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杜甫文化的發源聖地

2021-01-20 一起看大戶

大家好,我姓杜,專看大戶,

大家都叫我杜大戶!

在中國文化史上,杜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中國思想文化的傑出代表。他不但繼承了儒、道、佛的傳統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發展。儒、道、佛三家的思想都對杜甫的思想起過影響,但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

他不僅僅實踐了儒家的一些道德倫理觀念,他還用自己的實踐,行為豐富,充實了儒家思想的內涵,使儒家思想變得更加切實可行。這也是杜甫對儒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大貢獻。

杜甫將佛家的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與儒家的仁者之心打通,而且把佛、道的清淨心與對淳樸自然,和平寧靜生活的嚮往貫通了起來。這些都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全國紀念、祭祀杜甫的地方有許多處,比如我們這一季講的河南鞏義的杜甫故裡,其他地方的還有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西安杜公祠、三臺縣梓州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鬱的文學意境,還有著融合了自然風景的生態文化景觀,同時也具有寓教於景的意義。

杜甫故裡坐落在河南鞏義市筆架山下,是杜甫出生和生活的地方。

杜甫故裡紀念館通過雕塑、三維立體動畫、實景、書法、展板等形式展現了杜甫從「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的童年,到十年漫遊、十年求官、十年漂泊的人生長卷。杜甫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他憂國憂民,揮毫賦詩,留下了14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他是我國詩壇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他的詩被後世譽為「詩史」,他被尊稱為「詩聖」,更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南宋理學宗師朱熹對杜甫的評價極高,朱熹認為中國歷史上有五位偉大的人物,第一是漢代的諸葛亮,然後是唐代的杜甫、顏真卿、韓愈,最後是北宋的範仲淹。朱熹的原話是這樣說的:「皆所謂光明正大,疏暢洞達,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意思就是他們都是光明正大、磊磊落落的人,是在人格上成為楷模的人。這顯然不是一種文學的評價,而是一種道德的評價、一種文化的評價。

杜甫文化影響的是千秋萬代,除了杜甫出生的地方,杜甫一生遊歷各地,在他居住過的其他地方,也建設了杜甫草堂、杜甫公祠來紀念杜甫。

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詩聖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毗鄰浣花溪而建,後經歷代修葺重建而保存至今。詩人在這先後住了將近四年,杜甫草堂將古典園林與杜甫詩意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整個景觀的設計和建設無不體現出杜甫草堂特有的園林文化藝術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以及杜詩的精神與意境。「萬裡橋南宅,百花潭北莊」正是出於此。

西安杜公祠

元稹在《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稱道杜詩「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今人之所獨專矣。可見杜甫文化的影響力。長安是杜甫人生中的重要時期,但在長 安為杜甫創建專祠已是七百餘年後的明朝中後期。

杜甫是用他的整個生命,用他一生的實踐行為,豐富、充實了儒家的內涵。

儒家學說從本體上來說,它是一種實踐的哲學,它非常重視人的行為、人的實踐。你們看,不論是孔子也好,孟子也好,他們在青年時代、中年時代,當他們還年富力強的時候,都不寫書,不忙著從事著作。他們終年悽悽惶惶,奔走於天下,主要是從實踐的角度推行他們心目中的道,直到老了,沒有精力東奔西走時,才定下心來寫著作,把他們的思想用著作的方式留給後人,擴大影響。

儒家在本質上最強調的是實踐,強調的是人生中的行為,追求生前的功業建樹。從這個意義上說,杜甫最好地體現了儒家精神,甚至是發揚著儒家精神的一個歷史人物。

關注老杜!一起看大戶!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詩詞】潘永紅 ‖ 走進杜甫草堂
    走進杜甫草堂潘永紅塵世中有一個你還有一個我時間的交集就是這樣讓我們彼此相遇鋪滿了杜甫的詩句茅屋漏水的無奈場景蓉城的草堂邊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書寫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人文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的著名文化古蹟多少人為你慕名前來就是為了追尋你的足跡我也算是個詩人吶
  • 安逸四川徵文賞④|走進杜甫草堂,有什麼感受?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來到四川,都會來到杜甫草堂「打卡」,這裡也是中國文學頗有份量的一個「聖地」,每年迎接著四川八方的來客。但一千人,有一千個不一樣的「杜甫草堂」,千裡拜謁,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目前,徵文仍在進行中,歡迎繼續來稿。
  •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也許你不懂!走進詩聖杜甫
    這句話來自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當時的杜甫正想通過這首詩把自己推薦給一位韋姓的大官,這句話其實是杜甫對自己的概括。作為詩壇史上一顆耀眼的星,杜甫留給我們的是大量的詩篇,我們從小就背他的詩,然而在那些古詩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杜甫的故事。
  • 遊杜甫故裡及杜甫草堂感悟
    我與詩人杜甫同一個姓氏,我的老家又與詩人杜甫的出生地同一個名字--窯灣,因此對先人杜甫尤為崇敬,兩次遊鞏義杜甫故裡,故鄉的水土怡養了詩人高尚的性情,深厚的文化底蘊啟迪了詩人寬廣的文學情懷。我曾多次遊成都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坐落於浣花溪畔,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
  • 中國古代詩歌完整發展史,是詩聖杜甫故居,被譽為「文學史聖地」
    詩聖杜甫是曾經語文課本裡的常駐作者,那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杜甫的話,應該去什麼地方呢?答案就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曾經在「安史之亂」時,杜甫留居於此,並在此地創作詩歌240餘首,後來唐代末期詩人韋莊來到這裡,使之得以保存下來。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為這裡題字,可謂是文學史上的聖地。
  • 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來成都焉能不去感受「詩聖」杜甫的詩韻?12月10日,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會走進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作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一站,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延續詩歌周「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
  • 「2020年天驕聖地·伊金霍洛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活動」走進神木
    本網消息 8月8日,「2020年天驕聖地·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活動」,首次跨省推介走進陝西省神木市。本次推介活動以現場路演的方式進行,全方位詮釋了「天驕聖地 伊金霍洛」的文化旅遊新形象接下來,伊金霍洛旗文化和旅遊局還將在榆林、西安等地繼續舉辦系列推介活動。(高寧)
  • 杜甫草堂好玩嗎 杜甫草堂有什麼好玩的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 詩聖仁愛濟千秋 草堂公益踐善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愛心實踐...
    千年後,「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博物館以杜甫大愛精神為內核,傳承優秀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獻愛心,行義舉,助力慈善。近年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十分關注偏遠地區青少年群體,先後走進了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勒爾村、三河村、火普村和宜賓珙縣等地,通過捐贈杜詩刻石、書籍文具、衣物和義務送課等方式開展文化扶貧,關愛未成年人成長。
  • 江西深山有座千年古寺,這裡溈仰宗發源聖地,如今人煙稀少
    江西深山有座千年古寺,這裡溈仰宗發源聖地,如今人煙稀少2019年的暑期已經來臨,相信不少的小夥伴們都有著出遊的打算把!如果你還沒有想好目的地,小編我這次推薦你去江西玩。江西可是個好地方,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這裡的旅遊資源可是非常的豐富的。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千詩碑書法作品全國巡展首站走進西安
    開幕式現場由中國書法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主辦,成都杜甫草堂詩書畫院美術館、西安市亮寶樓承辦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千詩碑書法作品全國巡展(西安站)」,2018年11月13日在西安市亮寶樓美術館隆重開幕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讓世界讀懂「杜甫很忙」
    2019年9月5日—11月5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在其草堂文創館公眾號發布了一則以「杜甫很忙」為主題面向全國徵集文創產品設計作品的徵集啟事。這是繼2012年「杜甫很忙」網絡文化現象七年之後的再次發聲。主辦方希望藉助這次的徵集活動,為廣大創作者傳承傳統文化提供一個平臺,並再一次引導人們對「杜甫很忙」文化現象進行正面的解讀。
  • 國內旅遊:成都「杜甫草堂」——帶你走進詩聖的世界
    成都「杜甫草堂」——帶你走進詩聖的世界在我的記憶中,自從上小學開始學習古詩起,杜甫這位大詩人就已經走進了我們的世界,雖然年齡小不能明白他所寫詩的深意,但也是背的滾瓜爛熟,還時不時的會跟親戚好友炫耀一番。後來隨著年齡漸長,也可稍稍領略詩中的美好。
  • 旅遊:杜甫草堂導遊詞
    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草堂在杜甫離開成都不久後便破敗。後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今天的草堂佔地面積近300畝,完整保留著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築格局,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 遊讀濟寧 體驗聖地 2018濟寧走進北京旅遊招商推介會召開
    中國山東網濟寧4月17日訊(通訊員 張令偉)4月17日,濟寧旅遊推介招商團走進北京,「2018文化濟寧走進北京旅遊招商推介會」在北京裕龍國際酒店召開。   推介會現場,濟寧市旅遊委工作人員通過PPT介紹了「拜聖習儒」、「走進水滸」、「禮佛禪修」、「運河訪古」「、湖上泛舟」和「聖地農耕」六大體驗性遊覽活動。
  • 媽祖文化發源地-湄洲島
    南國蓬萊、媽祖文化發源地媽祖文化源遠流長
  • 成都半日遊|在杜甫草堂進行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旅遊·動態成長計劃#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現如今已演變成一處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一體,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聖地。身處鬧市僻靜一隅的草堂是具有獨特的「混合式」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當你行走在杜甫草堂幽靜的小道中,靈魂仿佛穿越回到了1000多年前,轉頭便看到杜甫在堂下書寫著他的半生…【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草堂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入蜀輾轉來到成都。次年春,杜甫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 飛閱臨淄 一覽齊文化發源地風採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是齊國故都和齊文化發源地,近年來,臨淄區以淄河為紐帶,圍繞姜太公、齊古城、管仲、蹴鞠、稷下學宮等,建設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核心區,打造齊魯文化的「齊」字招牌。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是齊國故都和齊文化發源地,近年來,臨淄區以淄河為紐帶,圍繞姜太公、齊古城、管仲、蹴鞠、稷下學宮等,建設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核心區,打造齊魯文化的「齊」字招牌。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 七月走進伊犁避暑聖地 天馬故鄉 牧歌昭蘇
    昭蘇是我們在七八月酷暑的夏季避暑的聖地七月伊犁避暑聖地就是走進天馬故鄉牧歌昭蘇,當時漢武帝非常喜歡烏孫馬的這些優良品質,於是親筆賜名為「天馬」,伊犁昭蘇作為伊犁馬的最初發源地,從此遠近聞名遐邇,眾所周知。
  • 臺灣大學生參訪嶺南:我來親近自己文化發源地
    臺灣大學生參訪嶺南:我來親近自己文化發源地 2014-07-28 14:51:32來自臺灣政治大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淡江大學、臺灣海洋大學等15所臺灣大專院校的42名學子以及來自廣東4所高校的40名學子,先後參訪了廣州、中山、開平、佛山,以及廣西賀州等地,感受了嶺南文化的多彩面貌。  在臺灣海洋大學學生謝行洋的記憶中,對於偉人孫中山的認識,基本來自於幼時常去的臺灣中山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