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杜甫故裡及杜甫草堂感悟

2020-12-24 杜明松文苑

我與詩人杜甫同一個姓氏,我的老家又與詩人杜甫的出生地同一個名字--窯灣,因此對先人杜甫尤為崇敬,兩次遊鞏義杜甫故裡,故鄉的水土怡養了詩人高尚的性情,深厚的文化底蘊啟迪了詩人寬廣的文學情懷。

我曾多次遊成都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坐落於浣花溪畔,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

作者在杜甫故裡

杜甫故裡位於河南省鞏義市南窯灣村,背依筆架山,是詩聖杜甫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無論身在何方,杜甫始終遙望這片生他養他的熱土。詩人對自然和人性都有著細膩的觀察和深刻的體會,並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抒懷詠嘆。自然界中的花木、山川,親人的思念,都成了他筆下的絕妙題材。故裡景區由瞻雪閣—誕生窯—上院—壯遊園—三友堂—懷鄉苑—萬匯園等組成。一腔熱血的少年杜甫,勤奮學習,從這裡走向了詩聖的輝煌。

杜甫故裡景區大門

中國號稱詩的國度。在這無垠的詩國星空中,唐詩宛如眾星璀璨的銀河,而杜甫則是銀河中最為耀眼的一顆。他被後人譽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草堂

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草堂博物館由「少陵草堂」碑亭向北,過小橋流水,便來到茅屋景區。有茅屋、清江、野橋、水檻、南鄰、北鄰等景點,1997年2月重建落成。杜甫茅屋為穿逗結構的川西民居建築,以茅屋覆頂,黃泥塗壁,一派田園農舍風味。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我國目前收藏有關杜甫的文物資料最豐富的博物館,其中收藏了大量有關杜甫的古籍版本。2009年6月9日,國務院公布、文化部頒發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少陵草堂廳

成都草堂成為詩歌的聖地,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瞻拜。後世很多詩人在草堂留下了緬懷詩聖的詩作。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山水詩是寫實的、親身經歷的,沒有空虛的幻想。 《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全詩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心境,自然渾成,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表現出了濃鬱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詩聖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他的詩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杜甫現存詩歌1450餘首,其詩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世譽為「詩史」。 杜甫的思想是博大而精深的。杜甫生活在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歷史轉折時期,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和政治鬥爭都達到尖銳的程度,這在客觀上給他提供了詩歌創作的典型生活素材;

杜甫誕生窯

杜甫立志對這個社會有所作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作為思想支撐,自然是儒家學說。難得的是,儘管後來身處亂世,他仍然堅守這個思想陣得未曾有過動搖。

今天我們紀念杜甫,就是要深刻認知杜甫詩歌的思想文化蘊涵,充分認識他在促進中國詩歌發展上的諸多創新之舉,從而獲得繁榮文學創作的精神啟迪。(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都知道成都的杜甫草堂,卻不知道杜甫故裡在鄭州
    鄭州戶外偵探家,專業戶外,隨我們看遍千山萬水很多人都知道成都的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可以說是成都市區的著名景點,也是大家紀念杜甫的主要景點,或者說是唯一景點。杜甫故裡。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杜甫故裡其實就位於河南鄭州,具體一點是位於鄭州下轄的鞏義。鞏義的杜甫的故鄉,在杜甫顛沛流離的歲月裡,還時時懷念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杜甫懷念故鄉而作。
  • 提起杜甫故裡,想到的都是杜甫草堂,諸不知杜甫真正的老家在河南
    很多人都以為杜甫故居就是成都的杜甫草堂,諸不知杜甫真正的祖籍是在河南,河南鞏義的故居才是真正的杜甫故居。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唐朝杜甫的祖上有十一代都是做官,曾做過刺史,太守等高官,一直到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藝還做著鞏縣縣令,連杜甫的妻子楊婉也是皇室宗親。從杜甫小時候居住的地方看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及,絕對稱得上「豪宅」。這裡要說的就不是成都的杜甫草堂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河南鞏義還有一個杜甫故居吧。
  • 遊杜甫草堂、緬懷一代詩聖!
    去成都旅遊,杜甫草堂一定要去幽暗。一個周末,陽光明媚,微風習習,與三兩朋友相約一起去到杜甫草堂。
  • 杜甫草堂好玩嗎 杜甫草堂有什麼好玩的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 杜甫草堂|鄭仕強
    杜甫草堂作者/鄭仕強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他流離飄泊的一生足跡印滿半個神州大地,但紀念他的三座草堂卻都在四川(分別在成都、三臺、奉節三地),而成都杜甫草堂杜甫在成都草堂前後居住了四年,由於得到詩人高適、裴冕等一批老朋友的不時接濟,這段暫短的時光可以說是詩人較為愜意的歲月。此間他以草堂周圍的田園風光為題,觸景生情賦詩240多首。其中為後人所推崇的千古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草堂佳作。現有的成都草堂是以杜甫居住的茅屋原址不斷擴建而成的。
  • 美麗的杜甫草堂
    美麗的杜甫草堂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三年級4班黃奕傑  「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成都的杜甫草堂,大家應該很熟悉。它位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居住過的地方。今天就由我再帶大家領略一下草堂的美景吧。
  • 茅屋草房,青山綠水,曲徑通幽,杜甫草堂,與杜甫同遊
    杜甫草堂根據他人的介紹,其實並不是以前杜甫居住的那種破的茅草房了,在一代又一代的變化中,其實為了保存這個杜甫居住的這麼一個地方,還是經歷了很多次的修復和更新的。進入杜甫草堂,可以看到這些小碎石頭鋪開來的路,這些路不寬闊,最多可以兩人並肩走過去。兩邊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最多的還是竹子。杜甫草堂的綠色植物也是多到不能再多。沿著小路走,兩邊都是樹木。
  • 旅遊:杜甫草堂導遊詞
    1958年3月7日,毛澤東在參加成都會議的閒暇時間,參觀了杜甫草堂。1959年,由李劼人主持過杜甫草堂的大規模修建,當時他是成都主管文化的副市長,為修建杜甫草堂組織了一個籌委會,成員多為文化名流,博學鴻儒;修繕主旨為「注重杜甫的人民性,不能將草堂修得富麗堂皇,雕梁畫棟,要突出建築的古樸和園林的幽靜之美」。
  • 成都杜甫草堂參觀記
    我一直認為杜甫草堂是成都市內景區的傑作和代表,從文化到景色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我幾次到杜甫草堂參觀,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11月中旬兩位在教育系統當領導的髮小來成都開會,會後只有半天的空閒,我推薦他們來杜甫草堂看看,我知道只有這裡才會讓他們感到此次成都不虛此行。
  • 成都- 杜甫草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平溪江漁夫,ID:X18075952599】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到成都,不能不去杜甫草堂。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依靠親友的幫助,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作為居所的茅屋,自謂「草堂」,後世亦稱做「浣花草堂」。詩人在「浣花草堂」生活近四年的時光,創作詩歌240餘首,為其一生詩作的六分之一,其中就有《春夜喜雨》、《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讓世界讀懂「杜甫很忙」
    2019年9月5日—11月5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在其草堂文創館公眾號發布了一則以「杜甫很忙」為主題面向全國徵集文創產品設計作品的徵集啟事。這是繼2012年「杜甫很忙」網絡文化現象七年之後的再次發聲。主辦方希望藉助這次的徵集活動,為廣大創作者傳承傳統文化提供一個平臺,並再一次引導人們對「杜甫很忙」文化現象進行正面的解讀。
  • 杜甫草堂:「蓉漂」杜甫四年地成都之旅
    並在此四年之中杜甫在成都作詩高達二百四十餘首,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和浣花溪畔的這片詩詞聖地。四年之後,因時勢所迫,杜甫一家再次開啟了「漂泊」生涯,而留在裡的杜甫草堂則迎來了多舛的命運。杜甫離開後草堂的牆壁便倒塌,只留下了門前的臺階。五代時期一位杜甫的粉絲尋得草堂遺址,並將其修復只是得以保存。而後草堂在宋元明清歷朝歷代都被重新翻修過,自一直成為了杜甫粉絲遊成都必去的打卡地。
  • 連戰參觀成都杜甫草堂和武侯祠 為杜甫草堂題詞
    中新社成都十月二十六日電 (記者 楊傑)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攜夫人連方瑀一行,今天下午來到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參觀遊覽。  連戰先生一行於二十五日前往有「人間仙境」美稱的九寨溝,在飽覽了九寨溝的燦爛秋色之後,於今天下午三時五十分返回成都。
  • 黃奕傑:美麗的杜甫草堂
    作者: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 三年級4班 黃奕傑指導老師:李娟「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成都的杜甫草堂,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它位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居住過的地方。今天就由我再帶大家領略一下草堂的美景吧!
  • 第N次遊杜甫草堂
    十多年以前,不知哪個春天,遊過一次杜甫草堂,覺得她是成都最美的園林,既有歷史可讀,又有美景可賞,更有文化可品,於是以後每年都要遊一次。記不得這是第多少次遊了,姑且叫她第N次遊覽吧。這個第N次遊草堂我遊的這一天儘管是上班時間,雖說不上人山人海,但能走人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人——可能是因為疫情限制跨省遊,禁止出境遊,於是都來尋找本地美景所致吧。
  • 去杜甫草堂看一下杜甫在成都是怎麼生活的
    所以我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個地方是一個古代文學氣息非常濃厚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唐詩宋詞在中國的古典文學中佔據著很高的地位,唐朝有很多著名的詩人,有詩仙稱號的李白,和詩聖稱號的杜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杜甫草堂就是在「安史之亂」的,杜甫為了躲避戰亂就帶著家眷到了成都,他成都的一位朋友就資助了他所居住的這間茅屋。剛開始的時候叫「成都草堂」,後來他的朋友去世之後,杜甫就失去了資助,離開了這裡。他走了之後這裡就衰敗了幾百年時間。幸虧在宋朝的時候,宋朝大家都知道是很重視文化的朝代,所以就把這裡重建了一下,並且在裡面的壁上繪製了杜甫的像,形成了一個祠宇。
  • 杜甫草堂問梅
    陸遊也曾在錦官城有詩詠梅:「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成都到處有梅,杜甫草堂的梅最有梅意。草堂西北角有一梅園,佔地數十畝,有塔有橋有湖,翠竹掩映,梅意盎然。草堂博物館每年冬春會舉辦梅展。
  • 杜甫故居,保留至今的杜甫草堂,仍舊是古風縈繞的感覺
    可以說來到成都,總是有那麼幾個非去不可的地方,也正是如此,我們也是看到了杜甫草堂今天也是被推上了一個很高的位置。這個保留了當時杜甫居住過的痕跡的草堂,也是真至今讓無數的文學愛好者都願意前來的很重要的一個地方。也許在如今看來,杜甫草堂的吸引力還在於它的秀美景色上面。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千詩碑」落成亮相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歷時3年將杜甫存世的1455首詩歌在該館及浣花溪公園內以書法、刻石等藝術形式呈現,展示了宋以來歷代名家創作的杜詩書法作品和當代書法名家及文化名人書寫的杜甫詩歌。「杜甫千詩碑」吸引參觀者。
  • 杜甫修建的草堂是個什麼模樣,與現在的成都杜甫草堂有何差別
    這首絕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吟誦著這首詩漫步在杜甫草堂,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時光荏苒,詩中的美景已不復存在,就像是泛黃的照片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天寶十一載(752)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了,杜甫陷於動亂之中,杜甫帶著全家開始逃難,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底來到成都。