持如此龐大的領土是很難的,當時周邊的遊牧民族都陸續前來侵犯,為了永久後患,讓子孫後代能夠穩固政權,最終在謀士的建議下這場工程浩浩蕩蕩的拉開了序幕。雖然在建造的過程犧牲了不少的百姓,可是最終還是完成了,並且起到了杜絕遊牧民族騷擾的目的。
大家知道建築一般都是有壽命的,比如我們現在建造的小區房子,一般都是六七十年左右的壽命。可是長城至今已經存在超過2000多年了,可是你站到上面去的話還是能夠感到很安心,因為它一點沒有落魄的感覺。那麼,當年建造長城的時候到底用了什麼材料,為什麼會如此堅固呢?
需要注意一點的是,長城在建造的時動用了超過30萬人,也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有人記述「杞梁妻」以及孟姜女的民間故事。在這2000多年的時間它除了任由風吹雨打之外,它還要經受戰爭的摧殘,因為隔絕了遊牧民族,所以長城成為了邊境戰地,即使到了清朝依然還是有許多戰爭爆發,每次都會對它產生摧殘。
可能你會覺得冷兵器時代,那種武器無法打出傷害,那麼時間就追溯到現代,當時抗日戰爭的時候長城也是一個防線,在那裡也進行了不少的戰爭,當時參與的武器可不是刀槍,而是坦克大炮。在這種慘烈的戰鬥下,長城依然還是屹立不倒,要知道古代可沒鋼筋水泥那種架構思想,那麼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實是因為在修建長城的時候加了一樣東西,就是這個東西保了長城千年不倒,它是一種特殊的材料。這種材料的組成成分是糯米湯加上砂漿,因為古代石頭時間的縫隙很大,通過這兩種材質混合之後的材料倒入之後就能夠填補掉空隙,讓石頭形成一體,整個長城就變成一體了。我們不得不為古人的智慧感到折服,他們在建造之前已經考慮到會發生老化和戰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